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联合MDT教学在睡眠障碍针灸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2022-07-05王瑞琦冯宇吴高鑫

教育现代化 2022年20期
关键词:针灸科规培针灸

王瑞琦,冯宇,吴高鑫

(1.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贵州 贵阳;2.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贵州 贵阳;3.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 贵阳)

随着现代世界生活方式的改变,人类的平均睡眠时间越来越短,睡眠障碍或失眠的患病率越来越高,人们对睡眠的关注不断上升[1]。睡眠医学是一门新型综合性交叉医学学科,其研究内容几乎涉及了基础与临床医学所有专业,特别是与神经病学、呼吸学、心理学、耳鼻喉科学、中医学等学科存在密切联系[2]。随着科学研究方法的进步和睡眠电生理检测技术的提高,睡眠医学在我国飞速发展的同时也迎来了新的调整,失眠障碍防治相关知识需要在规培生中进一步普及。睡眠障碍是针灸科的优势病种,在针灸科教学内容中,如何掌握睡眠障碍的综合防治策略等知识,为广大失眠患者提供有效的防治是规培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教会规培生熟练掌握睡眠障碍的基本分型、PSQ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量表的使用、与焦虑抑郁的共病情况和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现代中医三甲医院对规培生的培养目标应是以提高规培生熟练掌握西医诊疗常规的同时又能运用中医的辩证思维方法解决临床问题,传统的带教式教学模式(CBL)存在较多缺陷。根据规培生学习和临床都需抓的特点,采用线上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随时随地的进行线上学习,“微型视频课”是以数字化教学为主要载体,以短视频方式将知识点进行拆分整合的一种新型线上教学模式。本研究将睡眠障碍的基础知识和相关量表的临床应用及解读等,这种短小精悍线上教学的形式将成为未来授课的主流[3-4]。此外,本研究以睡眠医学为背景把多学科合作模式(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引入到PBL教学中[5],要倡导学生通过共同协作、讨论、查阅相关资料帮助学生从某一疾病出发,集合多学科交叉的思维方式,更加综合立体的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该方法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大大提高[6-7]。本研究选取64名在我院针灸门诊轮科的中医类规培生分为组合组和传统组,分别进行试验研究,以探讨组合式教学新模式的实际教学效果。

一 资料与方法

(一) 一般资料

2019年12月至2021年6月我院针灸门诊共招收64名中医类规培生其中本科生23名和研究生41名。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组合组和传统组,每组各32名。两组规培生的年龄、性别、学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具有可比性。所有规培生均对本研究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规培生一般资料的比较

(二) 方法

在以多学科的教育背景下,就睡眠障碍而言应该涉及的教学内容为睡眠疾病概述、睡眠时机体变化、睡眠医学常用诊断方法、失眠障碍的诊断与常规治疗、中医对睡眠障碍的认识及辨证分型、针灸在睡眠障碍中的运用等。

被随机分配到组合组的规培生需登陆院内教学网上学习微视频教学短片,包括睡眠:被忽视的健康因素、老年化与好睡眠:两者是否可以兼得、睡眠缺失如何影响了人脑、失眠与阿尔茨海默病、睡眠与压力、睡眠记忆与衰老、睡眠的发生机制及调节、睡眠研究的实验室检查技术及研究进展、睡眠障碍分类及评估;三个学生为一组、共同协作、查阅文献及相关书籍解决老师所提出的有关睡眠障碍的问题,如:睡眠可归为中医的“不寐”或“郁证”,中医自古对其论述丰富多样,有阴阳假说、营卫假说和神觉假说,针对针灸在睡眠障碍等知识进行汇总形成PPT,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委派一名学生对该组的汇总资料以授课小讲座的方式分享给所有规培生。

被随机分配到传统组,以CBL为主,主要通过跟诊带教老师通过问诊、切脉、望诊、舌诊等辨证分型制定相应处方,运用针灸和中药结合的方式治疗临床具体病例,并进行相关讲解。

(三)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两组均进行了案例分析、课后测验和综合能力的评估。

1.案例分析包括对某一具体个案病例的睡眠分型诊断,如何判读PSQI量表、是否给予西药方案、中医辨证施治(中医辨证分型、中药、针灸的基本处方)。

2.课后测验内容由心理睡眠科和针灸科的两名老师协作命题。理论考试应考虑考查规培生对睡眠医院的认识,慢性失眠的诊断、失眠合并焦虑抑郁的共病识别情况,睡眠监测的临床应用范围、PSQI量表的分层诊断和中医干预睡眠障碍的规范方案。

3.综合素质包括沟通技能、临床思维技能、团队合作技能、自学能力、实践能力。组合组和传统组的规培生均进行问卷打分,每项分数1~5分,5分满分,1分完全否定。

(四)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方差齐者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 结果

