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符号在国家遗址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探析
2022-07-05张爱研魏欣冉
张爱研 魏欣冉
摘 要:国家遗址公园作为一类具有示范性意义的特定公共空间,以重要考古遗址及其背景环境为主体,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同时也具有历史、人文、科学等方面的价值,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又从不同方面衍生出其他直接或间接的经济价值。这些经济价值对社会的发展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保护及开发利用我国国家遗址公园便成为一个关注度极高的社会话题。国家遗址公园的景观设计不仅要保留完整的历史遗迹,还要注重景观设计、园林布局与休闲娱乐设施,更要体现出其地域独特的文化符号,在保护、传承的大背景下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同时,一个地区独特的文化是一个城市的底蕴,其中一些独特的地域文化符号与遗址公园景观设计结合更能体现出这个城市的历史。基于此,对地域文化符号在国家遗址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地域文化符号;国家遗址公园;景观设计
遗址公园是以重要考古遗址及其周围环境为主体,统一保护,并向社会公众展示的一种特定公共文化空间形式,在历史人文方面具有重大的科研价值。它的存在,不仅保留了我国重要的历史遗迹,还保存了特定时期特殊的历史精神,以及地域特有的文化符号。而历史遗迹的景观设计与其特有的地域文化符号的关联又十分密切,保护国家遗址公园不仅仅是景观上的保护,还要起到科研、教育、休憩、展示文脉精神等作用,同时也要发掘它的经济效益。本文以国家遗址公园的景观设计为切入点,对地域文化符号在国家遗址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初步探讨。
一、地域文化符号概述
(一)地域文化符号的概念
地域指的是某种文化形成的背景环境与地理位置,地域文化则是指某个地方的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如地形、气候、文化、区位、民俗、建筑、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等。这些地域文化存在的意义在于传递文化信息,地域文化形成了最早的地域文化符号的概念。人类将地域文化现象包括遗迹、图形、色彩、艺术、风情民俗等,转变成符号的形式来进行信息的传达,这些符号就被称为地域文化符号。从符号的角度来看地域文化,可以使它更好地发挥传承作用,设计师可以通过运用这些文化符号来增加历史景观的可识别性。
(二)地域文化符号的特性
1.记载性
地区景观作为不同历史时期在发展中产生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的实际载体,可以记录时代特性,反映当时社会的社会特点、文化特色与地域特质。这些景观中体现的文化符号也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与物质财富。
2.代表性
地域文化符号是地域文化的象征,它以各种形式来反映地域特点,各种各样的景观表现形式也是地域文化的表现。
3.交流性
景观作为文化载体,传达地域文化,表现地域文化符号,能最便捷地与游客产生联系,方便游客在景观中获得情感体验,丰富文化认知。
(三)地域文化符号的分类
1.图像符号
地域文化符号大多以雕塑小品、书法、绘画等形式表现在景观设计中。图像符号具有最直观的表现力,特点是比较直观、简洁,这种传递方式也是最通俗易懂的。这种图像符号应用在景观设计中,能够使游览者更加快速地获取符号所传达的信息,更容易提升人们的游览体验。
2.象征符号
象征符号中,符号的形式与内容是按照人们意愿所建立起来的任意性关系,也可以理解为二者或多者之间无必然联系,而是某个背景下形成的人们的共同认知,由主观能动性建立的联想的集合。这个主观能动性也受社会背景、社会风俗、地理条件等外在因素的制约。
3.指示符号
指示符号也可以称为标志。这种符号的表面特征与某种事物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通过这种符号的形式展现人们能自然而然地从一种事物联想到另一种事物。这种符号能使人们领会到被表现事物的信息,有着自然的过渡作用,人们的接受度更高。
二、地域文化符号的表达方式
(一)文化符号的场景再现
场景再现属于直观表示方法的一种,通过象形表现手法模拟、提炼和恢复某些具有历史意义或者文化内涵的场地、环境等,将该地域传统文化特点展现到人们面前,使人们能够更为深入地了解当地文化内涵和所蕴含的地域文化信息,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引发人们的联想和想象,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为了使游客身临其境,设计师往往会运用场景重建的方法进行文化展示。比如西安大唐芙蓉园,就是设计师在大唐的风俗民情、文化传统、帝王特征、诗歌传颂等基础上来进行建设的,再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给人们以更好的体验。
