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改革金钥匙争当县域经济发展排头兵
2022-07-04李昭阳
□ 李昭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近年来,在省委、市委坚强领导下,河津市委认真贯彻落实省委提出的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目标要求。以“全方位推动”为横向维度,以“高质量发展”为纵向标尺,形成“六个领域”“三个体系”全面贯通、深度协同的工作矩阵,重点实施“五抓一优一促”工作主抓手,用“一子落”带动“全盘活”,蹄疾步稳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多点突破、纵深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聚焦规划部署,提高站位抓改革。物不因不生,不革不成。河津市强化将改革进行到底的政治定力,坚持统筹全局、开拓创新,结合省、市规划,围绕“政策引领、科技赋能、金融助力、人才支撑”的发展格局,编制《河津市“十四五”转型综改试验重大改革规划》,确定创新生态、产业转型、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等八大领域转型综改,为河津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注重对接上情、把握市情,根据河津改革工作实际,制定2022年14项重点改革任务,将各项任务条目化、项目化、指标化、节点化、责任化,形成上下齐心共抓改革的浓厚氛围。
二、聚焦关键重点,系统集成攻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统筹各领域改革进展,形成整体效应。我们认真学习借鉴发达地区、兄弟县市的经验做法,主动对标对表、找准定位,创新思路、突出特色,释放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潜力。经济发展内涵集约。加快科创园建设,大力发展碳纤维、煤基、铝基新材料、改性甲醇、装配式建筑等新动能经济,在军民融合、平台经济、数字经济等产业上聚集发力,利用争取到的全国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发展废钢、废铝、赤泥、煤矸石等固废综合利用,在一季度“开门红”的基础上,1—4月实现财政总收入25.8亿元,增长35.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5亿元,增长41.2%。项目建设提质增效。坚持以项目建设稳投资、促发展、增后劲,确定总投资510亿元的120个重点项目,先后2次集中开工,召开项目调度会议23次,解决问题43个,重点项目开工率达到40%。同时,积极开展委托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1—4月完成招商引资签约项目12个,签约总金额65.3亿元。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按照“三无三可”的目标要求,开展“六减两优”改革,实行“5+2”“7×24”不打烊政务服务,相关材料压缩30%,全力打造“耿小二”帮办代办服务品牌。出台《河津市助企纾困45条》,今年以来净增市场主体4127户,净增长率13.1%,完成“小升规”11户。科技赋能成效明显。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需求引领、专班对接,深化省校合作,与中科院、清华大学、江西理工等113所高校科研院所对接合作,签订各类合作协议162项,落地项目121个,创建各类创新平台32个,高新技术企业1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9家,深入开展科技平台拉练观摩活动和行业人才大赛,积极争创国家创新型县(市)。金融助力步伐加快。开展金融支持纾困服务企业专项行动,1—4月新增存贷比达到72.2%。加快推进阳光集团、腾茂科技在主板、北交所新三板上市。深化城投公司市场化改革,与天风证券合作发行企业债券,用金融助力城市建设向城市资产运营转变。同时,结合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为乡镇(街道)赋能、赋权、赋责,让乡镇真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轮。
三、聚焦民生福祉,办好实事强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斯于利民。我们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改革夯实民生福祉基石,不断提高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结合实际制定12件民生实事,全市12条公交线路实行全免费,单日出行乘客1万人次以上,有效缓解了交通拥堵。财政出资178.7万元,为全市6915名残疾人缴纳医疗保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抓好1.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围绕污水治理、上水改造、垃圾治理、清洁取暖等17项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内容,在已打造75个示范村的基础上,点上发力,面上突破,今年再高标准打造31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同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扎实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反馈问题排查整改工作,排查问题35个。加快建设美丽河津。聘请环科院吴丰昌院士团队编制黄河流域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吕梁山前沿生态修复、莫底沟水流治理和百里生态廊道绿化提升项目,实施禹门口山体破坏面修复3个,治理面积15.9万平米,全力创建黄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河津先行区。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按照控污、增湿、清淤、绿岸、调水一体推进的方针,积极创建黄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河津先行区。
河津古称绛州龙门,“大禹治水”“鲤鱼跳龙门”等传说发生在这里。近年来,河津市积极推进黄河龙门景区规划建设,着力打造“中华黄河龙门国际旅游目的地”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四、聚焦治理提升,党建强基护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天下之治,有因有革,期于趋时适治而已。我们坚持抓党建、强治理,保稳定、促发展,深入开展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着力构建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综治联动、智治支撑“六治融合”的基层治理格局。精细化部署抓落实。对38项任务,制定108条具体措施,明确路线图、时间表、责任人。开展“实施十大工程、提升十大能力、实现十大目标”揭榜领题创新行动,10位市委常委牵头,29家单位领题创新75个示范项目,形成重点工作、具体项目、责任落实“三位一体”的推进体系。制度化管理夯基础。制定县乡领导包村联户、定期分析研判等17项制度,29名县级领导干部包联145户群众,455名乡镇(街道)干部包联5096户群众,理清乡镇(街道)村(社区)职责清单、任务清单和负面清单,确保各项工作干有方向、抓有标尺、评有标准。专班化推进提实效。成立农村集体经济、网格治理等6个专班,116个规上企业结对帮扶125个村,一季度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村达到46个,占比36.8%。加强党建网格和社会治理网格“两网融合”,整合综治、组织、公安、卫健等24个部门45项职能,在全市527个网格基础上划细小微网格3590个,处置各类信息4800余条,处置率96.9%。结合“社区吹哨、党员报到”专项行动,67家单位值守67个小区,抽调10家单位科级干部驻点健康驿站,抽调967名市直单位党员干部充实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在7个交通卡口成立临时党支部,让党旗在防疫一线高高飘扬。
五、聚焦制度创新,凝聚合力促改革。立治有体,施治有序。我们始终保持深化改革的战略定力,通过搭架构、建机制,抓重点、求突破,抓督察、促落实,精准推动各项改革任务全面落地落实。全方位压责。市委深改委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实施责任领导主责制、牵头部门负责制、配合部门担责制、承办人员首责制,构建“以上率下、齐抓共管”的责任链条。台账化推进。实行改革任务台账动态管理,制定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抓改革台账,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倒排工期、压茬推进,确保各项改革任务落实到位。闭环式管理。把改革一线作为锤炼本领、展现作为的“赛马场”,建立完善“1+3X”综合考评体系,开展《请人民阅卷》电视问政节目,深化拓展党员干部作风大整顿活动,开展转作风、强作为、见实效——“十个聚焦抓落实”专项行动,充分发挥对表对标对接“三对”工作领导组监督检查作用,对部分正职、副职领导干部的履职情况进行专项考核,全面激发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风一更、雨一更,河津改革风雨无阻、从未停歇;山一程、水一程,河津改革已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河津市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决策部署,锚定目标、精准发力,增强韧劲、久久为功,把事关长远发展的重要改革事项扎扎实实推进好,全力护航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