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区造林过程中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及优化策略
2022-07-04闫星达
闫星达
摘 要 我国北方地区受气候条件影响,水资源匮乏,整体环境不利于造林工作的高效开展。为切实改善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应加强抗旱造林技术在北方造林工程中的应用。简要总结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及抗旱造林应用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对覆膜造林技术、高效集水技术、幼苗抚育管理技术和容器苗造林技术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合理选择树种、科学使用保水剂、优化整地、加强抚育管理及规范工作行为等优化策略。
关键词 抗旱造林技术;生态环境;北方地区
中图分类号:S728.2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16.034
植树造林是改善国民生存环境的必要手段。在部分干旱的北方地区,造林工作的开展极其困难,抗旱造林技术的有效实施可有效提高苗木成活率,提高植树造林工程的整体质量。为加快推进造林工程持续稳定发展,积极分析抗旱造林技术大力推广和普及的必要性。本文以我国北方地区为例,详细分析了抗旱造林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并基于当前普遍使用的各种技术提出了若干优化策略,以期为我国北方造林工程的优化改善提供参考,推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进一步落实。
1 北方地区地理特征
我国北方地区气候基本上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局部地区为高原气候。北方地区气温年较差比日较差大,整体降水量相对较少,且大多属于夏季降水,呈现一定的季节性特点。高原气候分布于青藏高原及黄土高原地区,海拔越高,空气中的水汽及氧气含量越低,太阳辐射及紫外线强度越强。高原地区整体气温较低,日较差及年较差较小,处在湿润气流迎风面时,降水量会显著增加,但处在湿润气流背风面时,降水量明显减少[1]。
2 抗旱造林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1)北方地区抗旱造林过程中时常会遇到水资源及土质方面的问题,其中水资源匮乏现象比较突出。北方地区受气候条件的影响,总体年降水量相对较少,且降水基本都集中在夏季,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特别是在西北地区,因为当地气候条件相对干旱,所以总降水量相对不足,难以为树木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2)北方地区农业用地面积较多,有限的林地基本上集中在山坡地段,土壤中营养物质较少,且青藏高原及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较脆弱,所以在抗旱造林技术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工作人员要充分考虑当地土质及水土流失带来的负面影响。3)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是一项极为复杂和系统的工程,部分技术人员开展工作时欠缺规范性,选用的林业发展模式和树种与当地实际情况不符,制约了抗旱造林工作质量的提高。
3 抗旱造林常见技术
相对于传统的造林技术而言,抗旱造林最关键的便是“抗旱”,所以工作人员在技术选择上应重点关注集水方面,最大限度避免树种的生长受到北方干旱天气的影响。
3.1 覆膜造林技术
覆膜造林技术主要是通过薄膜锁温减少水分的蒸发,并保证土壤表面的温度,该技术大多应用于北方干旱地区。光照充足的情况下,土壤表面的水分会加速蒸发,使得土壤含水量不足,树木根部缺水便会出现干枯等问题,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无法起到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作用。覆膜造林技术需技术人员在土壤表层覆盖薄膜,避免水分蒸发过快,有效拦截水蒸气,促使其慢慢转化成水滴并再次回到土壤中。覆膜造林技术可改善树木生长过程中水资源匮乏的问题,由于该技术简单,便于操作,且能提高树木成活率,所以覆膜造林技术应用广泛。此外,为减少塑料薄膜对土壤造成的损害,现阶段多采用可降解或可循环利用的塑料薄膜。
