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定向越野研究热点与演化脉络分析

2022-07-05彭金根

韶关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越野定向聚类

彭金根,关 艺

(1.惠州学院 体育学院,广东 惠州 516000;2.韩国又石大学 体育学,韩国 全州 55338)

定向越野作为一项体力与智力完美结合的运动,自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便迅速发展起来,其凭借多样化的探索方式与随机性的运动内容,它的综合作用和价值也逐渐引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以定向越野为主题的研究成为了学界的研究热点.鉴于此,笔者借助Citespace这一新方法探测国内定向越野领域研究现状、研究热点演进过程与趋势,从宏观上把握我国定向越野领域发展的整体态势,为推动该领域的后续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参考.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利用知网博硕士论文数据库和期刊数据库,检索条件以“定向越野”为主题词,共检索和筛选出703篇相关文献,采用Refword的格式导出文献作为Citespace分析的数据基础,检索日期为2021年6月23日.

1.2 研究方法

科学知识图谱是以知识域为对象,显示科学知识发展进程与知识结构关系的一种图像,是一种有效获取知识、发现知识和探测知识前沿的新手段和新领域,是科学计量学的最新发展[1].本文主要使用Java语言开发的Citespace(5.7.R1版)可视化软件,对国内定向越野研究成果进行关键词共现、作者共现、研究机构共现、关键词聚类分析,得出该领域研究的“知识图景”及前沿演化.

2 结果分析

2.1 我国定向越野研究文献年发文量分布及其分析

学术文献数量的变化情况是衡量某领域研究发展的重要指标,分析国内定向越野年均发文量,对评价该领域的发展趋势、研究动态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我国定向越野研究年发文量呈先急速增长后波动式发展,以2012年为时间节点,大致可分为两大阶段、三小节(见图1).

图1 国内定向越野研究年度发文数量分布

第一节(1987—2002年)萌芽发展期:我国有关定向越野的研究始于1987年,从1987—2002年期间该领域处于零散的研究状态,年均发文量一直低于5篇.分析其原因:这与我国对定向越野运动的认识有关,定向越野在国内发展从无到有,是一个认识、探索的过程,在此背景下,国内有关定向越野领域的研究是受到限制的,因此这个阶段呈现出的科研成果大多是围绕定向越野的起源、功能与价值的理论探索.

第二节(2003—2012年)高速增长时期:从2003年开始,定向越野领域的相关研究年均发文量呈快速增长趋势,2012年达到峰值,有54篇,表明对定向越野的研究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究其原因: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明文指出要使学生走进自然、参加户外、具有挑战性的体育运动.紧接着200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课程培养方案》提出,将定向越野作为田径类主干课程的必修课.在2004年定向越野被确定为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比赛项目在上海举办成功.随着这些文件的出台,提高了学者们对定向越野的研究热情,定向越野领域研究也得到了较为系统、广泛地探索与讨论,围绕定向越野开展的可行性、课程建设、开展现状等大量的研究成果呈现出来.

第三节(2013—2020年)波动发展时期:随着我国定向越野的研究不断深化,相关理论日臻完善,研究视角有待挖掘,在2013年出现下滑,但随着2014年《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2019年《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出台以及近些年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热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定向越野的发文量,因此该时期的发文特征呈波动发展.

2.2 我国定向越野研究热点聚焦及其分析

2.2.1 定向越野研究高产作者分析

运用Citespace软件,将节点类型设置为“Author”,运行软件得到作者网络合作图谱(见图2),图中节点的大小表示作者的发文量,节点越大则表示该作者发文量越高,节点之间的连线则表示作者间的合作.由图2可知,N=62,E=22,Density=0.011 6,即代表有62位学者对定向越野进行研究和探讨,这些学者之间产生了22次合作,合作密度为0.011 6,说明作者之间合作程度较低,图谱整体呈现总体分散—局部聚集的态势.

我国定向越野领域的最高产作者是河南教育学院体育系的任卫华(见图2),共发表11篇,其研究主要侧重于定向越野运动员的专项技术研究.其次是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的王彤,共发表7篇,其研究主要侧重于定向越野运动员信息探索能力的研究.根据节点之间的连线可以看出,主要形成了王彤、罗歆歆等人组成的团队,该团队研究主要针对定向越野运动员信息探索能力的研究.高丹娜、位桂香组成的团队主要针对定向越野开展现状的研究,刘天宇、何劲鹏等人组成的团队主要侧重定向越野教学模式的研究.虽然我国定向越野领域形成了以学科核心作者为中心向外扩散的合作关系网络,但作者大多处于单兵作战的状态,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定向越野科学化的可持续发展.合作研究作为互补知识、增进交流的平台,不仅能提高学者成果产出能力,而且能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通过学者之间的相互交流、吸收、交叉和综合各学科知识,能多角度地扩展定向越野领域的研究深度和广度.

