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油茶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探析
2022-07-04严华杨健
严华 杨健
摘 要 油茶低改是利用好油茶资源的关键,也是现阶段林业工程开展的重心。通过油茶低改可促使油茶林重新焕发生机,提高油茶种植效益。以江西省林业工程为例,从林分选择、砧木选择、接穗选择、嫁接操作及接后管理等方面,简单介绍了油茶苗木培育要点,并从选苗、起苗、移植、浇灌催根、遮阴覆盖、调整林相、垦复施肥、改良结构、授粉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论述了油茶移植造林技术应用流程。
关键词 油茶;苗木培育;移植造林;江西省
中图分类号:S794.4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16.036
油茶为山茶科山茶属植物,也是重要的木本油料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高山丘陵地带。江西省位于中国东南部,东部毗邻浙江省、福建省,南部、西部分别与广东省、湖南省相接,北部毗邻安徽省、湖北省。区域为中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3~19.5 ℃。区域主要地形为丘陵山地,东面、南面、西面3面环山,江湖众多,以鄱阳湖为中心呈向心水系,为油茶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是,区域油茶低产林面积较大,对油茶产业发展造成了较大的不利影响。因此,探究油茶低产林改造与移植造林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油茶苗木培育技术要点
1.1 林分选择
林分选择是林业工程苗木培育的首要步骤,需要依据株行距规整、密度适中(1 200~1 650株·hm-2)、土壤肥沃、林龄适中(10~50年)、郁闭度适中(0.6~0.8)的原则,选择适宜林分。在林分确定后,造林技术人员应于嫁接前30 d全面开垦林地,并对林地原有树体形状进行整理,确定4个左右分枝角度开张的主枝,从基部疏除其他枝条。
1.2 砧木选择
利用嫁接方法改良苗木品种,可解决油茶果小、结果少的问题。在嫁接实践过程中,技术人员需根据当地情况,借鉴林业工程开展经验,确定油茶老树砧木种源。在种源确定后,依据生长旺盛、干直光滑、活力高、无病虫害、开张形主枝多(3~5个)、树体高(1.5 m以上)、干径适中(2.0~8.0 cm)、地径适中(6~10 cm)的标准,选择青黄皮单株作为砧木。适当保留砧木侧芽,便于后期遮阴。
1.3 接穗选择
根据江西省林业部门审定标准,选择油茶优良品种作为接穗,如赣无、长林和赣州油3个系列油茶良种等。在良种选定后,采集接穗当年生半木质化秋梢(或春梢),采集的树梢应位于树冠顶部、无病害或虫害、生长健壮、芽眼饱满。采集后分品种捆扎并标注采集时间与名称。一般接穗采集当天就应开展嫁接,若当天无法嫁接,需将接穗条整齐捆扎后浸入水内,或者利用浸水后脱脂棉包裹接穗剪口位置,整齐摆放在纸箱内,适当喷水保持枝条润湿状态,在7 d内完成嫁接[1]。
1.4 嫁接操作
高接换冠是现阶段油茶苗木培育用到的主要技术,需将油茶植株幼嫩短枝(或芽)作为接穗与砧木的茎段紧密贴合,愈合后形成完整的新植株。操作过程需两人配合进行,其中一人负责削穗、嫁接,另外一人负责绑缚、套袋。