(二)文化符号的隐喻转换
隐喻也是一种园林设计的手法,特点就是将并不是真实存在的事物通过联想、回忆等方式展示给人们,更加关注场景的故事性,给游览者带来感悟和启发。隐喻的象征性是指以一事物的特征寓示另一事物的特征,通过寻找经验世界中事物与事物的类通与联系,由此及彼,从一个范围内的表象转移到另外一个范围内的意义,有暗示联想之意。用隐喻的手法将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符号结合,可以增强场地的直观性,更容易使人产生情感共鸣。如烟袋斜街和南锣鼓巷的导识系统设计即借用了建筑后现代隐喻的设计手法,从特定的街巷环境中引用传统建筑形制语汇,如影壁、牌坊、匾额、四合院屋檐、门簪等形态,改变材料并将其加以组合,从中找到导识信息设计与建筑形制语言的视觉关联性,将建筑形制“复制”于新的导识语境中,通过建筑形制符号的能指组合,隐喻胡同文化、四合院建筑历史文化所指的意义。
(三)文化符号的结构重构
文化符号的重构可以实现过去与现在的对话,凸显出文化的纪念性意义,通过适量的变形、错位、转化将文化符号与设计相结合。
(四)文化符号的形式转化
文化符号的形式转化,也可以说是象征意义的表达,通过事物的一个表象特征来传达、寄托人们的某种情感。比如用梅兰竹菊指代高尚情操,用比翼鸟、连理枝指代夫妻之间的深情厚意。这种方法可以使一些抽象的概念简化,更容易将遗址公园的历史与文化进行概念和内涵的外延与艺术情景的创造,提高景觀设计的艺术表现力。
(五)文化符号的抽象提炼
通过简化提炼的方式将事物最精华的部分进行加工,将原本复杂的形象变得生动,向观赏者进行意境展示。以生动的造型、图形构成视觉语言,力求生动,有较强的个性,避免自然形态的简单再现。在设计时使用夸张、重复、节奏、象征、寓意和抽象的方法,能够达到易于识别、便于记忆的效果。这种方法便于遗址公园保留历史风韵的同时形成城市特色,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三、地域文化符号应用在国家遗址公园景观设计中的价值与原则
(一)地域文化符号应用在国家遗址公园景观设计中的价值
地域文化符号应用在国家遗址公园景观设计中,需要满足审美需求,增强教育功能,加速信息传播,促进科技创新。只有满足以上标准才能更好地促使地域文化符号在景观设计中创造价值。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而现在城市景观的发展过于千篇一律,所以能体现当地地域文化的公共场所——遗址公园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来说,不同的时代赋予人们不同的审美需求与情感需求,也赋予了遗址公园这种文化景观不同的时空意义,将地域文化符号融入遗址公园景观设计中,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审美需求与情感需要,更是能够打造一座连接现在与过去的桥梁。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说,景观除了供人欣赏外,更高层次的体现就是景观设计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曾提到三种境界,将事物划分为“物境”与“情境”两种类型,指出了“境”并非单纯的景物,“境”中融入了人的丰富情感。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地域文化丰富多彩,将地域文化符号融入景观设计中不仅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并且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遗址公园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我们研究当时的历史,完善对此段历史的记录,提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促进当地文旅事业的发展,促进我国文化教育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
(二)地域文化符号应用在国家遗址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原则
1.根植于地域文化的传承、延续与发展的设计原则
地域文化是某个特定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的活动轨迹的总和,有着不可复制性。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地理环境复杂丰富,民族众多,在这样多变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下,没有两个地方的地域文化是如出一轍的。而在这些独特的地域氛围中,人们的造物行为会被潜移默化地影响——精神或物质产物反映着当地的地域文化的特质。因此,在某个地域里城市的规划设计都会映射出人们的认知结果,这个认知结果对于土生土长的当地人来讲,是经过自然、人文、历史、社会因素等多个不同方面长期熏陶、延续、传承、沉淀形成的。因此,遗址公园景观设计必须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将历史文化元素与城市景观设计相结合,让城市历史更加具有活力。
