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如何把生活素材融入初中语文写作

2022-07-04姜莉莉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双减背景文字

姜莉莉

从宏观政策角度来看,“双减”无疑是当下基础教育最大的背景。“双减”减的是学生过重的课外作业负担以及校外培训负担,在减轻负担的同时,有一个基本共识,那就是不能降低教学质量。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写作教学是一个最为核心的任务,在“双减”背景之下,如何提高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质量,是语文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考虑到“双减”是面向学生的,而当下的教学又坚持以学生为本,那么在写作教学当中如何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如何让学生在主动写作的过程当中,既不会有太多的负担,同时又能够提高自身写作的质量,自然也就成为需要研究的课题。通过研究发现,绝大多数初中学生之所以出现写作困难的情形,多是因为写作素材的缺失造成的。很多教师认识到这一点,并且尝试让学生通过好词好句的摘抄来积累写作素材。这种方法看似有一定的效果,但实际上不可持续,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学生所摘抄的好词好句,與学生所要写作的作文之间,只能形成文字意义上的衔接,这种类似于寻找建材直接拼装房屋的思路,对于学生写作而言,是无法产生可持续内在动力的。

要让学生的写作产生可持续的内在动力,最关键的还是要让学生回归生活,要让生活素材成为学生的写作源泉。只有当生活素材融入初中学生语文写作的时候,学生的写作才能真正做到文思如泉涌。本文就在“双减”背景之下,谈谈如何将生活素材融入初中语文写作。

一、“双减”对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带来的变革及其启示

“双减”的落实固然依赖于行政指令,但同时也离不开教师个体的自觉。如果说直接减轻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本文是指课外写作负担)是落实“双减”最直接的做法的话,那么为了不降低学生的学习质量,让学生在自身内驱力被激活的基础上进行高效学习,就成为唯一重要的教学途径。

写作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原本就有着较大的挑战,绝大多数学生害怕写作,总感觉写作之笔重有万钧,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当不少同行认为“双减”的提出让学生的写作时间更短、写作教学效果更加得不到保证的时候,笔者却以为“双减”所节省下来的时间与精力,对于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而言,恰是一个机遇。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一机遇,去实现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变革。对此笔者有两点思考。

其一,“双减”所节省下来的时间,可以部分运用于让学生回归生活。对于写作而言,最大的源泉就在于生活,作家创作尚且要体验生活,学生的写作更离不开生活。让初中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有回归生活的意识,这是帮助学生打开有效写作的大门,是让学生回归到正确的写作道路上来。传统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由于有着明显的应试倾向,因此离生活越来越远。“双减”的出现,为写作教学向生活回归提供了最好的时机,这也意味着写作教学的深刻变革有了充裕的空间。

其二,“双减”的指向,指导学生在写作中立足于生活素材的发掘。生活要想服务于写作,关键在于生活素材要发挥促进学生写作、提升学生写作质量的作用。生活素材同时具有客观性与主观性,其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因此客观性是必然的;其又需要学生的主观加工,因此也必然具有主观性。在“双减”背景之下,立足于写作质量的提升,必须让学生带着思考的眼光看生活、看写作,只有这样有价值的生活素材才会被学生发现。

基于以上两点思考,在初中写作教学中,就需要想方设法挖掘生活素材,并且使之融入初中语文写作。

二、“双减”背景下生活素材融入初中语文写作的实践

到了具体的写作教学实践中,思考生活素材的融入,关键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培养学生拥有发现能够支撑有效写作的生活素材的慧眼;二是寻找到将生活素材有机融入语文写作的途径。

对于第一个问题,其实本质上并不复杂,当学生带着促进自身写作水平提升的目的去观察生活时,从学习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就意味着学生会有意识地对相关的生活素材产生注意。一旦学生注意到这些生活素材,他们自然就会去观察,去感知,去思考,去研究,这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毕竟初中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观察与分析能力,他们所缺少的只是一种引导而已。“双减”背景下的初中写作教学,可以让学生获得观察生活的机会,自然也就能够从生活当中去提取相关的生活素材,从而使这些生活素材成为自己写作的资源。

对于第二个问题,要特别注意的一点就是,生活素材要想转化为写作资源,要想真正融入学生的写作,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那就是将感知的对象转换为文字。这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同时体现,说工具性,是因为借助于文字来体现对生活的认识;说人文性,是因为学生在借助于文字进行表达的时候,一定会加入自己的情感、认知等。只有认知与情感同时蕴含于文字当中,那么这样的文字才有可能成为学生作文的有机组成部分。

举一个例子:让学生写自己的某一个生活场景,是初中作文训练最基本的思路之一。为了避免学生杜撰生活场景,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去观察生活,让学生到生活当中寻找素材。这应当是一个开放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可以到自己所感兴趣的生活中寻找。于是就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

有学生利用每天乘车上学的机会,观察到红绿灯的灯柱之下,有一株不知名的植物。这个植物的生命力是那样的顽强,让他获得了不少的生活感悟,于是他写下了这样的一段文字——在书上读到了太多的励志故事,不知不觉中让自己对这些故事背后的道理显得有一些麻木。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上学的路上看到了红绿灯灯柱那儿一株不知名的植物,它逃过了护路工人一次次的切割,逃过了路上行人的“随手偶得”,我看着它一天天长大,虽然不开花,但却是郁郁葱葱,生命力是如此的顽强……其实冥冥众生中的我们,不也像这株植物一样,生活中总会有很多的坎坷,但是只要能够活下来,就一定要活出属于自己的样子……

这只是学生作文中的一个片段,这个片段中既有写实部分,也有写意部分,两者结合,使得这段文字具有一定的冲击力与感染力。

三、“双减”背景下生活素材融入初中语文写作的要求

在上面这个例子中,尽管学生不知道那株植物的名称叫什么,但是这并不重要,因为这株植物作为学生在生活当中观察到的对象,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生活素材,并且顺利转化为学生的观察与写作对象。从这个例子同样可以看出,生活素材融入初中写作教学,最为关键的就是生活素材中所蕴含的意义能够为学生所感觉、所表达。生活素材融入初中语文写作的关键,就在于生活素材与学生之间发生了积极的互动,学生在生活素材当中看到了自己能够理解的意义,生活素材则因为这些意义的存在而变得鲜活。当生活素材的客观属性中同时具有主观属性的时候,其就能够有效融入初中语文写作。

这也提醒每一个初中语文教师,在“双减”背景下,要想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关键还是引导学生回归生活,让学生感悟生活,回归生活的感悟,会赋予生活以生命力,从而也就可以成为有效写作的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双减背景文字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文字的前世今生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热爱与坚持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