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体育专业“学-赛-训-证”一体化的师徒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2-07-04胡靖平
胡靖平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7)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国高职院校“示范性”院校和“双高”建设高校,学校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于2008年开始招生,2010年被确定为浙江省非奥项目发展培训基地、浙江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2011年专业团队编写全国高职院校《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标准》,并于2012年12月经教育部审核通过向全国颁布实施,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与美国东北州立大学合作办学,2016年被立项为浙江省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建设项目,同年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优秀教学团队,2018年被立为浙江省高水平专业。
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致力于全面提升社会体育健身专门人才培养质量,通过与体育企业、单项运动协会的深度合作,对传统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重构,构建并实践了“学-赛-训-证”一体化的师徒式实践教学模式。“学-赛-训-证”教学使岗位实践贯穿于专业学习全过程,重点解决了大赛优秀人才培养与全体学生培养难兼顾、社会体育健身专门人才培养体系与体育企业对人才要求的脱离以及传统实践教学体系中见习与实习层级跨度过大三个主要的教学问题,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体育健身指导实践能力和反思能力,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 “学-赛-训-证”一体化的师徒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该模式以实践取向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学生实践性知识、技能发展为主线,通过“学-赛-训-证”活动中的“计划制定、技能训练、技能比赛、实践操作、教学探讨和反思共享”,将学生在学校理论和技能学习与岗位实训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实践教学模式,它的构建基于四个维度:
图1 实践教学模式时间轴
一是从时间维度上,构建贯穿于三年专业学习始终的实训体系。在一年级教育见习和三年级教育实习之间,增加了一~二年级每周三天的师傅带徒弟式的单项性理论与运动技能学习环节,将专业课程学习与专项的理论与运动技能学习结合起来,在这个过程中还增加一些不定期的专项集训与比赛,从而形成“见习+单项实训——课程实训+单项实训——跟班实习——顶岗实习”一专多能的实践教学模式的时间轴。
二是从教学内容维度上,建设一批具有“赛证结合”的项目化课程。“学-赛-训-证”实践教学模式要求进一步加强“赛证结合”课程教学模块建设,建设一批基于社会体育健身行业岗位真实任务、融合课程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工作任务”型的学习项目,将专业核心技能训练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融入专业课程的学习。
三是从教学条件上,为“学-赛-训-证”实践教学模式顺利实施提供保障。联合体育企业建设一个可供“学-赛-训-证”实践教学实施的校内实训基地;联合体育单项协会、省市体育局建设一个可供“学-赛-训-证”实践教学实施的体育联盟;组建一支以“产、学、研”一体化为特征的指导团队;制定与“学-赛-训-证”实践教学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营造“学-赛-训-证”实践教学文化,最终为“学-赛-训-证”实践教学顺利开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四是从教学环境上,创设真实的、民主的、开放的环境。通过“学-赛-训-证”教学,学生学习放到完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通过真实的岗位工作,富有实践经验的体育企业与单项运动协会工作人员指导,还有民主、开放的教学探讨和反思共享,使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地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员的角色转变。
“学-赛-训-证”实践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师徒制课程教学,通过将基本理论与运动技能的“学”和在校内外基地的“训”,结合不定期的“赛”,三种学习交互进行,实现“校内外的学与训和比赛各实践环节之间有效衔接,从而有效地消除了校内学习与职业岗位之间的跨越。“学-赛-训-证”实践教学,教学形式增加师傅带徒弟式环节,由专业教师与体育企业和单项体育协会教练共同参与的教学、训练、参赛、考证,教学内容紧跟体育企业用人需要的步伐,同时将更多新的体育健身理念带到企业。进而形成多元开放的教学文化,使“学-赛-训-证”教学成为师生的专业自觉。
2 “学-赛-训-证”实践教学模式的实现路径
2.1 “全员参与”,全域覆盖,提高全体学生专业技能水平
以多年技能大赛为基础不断探索完善大赛全员参与机制,立足全体学生,将大赛内容、标准全域覆盖教学过程,针对学生个性特点与学习状况进行分年级、分层次、分等级竞赛并细化项目,确保人人练习、个个参与,形成“年年有比赛,生生有项目,层层有选拔”的大赛机制,既培养并加强了全体学生的专业技能,又从中选拔出参赛尖子,解决了“大赛优秀人才培养与全体学生培养难兼顾”的问题。
2.2 “赛证结合”,借鉴行业标准,设置实训、赛项、证书一体的专业技能模块课程
借助大赛平台引进行业专家,针对行业岗位要求,开发覆盖实训、大赛及证书的全部要求并全线贯穿指导教学各环节和检验效果的专业能力标准,对接能力标准和证书设置实训模块课程。证书模块课程直接与岗位能力对接,赛项模块课程在满足学生个性与能力发展的同时又精细化地满足了行业需求,“赛证结合”系统解决了“社会体育健身专门人才培养体系与体育企业对人才要求的脱离”的问题(见表1)。
