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景宁县破损山体生态修复造林措施探讨

2022-07-04刘卫荣张辉刘浩凯杨金全陈利斌

南方农业·下旬 2022年8期
关键词:生态修复造林技术

刘卫荣 张辉 刘浩凯 杨金全 陈利斌

摘 要 破损山体存在一定的地质灾害隐患,会造成水土流失、泥石流、滑坡等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破坏森林资源,因此破损山体生态修复刻不容缓。以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破损山体生态修复为例,简要总结了生态修复的原则,从树种选择、造林方式、挖穴整地、造林密度、苗木栽植及后期抚育管护等方面,系统分析了景宁县破损山体生态修复造林措施。

关键词 破损山体;生态修复;造林技术;浙江省丽水市景宁县

中图分类号:X171.4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16.018

景宁畲族自治县(以下简称景宁县)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和华东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县,也是浙江省重点林区县及全省高山最多的县。景宁县拥有

海拔1 000 m以上的山峰779座,森林面积15.73万hm2,林木蓄积量1 310万m3,森林覆盖率81.12%,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属于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破损山体修复是恢复区域森林生态景观、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景宁县历届县委、县政府领导十分重视生态环境建设,把修复生态环境放在重要位置,以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守护畲乡绿水青山[1-2]。

1 生态修复区概况

生态修复区位于景宁县西南部,平均海拔1 110 m,周边植被较好,光热较为丰富,水源稀少,以降雨为主,地形条件较平坦,林地坡度22°~30°,土壤质地为粉砂壤土、砂壤土,表土层厚度40~80 cm。

该生态修复区是区域生态修复标志性工程,其修复工作主要是结合土地整理、边坡治理、造林绿化等,对裸露边坡(填方、挖方)、废弃林地、荒山等区域进行生态复绿,增加森林植被覆盖面积,造林作业设计规模超25.33 hm2。

2 生态修复原则

对该区域破损山体进行分析,发现其生态系统已遭到破坏,依靠山体的自我修复能力很難恢复原貌,必须采取人工措施,按照自然规律,辅助破损山体生态修复。修复地块绿化造林要科学合理,规划设计时既要充分考虑其立地条件、土壤成分等自然条件,做到适地适树,又要尊重当地人文环境、生态需求,与周围环境相契合[3-6]。适宜的造林树种及造林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加快促进植被恢复,有效发挥森林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及经济效益[7-8]。因此,生态修复要遵循以下4个原则。

1)生态优先原则。以恢复森林植被和自然生态环境为目标,加强生态环境修复,维护生态安全。

2)统筹推进原则。森林植被恢复工作要与浙江省林业“十四五”总体发展战略相结合,统筹谋划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系统修复、现代富民产业布局,全面推进项目建设。

3)实事求是原则。根据恢复地块的立地条件,坚持尊重农民意愿、适地适树原则,科学选择适栽树种,以乡土树种为主,兼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栽植效果。

4)科学精准原则。统筹考虑工程修复和后期管护,结合修复地块实际情况,开展以造林作业为主的生态修复设计,落实恢复森林植被技术措施,建立技术档案。

3 造林技术要点

初植密度及苗木规格是影响生态修复快慢的关键。苗木规格和初植密度大,复绿效果快,能在较短时间内达到保持水土的效果,但前期投入大、后期管护成本高,3~5年后就要进行多次疏伐,如不进行疏伐管理,会造成林木大量枯死、成林不成材,甚至引发森林病虫害。另外,苗木规格大成活率相对低,对栽植、管护等方面技术要求较高。综上所述,本修复区选用幼龄苗木,其适应能力强、易成活。

4 造林技术措施

4.1 树种选择

根据林业植被恢复相关标准、区域立地条件及农户意愿等,生态修复区以乡土树种、经济树种、珍稀树种混交造林,同时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治理方式,提升水土保持功能与经济效益[9]。造林区域主要种植木荷、冷杉等乡土树种,黄桃等经济树种,以及红豆杉等珍稀树种;边坡上部主要种植爬山虎等藤蔓植物,坡脚处种植一行木荷、冷杉,坡面撒种草籽。

