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害怕平凡

2022-07-04梁晓声

华声文萃 2022年8期
关键词:起码狗熊马赛

梁晓声

“如果在30岁以前,最迟在35岁以前,我还不能使自己脱离平凡,那么我就自杀。”

“可什么又是不平凡呢?”

“比如所有那些成功人士。起码要有自己的房、自己的车,起码要有一定社会地位吧,起码还要有一笔数目可观的存款吧。”

以上,是我和一名大一男生的对话。对话是在五六百人讲座上公开进行的。我觉得,他的话代表了不少学子的人生志向。从他的话里,我觉出了我们这个社会,我们这个时代所呈现出的种种带有文化倾向的流弊,那就是——现代人未免过分“热忱”地兜售所谓“不平凡”人生的招贴画了。这种宣扬几乎随处可见。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也盛行过同样性质的文化倾向,体现于男人,那时叫“五子登科”,即房子、车子、位子、票子、女子。一个男人如果把以上都追求到了,似乎就算是摆脱平凡了。

這一种文化理念被反复宣扬,折射着一种耐人寻味的逻辑。谁终于摆脱平凡了,就理所当然地是当代英雄;谁依然平凡着甚至注定一生平凡,就是“狗熊”。并且,还有所谓的文化人和知识分子话里话外帮衬着造势,暗示出更加伤害平凡人的一种逻辑:一个时势造英雄的时代已然到来,你居然还平凡着,不是狗熊又是什么呢?

一点儿也不夸大其词地说,这是一种文化的反动倾向,是漠视甚至鄙视和辱骂平凡人之社会地位以及人生意义的文化倾向,是反众生的,是与文化的最基本社会作用相悖的。

十几年前,出访法国,与马赛市一名50余岁的清洁工进行交谈。我问他算是法国的哪一种人。他说,自然是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我再问他羡慕那些资产阶级吗?他奇怪地反问,为什么要羡慕?

是啊,他的奇怪一点儿也不奇怪。他有一幢漂亮的二层花园洋房;他有两辆车,一辆是环境部门配给他的小卡车,一辆是自己的小卧车;他的工作在别人眼里并不低下,每天给城市各处的鲜花浇水和换下电线杆上那些枯萎的花而已;受到应有的尊敬,人们叫他“马赛的美容师”。

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平凡而普通的人们,永远是一个国家的绝大多数人。任何一个国家存在的意义,首先都是以他们的存在为先决条件的。

文化如果不去关注和强调平凡者们应处于第一位置的社会地位——尽管他们看上去很弱,似乎已不值得文化分心费神——那么,这样的文化,也就只剩下最后一件事可做了:忙不迭地、不遗余力地去为“不平凡”大唱赞歌,并且在“较高级”的利益方面与他们紧紧联系在一起,而对他们之中某些人的“平凡”视而不见。

(摘自《教师博览》)

猜你喜欢

起码狗熊马赛
马赛:以美为媒讲好中国故事
一只狗熊来报恩
狗熊打保龄球
中国特色的“山马赛”,你到底了解多少?
前世
坚强点
去食堂工作,起码能吃饱
狗熊讲体面
我是一只狗熊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