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组化染色在诊断膀胱尿路上皮肿瘤及类型鉴别中的应用价值
2022-07-05李立许晓林李红全蔡晓燕
李立,许晓林,李红全,蔡晓燕
广东省台山市人民医院病理科,广东台山 529200
恶性肿瘤是临床常见疾病,其形成多为不同致癌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导致。患者机体组织细胞无法正常生长,失去调控的细胞促使机体在短时间内出现异常,并分化新生物。若是产生新生物,肿瘤由于机体致病因素而抑制生长,反而无法用机体正常生理功能进行调节,破坏机体组织与相关器官[1]。膀胱尿路上皮肿瘤是临床恶性肿瘤的一种,生长迅速、浸润性生长,患者会有出血、溃疡、气管坏死等症状。该疾病可能会远处转移,致患者食欲不振或贫血,逐渐损伤患者身体内部重要组织及器官。针对该疾病诊断及类型鉴别可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其对疾病治疗也有一定意义[2]。该研究对该院2018年10月—2020年11月收治的90例膀胱尿路上皮肿瘤患者实施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其在诊断膀胱尿路上皮肿瘤及类型鉴别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90例膀胱尿路上皮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肿瘤类型将其分为A1 组、A2 组、A3 组,每组30例。A1 组为低度恶性潜能的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患者,A2 组为非浸润性尿路上皮癌患者,A3 组为浸润性尿路上皮癌患者。A1 组:男、女各20例、10例;年龄21~59岁,平均(34.62±5.45)岁。A2 组:男、女各19例、11例;年龄20~60岁,平均(34.02±5.69)岁。A3 组:男、女各18例、12例;年龄20~61岁,平均(34.97±5.06)岁。3 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及认可。纳入标准:签订同意书,愿意参与该研究者。排除标准:精神异常者。
1.2 方法
该次研究用到的试剂是鼠抗人单克隆抗体CK7、CK20、P53、P63、Ki67,还需用到EliVisionTM plus 试剂盒(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免疫组染色具体实施方法:先切片、脱蜡后PBS 液冲洗、修复及PBS液冲洗,添加含有3%氧化氢溶液、第一抗体,并用到BS 液进行冲洗,还需添加聚合物增强剂,重复用PBS液冲洗,并滴加酶标抗鼠聚合物、DAB显色液冲洗及复染,用含量为0.1%的盐酸分化,冲洗,并用PBS 液冲洗返篮,酒精脱水,用二甲苯透明封片,之后进行显微镜观察,并摄片。
1.3 观察指标
记录诊断结果。阳性判定主要是CK7、CK20 以细胞有黄色颗粒为基准,而P53、P63 阳性细胞数>6%为阳性,Ki67细胞核内出现褐色颗粒也是阳性。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组CK7、P63 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组CK20、P53、Ki67 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诊断结果比较[n(%)]
3 讨论
膀胱癌一般是指人体膀胱黏膜上有恶性肿瘤,膀胱尿路上皮肿瘤是临床常见的十大癌症之一,该病会对患者造成生命威胁,因此医生需对该病实施有效诊断与治疗[3-4]。治疗需明确患者出现膀胱尿路上皮肿瘤病因,危险因素有吸烟、长期接触致癌物质等,并结合临床症状治疗,如膀胱尿路上皮肿瘤患上后会出现尿路刺激、排尿困难等症状,通过病因及临床症状等可为疾病治疗提供参考。而治疗除结合患者表现、病因,还需了解患者疾病真实情况,这需要通过诊断及检测等实现。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是现如今临床病理诊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特别是恶性肿瘤的病理诊断。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是一个相对简单的技术,对于实验室硬件要求不高,具有技术人员上手快,成本相对较低,获取结果速度快,判读相对简单直观等特点。因为病理医生对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的依赖,免疫组化染色质量愈发成为一个关注热点。免疫组化染色是临床该病诊断及类型鉴别的常见手段[3]。免疫组化染色手法是指在抗体上结合荧光或有颜色化学物质,以免疫学中抗体及抗体间专一性结合反应的原理为主,甄别患者细胞或组织中目标抗原[4-5]。P53 对尿路上皮肿瘤诊断有一定作用,单作用小、Ki67 主要是判断细胞增殖活性[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可被用来进行抗原表达位置的检测,也可检测蛋白质、多糖及核酸等抗原性物质,该检测方法的优势是灵敏度高、专一性、检测简单、检测成本低。恰当组织处理是免疫组化染色的基础,也是保障染色成功的基础条件[8-9]。免疫组化染色需要重视组织细胞准备过程,需要明确染色需求,并保障组织细胞形态完整性,保证组织及细胞内抗原不会弥散等,避免组织出现自溶。若组织或细胞已经坏死,就无法保障染色的成功[10-11]。组织标本一般用到膀胱癌患者的活性组织检查标本,并在取材过程中明确具体的取材部位。其取材位置是在主要病变区域、病灶与正常组织的交界位置。在染色去彩铅需要将表面坏死组织去除防止组织干涸,还需要采集远离病灶的正常组织作为对照目标。取材操作要准确、快速,取材后应立立即开展下一步操作。免疫结果有两种,一种是无色片(即无阳性信号),另外一种“杂音”染色片(有阳性信号)。阴性主要是染色在结束后切片无阳性信号[12-13]。也可能存在真阴性及假阴性。真阴性结果一般在染色过程中无异常,组织或细胞无色片(即无阳性信号)和“杂音”染色片(有阳性信号)。假阴性结果无法反映患者疾病真实情况[14-15],也可能是染色过程中某一个过程或环节存在异常,如组织未进行抗原修复,部分组织必须经过抗原修复才能检测抗原,也可能是抗体长期不用和(或)已超过有效期导致[10]。针对假阴性结果,需要检验人员在免疫组化期间设立阳性对照组。若是阳性对照正常,可以表明染色过程及用到的试剂并无异常,并观察检查组织,进行内部对照。如果是CD117,检验人员可以从肥大细胞的染色情况对免疫组化过程及本身组织实施必要判断。判断主要依据正常的肥大细胞可以表达CD117,并在细胞膜或胞质表达。
该研究发现,3 组CK7、P63 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组CK20、P53、Ki67 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免疫组化染色对诊断膀胱尿路上皮肿瘤及类型鉴别有较大的应用价值,通过提升免疫组化学染色的准确性,需将细胞固定,促使细胞内蛋白质凝固,降低内源性或外源性反应,避免细胞自溶,保证组织及细胞抗原性存在,防止抗原弥散或丢失,因此选择的标本需尽量保持新鲜,并将其及时固定,并依据操作标准保证操作的完成,提高CK7 阳性表达率。免疫组化染色在A3 组与A2 组也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别,尤其是CK20、P53、Ki67 阳性表达率均有效提升,可见A3 组与其他两组各项指标对比,检出阳性率相对更高(P<0.05)。该研究与徐伟莉[16]研究有相似之处,主要体现于CK7(P63 的阳性表达率为100%)、P63(P63 的阳性表达率为100%)在3组的阳性表达率层面,可见该次研究有一定科学意义。
综上所述,CK7、P53 能够膀胱尿路上皮肿瘤诊断提供辅助。而Ki67 与CK20 联合对膀胱尿路上皮肿瘤及类型鉴别有较大参考价值,并判断出膀胱尿路上皮肿瘤良性及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