(一) 两组规培生案例分析、课后测验成绩的比较

组合组规培生的理论考试及实践技能考试成绩均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组合组和传统组案例分析和课后测验成绩的比较(分,±s)

表2 组合组和传统组案例分析和课后测验成绩的比较(分,±s)

组别 组合组 传统组tP案例分析成绩 90.88±3.47 85.76±4.39 6.581 0.000课后测验成绩 85.76±4.39 84.28±5.63 7.466 0.000

(二) 两组规培生综合能力的比较

组合组规培生的沟通技能、临床思维技能、团队合作技能、自学能力、实践能力评分均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组合组和传统组规培生综合素质评分的比较(分,±s)

表3 组合组和传统组规培生综合素质评分的比较(分,±s)

组别 组合组 传统组tP沟通技能 4.11±1.38 3.28±1.42 6.011 0.000临床思维 4.21±1.42 3.89±1.49 5.667 0.002实践能力 4.19±1.26 3.78±1.34 4.225 0.012团队合作 4.17±1.45 3.59±1.44 4.416 0.000自学能力 4.15±1.35 3.75±1.32 4.575 0.001

三 讨论

21世纪以来忽视睡眠的严重趋势已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开来,飞速发展的经济和快节奏的生活工作方式,都在对传统的睡眠提出挑战。睡眠医学[2]逐渐成为新晋的多学科交叉的专门医学,涉及脑科学、内科学、精神病学、神经生物学、临床心理学及中医学。非药物治疗作为睡眠障碍的首选干预方式,针灸是常用传统中国特色治疗方法,在治疗睡眠障碍相关疾病方面有显著优势,因此,在针灸科规范化培训中对睡眠知识的掌握及使用针灸技术治疗睡眠相关疾病显得尤为重要。

规培生的培养已不再适合于传统的CBL模式[6],基于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它以分析病例为基础,旨在还原真实的临床场景,目前对于作为临床住院医群体的培养应注重其优秀的沟通和临床思维能力,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互联网教学的引入更是使得传统教学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那为什么我们不能借着信息爆炸增长的东风、使学生可以利用好碎片化时间在移动终端上随时随地的学习相关医学知识呢?本研究以睡眠障碍为基础,结合精神病学、内科学、针灸腧穴学、中医内科学、推拿学等相关学科开展了中医睡眠医学课堂,结合多学科理论讲解,首先采用微课、微视频的方式使规培生们了解睡眠的发生机制及调节、睡眠研究的实验室检查技术及研究进展、睡眠障碍分类及评估等睡眠医学的基础知识和最新诊疗进展,组合组再由规培生通过查询文献、相关书籍等进行汇总总结中医对睡眠的认识,辨证分型和针灸对该疾病的常规治疗方式,并制作PPT,进行讲解分享。此外,两组均进行了睡眠障碍分型、PSQI量表判读、西药方案的制定及中医辨证施治等考查。实验结果显示,通过微课培训及MDT(多学科教学模式)融合对于规培生来说是一种打破传统单一教学模式的一种组合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转化教学身份,变成“我想学”,“我可以随时学”的教育模式[8],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临床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多学科理论知识在传统针灸科的开展,同时对规范化操作流程的培训,更高效的形成临床思维习惯。

针灸疗法正被多种疾病新指南的认可[9],特别是在偏头痛、神经病理性疼痛等疼痛类国际指南中被作为Ⅱ级以上推荐。在针灸科涉及的疾病谱可达一百余种,多学科的交叉诊疗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传统疗法的兴起,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青睐,对传统技术的传承不能仅仅局限于技术层面,更应该注重规培生的临床思维和临床能力的培养,只有进行多学科的学习及对疾病的深入了解才更能适应更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要。本课题通过睡眠障碍为切入点,进一步验证了微课+MDT组合式教学法在培养针灸科规培学员是更加有利的,教学满意度较前大幅提高,不仅激发了规培学员的内驱力、协作力、自学力、思维力,以中医辨证施治为指导,利用好学生碎片化时间,不仅增强了理解,加深了记忆,积极主动的教学模式更能增强临床思维的提升。

四 结语

总之本研究将微课与MDT相结合的方式运用到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是一种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多样化的体现。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多学科的交叉学习成为医学生未来发展的一项重要能力[10]。本方案以微课网络教学为基础,同时配合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相关学科知识,以“渐进式”的方法对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及技能操作进行培养[11],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使其更牢固地掌握针灸专科的临床知识,做到从“旁观到参与”、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扎实提升了临床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体现了“做中学、学中做”的应用型培养特色。

猜你喜欢

针灸科规培针灸
人性化带教在针灸科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为规培提供政策保障
规培:在突破中走过2014
该重视规培的“均等性”了
“规培”的上海模式
针灸科人性化护理管理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
PBL与传统带教法在针灸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