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产后护理与产后子宫内膜炎诊断与治疗
2022-07-04于学龙杨悦
于学龙 杨悦
摘要:繁殖母猪能否正常生产,仔猪能否正常成活,关系养殖場规模的扩大及养殖场的经济效益。母猪从妊娠到分娩会经历一个特殊的时期,这个时期母猪体内的激素代谢异常、护理不当,会引发严重的繁殖障碍。该文首先探讨了母猪产后护理的技术要点,论述产后子宫内膜炎的诊断与治疗措施,希望对提高母猪的生产性能方面能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母猪产后护理;产后子宫内膜炎;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S828.2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22.21.026
Abstract:Whether the breeding sows can produce normally and whether the piglets can survive normally is related to the expansion of the scale of the farm and the economic benefit of the farm.Sows from pregnancy to delivery will go through a special period,this period sows hormone metabolism abnormalities,improper care,will lead to serious reproductive barriers.This article first discusses the technical points of postpartum care for sows,and discusses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ostpartum Endometritis,it is hoped that it will be helpful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sows.
Keywords:sows postpartum,care postpartum,Endometritis,diagnosis treatment
0 引言
母猪进入分娩阶段后,生殖器官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机体抗病能力逐渐下降,母猪生产后一定要进行妥善有效的护理,让其尽快恢复健康,投入到正常的生产。母猪在产后应该从观察饮水、加强体温监测,注意是否出现大出血、产后乳房炎、子宫内膜炎等几方面入手。母猪生产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整个环境清洁健康,坚持做好药物预防,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增加饲料的营养价值和饲料的投喂量。通过加强产后卫生管理,科学饲养,加强疾病的有效防范,保证母猪快速达到下一个发情阶段,将子宫内膜炎等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流行率降低到最小程度,确保母猪能健康生长,正常繁殖,为高产稳产奠定坚实基础。
1 母猪产后护理措施
1.1 产后母猪身体健康检查
母猪分娩结束后,应对繁殖母猪胎盘是否顺利排出进行全面的检查,当发现母猪胎盘排出困难时,应给予母猪一定的催产素,保证子宫更加放松,有助于胎盘的排出。另外应该对母猪的乳房健康情况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如果出现了红肿胀痛,可能预示着乳房炎,应及时明确发病原因,采取措施进行针对性的治疗。详细的观察母猪分娩后的采食情况,精神状态。母猪产后子宫和产道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病原微生物很容易入侵引发严重的子宫内膜炎,给机体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的损伤,如果发现了从子宫中持续流出脓性分泌物或者带有血样的分泌物,提高重视程度,加强对子宫的针对性检查,及时采取消炎措施消除子宫炎症,避免耽误病情,造成急性子宫内膜炎转变成慢性子宫内膜炎或者隐性子宫内膜炎,影响母猪的正常繁殖和配种。
1.2 产后母猪环境有效调控