操作时,技术人员需选择砧木距离地面60 cm位置平直主干(或光滑主枝),擦净嫁接部位皮层杂质后利用75%酒精进行消毒,用嫁接刀沿竖直方向划2刀(深入木质部且宽度、长度与接穗表面匹配),再沿水平方向划一刀(深入木质部且宽度、长度与接穗表面匹配),形成“∏”型接口。
在完成削砧撕皮操作后,利用75%酒精进行消毒,而后用嫁接刀在接穗腋芽下方斜切一个断口,断口呈楔形,且切削面平滑不起毛。进而沿着竖直方向一次削断芽眼上方0.3 cm位置,根据叶片大小进行修剪。修剪后,准备干净器皿,倒入150 mg·L-1萘乙酸溶液(或50 mg·L-1吲哚乙酸溶液、150 mg·L-1赤霉素溶液),将接穗长切面浸泡在溶液内1~2 s。
完成削穗操作后,将接穗长切面对准砧木切口,嵌入槽内,进而将撕开的砧木皮部覆盖在接穗短切面。嵌入接穗后,利用专门的嫁接膜(不接触接穗腋芽)紧密绑扎接穗,确保接穗切面、砧木切口紧密贴合无缝隙。在接穗与砧木牢固绑扎后,第一时间覆盖塑料薄膜,并加盖灯笼状保湿罩,保湿罩上端、下端均借助嫁接膜紧密绑扎,确保保湿罩加盖60 min内层可见明显水雾。若嫁接时期空气温度较高,则可将报纸(或牛皮纸)绑扎在保湿罩外侧,达到遮阴效果。
1.5 接后管理
嫁接后45 d(或接穗芽眼开始萌动),选择晴天早晨或傍晚,利用锋利的刀片划破塑料薄膜,7 d后将整个塑料薄膜拆除,避免幼嫩愈伤组织过早暴露失水开裂致无法萌发。同时,去除杂草并适时灌溉,避免湿度过大或干旱缺水影响新梢顺利成活。
接穗部位抽梢后,在距离嫁接口10~25 cm位置将砧木锯断并包裹塑料薄膜(或涂抹果树伤口愈合剂)。嫁接口位置保留一个弱枝,在为新梢萌发提供充足空间的同时,避免嫁接枝条徒长,同时揭开保湿罩[2]。
在新梢生长初期,根据切顶接新梢枝条生长旺盛但嫁接口愈合不牢的特点,利用竹条将新梢枝条绑缚在砧木上,确保新梢成活。在新梢枝条生长到15 cm后,定期从基部疏除全部枝条,直到砧木不再出现萌芽枝,以调控养分输送,为新梢生长提供充足营养支持。
2 油茶苗木移植造林技术
2.1 选苗
在油茶移植操作前,造林技术人员需选择无人为伤害及自然损害的油茶幼苗。
2.2 起苗
選定好要移栽的油茶苗后,油茶移植前年秋季,将选好的油茶苗木截枝修剪,确保油茶苗木移植造林成功率。截枝修剪后,先以油茶树干为圆心,沿着直径30~40 cm圆周挖设40~50 cm深沟,挖沟后回填表土并浇透水。次年8—9月,将油茶根部周边土体挖除,截断主根,带圆柱形土坨采挖油茶根部,沿着与土坨水平方向锯断树根。根部带土坨直径与油茶苗木直径相关,一般采挖时带土坨直径应为油茶苗木根部直径的4倍,即在油茶苗木根部直径为15 cm时,采挖时带土坨直径应达到60 cm,高度应达到60 cm。在保证树根锯断切口光滑、平整、无裂痕的基础上,将生根剂(国广根盼150倍液、根精灵200倍液、ABT3生根粉10 000倍液等)、杀菌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国光三抗、高锰酸钾等)混合物涂抹到切口位置,常用的配方为1 000 mL清水、2 g复合肥、1 mL国光三抗消毒液、10 mL国光根盼生根剂、适量黄土混合调制为半黏稠悬浮液(呈浆糊状),均匀涂抹在根系末梢平滑切断口,确保断口末端新根顺利生长。或者在土坨周边根系切口涂抹生根剂的基础上,利用手提喷雾器喷洒杀菌剂(内吸性杀菌剂、保护性杀菌剂)与生根剂的混合物,如百菌清、甲基托布津与生根粉的混合物。
土坨处理完毕后,利用尼龙绳编制的网兜包裹土坨,周边覆盖一层稻草,确保土坨土不外露[3]。进而利用草绳从下方至上方密实缠绕土坨稻草,边缠绕边拉紧,促使草绳、稻草、土坨紧密结合。在这个基础上,利用大直径尼龙绳编制网兜,包裹草绳缠绕的土坨,挖空底部锯断定根,利用稻草封闭底部。同时,利用草绳密实缠绕油茶树干(尾部预留30 cm以上、40 cm以内,便于萌芽),全面、均匀喷施杀菌剂,避免运输环节油茶树干之间摩擦损伤,形成良好的温度、湿度环境。
2.3 移植
