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院校新财经教材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2-07-05张永杰李建英
张永杰 李建英
摘要: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的新经济理论不断丰富财经教育的内涵和外延。新财经背景下,地方院校新财经教材建设必须坚持新财经教材的方向性和时代性,顺应新财经教材的新业态。地方院校在新财经教材高质量发展中亟待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提升教材前沿性和实践性,推进教材质量建设,加强新形态教材建设,强化教材选用管理,实现地方财经院校新财经人才培养和教学需要。
关键词:新财经教材;课程思政;数字教材
中图分类号:G239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573(2022)02-0045-05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在经济社会各领域不断渗透和融合,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的新经济理论不断丰富财经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在新财经发展背景下,地方院校迫切需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新理论融入新财经教材中,也就是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工作的重要论述融入新财经教材高质量发展中,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的地方院校新财经教材体系。
一、地方院校新财经教材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
(一)坚持新财经教材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性
教材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直接影响着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落实和教育目标的实现。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要求在教材中及时融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经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最新研究进展。2019年10月,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要求高度重视教材建设,落实高校在教材建设中的主体责任,健全教材管理体制机制,明确教材工作部门。
在新财经背景下,地方院校新财经教材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经验,探索中国学术、发展中国理论、传播中国思想[1],紧密围绕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新财经人才的要求,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以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作为新财经教材建设的重要使命,提高新财经教材质量,做到精编细选、精益求精、科学严谨,打造地方特色的新财经教材体系,提升地方院校新财经教材建设的支撑能力。
(二)顺应新财经教材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性
党中央高度重视教材建设,2017年7月国务院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及教材局,把教材建设管理提到更高的战略地位,为深化教材建设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注入了强大动能,教材建设进入新时代。2020年1月,国家教材委员会印发的《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2019—2022年)》目标是,到2022年实现教材管理体制基本健全、体系基本完备、质量显著提升,开创教材建设新局面。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强调,明确高校主体责任,建立编写和选用审核制度,打造精品教材,鼓励高水平学校和专家编写教材。教育部高教司2022年工作重点提出,开展反映“四新”建设成果以及相关学科急需紧缺教材的新编立项工作。
新财经背景下地方院校新财经教材高质量发展必须顺应时代需求。新财经教材建设的首要标准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重要使命是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核心任务是提高质量[2]。地方院校的新财经教材建设应结合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专业)特点,对教材的内容要求、途径方式、学习程度等进行整体设计,实现学段纵向衔接、逐层递进,学科横向配合、协同联动,为各级各类课程教材系统有机融入新思想、新技术、新理论提供科学指导。
(三)顺应新财经教材高质量发展的新业态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深刻变化,课堂教学已充分应用数字化资源,随着慕课、翻转课堂、网络教学的普及,新技术改变了教学的时空界限[3],改变了学习资源的形态,使学习资源具有通达性和可复制性,教学方式的变化必然对教材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慕课、翻转课堂、网络课程等推陈出新,中国大学MOOC、智慧树网、超星尔雅等优质课程平台被大多数院校所采用,依托于网络技术的课程正站在时代发展的最前沿。
顺应时代变化,借助互联网、云平台、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教材正逐步从传统纸质向数字新业态进行转型。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数字教材类型是应用互联网、二维码、虚拟现实等技术将纸质教材与数字资源结合使用,将教师—学生—课程—教材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教材成为从教师用来“教”转向学生用来“学”的媒介和平台[4]。
