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麦积山石窟:见过风雨的老灵魂

2022-07-04王伟

时代邮刊·上半月 2022年9期
关键词:麦积山洞窟石窟

王伟

天水,因“天河注水”的美丽传说而得名。它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是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华夏人文始祖伏羲的诞生地,因此被称为“羲皇故里”。它位居陇东,渭河穿城而过,青山绿水四周环抱,风光旖旎。因麦积区的麦积山是长江与黄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气候湿润,周围森林茂密,犹如江南,天水又被称为“陇上江南”。

麦积山是秦岭山脉的一座孤峰,形似麦垛,因此得名。麦积山石窟十分著名,与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并称为我国“四大石窟”。据史料记载,麦积山石窟始建于十六国后秦时期,当时兵荒马乱,战火连绵,政权更迭非常频繁。也是在那个时期,玄学兴起,佛教西来,人们都在寻找内心的慰藉。

麦积山绝世独立,洞窟全部建在直立的绝壁之上,虽历经千年,泥塑的佛像却保存完好。当年的栈道均为木制,年久失修,腐烂破损,无人敢冒死攀爬,盗窃佛像。不过,精美的壁画却因空气潮湿而早早脱落,不像莫高窟把壁画保存得那么完好。

我进入景区,穿过一排工作平房,见到墙壁上一排相框,它们介绍了石窟的前世今生、林林总总。再往前走,一排树木遮天蔽日,透过树荫的空隙,我隐约可以与大佛对视。

我一直觉得,历经千年的造像,无论是佛造像,还是文官武士、飞鸟走兽的造像,都是鲜活的生命。我以如此的心情与它们对视,与它们心灵相通,致敬它们目睹千年岁月流转,拍下它们从容诗意的存在。

麦积山的山脚下有座瑞应寺。这座千年古刹在东晋时名为“无忧寺”,在北魏时名为“石岩寺”,在隋代时由隋文帝赐名为“净念寺”,在唐代时名为“应乾寺”,到北宋时更名为“瑞应寺”。瑞应寺灰瓦红墙,中规中矩,与骨相清奇的麦积山相得益彰。

麦积山崖壁高142米,几乎垂直而立。在这样的崖壁上开凿石窟特别困难,先要搭建与洞窟等高的柴堆,然后登柴堆而上,在悬崖峭壁上依次开凿。因为木材用量特别大,所以周围有茂密的森林可以就地取材,也是石窟在这里选址的原因。如果要开凿特别高的洞窟,还要先铺设栈道,拾级而上,再进行开凿,难度更高,危险更大。

麦积山石窟包括东崖和西崖两部分,始建于后秦,开始大兴崖阁造像的时期是在北魏、西魏、北周,再经一代代后人不断进行开凿和修复,规模越来越大,被誉为“东方塑像陈列馆”。

由于地处丝绸之路的干线,麦积山石窟广纳西土文化,汲取秦地风俗,激荡中原文化。东晋的“后秦风格”、北魏的“清像秀骨”、西魏的“东方微笑”、北周的“浑圆敦厚”、隋朝的气宇恢宏、唐代的艷丽华贵、宋代的浓郁士风,汇集于此,让如今的我们能触及每个时代的气息。石窟中的佛像,及与之相配的有趣的碑文游记,都展示了传统中国西北疆域不同时代各个阶层的物质与精神生活。

拍摄石窟是个脑力活,更是个体力活。从千万尊造像中至少选取几百尊拍摄肖像特写,还要拍摄一大批置身于石窟中的环境肖像,如何进行有创意的构图,如何用光影营造情绪,都不容易。每每在这个时候,我都是全神贯注,物我两忘。拍摄进行到一半时,我突然右腿抽筋,不能站立,便马上放下相机,匍匐在地,折腾了好一会儿,才慢慢站起,踉跄前行,继续拍摄。

在我眼里,这一尊尊造像都是见过风雨的老灵魂,它们大概是心疼我这个疯狂拍摄的后生,借机让我歇息一下,和它们聊几句彼此修行悟道的故事。

猜你喜欢

麦积山洞窟石窟
油画《麦积山》
石窟与云Sushi Hanzo
形态各异的石窟(上)
晒经石、麦积山石窟
洞窟惊魂
夜宿石窟
洞窟惊魂
麦积山
《麦积山石窟初期洞窟调查与研究》介评
夜宿石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