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竞赛+项目”的数字媒体创新教学研究

2022-07-05马雪梅刘琰

美与时代·上 2022年5期
关键词:数字媒体项目竞赛

马雪梅 刘琰

摘  要: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作为一种全方位开放的交叉学科,具有集成创新、多点突破、交叉融合的发展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进行了有机结合,这就对数字媒体职业教育提出新的教学标准,要求教育者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优化。基于“竞赛+项目”驱动的数字媒体课堂教学方式、新的教学评价模式,提出新的转型策略,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高质量数字媒体创新型专业人才,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竞赛+项目;数字媒体;教学模式;创新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教改课题“基于‘竞赛+项目’驱动的数字媒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BJJGJG019)研究成果。

媒介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了媒介融合的速度,促进了传统媒体向着数字化媒体的方向迈进。随着我国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国家加大了对新媒体的扶持力度,从而使得高职院校数字媒体专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加快高职院校数字媒体专业教育建设步伐,其核心任务就是要培养本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求[1]。以“竞赛+项目”组建的学习激励体制为中心,使学生不仅掌握理论知识,还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与实践技能。

一、新时期数字媒体创新教学的必要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我国若想成为科技、文化、经济等各领域发展的强国,就必须在教育中培养创新型人才[2]。

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目前面临尴尬的境遇:一方面,新媒体行业作为朝阳产业,技术革新日新月异,创新人才需求量大;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的学生大多做着反复单调的流水线工作,成为机械式的操作工,很少能够成为学校和企业想象中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更谈不上技术创新。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较弱。因此,对高职院校数字媒体专业而言,如何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显得尤为迫切和关键。

二、“竞赛+项目”

在数字媒体专业创新教学的应用与实践

由于教学重心的转移,由传统的知识教授向着创新能力培养的方向转变,把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放在首要位置,这就要求教师要对数字媒体专业的课程和教学内容进行整改。在“竞赛+项目”双驱动模式改革的带动之下,通过学习体系的有效建立,达到了“以教参赛,以赛促教”的教学目标。

(一)以“竞赛+项目”为载体培养数字媒体专业学生创新能力

“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和“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是数字媒体相关学科的主要竞赛项目。“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由教育部与政府、各高校共同主办,旨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力军。这些竞赛均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及实践能力。因此,竞赛成为数字媒体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对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先后完成作品设计、项目简介视频制作及项目计划书撰写等多项任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大量查阅文献资料、撰写项目策划书、作品设计方案,完成完整的项目计划书。如笔者指导我校数字媒体专业的学生分别参加了第五届、第六届、第七“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图1《丝路遗梦》为第七届参赛作品,我校数字媒体专业的学生通过大量文献的查阅,对敦煌飞天元素与文创IP等方面有了深入的了解。竞赛项目的开展促使学生掌握了元素的收集、图像处理、文创作品设计、视频制作、网络销售等一系列实践技能,而项目计划书的撰写则有效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学生通过参加此类竞赛,对其文学素养的形成、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是常规教学所难以实现的。

除各类竞赛外,企业、科研项目也是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主动投入到实践活动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到企业及教师的科研项目之中,从文献资料的查阅到作品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得到不断提升。如我校数字媒体专业部分学生参与笔者的科研课题“盛唐敦煌壁画装饰元素在MG动画中的应用与研究”。学生在参与此科研项目时,师生的“教与学”关系转变为“团队协作”关系,笔者为创意总监,负责审核创意和把握设计效果,而参与项目的学生则作为设计师,负责项目的创意与制作,注重设计过程[3]。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科研课题,设计制作完成《穿越时空的敦煌十二宫》MG动画及《敦煌藻井图案系列明信片》。

(二)“绕轴翻转”助力“竞赛+项目”

近些年,众多职业院校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不断的创新和优化。传统教学中,教师只能在课堂上教授知识,如今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在线教学。以“竞赛+项目”为载体,教师可结合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进行全程的指导和交流。在翻转课堂中,教师在对项目进行分析和讨论的过程中,对学生创作环节的价值进行高度关注,并积极正确引导,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依靠现代化的“智慧教室”和线上的一些教学服务平台对新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优化,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和操作过程当中,创新意识和策划能力得到提升,最终与学科学习完美衔接。通过校企合作基于云学习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共创云学习的智慧学习生态环境。“智慧教室”和“云平台”能在线上或线下辅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对“竞赛+项目”教学模式起到了良好的辅助作用。多种现代化教学设施的使用,不仅节省了时间,整合了教学资源,还使得师生之间实现了良好的互动,推动了“竞赛+项目”双驱动教学模式的顺利进行。