起苗后7 d内,造林技术人员应及时进行移栽,确保苗木成活率。油茶适宜的移植时间为每年秋季休眠期至次年春季萌芽前,一般为11月末至次年3月初。
在油茶苗移植时,造林技术人员大多选择堆土浅栽法。事先准备高60 cm的控根器,围绕成直径50 cm以上、60 cm以内的圆形容器,在容器底部垫入直径1.5 cm的小石子,石子层厚度不超过5 cm,且中间厚度高于周边厚度。在小石子层撒施0.5 cm粒径级小石子,回填少量黄土与腐熟有机肥,待黄土覆盖小石子后放入处理后的移栽植株,摆正位置,扶直枝干,舒展油茶植株根系,避免根系弯曲[4]。根系处理完毕后,回填心土,回填的同时轻轻晃动植株,并密实踩踏,促使新回填土壤与油茶苗木根系紧密接触,且苗木与地面高度处于同一水平线。
3 油茶苗木移植造林管理
3.1 浇灌催根
在苗木移栽后当天,立即浇透水。移栽后7~10 d,浇灌一次国光动力800倍液。移栽后14 d,再次浇灌一次国光动力800倍液,促进油茶苗木根系生长,提升苗木移植造林成功率。
3.2 遮阴覆盖
在油茶苗木移栽后当天,利用地膜(或干枯杂草)覆盖油茶苗周边1 m2位置,并用土体严密覆盖。
3.3 调整林相
清除油茶林地内的杂草、灌木,避免杂草、灌木与油茶争夺营养而干扰油茶果实营养吸收。每天冬季全面检查并挖除老株、病株、劣株,并对过密油茶植株进行疏伐,控制油茶林透光度在0.7~0.8[5]。
3.4 垦复施肥
在造林当年不开垦,次年在6—7月开垦一次造林地油茶种植带表土,开垦深度在20 cm以上、25 cm以内(不损伤油茶植株须根),并将全部杂草、灌木根系挖除,捣碎深翻至地表的土壤后平整摊铺[6]。若为梯形种植带,则应避免挖除杂草、杂灌根系,发挥杂草杂灌根系保持水土功能。后续遵循3年一深挖(树冠内浅挖、树冠外深挖)、1年一浅锄的原则进行开垦,改善油茶林土壤结构。
在开垦的过程中,造林技术人员应根据林地土壤养分组成,结合油茶生长结果情况进行肥料施加。肥料施加类型为氮磷钾复合肥或腐熟农家肥,肥料施加量为750 kg·hm-2,也可依据25~50 g·株-1的标准撒施尿素。肥料施加方式为油茶树冠外围均匀撒施(或者在树冠正投影外缘开弧形施肥沟后撒施),为油茶抽梢展叶、果实生长、花芽分化提供充足支持。同时,在春夏油茶苗木快速生长期,叶面喷施0.4%磷酸二氢钾、0.4%尿素溶液与2%过磷酸钙混合液。11月10日左右,在油茶树盘上方开长方形(或半月形)沟后直接施入腐熟农家肥,肥料施加量为250~750 kg·hm-2,与沟底土均匀拌和,覆盖回填土,作为越冬肥。后续逐年更换越冬肥施加位置,适当增加越冬肥施加沟宽度、深度,为油茶根系吸收肥料提供充足空间。
3.5 改良结构
在秋末冬初油茶成熟果实采收后,结合清林,根据油茶树体生长情况,遵循去弱留强、剪密留稀、强树轻剪、弱树重剪的原则,将病虫枝条、枯枝、重叠枝、细弱内膛枝、寄生枝、下垂枝、老化枝、脚枝等剪除,确保树体结构合理[7]。同时,根据油茶叶果比调控需求,在5—6月,依据大年大修剪、小年小修剪的原则,短截枝梢中轴部,促进剪口下方新梢萌发,调控花芽形成与果实生长之间的营养分配,确保油茶林丰产稳产。
3.6 授粉
油茶授粉主要借助昆虫,如蜂、蚁等。基于此,在保护有益授粉昆虫的同时,造林技术人员可在林地周边放养蜜蜂,满足油茶授粉所需。
3.7 虫害防治
在油茶低产林改造过程中出现概率较高的虫害为油茶毒蛾、茶角胸叶甲、油茶象等。
3.7.1 油茶毒蛾
油茶毒蛾是江西省油茶低产林改造工程开展过程中出现概率较高的害虫,幼虫会啃食油茶嫩梢、叶片、嫩果皮与表皮,导致植株无法进行光合作用,生长受抑制,大量减产。根据油茶毒蛾趋光性强特点,造林技术人员可从4月10日开始,每2~3 hm2安装一盏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油茶毒蛾。