3.2 高效集水技术
水资源是保障樹木成活率的重要条件,也是植树造林工程稳定进行的必要条件。所以,工作人员应合理采用高效集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为充分发挥高效集水技术的效用,相关工作人员需提前了解造林地周围土地的情况,分析地势,明确径流系数,设计贮水池和集水场的位置,并统计近几年的降水量及树木需水量,确定贮水池和集水场的最佳形状和面积大小,以保证水资源供应稳定。此外,工作人员需对集水面采取硬化防渗处理,最大限度减少水资源的流失与浪费,进而提升土地生产能力及水资源供给能力[2]。
3.3 幼苗抚育管理技术
幼苗普遍抵抗力较弱,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差,极易遭受病虫害,影响其存活率。为切实有效开展植树造林工程,相关工作人员可采取幼苗抚育管理技术,提高苗木的抗病性、抗寒性及抗旱性等。为使移栽的苗木能更好地适应移栽的环境,相关工作人员应在育苗、移栽和栽植过程中精心养护幼苗,为幼苗移栽过程提供坚实的保障和基础,确保幼苗能快速适应当地的环境,健康生长。此外,苗木的品种不同,抚育管理幼苗的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工作人员需了解各品种苗木的生存条件及生长需求,根据苗木品种选择合适的抚育环境,增强苗木的免疫力和抗病性,提高幼苗成活率。
3.4 容器苗造林技术
由于大部分造林地本身就存在干旱、缺水、土地资源匮乏等不良问题,所以为切实有效提高苗木成活率,相关工作人员应合理使用容器苗造林技术为苗木提供充足的营养与水分。容器苗造林技术需先在容器中放入已配制好的营养液,再将苗木栽植到容器中,然后将容器和苗木同时埋进造林地,为苗木提供最佳的生存环境,确保苗木有充足的养分,提高造林成活率。容器苗造林技术比较适合幼苗栽植,待苗木长大后可依靠自身能力抵御恶劣环境时,就可不再使用该技术。此外,由于容器苗造林技术的成本较高,且需要定期进行维护与管理,所以容器苗造林技术一般仅在环境条件较恶劣或施工难度较大的地区使用。
4 优化策略
单纯的抗旱造林技术只能起到保持水分的作用,若想进一步提升抗旱造林的实施成效,相关工作人员还应采取一定的辅助措施,将辅助措施与抗旱造林技术有效结合,从而实现抗旱造林目标。
4.1 合理选择树种
工作人员应选择适宜造林地环境的树种,不仅能有效减轻后期管理的压力,还能提高苗木的成活率,提升植树造林工程的质量。1)在抗旱造林前,相关工作人员要到造林地进行实地考察,分析土壤成分,调查附近植被的基本情况,尽量选择乡土树种用于造林工程。2)由于树木在生长过程中会出现病虫害、冻害、干旱缺水等问题,相关工作人员在选种时可选择抗病虫害、抗冻害、抗干旱能力较强的品种,以确保苗木健康稳定生长[3]。从北方地区林业工程的实际情况来看,在抗旱造林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可供选择的树种较多,如侧柏、白榆、油松等耐干旱气候的乔木,以及柠条、山杏、沙棘等灌木树种,不同的树种适用于不同的土壤条件。其中,沙棘、侧柏、刺槐等较适合在土壤相对贫瘠且向阳的坡地上种植;在阴坡则更适宜种植油松和山杏等;若是造林地属于未开发的荒山,则应尽可能选择柠条和沙棘等植被进行种植。
4.2 科学使用保水剂
提前储水可切实有效解决苗木缺水的问题,确保水资源供应充足。在整地和苗期处理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可使用保水剂缓解苗木缺水问题。保水剂可有效吸收雨水和地下水,并进行储存。在土地缺水时,储存的水资源便可及时供给附近的苗木。同时,保水剂可提高苗木根系吸水能力,起到节约水资源的作用,因此使用保水剂是当前抗旱造林中的常见举措之一。
相关调查研究表明,保水剂的应用在我国北方地区的造林工作中有着较大的价值,合理使用保水剂能够满足持续向土壤输送4个月水分的要求,可显著提升土壤含水量,对于苗木成活率及成材率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此外,在应用保水剂的过程中应合理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药液,在正式进行造林前对苗木进行蘸根处理。当前常用的保水剂包括生物胶和HRC保苗剂等,工作人员需要综合考虑气候条件、苗木类型等多方面影响因素,确保所选药液的科学性。
4.3 优化整地
