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入戏出戏看《合》剧

2022-07-04安亚平

小品文选刊·印象大同 2022年10期
关键词:莲花落楔子全剧

安亚平

由柴京云导演、柴京海领衔主演、王名乐编剧主演的首部太原莲花落轻喜剧《合浪浪许家》在大同大剧院上演。媒体铺天盖地盛赞演出盛况,观众交口称赞不绝于耳。

我有幸观看了演出,感触良多。请原谅我的不厚道,我看戏时思想总在游离中,时而看进去了,时而跳了出来,在入戏出戏中转化。究其原因是我对柴京云导演手法的认识与思考和对柴京海表演的关注。

一、诗情画意的楔子

隐在纱幕后父亲的背影朦胧而又清晰。一下、两下、三下……修自行车的敲击声断断续续、似乎在唤醒人们沉睡了的记忆,或是追念逝去的岁月,导演的有意为之地将观众带入到那个远去了的年代。意蕴深厚,可谓大手笔!

高中低三个不同方位的舞台调度,三束灯光,一层纱幕,将不同时代的人物集中在一个画面中。剧中人编剧王名乐与时隐时现的梁思成、林徽因的穿越时空的心灵对话,既画意诗情又提纲挈领地为全剧做了铺垫,也将太原莲花落在全剧中有机地呈现做了注脚。

楔子的运用,有时统领全剧、有时画龙点睛、有时发议论之声推动剧情,而《合》剧的楔子别有一番味道,在虚实交错的画面中,用诗的浪漫开启了即将上演的一幕幕生活在小巷巷里,底层老百姓的酸甜苦辣的人生。从一开场,我们就从楔子中(此剧为序幕)领略到了大导演的匠心独运和深厚的艺术功力。

二、行云流水的节奏

演员表演自然准确,人物关系合乎情理,舞台调度错落有致,灯光舞美的创意协调,这一切都在导演掌控的节奏里。《合》剧就在这明快流畅的节奏里抒发着演员的情感,也默默流淌着导演的心血。

導演是一个剧的核心,导演和演员像一对矛盾的统一体,但将参差不同的演员认识统一到导演的思路上来,或许是导演感到最难的事。看得出,导演在这方面付出的辛苦最大。《合》剧的打造磨合和成功上演取决于演员对导演的艺术城府和个人艺术魅力的折服。

从内行人角度来看,在许多细节的处理上,无不体现着导演不露痕迹的“痕迹”,并为此暗暗叫绝!给我印象深的是每一幕最后高潮的处理,似开闸后的汹涌,在震撼之中承上启下,产生了对下一幕的期待,实实吊足了观众的胃口。

喜剧最难演,这大概是业内人的共识。而作为太原莲花落这种曲艺形式扩张为六幕大剧《合浪浪许家》得需要多少“包袱”(笑料)来支撑,需要演员迟急顿挫的尺寸(节奏)不差毫秒地,既夸张又必须真实的表现,把“包袱”抖响,一般的导演是根本无法驾驭的,此剧导演非柴京云莫属。事实证明,此剧也因柴京云导演而获得巨大成功。

三、鲜活丰满的人物

舞台戏剧是塑造人物的艺术,通过个性鲜明的人物与事件推动戏剧情节的发展,从而阐述观点主题。为艺术长廊中增添和丰富人物形象是一切文学艺术最为可贵的。你牢牢记住了张飞、林黛玉、却记不住他所做的事,是因为这些人物的个性无法替代。

看《合》剧,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柴京海扮演的徐有福。他精心塑造了一个我们似曾相识、又从未见过的活生生的艺术形象。表演是需要天赋的,更需要对所扮演人物进行认真揣摩设计的。柴京海兼而有之。从青壮年演到老年,40年跨度,从人物造型、形体动作设计到声音处理都非常细腻准确,生动地刻画了人物性格。从年轻时满口“国骂”追打孩子的粗声大嗓,到风烛残年时见到久别儿子时一声嗔怨的苍老的咽音,让笑声在剧场回荡,眼泪在观众心中挥洒。运用方言“导口”似乎是曲艺演员的强项,但两小时的六幕的大剧,要和其他人物搭戏、对答如流,毫无违和感的大量的台词,这需要演员背地里下多大功夫啊!为了艺术而豁出去了的,现在能有几人?京海做到了。为你点赞,为徐有福喝彩!

猜你喜欢

莲花落楔子全剧
莲花落
楔子
莲花落
望他山
不完整的圆圈
创业剧《追梦》央视开播
木楔子
木楔子
看见校园霸凌
陈晓颖儿《舒克的桃花运》杀青播出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