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文化构建与图书出版

2022-07-04于界芬纪亮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文化品牌图书出版校园文化

于界芬 纪亮

关键词:校园文化;文化构建;文化品牌;图书出版;复合出版

凡鲜活、有生命力的东西都应该有自己的个性,个性对机构而言就是品牌特色。而高校发展到今天,教学环境、科研能力、制度建设、硬件设备等方面条件越来越丰富,而校园文化却千篇一律,文化品牌建设发展较缓慢。一项针对国内256所大学的调查显示,其中,仅从校训上看,192所学校的校训都是“四词八字”的口号式。校训中带“勤奋”字样的68所,“求实”的65所,“创新”的59所,“团结”的49所,“严谨”的25所,个别大学的校训甚至完全相同。缺乏个性的校训从一个侧面说明,许多大学没有抓住大学文化品牌建设的本质。

高校品牌的核心在文化构建

高校的校训趋同化,是高校文化缺乏特色的一个表现。文化需要沉淀,我国的高校总体起步较晚,有着百年历史积淀的高校仅72所,占比2.7%(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名单,目前我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631所)。谈及文化,不是每一所高校都能和北大一样,经历过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因此,也不必都去谈论“民主”“科学”“爱国”和“进步”;不是每一所高校都有梁启超这样的学术大师,在清华作题为“君子”的演讲,使得此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的两句话成为清华的校训;也不是所有高校都有马相伯这样的古汉语大师,从茫茫古典文学中挑出《论语》中的“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成为复旦学生的座右铭。

历史的节点已经过去,再谈论这些似乎意义不大,校训也不过是体现高校品牌形象的一个方面,而今如何在千校一面的现状中提升品牌识别度,体现富有特色的精神内涵?核心就在于重视校园文化的构建,强调文化具有的丰富个性,构建出丰富的高校文化。

我国的校园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是高校思想、制度和精神层面的一种过程和氛围;是理想主义者的精神家园,是大学里思想启蒙、人格唤醒和心灵震撼的因素的结合体。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高校用人文精神培育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使其成为民族复兴和文化复兴的中坚,大学要引领社会前进。大学文化是知识、能力、人格的升华和结晶。高校之“大”,在于文化之大。文化之大,在于精神之大、学问之大、学人之大。高校文化的内涵,是高校思想、制度和精神长期酝酿形成的,离不开日复一日思想启蒙、传道授业、苦心钻研所积累的学问成就,也体现出高校教师的学术水平、精神风貌和人格魅力。明确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和落脚点,并一以贯之,才能使高校文化的内涵逐渐丰满。

高校文化构建的落脚点在图书出版

构建有特色的高校文化,展現学校精神之内涵、学问之高度、学者之风采,进一步把高校文化的精神含义具体化,实现校园文化的积淀和传承,有效实现校内外传播,其落脚点就在于图书出版。

以百年历史名校北京大学为例,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传统精神,创新、严谨、深厚、扎实的学术高度,思想活跃、勇于开拓的杰出人才,为世人所熟矢口,形成了风格鲜明的北大文化。这种文化的建立,离不开图书出版。笔者经过分析比对,发现围绕着北大学校精神、思想精粹、学术研究、求学之路等几个方向出版了关于历史、学术、名师、校友等大批有影响力的图书作品,以下简单举例分析,介绍其文化构建中出版类型的基本构架。

历史角度——谈厚度

百年北大,历史厚重。以《从清华园到未名湖》《论北大》《北大熏习录》《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北京大学文化研究》为代表的图书展现了代代相传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感,体现出了名校精神、校园特色。

古典校园,满怀深情。一些介绍校园环境、学校周边的图书,如《北大看花》《爱上北大的100个理由》《书香漫处显风云:北大周边的书店》《燕园史话》等则从侧面传递出北大的校园特色和周边的人文气氛。

学术角度——谈高度

人文北大,学术高地。以北大讲座、讲义、课程为内容的《北大讲座》系列(共24辑)、《在北大听讲座》系列(共20辑)、《老北大讲义》系列、《北大学术讲演丛书》等丛书,表现出北大的学术氛围,总结学术成果、思想精髓,体现了北大的研究高度。

而名师课程,如于仲达《问道北大》、余秋雨《北大授课》、朱青生《十九札——一个北大教授给学生的信》、赵为民《北大视野:新中国60年学术流变记》等,提升了北大在普通读者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名师角度——谈深度

名校北大,名师荟萃。这些燕园大家、名师风采体现了北大的精神深度。《李大钊》《文人陈独秀》《我国经济学泰斗马寅初》《李元培教育名篇》等书描写了建校初期北大学术名家的生平、思想和精神境界。

《燕园风骨》《北大名师》《人文立本——楼宇烈教授访谈录》《教学的魅力——北大名师访谈录》丛书等,或以单行本的形式,或以丛书的形式,展现了名师的教学理念、学术观点。

展示校友——谈力度

桃李天下、春晖四方。这些优秀学子们成儒博雅、征程扬帆,在各行各业中为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未来贡献力量。《燕园问学记》《我们的学友》《大爱有行》《记忆:北大岁月》等书描写了莘莘学子在燕园求学、悟道、交友、成长的历程。

还有一些从学院或者名人合集的角度编写出版的,如《绚彩燕园青春北大》《先贤: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先贤经典文集》《北京大学理论名家大讲堂》《在北大上学的日子》等,这类图书集多为知名校友的学术观点或人生体悟编辑而成,不断鼓舞着下一代的学子们。

图书出版是长期而系统的重点工作,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图书,搭建了立体、全面的传播通道,构建了丰满的校园文化,展现了丰富、亲切而具体的北大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构建的图书出版策略——以林业高校为例

