让提问成为有效教学的桥梁
2022-07-05杨春霞
杨春霞
科学而深刻的课堂提问不仅能引导学生认真思考所学问题,同时能促进学生主动探索新的知识,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因此,教师应紧抓课堂提问环节,积极分析思考课堂提问的教学策略,让提问成为有效教学的桥梁,以此提升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
一、小學数学课堂提问的教学意义
有助于提升学生听课的专注力。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若教学过程中教师仍沿用以往“灌输式”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不仅会使课堂气氛变得沉闷,同时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若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恰当且合理的课堂提问,则能使学生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起到活跃课堂教学气氛的作用,以此促使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数学知识。
有助于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科学合理地提出问题,学生认真细致回答问题,能有效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时教师也能从学生回答问题时的语言、动作及神态,了解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情况。这时教师就可以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以此促进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工作时,教师通过布置动手实操、小组合作等任务,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实践操作等综合能力。
二、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教学策略
1.注重课堂提问的“温度”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你不是教某一学科,而是教人学某一学科”。由此可见,教育的本质终归要突出“育人”这一属性。也就是说,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应明确自己不仅是在传授知识,更是在教书育人。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要有温度,而课堂提问作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自然也应突出温度性,并明确课堂提问不仅仅是你问我答的形式,更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与思维的相互碰撞。例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和面积”这一课程内容时,学生通过学习都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周长与面积的公式,但是在做习题时却经常出现将两个概念混淆的错误。这时,教师就可以转变以往说教式的教学方式,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向学生提出有温度的问题,如“同学们初学新课时,难免会存在混淆知识概念的情况,你们做题的时候是如何思考的呢?”提出问题后,耐心且认真地倾听每位学生的知识盲区,了解学生的困惑。教师还可利用直观的教学道具,帮助学生通过观察或测量,构建关于平行四边形的空间观念,从而使学生明确周长与面积之间的关系,这不仅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相符,同时还能强化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2.注重课堂提问的“高度”
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教学时,应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向学生提出具有一定高度的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一课程内容时,教师可先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可以摆脱原本教材中的提问方式,向学生提出:“若将小数点向数字的左边移动,那么请问数字是在变大还是变小?”相比教材中的提问,这样提问的思路明显更有高度,且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此种突出高度的课堂提问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点,同时能有效锻炼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对于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有重要作用。
3.注重课堂提问的“广度”
小学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思维性,知识点之间都有密切联系。但因为小学生身心还处于发展阶段,知识结构并不完善,很难将新知识与旧知识建立有效的联系。作为课堂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在进行课堂有效提问时,注重提问的“广度”。例如,教师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课程内容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将已经学过的加法与乘法建立有效的联系。开展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设计一个情境:一年一度的森林大会要召开了,恰逢小狗的生日,森林里的朋友都要来捧场且参加小狗的生日派对,若给每位朋友准备2块肉,那假如来3位朋友,需要准备几块肉?假如来8位朋友,又需要准备几块肉呢?提出这问题后,可以让学生按照问题进行列式:当来3位朋友,即2+2+2=6块;而当来8位朋友时,即2+2+2+2+2+2+2+2=16块。虽然学生的答案是准确的,但是发现下边相加的式子太长,这种情况下,如果稍有不注意,就很可能算错。这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提问“还有什么好办法?”,以此带入新课,并通过设计的情境,让学生意识到如果遇到一个数字多次相加,就可以运用乘法来解决问题,使学生明确乘法是加法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同时也能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不管学习哪个知识点,都应积极认真,将基础打好。
4.注重课堂提问的“深度”
新课改明确提出要让学生深度学习,并认为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就是引导学生深度学习。课堂提问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也应注重“深度”提问,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有效实现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探究知识的过渡。例如,教学人教版“认识线段、射线及直线”,要求学生认识线段、射线及直线,并了解其具体的含义特征,掌握线段、射线及直线三者之间的联系。为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在生活中认真观察并认识线段、射线及直线的特征,并抛开教材向学生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到过线段、射线及直线吗?”在笔者的课堂上,学生纷纷踊跃回答,有的学生说:“一根拉紧的线,绷紧的琴弦都可以看作线段。”有的学生说:“直线是没有端点的,也是无限延长的,如果站在一条笔直的公路上,向前看没有尽头,向后看也看不到尽头,那这就可以看成是直线。”还有的学生说:“手电筒折射出的光可以看成是射线。”此种突出深度的课堂提问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致,也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内化所学的知识,同时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实现知识能力的迁移,有助于学生良好学科素养的形成。
三、结语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新时代的教师应积极创新提问方式,注重提问的温度、高度、广度及深度,以此将提问的价值发挥到最大,让提问成为有效教学的桥梁,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并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学科的魅力。
(作者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海原县第三小学)
责任编辑:王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