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国共两党由此开启合作之路
2022-07-04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市东山恤孤院路后街31号(今恤孤院路3号)一幢旧式广州民居中秘密召开。大会确定了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拉开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序幕,是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重要开端。
毛泽东首次进入中央领导核心
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蔡和森、陈潭秋、恽代英、瞿秋白、张国焘、李立三、项英等来自全国各地及莫斯科的代表近40人出席大会,他们代表了全国420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参加了会议。大会决定采取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方式实现国共合作,这是当时能够为孙中山和国民党所接受的唯一合作方式。这既有利于国民党的改造,使国民党获得新生;又有利于共产党走上更广泛的政治舞台,得到锻炼和发展。这个问题的解决,是党的三大历史功绩。
大会选举陈独秀、蔡和森、李大钊、谭平山、王荷波、毛泽东、朱少连、项英、罗章龙9人为中央委员,邓培、张连光、徐梅坤、李汉俊、邓中夏5人为候补中央委员,由陈独秀、蔡和森、毛泽东、罗章龙、谭平山(后由于谭调职,改为王荷波)5人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为委员长,毛泽东为秘书,罗章龙担任会计,负责中央日常工作。
中共三大选址广州的原因
中共三大举行的地点选在广州,是从当时政治形势出发决定的。1922年5月,共产国际在华工作全权代表利金在给共产国际执委会远东部的报告中曾提出“中央局从上海迁往广州”,并进一步指出,中共中央组织改革的重要方面就是“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广州”,“最重要的理由”是,“现在在南方有广泛的合法条件;在广州有最先进的工人运动;广州是国民党的活动中心”。
中共三大召開时,党只成立一年多。当时党的经费不多,会议费更少。出于经费、安全等方面考虑,中共广东区委在中共中央驻地春园后面租了一间两层的楼房作为中共三大会场。
代表们都是用尽各种方法从全国各地赶来广州开会。当时有个代表叫于树德,他生活非常困难,没钱买船票,急得团团转。另外一名参会代表徐梅坤给他出了个主意,让他把一位朋友妻子的金手镯借去典当,再买船票。这样,于树德才与李大钊、徐梅坤等一起顺利到达广州参会。
作出与国民党合作的历史性决定
中共三大的主要议题是讨论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的问题。陈独秀在会上代表第二届中央委员会作了工作报告。报告着重说明了关于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依据和过程。关于国共两党的合作问题虽说是水到渠成,但在三大会场上,还是经过了激烈争论。
陈独秀和马林强调国民革命是党在当前阶段的中心任务,不要忽视国民党和资产阶级的革命性;主张把一切革命力量汇合起来,实现国民革命。这符合列宁关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无产阶级可以和资产阶级暂时妥协与合作的策略思想。
张国焘、蔡和森等代表则反对陈独秀和马林的意见。他们虽承认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是中国革命的重要任务,但认为共产党还有自身的特殊任务,即领导工人运动,同资产阶级作斗争,这两个任务同等重要,应当同时进行。他们反对全体共产党员特别是产业工人加入国民党,认为那样做就会取消共产党的独立性,把工人运动送给国民党。
经过了一番又一番的激烈争论,最后大会作出了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的历史性决定——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强调共产党应保持政治上、组织上、思想上的独立性。这是中国共产党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和特殊条件而决定的,也是孙中山所能接受的唯一形式。
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党的历史上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它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策略原理和我国的具体情况,正确地制定了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和政策。这使党能够团结各民主阶级的力量,开展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军阀的革命斗争,大大加快了中国革命的步伐,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做了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综合《湖南日报》《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