3.7.2 茶角胸叶甲
茶角胸叶甲可啃食油茶嫩梢、枝叶、根系,导致油茶生长受抑制,产量下滑。根据茶角胸叶甲趋黄蓝特点,造林技术人员可从4月10日开始,每间隔10~13 株油茶,在地面以上30 cm处悬挂一张黄蓝色板,诱杀茶角胸叶甲。若茶角胸叶甲严重发生,则造林技术人员可在茶角胸叶甲发生高峰期均匀喷施白僵菌1亿~3亿孢子·mL-1的菌液,降低害虫危害。
3.7.3 油茶象
油茶象主要为害油茶果实,导致油茶果实质量下降。根据油茶象生理特征,造林技术人员可在4月10日至9月15日,每间隔1 hm2悬挂15个含引诱剂的诱捕器,诱捕器间距不低于12.5 m,诱杀油茶象。若油茶象严重发生,则造林技术人员可在油茶象发生高峰期均匀喷施绿僵菌1亿孢子·mL-1菌液,降低油茶象危害。
3.8 病害防治
在油茶低产林改造过程中,出现概率较高的病害为炭疽病、软腐病、烟煤病等。
3.8.1 炭疽病
油茶炭疽病是一种导致油茶大量落花落果、枝梢枯萎的病害,染病苗木减产幅度较大。在发现油茶苗木果树出现不规则紫红色边缘褶皱后,造林技术人员应立即将发病部位下方5 cm位置剪断,并涂抹0.1%升汞溶液后刮除表皮,进而均匀涂抹0.6%波尔多液,降低炭疽病危害。
3.8.2 软腐病
油茶软腐病是一种侵害油茶芽、叶与果实的病害,可导致油茶叶片尖端边缘出现形状不规则黄褐色斑点,后期叶肉腐烂、掉落。为降低油茶软腐病危害,造林技术人员可在定期疏伐、整枝修剪的基础上,及时喷施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3.8.3 烟煤病
油茶烟煤病是一种影响油茶生长的病害,可在油茶叶片、枝条表面形成黑色霉斑甚至烟煤状层,阻碍油茶进行光合作用,甚至导致油茶全株枯死。在定期修枝间伐的基础上,造林技术人员应在油茶烟煤病高发期喷洒1°Bé石硫合剂,或者喷洒1%食盐水、50%辛硫磷1 800倍液、0.6%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混合液,降低烟煤病危害。
4 总结
林业工程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也是创建生态文明的关键。林木苗木嫁接可充分利用砧木优良性状,确保良种接穗适应能力、抗逆性均处于较高的水平。因此,在油茶低产林技术改造过程中,技术人员应创新应用嫁接技术,精选砧木,科学操作。同时,应在适宜时期进行苗木移栽,并加强后期管理,提高造林成功率,为油茶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同步提升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易敏.微生物保水剂在油茶培育中试验观测[J].现代园艺,2018(17):9-10.
[2] 张敏.油茶苗木的培育和栽培管理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8(24):190.
[3] 杨承霞,王明政,杨承荣,等.油茶大苗移栽绿化试验[J].绿色科技,2019(15):147-149.
[4] 陶晨辰,邹兵.江西地区油茶高产栽培技术分析[J].南方农业,2021(35):63-65.
[5] 鲁平艳.皖西南地区提升油茶大苗移栽造林质量的探索与思考[J].花卉,2019(12):177-178.
[6] 王其林,丁魏发.油茶大树移栽造林技术及管护措施[J].安徽林业科技,2020(6):25-26.
[7] 吳国胜.油茶苗移栽后幼林期的抚育技术[J].湖北林业科技,2020(5):85-87.
(责任编辑:张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