(三)以“竞赛+项目”为载体,分阶段、全过程培养数字媒体专业学生创新能力

基于“竞赛+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把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入到高职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4]。高职一年级的学生以基础课学习为主,鼓励学生课外参加一些学校社团活动,组建项目小组,同时数字媒体专业教研室开展各类校内外的线上线下讲座、成果展览等使得数字媒体专业学生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各类竞赛项目,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高职二年级学生开始参与企业项目或专业教师的科研项目,或在教师指导下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竞赛,如“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通过“竞赛+项目”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高职三年级学生对前两年的学习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已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以及参赛经验,可以对低年级项目团队学生进行“传、帮、带”,以促進项目团队成员的快速成长。

(四)探索新的评价体系培养数字媒体专业学生创新能力

把“竞赛+项目”作为学生成绩评价体系的宗旨,不再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建立一个新的“三位一体”评价体系[5]。新的教学评价体系要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末,主要包括个人评价、小组评价、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及总结性评价等。无论是课程教学还是项目执行,都要进行定期的汇报与展示,并且对一些制作过程和细节进行分享,对作品当中的不足进行反思,进行他人评价和自评。利用“云平台”提交作品,对作品进行回放和点播;教师对参赛作品动态评价更加方便。在小组内进行他评与自评,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对其他同学的作品优点进行总结,对自身作品的缺陷进行反思,然后进行及时的调整与修正。通过“三位一体”教学评价体系的有效应用,使得学生的评价更加的具有全面性和客观性,进而也推动学生对“竞赛+项目”的专注度得到提高。

三、“竞赛+项目”双驱动教学模式的优势和成效

在“行动导向”与“工作过程”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形成了“竞赛+项目”的双驱动教学模式,同时,它也是任务驱动型教学中的一个主要模式[6]。这种模式的有效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效地加入竞赛项目,并对学生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然后再利用“竞赛+项目”使得学生与团队之间的竞争意识增强[7]。“竞赛+项目”双驱动教学模式,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教师为指导、将竞赛模式作为契合点,加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度。在良性竞争和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学生不断挖掘自身的潜能,对其未来的发展有一个良好的规划。

如表1所示,从2019年到2021年期间,我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学生先后参加了“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互联网+’双创大赛”等竞赛,并取得不错的成绩,这也充分体现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优势。同时,“竞赛+项目”也促进了数字媒体专业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团队合作协作的意识。总之,“竞赛+项目”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高素质数字媒体创新人才的培养,成效显著。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媒介融合的大环境之下,以“竞赛+项目”推动数字媒体的课堂教学方式、竞赛项目驱动及教学评价模式的优化,使得数字媒体专业的教学模式实现了突破与创新,助力学生成为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兼具的复合型人才,提升数字媒体专业的教学质量与育人需求,推动落实国家建设“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堃.基于“竞赛+项目”的精密机械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装备制造技术,2020(2):191-193.

[2]赵肖雄,宁国勤.媒介融合时代数字媒体教育理念创新——基于“项目+竞赛”双驱动教学模式实践的思考[J].艺术教育,2018(20):65-66.

[3]孙继旋,王荟,张科研.一体化设计的数字传媒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架与实践[J].装饰,2021(3):140-141.

[4]于苗苗,马永红.英国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的启示——以数字媒体交叉学科为例[J].中国高校科技,2021(2):66-69.

[5]王崇文,丁刚毅,陈旵明.基于协同创新的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4(4):45-47.

[6]王渊,等.“以项目为驱动,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数字媒体工作室教学模式探讨[C]//2013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新进展论文集:2014:303-305.

[7]郑光.“竞赛+项目”在数字媒体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探索与实践——以“基于体感的互动广告系统”项目为例[J].教育论坛,2020(12):158-160.

作者简介:

马雪梅,硕士,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数字媒体。

刘琰,硕士,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学分认定,學籍管理。

猜你喜欢

数字媒体项目竞赛
数学潜能知识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浅谈环境艺术设计中数字技术的运用
数字媒体艺术的现状与前景
数字媒体的时代特征
房地产开发项目精细化管理研究
加强公路工程成本管理的措施分析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创新思维竞赛(6)
“我爱海洋”知识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