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
2022-07-04施绮怀
施绮怀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的这首《江南春》描写了江南明丽的春色,兼有视觉与听觉之美,同时也表现出了江南的历史厚重感,气象阔大,是一首饮誉千年的诗作。
然而到了明代,既是文学家又是学者的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质疑道:“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杨慎的观点,是典型的对作品进行非艺术视角的歪曲。于是到了清代,文学家何文焕在《历代诗话索考》中批驳道:“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
像杜牧这样被误解的名人不可胜数,写文章如老吏断狱,下笔辛辣的鲁迅更是经常被人误解。
鲁迅写《阿Q正传》的本意是想画出麻木沉默的国民的灵魂,以期引起疗救者的注意。相信大多数人是这样来理解的,可一些人认为,鲁迅是通过阿Q这一形象来影射自己或者其他某个人,以达到泄私愤的目的。对此,鲁迅十分无奈,慨叹道:“我只能悲愤,自恨不能使人看得我不至于如此下劣。”
由此观之,被人误解是一件很普遍的事。
有同学曾经跟我抱怨他的一个朋友目中无人,已经好几次不参加他组织的聚会了,老是找借口说忙。久而久之,我这同学就对他的朋友有了看法,经常在我面前对其冷嘲热讽。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那个所谓“目中无人”的朋友。在和他相处的过程中,我发现此人并不像我那同学说的那样。他不参加聚会是因为的确很忙。实际上,他是一个谦逊有礼、说话温和的人。
通过这件事我意识到,当别人跟我提起一个人的时候,无论是褒奖还是贬斥,我都要持谨慎态度。把他人良好的品行说成有瑕疵,固然是一种误解,但把一个品行有瑕疵的人说成品行端正,又何尝不是一种误解呢?
虽然我可以凭借理智尽量不去误解别人,但我没办法让他人用同样的理智来看待我。这么多年来,他人对我的误解也不少,这只是我知道的,其他我不知道的不知道还有多少。误解就像在路上行走时遇到的车,不断地有车朝自己驶来,又不断地消失在身后。
生活中,在遇到误解时,我一般分成两步走。
第一步,先解释。先跟身边的朋友解释,在朋友相信了自己以后,再向其他人解释。其他人相信自己最好,倘不相信,我也没办法,那就随他们去。因为有些人是故意装睡的,而你根本叫不醒一个故意装睡的人。
第二步,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如果连身边的朋友也不相信我,还要远离我的话,那我就无话可说了。与其绞尽脑汁向朋友证明自己,倒不如反过来思考一下是否值得跟他继续做朋友。真正的朋友,应该是对自己有清晰了解,并且能够在自己落难的时候拉一把的人。
一些人之所以在被人误解后很痛苦,是因为连他的朋友也不理解他,疏远他。这会让人产生一种“天下之大,无枝可依”的孤独感与落寞感。可他们忘了,人生中的第一个朋友应该是自己。
日本女歌手中岛美嘉说:“在我最黑暗的那段人生,是我自己把自己拉出深渊的。没有那个人,我就做那个人。”
你是你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个朋友,同时也是最后一个,任何时候都不要忽视自己的存在。所以当你身边的朋友因为误解而疏远你之后,请记住下面的这则小故事。
据《世说新语》记载——桓公少与殷侯齐名,常有竞心。桓问殷:“卿何如我?”殷云:“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此语掷地铮铮然,有金石之声。从小到大,你和你自己周旋这么久了,别人不了解你,你还不了解你自己吗?
刘桢《赠从弟》诗云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冰霜惨惨凄凄,难道能改变松柏的本性嗎?不能!别人对你的误解铺天盖地,难道能改变你的本性吗?答案在你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