母猪分娩后应该注重做好体表的清洁处理,加强圈舍内部环境的有效调控,避免各种污染物在圈舍中长时间滞留引发病原繁殖,导致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出现。母猪生产后应该及时将排出的胎衣全面清理干净,并更换新的垫料,母猪产后选择使用温肥皂水对阴户和后躯肢体进行全面的擦洗和消毒,也可以选择使用0.1%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擦拭消毒,擦拭消毒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消毒液的温度达标,避免母猪产后受凉。另外在整个哺乳阶段,一定要保证圈舍干燥整洁,温暖适宜温度,一般调控到20~23 ℃,湿度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相对湿度一般调控到50%~65%。母猪在分娩阶段由于机体能量大量消耗,不能正常站立,长时间卧地不起,很容易造成母猪后躯体出现严重的皮肤病。冬季生产的母猪在开放式的养殖条件下,应在产前搭建塑料棚,进行有效密闭处理,并在地面铺上厚厚的垫料,达到预防贼风侵袭的目的。对于夏季分娩的母猪应该搭建凉棚降温处理,同时应该向猪群提供充足温暖的清洁饮用水,特别要保持整个分娩场所的安静整洁。避免在投喂饲料或者打扫过程中出现过度的噪音,否则很容易造成母猪受到惊吓,引发内分泌失调,减缓恢复速度,甚至会造成泌乳困难,引发乳房炎[1]。
1.3 加快母猪体况恢复
母猪在进入生产前1~2 d会逐渐降低饲料的投喂量,尤其是在分娩当天不会采食任何饲料,分娩过程中母猪需要消耗大量的体力,体液损失相对较大,所以生产后母猪会感到异常的疲惫和口渴,此时应该向繁殖母猪补充适量的能量物质,加速体内的有效恢复。对于生产阶段的母猪最直接有效的手段是补充电解质多维水或者1%盐水,结合身体恢复情况,必要时可以进行静脉注射保障盐分、养分科学供给,维持体液平衡。母猪产后3 d可以赶出室外,进行适当的运动,提高母猪的运动量,增强身体素质,并补充一定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减少产后繁殖疾病的出现,保证母猪的体况能迅速恢复。母猪分娩后消化技能相对较差,经常会出现代谢障碍,为了预防营养代谢疾病的发生,一般在产后4~8 h内不能投喂高能量高蛋白质饲料,然后根据母猪的哺乳需求和生长需求,逐渐增加营养物质,恢复体能和胃肠道的消化功能。分娩第2 d可以补充适量容易消化的谷物类饲料,尽量将饲料调制成稀糊状,逐渐增加饲料的投喂量。对于消化功能恢复相对较快的母猪可以在产后两天恢复到正常的饲喂量,7 d后饲料可以转变成正常的哺乳阶段的饲料。母猪的消化机能是否健康,将直接关系到乳汁的产量和乳汁品,日粮营养价值高,泌乳能力强。产后3~5 d应该逐渐增加饲料的投喂量,直到达到母住的最大采食量,保障产奶高峰期快速达到能延长产奶高峰期。
1.4 母猪产后护理技术
母猪生产后应该密切观察母猪的产生情况,哺乳情况生长发育情况,如果出现产后不能正常采食,拒绝哺乳或者啃咬仔猪产后瘫痪的疾病,应该提高重视程度,加强针对性的防范。母猪产后拒绝采食情况比较常见,精神状态逐渐变差,体温逐渐降低,四肢发凉,眼结膜苍白,不能正常行走,如果处理不及时很容易死亡母猪,因为机体衰弱,应要物质供给不足造成采食量逐渐下降,此时可以选择使用氢化可的松10 mL,维生素C 20 mL,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静脉注射,1次/d,连续使用2~3 d。初产母猪哺乳经验不足,会因为仔猪吃奶时表现出恐惧紧张,拒绝哺乳,此时护理人员应该协助仔猪频繁的接触母猪的腹部,避免仔猪争夺奶头,注意要观察母猪的哺乳情况。初产阶段对母猪的乳房进行有效的按摩,以便养成良好的哺乳。母猪啃咬仔猪的情况主要包括过度应激或者严重的营养不良,多发生在身体瘦弱的初产母猪和繁殖母猪群体中。生产过程中不能及时饮水,会导致母猪十分烦躁,初产母猪对仔猪恐惧和生产是巨大的疼痛会发现啃咬仔猪。护理措施是加强营养供给,保证营养均衡,做好人工接产工作,及时清理养殖场的死胎和胎衣,避免母猪吞食,仔猪严格圈养,不能串舍,产前让母猪有充足的水分、养分供给,在仔猪上可以涂抹母猪的尿液或乳汁,避免仔猪被母猪啃咬。产后瘫痪发生后,应该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200 mL,1次/d,连续使用2~3次,同时做好强心补液、维持酸碱平衡等措施,加强辅助治疗。
2 母猪产后子宫内膜炎诊断治疗
2.1 发病原因
子宫内膜炎是母猪产后发生流行率相对较高的一种繁殖障碍疾病,该种疾病的发生原因十分复杂,包括病原感染及养殖管理不当等几个方面的因素。从发生过母猪子宫内膜炎的子宫中分离大的病原微生物,在圈舍环境中也能分离到,而且可以感染其他组织和器官。从当前子宫内膜炎的发生流行现状看,病原微生物造成的子宫感染大多数是非特异性的,在产后的早期和中期阶段都能从感染的子宫中分离到病原,其中大多数的病原是大肠杆菌、化脓放线杆菌或者葡萄球菌[2],个别病例中还能分离到坏死杆菌,产后2~3周感染病例中,分离到的细菌通常是化脓放线杆菌和葡萄球菌。这些细菌在子宫中大量繁殖,生长过程中会导致子宫排出很多白色或者黄白色的脓汁。感染症状相对较为轻微的猪群一般能自行恢复健康,对繁殖和其他生产性能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个别严重的病例会出现子宫化脓的现象,导致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大量脱落,坏死子宫内膜充血,而且可以扩充到输卵管,炎性渗出物堆积在子宫中,当子宫口紧闭后,子宫炎性分泌物不能正常排出经经常会造成子宫积脓。另外母猪在妊娠阶段,尤其是生产阶段的维生素矿物元素添加不合理或者矿物质比例添加比较失调,母猪的抗病能力降低,母猪发生子宫内膜炎的几率升高。硒元素、维生素E、维生素A严重缺乏[3],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会显著升高。饲料中蛋白质严重缺乏或者蛋白质品质相对较差,饲料存在发霉变质的情况,也会造成子宫内膜炎的出现。母猪出现流产,产下死胎、木乃伊胎,患难产、胎衣不下等疾病的母猪子宫内膜炎的发病流行率也很高。母猪在分娩阶段由于身体消耗过大身体虚弱,再加上养殖环境发生改变,使其对外界病原的抵抗能力逐渐降低,再加上产房卫生相对较差时,机械、手臂消毒不严格,人工助产不彻底,胎衣不下等诸多原因都会导致母猪发生子宫内膜炎。