肖立生研究福建省武平县4种乡土树种在林分生态修复中的造林效果得出,用于林分生态修复的树种应以枫香、木荷为主[10]。黄作舟对木荷伴生杉木萌条林可持续经营研究得出,木荷伴生杉木的生长情况、林分总持水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等优于木荷纯林[11]。爬山虎生长迅速,对气候、土地适应性强,是常用于垂直绿化的攀援植物,短期内能达到良好的绿化效果,在固沙护坡、防止水土流失及干旱地区生态建设中具有重要应用。

4.2 造林方式

种植施工时按照设计的宽度与株行距,还林地块和填方边坡地块采用株间混交的配置方式,挖方边坡地块采用带状混交的配置方式,确保修复区块兼顾景观效能和水土保持等生态效果。

4.3 挖穴整地

4.3.1 造林整地

采用块状整地,以种植点为中心,以1 m×1 m的规格翻耕土壤。应提前1季或2~3周进行整地。修复区边坡不具备种植条件时,需进行削坡排险、地形整理后,再进行覆土绿化。

4.3.2 边坡处理

1)边坡削坡。对陡坡以上的坡面,实施削坡,并将坡的坡度降到斜缓坡,减少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

2)坡面处理。通过处理易滑落、边坡易松动的岩石,有效保持边坡稳固及坡面平整,清理对象包括岩面碎石、垃圾、浮根、石块和松散层等。

4.3.3 整穴标准

穴状整地规格为60 cm×60 cm×40 cm,边坡挖穴整地规格为30 cm×30 cm×30 cm。按株行距挖穴,破损地块宜采用穴状整地,将挖出的心土、表土分开堆放在坑边,使其充分自然风化,有效清除土壤中的虫卵,减少土壤内的害虫,改善土壤性状,增强土壤肥力。裸露碎石边坡,宜采用鱼鳞坑整地,沿等高线挖坑,上下坑品字形(或交错)配置,将挖出的土石堆放在坑下方,砌垒修筑拦水埂,以利于苗木成活。

4.3.4 回填土壤

栽植前15 d回穴土,回土时将泥块打碎,清除石块与树根,先回填表土,再回填心土[3]。当回土至穴的1/3时施放基肥,每穴施放有机肥3 kg,与穴土充分混匀,然后继续回土至平穴。

4.4 造林密度

造林区域种植黄桃、木荷,种植黄桃405株·hm-2,株行距5 m×5 m,木荷随机间种140株;其余地块采取木荷、红豆杉8∶2混交,造林密度2 500株·hm-2,株行距2 m×2 m,相邻的同一树种原则上不超过10株;冷杉随机种植,均匀分布。填方边坡地块复绿,实施木荷、红豆杉8∶2混交,造林密度2 500株·hm-2,株行距2 m×2 m,相邻的同一树种原则上不超过10株。挖方边坡地块采取木荷、红豆杉混交,造林密度1 500株·hm-2,株行距2 m×2 m;碎石裸露边坡上部或下部种植爬山虎,株间距为1 m,共栽植爬山虎1 110株。项目区内所有地面实施人工草籽撒播,每667 m2播种5 kg。

4.5 苗木栽植

根据适地适树原则,选择生长良好、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根系完整的苗木,运输前修剪掉过多的枝丫,运输中轻抬轻放,苗木堆放注意通风,防高温烧苗。在春秋季进行栽植,以阴雨天为宜。栽植时去掉带土苗木根系包装物,或剥除容器,扶正苗木,适当深栽,回土后要压实,松土覆盖高于原苗木根茎2~5 cm,堆成馒头状,栽植后立即浇透定根水,必要时用三脚架支撑固定,防止苗木被风刮倒。

4.6 抚育管护

4.6.1 抚育次数

连续3年对幼树进行抚育:造林当年抚育1次,在6月底前完成;第2年、第3年各抚育2次,分别在6月底前、9月底前完成,以保证幼树成活成林。管护期为施工验收后2年,对后期维护要求较高的地块可延长管护期或另外签订绿化维护协议。