林业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开展得较晚,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在笔者的组织策划下,近年来推出了一系列反映学校风貌、教学成果、教师风采、校史校志等的图书作品。具体有:名师名家类:《师道——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风采》《名师访谈》等;学术研究类:《北京林业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基金资助丛书》《博士风采》等;知名校友类:《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英才计划”出版工程系列丛书》《我与微笑的故事—一北京林业大学奥运志愿者志愿服务手记》等;辞书年鉴类:《北京林业大学年鉴》《北京林业大学校史(2002~2012)》等;教学改革类:《北京林业大学教学改革与创新系列成果汇编》《流金岁月走笔北林》等。其中,《師道——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风采》创意独特、语言生动、设计精良、装帧考究,成为周年校庆典礼上的亮点之作,充分展现了这座历史名校“知山知水,树木树人”的情怀。

但总体而言,目前林业高校主要以出版学术著作、博士论文等科技类图书为主,在人文情怀、学校特色、教学理念、师生风貌等方面体现得较少,这也是林业高校缺少亲切感、识别不清晰、不能深入普通大众的主要原因。因此,学校应深入挖掘人、事、物,用大众读者喜闻乐见的方式表现出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突破。

倡导生态文明,践行绿色理念

学校图书出版工程应有系统的规划设计,注重深入挖掘林业高校的特色,扎实稳定地推进文化图书的策划、出版工作。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林业高校作为生态文明研究的前沿阵地,要紧跟时代,把自身的特点同国家的重要方针政策结合起来,把生态文明的内涵凸显出来,亮出林业院校的精神和风貌。

上升战略高度,打造品牌工程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党的十八大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国家发展的作用,已经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因此,校园文化建设也应当上升到高校品牌建设的战略高度,上升到一把手主抓的工程,将图书出版变成学校教、学、产、研成果的展示平台,凝聚师生感情的重要力量,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活力源泉。

寻找热点亮点,点亮未来发展

出版是一个发现、组织、策划的过程,其中发现社会热点是第一要务。作为林业高校,目前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的出版物是一个很好的社会热点。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大会上宣布:

“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2021年10月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推动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中国将发布重点领域和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和一系列支撑保障措施,构建起“1+N”政策体系。“双碳”,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既关系长远,又与当前经济工作密不可分,林业高校可以通过这个热点成立双碳研究中心,策划一系列科普的、科学的,带有一定普及性、学术性和理论性的著作。

出版策划前置,寻求战略合作

高校是社会高等人才的培养基地、学术研究的实验基地,承载着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方面。然而,高校精神的传递离不开良好的传播渠道。出版社是立言、存史、育人的平台,出版物吸收社会优良的精神文化,再将其传播给社会大众,其精神力量可以穿越历史,超越时间。在高校精神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今天,找亮点,取精华,策划优质的出版物,更是当代出版人的历史责任。因此,高校和出版社的深度合作势在必然。

积极调整心态,锤炼打磨经典

文化建设是一个逐渐积累的长期过程,见效可能不快,但不做就不可能有成果。校园文化建设需要调整心态,摆脱急功近利、应付交差的思想,高校应将图书出版作为重点宣传工作来抓,出版社则应提前介入,策划在前,编辑在后。双方用心合作,打造经典,为后续工作搭桥铺路。其中,笔者长期工作在中国林业出版社,与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合作多年。以“英才计划”出版工程系列丛书为例,出版社很早就介入该书的策划,多次和学校进行沟通,确定编写模式、出版计划、工作安排等,联动了多个部门,投入了很大的编辑力量,花费了很多的设计成本,看似费时费力没有必要,但成为了一个推广校园文化的“标准模板”,可以沿用它的制作过程和模式,出版一系列图书。此书的经验可以推广到相关学院和林业高校,进而形成校园文化的图书品牌——“名校·名院·名家·名人系列”。推出品牌,搭建平台,才有可能长期发展。

重视数字融合,打造复合出版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二维码识别、虚拟现实等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APP、微博、徼信等传播工具的推陈出新,文化建设内容、载体、服务、传播手段加速升级。而作为文化建设成果的表现形式之一的图书,也更加注重数字融合,采用复合出版形式,全方位为读者提供集音频、视频、线上服务等多种表现形式为一体的资源与服务。图书产品形态呈现多样化,有图书、AR技术图书、电子出版物、互联网出版物、知识服务平台、手机APP阅读平台,以及免费的慕课(MOOC)课件,实现了随时随地阅读。应该积极打造集在线教育、音视频互动、读者圈等资源与服务为一体的融合型“现代纸书”。例如,高校教学课件的使用成为了教学评估的一部分,因此高校教材配网络出版物成为很多实用型教材的“标配”。出版社与高校教师合作,为教材开发辅助课件,在出版社的资源平台上播放,为教师备课、学生学习提供动态的交互式的帮助。

立足校园文化建设,图书出版应该加强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方式,丰富信息资源,一个内容多种创意、一个创意多次开发、一次开发多种产品、一种产品多个形态,利用数字出版技术,通过知识服务,构建林业大数据,引领森林培育、资源管护、资源利用、森林防火、林业和草原有害生物防控、野生动植物保护、湿地保护、荒潢化防治等的现代林草事业建设,提升林业相关院校的科研水平、教学水平、知识水平,服务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为推进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建设,推动现代林业和草原发展提供良好的舆论支撑。

(作者单位:中国林业出版社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文化品牌图书出版校园文化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贵阳市阳明文化品牌塑造策略探析
从《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看中原优秀文化品牌的构建
论中国图书出版业品牌化运作的理想模式
西班牙出版业发展现状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出版产业链视角下的图书质量建设
体育图书出版与营销策略刍议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