2.2 临床症状
分娩初期阶段的子宫内膜炎大多呈现急性发病经过,一般在产后7 d内发病,常见的临床症状为体温升高到 41 ℃,最高42 ℃,心跳急速,呼吸加快,鼻镜干燥,不能正常采食,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病情加重后,由于子宫中会产生大量的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在繁殖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毒素,导致母猪出现全身性的菌毒血症,身体素质逐渐衰弱,代谢出现紊乱。发病过程中母猪腰背绷紧不断的努则,外阴红肿,从阴道中会流出很多灰红色的粘液或者污浊的粘液,夹杂有很多坏死组织碎片,甚至会存在很多脓性分泌物,气味腥臭难闻,严重的会出现纤维素性蛋白物,这些物质常会附着在会阴和尾巴上,通过细菌分离培养,能发现大多病源是化脓杆菌、大肠杆菌或者金黄色葡萄球菌。急性型转变成慢性型后,患病猪的体温略微升高,采食饮水正常。患病猪在卧地时从阴道中会流出很多白色或者灰黄色的稀薄分泌物,严重的患病猪会流出黄白色的脓性分泌物。有些患病猪在断奶后采食体温,行动基本正常,但是发情不规律,配种失败率显著升高,配种后会排出大量白色浆液性或者黄色灰白色粘稠的脓性分泌物。诊断母猪子宫内膜炎可以采集子宫颈口的外部粘液组织进行涂片,使用95%酒精进行固定处理,然后使用姬姆萨进行染色,在油镜下能计算白细胞的数量,白细胞数量在31~80个判定为阳性,150个判定为强阳性。
2.3 科学治疗
分娩阶段的子宫内膜炎大多数急性发病经过发生流行后,应该提高重视程度,加强病原的有效分离鉴定,然后采用子宫灌注的手段进行针对性的治疗,起到抗菌消炎、加速子宫粘膜恢复的作用。从当前分离到的病原微生物看,常见的包括化脓放线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并且出现多种细菌混合感染的现象。在进行药物治疗前,应该进行严格的药敏试验,筛选出敏感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在临床治療过程中,可以选择使用氧氟沙星强力霉素治疗子宫内膜炎,选择使用氧氟沙星1.2 g,地塞米松25 mg,0.5%甲硝唑注射液100 mL,混合后子宫内灌注,1次/d,连续使用3~5次。或者选择使用强力霉素1.5 g,0.5%甲硝唑注射液,100 mL混合后,子宫灌入每间隔1 d使用1次,连续使用3~5次每次用药的第2天,肌肉注射苯甲酸雌二醇5 mg,用药5~6 h后再肌肉注射催产素注射20 IU,加速子宫液体的有效排除。对产后体温显著升高的患病猪,除了采用子宫灌注治疗外,还可以选择使用头孢噻肟3.5 g,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 mL,维生素C注射液10 mL,25%葡萄糖注射液300 mL,复方生理盐水500 mL静脉注射,1次/d,连续使用5 d。
2.4 预防措施
子宫内膜炎使母猪生产阶段发生流行率相对较高的一种繁殖障碍性疾病,防控该种疾病应该加强养殖管理,保证饲料营养价值全面,提高猪群的身体抵抗能力。一般情况下,在母猪的子宫中,自然会栖息有很多的有益菌群和内源性的致病菌,正常情况下菌群平衡。致病病原微生物不能繁殖生长,但因为母猪分娩过程中机体大量能量物质的消耗,身体抵抗能力下降,再加上养殖管理不当,母猪体况较差,母猪分娩后身体衰弱,内源性的病原微生物就会大量繁殖,产生毒性,独立增强,引发子宫内膜炎,在生产阶段一定要加强养殖管理,提供全价日粮,改善母猪体况,减少各种应激刺激,加强母猪产后的有效护理,防止母猪子宫内膜炎的发生流行。另外在整个分娩和生产过程中,一定要做好严格的卫生消毒工作,消灭周边环境的多种病原微生物,避免各种病原微生物通过损伤的子宫组织进入到子宫中引发子宫内膜炎。当发现患病猪后,应提高重视程度,加强对疾病的有效方法,明确具体的致病原,然后采取针对有效措施对子宫针对性的处理,确保子宫功能快速恢复。
3 结束语
母猪进入分娩阶段后,饲养管理人员应该加强产后母猪的针对性保健护理,预防产后疾病的发生,保障母猪尽快恢复到生产前的生理机能。通过详细有效的检查,如果发现生猪存在子宫内膜炎等产后疾病,应明确具体的发病原因,结合实际症状明确具体的致病病原,然后实施针对有效的治疗,确保在短时间内消除患病猪的子宫炎症,加速子宫功能的正常恢复,将子宫内膜炎的发生流行率降低到最小程度。
参考文献
[1] 李中璇.母猪子宫内膜炎防控措施[J].河南农业,2020(24):50-51.
[2] 哈甫札·艾努尔别克.母牛繁殖障碍的分类、发病因素与治疗方法[J].现代畜牧科技,2020(6):135-136.
[3] 杨春林.浅谈六库地区母猪子宫内膜炎的防治[J].新农村(黑龙江),2013(8):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