2.体现人性化且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设计原则
在国家遗址公园的景观设计中,将遗址公园自身所具有的历史文化气息以及这座城市独有的文化标志和现代化的景观设计相结合、历史文化内涵与城市文化相结合,从而丰富遗址公园与城市的文化内涵,提高其文化底蕴。在隋唐洛阳城遗址公园中,明堂保护工程一层八大展厅从不同角度体现了武则天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也展示有大量的宫城区沙盘模型,使人们更直观地了解其文化特色,模拟游戏区展示了唐朝科举、武举等场面,游客也可参与其中。
3.体现经济、生态、环境效益兼顾发展的设计原则
在景观设计领域中,特别强调植被的多样性,将大量本土植被融入景观设计,丰富植物多样性。在遗址公园景观设计中应用“景观生态学”理论,联系植物的生态特征、地貌特点、空间形态,建立起一个多样化的景观系统;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将看不见摸不着的历史转化为震撼的感官体验。如明堂遗址通过声、光、电的各种手段将历史画卷生动地展现在人们面前,高科技展示区的弧幕影院也通过现代科技将当时人们的生活、生产以及历史展示在人们眼前,东北规划厅的L形显示屏展示的也是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让人们以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去进行历史感悟,使活化的历史景观更能吸引人们游览,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
四、结语
遗址公园作为历史文化展示的载体,应起到满足审美需求、增强教育功能、加速信息传播、促进科技创新等作用,在设计时应注意将地域文化符号进行灵活转换,更好地成为人们与历史文化沟通的桥梁,同时应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传承城市记忆、厚植文化底蕴、保持美好生态,在保护原有遗址的基础上与现代理念及科技结合,建设遗址公园。每个城市都有独特的发展轨迹,也形成了不同的历史记忆,因此,在进行遗址公园的景观设计时也要注重延续城市记忆,将文化符号应用其中,使城市的特色更为突出。作为历史文化记忆的载体,在景观设计上应该灵活多样,将文化内涵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展现出更好的城市风貌。同时在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基础上应该引入生态美学的设计思路,在原有遗址的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的基础上,适当利用,发挥其自身的生态价值,从而更好地发展与传承。本文主要探究了地域文化符号在遗址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在设计原则与设计思路上进行初步探析,希望能为地域文化符号在遗址公园中的应用提供大致方向。
参考文献:
[1]卞静,陈新华.地域文化符号在视觉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与设计,2010(2):66-67.
[2]林世扬.地域文化符号在当代景观设计中的表达方式研究[D].大连:大连工业大学,2017.
[3]王志强.现代艺术设计中的隐喻文化现象探析[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2(3):80-83.
[4]张莉娜,王宗雪.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导识系统设计中的“建筑隐喻”[J].中外建筑,2013(4):59-61.
[5]秦旭萍.地域文化符号视觉设计方法研究[J].设计,2021(15):55-57.
[6]史维涛.新形势下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与文化服务供给研究[J].大众文艺,2019(24):9-10.
[7]公伟.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与当下景观环境的营造[J].艺术教育,2012(12):158-159.
[8]王国维.人间词话[M].北京:中华书局,2009.
[9]庞权.地域文化元素在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景德镇:景德镇陶瓷大学,2021.
作者简介:
张爱研,吉林建筑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商业空间中介环境设计。
魏欣冉,吉林建筑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景观设计及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