为保证苗木的成活率,工作人员不仅要重视树种的选择,还要注重苗木的生长环境。在种植苗木前,要进行整地工作,确保造林地的土壤松软度及含水量可充分满足苗木生长的需求。为使土壤更加肥沃,可在松土的过程中加入新的土壤,提高土壤透气性。当前在抗旱造林中常见的土地修整技术主要有以下3种。1)鱼鳞坑土地修整技术。工作人员需在较陡的坡面上按照坡体的等高线进行放线,进而掘出半月形状的坑,该技术普遍应用在水土流失严重的丘陵和山区中。合理使用鱼鳞坑土地修整技术可起到拦截地表径流雨水的作用,对提高土壤含水量有重要意义。在实际的土地修整工作中,工作人员应从造林地的地形条件出发,确定具体的整地规格,在石质山地地区可调整鱼鳞坑的规模为1.5 m×0.8 m×0.5 m,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可将鱼鳞坑的规模缩小至0.6 m×0.4 m×0.4 m。2)带状整地技术。带状整地技术在较为平缓的缓坡、荒地及沙地中应用价值较高。在带状整地过程中,应保留原本的植被,加强对整地宽度的控制,使整地宽度维持在1~3 m,如果造林地存在水土流失及风力侵蚀等问题,可在原有的基础上放宽整地宽度。3)水平沟整地技术。水平沟整地技术多用于经济林的栽植,该技术会使被处理的地面低于原来的地面,横断面呈梯形,水平上口宽度基本上在0.6~1.0 m、深度为0.6 m、沟底宽度为0.4 m,可充分满足蓄水要求。
4.4 加强抚育管理
由于幼苗在移栽后,需要经过一段缓苗期,所以相关工作人员要对幼苗进行抚育管理,确保苗木能尽快适应移栽地区的自然环境。1)幼苗抚育管理期间,为防止杂草吸收土地中的养分和水分,影响幼苗的光照,相关工作人员需关注苗木的生长状况,定期疏松土壤、清除杂草,为苗木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2)幼苗的抵抗力较低,应最大限度地避免病虫害对苗木生长造成的不利影响。在抚育过程中,必要时工作人员可合理采用化学防治手段,针对病虫害种类科学选择化学药剂,最大限度地实现對病虫害的控制,以免病虫害大范围暴发,影响造林效果。在使用化学防治手段时,工作人员应加强对于药剂种类和使用量的合理把控,以免病、虫产生抗药性。3)种植苗木第二年春天,工作人员要调查并分析苗木死亡情况,及时展开补植工作[4]。尽量选择乡土苗木,以更好地适应当地气候、土壤等客观条件,从源头上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概率。
4.5 规范工作行为
植树造林工程的顺利展开,既有助于我国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还能促进我国经济发展。1)在实际的造林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需根据造林地的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抗旱造林技术,严格遵照相关规则有序地展开植树造林工作。2)林业部门应派遣监督管理机构对工作人员进行不定期的监督检查,保证植树造林工作人员的行为规范且合理,严格管控植树造林的细节,确保工作人员认真对待造林工作,提高其责任意识[5]。3)相关部门可派遣专业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植树造林工作的流畅度和规范化,切实有效地提高植树造林的工作效率,促使我国林业可持续稳定发展。
5 结语
近年来,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我国开展了大量植树造林工程。充足的水分是保障树木正常生长及造林工程高质量开展的重要基础。然而,部分干旱地区水资源匮乏,给植树造林工程带来了一定的阻碍,不仅影响了造林工作的顺利进行,还制约了我国生态环境的优化改善。因此,积极分析与应用抗旱造林技术,可有效改善植树造林工程中水资源匮乏问题,从而提高植树造林工作效率,加快推进植树造林工程。
参考文献:
[1] 姜海龙.城乡生境网络的评价方法与应用实践:以北京市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建设工程总体规划为例[J].北京园林,2022,38(1):9-14.
[2] 方静,史功赋,魏淑丽,等.干旱胁迫对春小麦旗叶生理特征及其根系抗旱基因表达特征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2,40(3):46-55.
[3] 陈优,肖丹,郑生猛,等.喀斯特地区土壤丛枝菌根真菌群落对岩性和人工造林的响应[J].农业现代化研究,2022,43(2):351-359.
[4] 黄荣林,王仁杰,刘雄盛,等.造林密度和施肥量对黑荆人工林经营目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J].广西林业科学,2020,49(3):329-335.
[5] 杨帆.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分析[J].黑龙江科学,2022,13(12):123-125.
(责任编辑:张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