表1 “赛证结合”专业技能模块课程
2.3 “以赛促教”,通过赛项引领,促进资源建设、队伍提升、评价创新的教学改革
以“模块化呈现、精细化教学、多样化适应”的理念,与大赛的行业专家、名师巧匠共同系统开发集教案课件、实训与竞赛方案、录像动画为一体的教学资源库;竞赛与研发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通过优化课程、开发教材,建成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以赛强技,构建实训有评析、竞赛有项目、鉴定有证书的“训、赛、证”三维度专业能力评价方式,帮助学生树立了学习专业的信心和目标,提高了专业的教学实效性。大赛机制全线贯穿、指导、检验教学改革各环节并有力提升专业教学实效,解决了“传统实践教学体系中见习与实习层级跨度过大”的问题。
3 “学-赛-训-证”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点
3.1 依据人才培养多元智能和扬长教育理论,赛教结合创新技能人才培养理念
以和谐发展、扬长教育的多元人才观实施学生培养。以技能赛项为抓手因材施教,开展实效教学,指导学生完成从技能学习入门、独立完成赛项、通过资格鉴定、参加顶岗实习、承担岗位工作全过程。以赛促训,以赛强技,切实让学生因技能展示才华、自信自立。
3.2 创建实训模块、赛项模块和证书模块一体化的“课证融合”课程体系
校企合作,制定专业能力标准,对接能力标准设置实训模块课程。实训模块内容涵盖证书模块课程、赛项模块课程。证书模块课程直接与岗位能力相对接,赛项模块课程精细化满足行业需求,“赛证结合”课程体系全程贯穿专业学习。
3.3 构建“训、赛、证”三维度专业能力评价方式
实训有评析、竞赛有项目、鉴定有证书,“训、赛、证”全面覆盖学生过程、阶段、终结评价。学生每一节实训课都要实作过手,都有当堂教师进行现场评分评点,以便学生及时掌握技术要领、夯实基本功。学生入学即学习竞赛规则以指导日常练习,以赛促技;要求学生全员参赛,又通过细化竞赛项目让学生能突出所长,既建立其专业学习信心又有利他们在综合提高技能的同时规划未来职业具体岗位;学生实习前完成职业资格鉴定,持证上岗,符合行业规范,达到技能培养目标。
4 人才培养成效
4.1 办学以来招生情况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目前在校生229人,已有毕业生630人。毕业生就业范围覆盖面广,分布在北京、上海、江苏、广州、山东、甘肃、云南和浙江,80%的毕业生在浙江省内就业,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喜爱(见表2)。
表2 2008~2021年招生情况统计表
4.2 办学以来毕业生就业情况
第2011届毕业生是专业第一批毕业生,就业率低于全省和本校水平,可能由于市场上对新专业缺乏一定的了解造成的,但该届学生毕业后一年的就业率就达100%。2016届毕业当年就业率低是由于该届学生是第一批中外合作办学毕业生,有一部分学生在办理出国留学手续并在等待录取结果之中,因而造成毕业当年就业率偏低的情况。除去2011届和2016届这二届较为特殊的情况,专业就业率高于全省就业水平,四年低于全校就业率平均值,四年高于全校就业率平均值,总体而言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水平良好。我们对毕业生一年后就业调查发现,就业率皆为100%,这也从另一侧面反映出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认可程度。
4.3 学生对实践教学效果满意度情况
从统计数据可见:专业创办初期还没有形成这种教学模式时,学生对实践教学效果满意度明显低于实施后的情况,开始实施这种新模式的实践教学后,学生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说明这种实践教学模式的效果是好的。
4.4 用人单位满意度情况
从统计数据发现:用人单位满意度对专业在前三年毕业生波动较大,这也符合一个新专业办学的基本规律,一个新专业经过三年的与社会磨合与调整,人才培养质量也会趋于一个稳定的状态,总体上用人单位还是处于较为满意的一个状态,整体水平高于全省和本校水平,2020届数据有所下滑与新冠疫情有一定的关联,由于新冠疫情造成体育健身企业暂停营业,对专业学生顶岗实习造成了较大的冲击,从而对学生在岗位适应方面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5 目前存在的问题
5.1 政策的变化所带来的困惑
近些年来国家对体育职业资格证书做出了较大的调整,也使该实践模式这些年来不断地调整与变化,特别是课程与赛证结合过程中,要根据职业资格证书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重编相关教材,从而会造成教学内和所使用的教材缺少一种延续性的问题。
高职体育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竞赛目前还没有一个较为稳定的赛事,且比赛项目与要求每年都有调整,这也造成我们在实施这一实践模式过程中要及时了解各项赛事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实践实训内容与要求。但往往收到竞赛通知时距比赛时间又会比较短,就会造成准备不足,仓促应战的情况发生,也影响到这一模式的成效,特别是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国家、省取消了许多相关比赛,也对该模式的效果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5.2 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中对体育职业技能领域尚未明确
教育部于2019年开始实施职业教育“1+X证书” 制度,目前在体育职业技能领域尚处空白,这也使该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处于摸索阶段,缺乏权威认证。
目前国家体育职业资格证涉及项目较少,且职业资格鉴定机构的认定由体育局职业资格鉴定中心来完成,教育系统主管部门不参与职业资格鉴定机构的认定工作。体育局鉴定的职业资格与教育部所实施的“1+X证书”还有待融合与接轨。
5.3 国外体育类职业资格证书的引进难
该专业自2013年与美国东北州立大学联合办学以来,我们多方面争取引进美国健身职业资格证考证、鉴定体系,但都由于机制上的问题而没有成功。但可在引进相关培训课程上做一些努力,这可能较为容易实现。
5.4 引进课程的转化问题
对于中外合作办学的专业来说,引进课程的本土化是尤为重要的,要对引进课程进行筛查,做到“洋为中用”,要逐步形成我们自己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