地方院校新财经教材高质量发展必须顺应新业态需求。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财经类专业不断拔高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复合型财经人才符合新财经的根本特征,这就要求地方院校及时转变新财经人才培养的知识传授方式。数字教材建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网络信息更高效便捷地获取海量的知识和技能,数字化教材突破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瓶颈,使学生有效率地学,有质量地学。
二、 地方院校新财经教材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
教材内容的好坏、水平的优劣,不仅直接关涉教育教学的质量、效果,更是深远影响到培养的社會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否合格、强国战略能否顺利实施的重大问题[5]。地方院校的马工程重点教材实行国家统一编写、审核、使用的管理方式;公共基础课程教材、专业核心课程教材一般以选用教材为主;自编教材主要体现本校学科优势与特色,或相关学科紧缺教材。因此,地方院校新财经教材建设的重点在于自编教材,管理的重点在于选用教材。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地方院校新财经教材高质量发展存在许多亟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教材没有及时融入“课程思政”元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面推进新时代教材体系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但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在地方院校新财经教材体系中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中国元素和中国底色不够突出,未能充分反映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对国民素质、创新人才的新要求,以致于思政教育与新财经教材“两张皮”现象较为突出,很难适应“新财经”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发展需求。少数教材还不同程度存在盲目照搬西方理论体系的现象,世界视野和中国立场的体现不够,科学技术发展以及优秀文化传承不够[6]。925D8FB2-7EDB-4054-8587-9042EDAEFA56
(二)教材前沿性、实践性不足
高质量的新财经教材要求充分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相关学科最新进展,以及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对新财经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数字经济、区块链、低碳经济、绿色金融等前沿经济现象和经济理论层出不穷。但是,地方院校专业教材大多是沿着西方经济学或管理学的课程框架和逻辑思路编写并展开教学实践,试图用西方的经济学或管理学理论去解释中国的经济与管理现象,由于理论指导实践时的教条化和中国经济实践中的特殊性,存在很多西方理论无法完全解释的经济现象,不仅不利于实践教学,更不利于中国经济学科的发展[7]。地方院校新财经教材内容还没有充分反映新发展理念,一方面,教材内容相对陈旧,前沿性不够,没有达到课程应有的知识深度,学生缺乏前沿理论的认知和应用,无法应对前沿问题的处理和解决;另一方面,地方院校新财经教材编写团队教师大多没有实践经历,编写过程中与学科专业或者产业发展相脱节,实践性不足,新颖性不够,缺乏吸引力,难以实现地方院校新财经人才培养和教学需要。
(三)教材建设质量不高
教材是地方院校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知识落实的前提保障,是教师课堂讲授的教学资源,也是学生自学专业知识的基本工具。教材的好坏直接影响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高品质的教材是高质量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地方院校缺乏高水平新财经教材编写团队。教材编写人员大多局限于本校授课教师,编写人员单一,专业课老师由于教学能力的差异以及对教材与课程、学科、教学内容的关系研究深度不同,在课程意识和课程理论素养方面表现不一,部分编写者存在知识面匮乏等方面的不足,导致专业教材编写质量参差不齐。另外,教材编写缺乏质量管控。教材立项建设把关不严,精品意识不强,专业教材存在一定程度的低水平、同质化现象,缺少系统规划,没有与学科和专业很好对接,特色创新不足,教材质量难以控制。
(四)新形态教材建设进展缓慢
相对纸质教材而言,新形态数字教材增加了可视性的动态效果和实践案例,教材内容多元化,数字资源容易更新,便于访问数字资源库,使数字教材具有鲜活的表现力和吸引力,能够很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8]。目前,地方院校新财经课程缺乏电子、数字教材等新形态教材,品种太少。新财经教材编写者在信息技术与专业教材建设的结合上缺乏应对能力,开发技术的复杂和研发成本的高昂使数字教材建设受到限制。地方院校对数字教材的建设及其与社会大众传媒相结合的发展趋势缺乏前瞻性思考[9]。数字教材虽然能支持自主学习和探究,但在课堂上尚未形成一套适用于数字教材的学习模式。需要根据学科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方法[10]。部分已经开展信息化建设的专业教材存在纸质教材与数字教材不配套、网络教学资源库更新滞缓滞后等问题,导致新形态教材的利用和开发跟不上教学需求,影响了地方院校新财经教材的立体化建设。
(五)教材选用及使用管理不规范
财经类专业教材原则上优先选用能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教材。目前地方院校“新财经”公共基础课程教材、专业核心课程的教材选用存在时滞性,教材内容还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与人才培养的需求。教材选用制度不完善:一方面,还没有搭建起国家统编马工程重点教材、公共基础课程教材、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外文原版教材和自编教材选用的原则和办法,没有依据课程类别分类选用教材,导致选用的专业教材存在建设滞后、缺乏个性化、内容更新周期缓慢等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教材选用管理工作不规范,任课老师选用的教材大多没有经过教研室集体研究,各级审批流于形式,导致教材选用随意性和盲目性,不利于优秀教材的选用。教材低碳循环使用市场机制缺乏。高校每年都会为在校生订购大量新教材,大学生四年累计书费有不菲支出,但课程结束后教材多被遗弃。由于缺乏规范二手管理平台和市场,造成一定程度的教材资源浪费。
三、地方财经院校新财经教材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思政元素融入新财经教材