4.6.2 抚育措施

采用块状抚育。1)割除苗木周围直径1 m内的杂草、灌木和藤本,与扶苗、除萌除蘖等结合进行;2)对树干不直、侧枝较大的树种修剪幼树枝条,以不超过幼树高度的1/3~1/2为宜,促进树木生长[12];3)对死株及时用同规格苗木进行补植。

4.6.3 管护措施

造林后,从以下3个方面对林地加强管护。1)强化抗旱保苗管理,养护期内遇持续高温干旱、恶劣天气,应及时检查苗木受害情况,并实施浇水抗旱、扶正加固等抗灾措施。2)做好封禁保护,防止人畜毁损树木,禁止在造林地放牧、砍柴及烧灰。3)加强生态修复区域林业有害生物的测报、防治工作,提升森林火灾预防和扑救能力,保护建设成果[13]。

修复区造林后要加强抚育管护工作,破损山体造林以生态修复为主,抚育重点是防止森林火灾和病虫害防治。生态修复造林能有效提高植被覆盖率,优化林分结构,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和减少自然灾害等方面的生态防护效益和景观效益逐步显现。但生态修复是一项系统工程,复绿后往往需要若干年才能达到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效果,因此,需加强后期管护,更好地发挥林分在改善生态环境、筑牢区域生态屏障、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及提升可持续发展水平中的独特作用。

5 结语

破损山体易造成森林资源破坏、山体土壤贫瘠、水土流失等,对社会、生态等构成了较大威胁。营造林是维持自然生态平衡、避免自然灾害发生及山体森林植被修复的有效工具[14]。目前,景宁县破损山体修复区造林成活率在85%以上,当地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本文对破损山体生态修复区造林措施进行探讨,旨在为当地林地的生态修复、重建和类似破损山体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张波,程伟,刘颖.石灰岩地区破损山体生态修复技术:以淄博市淄川区为例[J].安徽林业科技,2021,47(1):46-48.

[2] 任姿洁,张凯丽,王美惠.济南破损山体景观修复方法研究[J].甘肃林业科技,2018,43(2):49-52.

[3] 周丹,赵晓玲,隆雨薇.生态修复造林措施探讨:以夷陵区李家湾滑坡体生态修复为例[J].绿色科技,2020(16):54-55.

[4] 王淑红.林业生态修复现状及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8,38(20):201.

[5] 李虎.曼大公路仙米自然保护区标段取土场边坡生态修复措施[J].水土保持通报,2018,38(4):109-113.

[6] 王思哪,梁彩彤,龙雨彤.城市破损山体生态修复:以济南市南部山区植物修复为例[J].安徽林业科技,2017,43(6):46-49.

[7] 许元科,倪海鹏,李桥,等.浙南山地森林生态系统植被恢复技术方案:以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景西南地区为例[J].江西林业科技,2011(6):41-43.

[8] 王红,张爱军,周大迈,等.山地植被恢复技术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7,23(4):332-334.

[9] 许岳飞,毕玉芬,金晶炜.灌草复合型草地水土保持功能与经济效益分析[J].水土保持学报,2007,21(6):56-59.

[10] 肖立生.4种乡土树种在林分生态修复中的造林效果分析与思考[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5(4):

63-65.

[11] 黄作舟.木荷伴生杉木萌条林可持续经营研究[J].林业勘察设计,2011(1):164-167.

[12] 郭鑫.太谷县南山生态修复五期工程造林规划设计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19,25(24):66-67.

[13] 翁友恒.福建省陆上风电项目生态修复技术研究[J].林业勘察设计,2019,39(1):39-41.

[14] 尚彬.生态修复营造林技术常见的問题及改进措施[J].种子科技,2021,39(15):139-140.

(责任编辑:张春雨)

猜你喜欢

生态修复造林技术
辽河生态廊道景观恢复之路
有关营林防病措施的研究
半干旱地区中的侧柏造林技术有效运用分析
提高干旱区造林成活率的理论与实践
繁昌县沿江滩地杨树造林技术
针叶树容器育苗造林技术研究
景观都市主义思想下的“废弃景观”修复研究
滨水驳岸景观生态修复及空间艺术设计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