图2 定向越野研究领域作者共现图谱

2.2.2 定向越野研究机构分布特点

研究机构的发文数量可以评估其研究实力及在相关领域的优势地位.综合类院校体育系是定向越野领域研究的中坚力量,这些高校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其中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河南教育学院体育系、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体育部在众多高校中处于领头羊的地位(见图3).从研究机构的发文量来看,发文量在3篇以上的的高产机构共有8个,分别是河南教育学院体育系(11篇)、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9篇)、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体育部(4篇)、武汉体育学院(4篇)、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指挥军官基础教育学院(3篇)、玉林师范学院体育系(3篇)、广东理工学院(3篇)、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3篇).从研究机构合作强度来看,各机构分布相互独立,只有极少数是跨单位合作,机构之间没有形成紧密的合作网络,这种分散的状态将会对定向越野的深层研究造成不利的影响.

图3 定向越野研究机构共现图谱

2.2.3 关键词共现分析

关键词是一篇论文主题的高度概括和研究内容侧重点的凝练,通过对国内定向越野领域的关键词共现图谱分析,能有效把握该领域不同时间段的研究热点和趋势.笔者利用Citespace(5.7R1)对检索到的703篇文献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将“Years Per Slice ”设置为 1年、节点阈值设定为“Top=50”、采用最小生成树算法进行修图,最终得到网络密度为0.004 1、含有539个节点、592条连线的关键词共现网络节点图(见图4)通过统计超过10次的高频关键次共有15个(见表1).

表1 定向越野研究超过10次的高频关键词统计

图4 基于最小生成树算法的国内定向越野研究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

定向越野领域中的重点关键词,除去定向越野以外有:高校(102)、教学(38)、大学生(36)、现状(35)及可行性(29)等.由图4可知,根据节点颜色变化可以看出我国定向越野领域研究层次不断深化,内容不断丰富的过程.2013年以前,我国定向越野相关研究热点主要聚焦在定向越野开展现状的研究,陈向阳[2]、王金亮[3]、吴媛萍[4]、陈小青[5]等人对不同省份的定向越野开展现状展开了的讨论与分析.伴随着学者们认识的深入,刘恒军[6]、林燕如[7]、高飞越[8]、潘渺琛[9]等人从定向越野对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影响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此外,学者们还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在运动训练学方面对定向越野展开探讨,石华胜[10]、邢双涛[11]、张媛媛[12]等人通过分析定向越野运动员竞赛成绩,针对性的提出改善策略.周佳思[13]、罗福根[14]、杨光[15]等人通过对定向越野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特征、体能训练状况的梳理,提出定向越野训练的相关对策.

在研究趋势方面,早期研究侧重于定向越野在高校开展的可行性和相应对策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开始探讨定向越野对学生身心的影响以及定向越野的训练方法和体能训练手段,时至今日,这些主题仍然是定向越野领域不可或缺的的热点内容,但从创新的角度还需要广大专家、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挖掘定向越野更深、更广的价值.

2.2.4 定向越野研究热点主题聚类及研究述评

通过呈现文献核心词关键词聚类可以有效把握定向越野研究的导向与内容,探索研究的前沿和动态.本文利用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功能,对704篇定向越野研究文献中的539个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即可以透视该领域不同时间段内的重点研究主题,又可以准确归纳该研究领域的前沿热点.由图5可知,Q=0.491 8,则表示聚类结构显著,S=0.501 8,表示聚类结构合理,在删除掉最小的聚类后共导出7个主要聚类,即教学模式、实验研究、校园定向越野技术、军事地形学、定向越野运动员、可行性、青少年.这7个主要聚类反应了我国定向越野研究的主要内容.

结合图谱中自动生成的聚类标签(见图5)和聚类中样本文献的本质属性,结合实践经验将我国向越野研究归纳为定向越野发展现状及教学改革研究、定向越野对身心影响的实验研究、定向越野专项技术及成绩统计分析研究3个知识群.