教材是教学之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是进课堂进头脑的前提条件。以课程思政为抓手,把专业教材作为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抓手,促进课程与专业教材一体化建设。立足地方院校新财经教材的特点,建设课程思政网络教学资源库。在专业教材中及时融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经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最新进展。按照“课程思政”的标准,把课程和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机融入教学大纲和课程教案,使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
(二)提升新财经教材前沿性和实践性
推进新时代新财经教材建设,发挥好教材育人作用,满足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落实好首届全国教材工作会议精神,提升新财经教材的前沿性和实践性。通过优秀教材引导学生立德成才,坚定“四个自信”。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为目标推进新财经教材前沿性和实践性建设,确保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一是鼓励地方院校新财经专业教师与国内知名高校同行专家相结合、与业界一线实践团队相结合形成高质量高水平教材编写队伍,围绕地方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进行专业教材编写工作,扎根中国大地,紧跟学术前沿,以优秀教材、精品教材、规划教材作为示范引领,建设新财经系列教材,提升教材的前沿性。二是培育新财经教材编写团队。一方面强化专业课程教师实践能力,通过到专业领域进行社会培训、社会单位参观、短期学习等方式增加实践阅历,在实践中总结理论经验,在实践中运用理论。另一方面是把有丰富实践经验、专业技能较强的专业人员聘为兼职教师,走进课堂进行实践性教学,丰富专业理论知识,开阔专业视野。培育好两种类型的教师后,组建新财经教材编写团队,提升教材的实践性。
(三)推进新财经教材质量建设
一是以精品课为依托,推进教材质量建设。课程是教学组织形式的基本单元。从严格意义上讲,没有课程就不存在教材。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载体,是课程建设成果的凝结与体现。随着课程建设而出版的精品教材依托于精品课程,地方院校新财经教材立项也应优先考虑精品课程,新财经教材的建设成果是課程建设中重要的考核指标。教材建设和课程建设互为因果、相互促进,两者结合起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二是鼓励精品课教材编写。地方院校需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教师制定相应的支持政策,鼓励精品课教师编写具有本校特色的专业化、适用性新财经教材,形成教师关心、支持和主动参与专业精品课教材编写的良好氛围,以解决新财经教材高质量发展中无适用教材的问题。组织开展精品课教学案例库建设,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教学案例,丰富精品课教学案例库资源;鼓励优秀教师将自己的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案例,强化课堂应用,丰富教学资源。扎根中国大地,紧跟学术前沿,建设特色专业系列新财经教材。三是加强教材质量管理制度化建设。完善地方院校教材分级管理制度,强化党委对教材工作的责任。完善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教材管理体制,强化管理职责,推进分工落实,守好主阵地,确保高质量。学校成立教材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的教材管理制度建设及教材规划、编写、审核、选用等重大问题的决策。各教学单位成立院级教材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审定本单位教材编写和选用计划,进行政治把关和质量审核,保证编写和选用教材质量,组织本单位申报教材建设立项以及教材研究和评价等工作。建立教材质量监控和评价机制,通过教学检查、教学督导、同行评价、学生反馈等多种途径对教材使用情况进行跟踪调查。925D8FB2-7EDB-4054-8587-9042EDAEFA56
(四)加強新形态新财经教材建设
教材与课程紧密结合,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推进,课程即教材,教材即课程,教材依托于课程而存在,新业态型课程产生的形式以教材为蓝本。目前,高等教育出版社、科学出版社等国内知名出版社已经从单纯出版教材转向搭建课程平台、建设优质课程资源,从而促进数字教材的出版。一是地方院校应积极开展基于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平台的新财经教材建设工作,加强纸质教材与电子教材的有机结合,逐步实现教材建设的立体化和多样化,以适应教学个性化、多样化发展的需要。二是教师应紧密结合一流课程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利用翻转课堂、慕课和微课程等教学方式,利用自主学习需求和交互式数字教材的优势,逐步完善一流课程和精品课的设计和实施方案,引导学生在交互式数字教材学习中找到自主化、个性化学习的路径和模式[10]。同时,把数字教材与网络数字学习平台深度融合,推动线上教学、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改革,最大程度地加大数字教材应用,构建理想的数字教材教学环境。
(五)强化新财经教材选用管理
推进新财经教材高质量发展,发挥好教材育人作用,关键在于落实和强化新财经教材选用管理工作。一是新财经教材选用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地方院校应强化新财经教材选用,加强政治把关,实现全过程管理,擦亮教材建设的鲜明底色。选用新财经教材的内容和价值导向应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以保证选用新财经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和发展性。选用新财经教材要符合学校新财经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充分反映财经类学科领域最新发展,充分发挥教材育人功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二是新财经教材的选用要依据课程类别而分类选用。做好国家统编教材统一使用工作,引导支持学校选用高质量教材。全校性的通识教育、素质教育以及哲学社会科学相关专业开设的专业类课程统一选用马工程重点教材;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核心课程优先选用国家和省级规划教材、精品教材及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的优秀教材;外文原版教材的选用要严格遵守教育部关于学校选用境外教材管理办法的规定,相关课程可优先选用国内出版社翻译出版、影印出版的国外优秀教材。三是拓宽教师选用视野。新财经教材管理部门应配合国家大力发展新文科的背景以及本学校的财经类专业设置,为教师教材选用做好服务工作。邀请优质出版社来学校举办“精品教材进校园,优质服务到身边”的教材联展活动,将最新的财经教材信息展示给教学一线的教师,给他们提供一个与出版社编辑进行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建立教材样书架,为教师提供直观的教材信息。教材样书架分门别类展示最新的、优秀的教材,方便教师深入了解教材内容,进行对比选择,避免出现选用的盲目性。搭建信息化平台,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利用网络平台建立教师及出版社的直接联系,开展内容新、速度快,最贴近学生需求的信息交流,共享电子课件、优秀教学案例等资源。四是教材循环使用,低碳化。推进教材循环使用不仅是绿色低碳经济理论在高校的具体实践,也是践行校园绿色低碳理念的具体表现。教科书循环使用在美国、日本、德国、俄罗斯等国家已是常态化。地方院校搭建校园二手书交易平台,开展二手图书的回收与经营,不仅解决了师生的教材流通问题,实现了教材资源充分共享,还可引导师生逐步养成低碳环保意识和行为方式,践行低碳理念,创建低碳绿色校园。
参考文献:
[1]安同良.中国经济学不仅要解释中国的经济奇迹,还要指导未来发展[J].教学与研究,2020(7):18-20.
[2]郑富芝.坚持正确方向 全面提升教材质量[J].人民教育,2017(22):11-13.
[3]张晶晶,郭昕宇.技术赋能:互联网时代教材数字化出版刍议[J].中国编辑,2021(1):58-61.
[4]雷小青,覃圣云.高校教材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辩证思考[J].社会科学家,2021(11):146-150.
[5]铁铮.教材建设的“培元”与“提质”[J].北京教育,2021(11):7.
[6]张晋.新时代高校教材建设的发展历程与时代要求[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8):11-16.
[7]李建军.构建中国经济学教材体系非常必要并且可行[J].教学与研究,2020(7):25-27.
[8]李晓鹏.新形态教材出版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出版,2017(5):120-122.
[9]万明,郭西平,封彦,等.行业高校特色专业教材建设的探讨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1(6):100-103.
[10]陈山漫,李强.高校数字教材建设难题破解与立体化开发[J].中国出版,2019(5):31-35.
责任编辑:李金霞Research on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New Finance and Economics
Teaching Materials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Zhang Yongjie Li Jianying
(1.Office of Teaching Affairs,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Hebei Shijiazhuang 050061, China;
2.Institute of Economics Study,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Hebei Shijiazhuang 050061, China)
Abstract:The new economic theory with new technology, new industry, new format and new model as its core constantly enriches the connotation and extension of financial and economic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finance and economics" education reform,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finance and economics teaching materials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ust adhere to the orientation and times of new finance and economics teaching materials and conform to the new format of new finance and economics teaching materials. In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new finance and economics teaching materials,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rgently need to incorporate the elemen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urriculum", improve the frontier and practicality of teaching materials, promote the quality construction of textbooks,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forms of teaching materials, and strengthen the sel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teaching materials, so as to realize the talent training and teaching needs of new finance and economics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teaching materials of new finance and economic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urriculum; digital teaching materials925D8FB2-7EDB-4054-8587-9042EDAEFA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