图5 定向越野研究文献关键词主题聚类图谱

(1)知识群1(#0、#5):定向越野发展现状及教学改革研究.知识群1包括两个聚类,分别是聚类0教学模式、聚类5可行性(见图5).定向越野开展的可行性和教学模式是早期学者们比较关注的一个方面,关于定向越野开展的可行性:邵永祥认为把定向越野纳入体育教育是完全可行的,定向越野对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扩展学习体育内容和空间,锻炼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和独立性以及野外生存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16].此外,陈伟华等通过研究阳光体育运动的概念、宗旨和定向运动的价值,分析阳光体育运动和定向运动价值的结合点,发现定向运动符合阳光体育运动发展需要,值得我们进一步推广和引入学校体育课堂[17].有关定向越野的教学模式:邵永祥等运用实验法得出合作教学模式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定向技能水平、理论知识水平以及记忆保持量[18].张旭雷指出课内外一体化的体育教学目标更加注重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教学模式的运行机制能有效实现课内、课外的深度融合[19].吴飞腾等指出“双分”教学模式更能凸显因材施教原则,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是一种比较科学的教学模式,适用于普通高校定向越野课堂教学[20].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知识群1学者们关注的领域主要为定向越野开展的可行性、定向越野的教学模式2个方面.有关定向越野开展的可行性研究:全面阐述了定向越野的价值及意义,为定向越野在高校乃至中小学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有关定向越野教学模式的研究:分析了不同教学模式下定向越野课程取得的良好效果,这对于定向越野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这些研究包括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立足于定向越野发展出现的问题或现象,为我国定向越野的科学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2)知识群2(#1、#2、#3):定向越野对身心影响的实验研究.定向越野作为一项体力与智力相结合的体育项目,对于学生耐力、体力、智力,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具有良好的锻炼价值.知识群2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定向越野对学生身体素质、心理健康的实验研究,主要以实验研究、身体素质、心理健康等关键词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如扶健华等采用“BT-LYR”注意力测试软件进行实验研究,得出注意广度和注意集中稳定两项指标可作为定向越野运动员选材和训练的有效指标[21].纪力研究发现学生各项身体素质在学习定向越野课程前后纵向对比成绩显著提高,尤其是耐力素质和速度素质,且按照《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项目测试,在学习定向越野课程后得分提高幅度普遍高于传统项目[22].侯志琨等通过实验证明定向越野运动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抑郁症状、学习焦虑、强迫症状等方面有显著性的效果[23].从上述研究可以看出,知识群2学者们关注的主要为定向越野的实验研究及对身心的影响两个方面,这个阶段以实证研究为主,指出了定向越野对学生身体素质及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定向越野在校园内更好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

(3)知识群3(#4、#6):定向越野专项技术及成绩统计分析研究.随着全国各类定向越野赛事的喷井式发展,专家学者们针对定向越野锦标赛、运动员选材、成绩统计与分析等在实践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知识群3也是定向越野研究较为密集的切入点之一.宋兰兰等通过分析2015-2019年全国学生定向锦标赛比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出如下建议:(1)加强裁判队伍建设、提高国家级裁判和一级裁判所占比重(2)加大赛事宣传工作(3)做好场地安全(4)将竞赛性与当地文化融合,打造定向体育+文化特色的赛事[24].徐鹏认为运动员选材要制定选材项目计划书和宣传方案,并且要进行家庭访问调查,从身体形态、身理机能、心理素质方面考察运动员[25].任卫华对河南省第七届青少年定向越野锦标赛(16岁组、18岁组、21岁组)从项目分类与特点、成绩统计进行了分析,发现多数队员存在识图能力差、对场地不适应等问题,反映出河南定向越野运动员整体运动水平不高,与国内同组别运动员相比差距较大[26].从上述研究可以看出,这个阶段的研究以理论研究为主,学者们主要关注运动员选材、成绩统计分析以及定向越野赛事研究,为我国定向越野赛事的科学发展以及提高高校定向越野的竞技水平提供了理论参考.

3 结语

我国定向越野研究年发文量呈先急速增长后波动式发展,以2012年为时间节点,大致分为两大阶段、三小节;我国定向越野研究领域形成了以学科核心作者为中心向外扩散的合作关系网络,但大多数作者处于单兵作战的状态;从研究机构合作强度来看,各机构分布相互独立,只有极少数是跨单位合作,机构之间没有形成紧密的合作网络;我国定向越野研究热点紧密围绕定向越野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高校、教学、大学生、现状、可行性等;我国定向越野研究热点的发展演进可以分为3个知识群,各知识群的的侧重点不同:知识群1以定向越野发展现状及教学改革研究为主,知识群2以定向越野对身心影响的实验研究为主,知识群3以定向越野专项技术及成绩统计分析研究为主.

国内定向越野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年发文量整体呈先急速增长后波动式发展,虽然研究层次在不断深化,但近些年研究方向的缩减已严重阻碍国内定向越野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在倡导“理论创新”的背景下,应扩大领域内不同机构、作者的合作,结合不同研究领域特征,交叉和综合各学科知识,注重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创新性以及科学性,加快推进国内定向越野新兴研究热点,以深化改革和创新手段进一步提高整体研究质量.

猜你喜欢

越野定向聚类
北京越野BJ60
北汽越野独立
偏序集上的相对定向集及其应用
基于DBSACN聚类算法的XML文档聚类
定向越野
基于改进的遗传算法的模糊聚类算法
BRP独行侠 换装越野
一种层次初始的聚类个数自适应的聚类方法研究
定向驯化筛选耐毒酵母
自适应确定K-means算法的聚类数:以遥感图像聚类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