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家崖:红色基因催动绿色生机
2022-07-04徐建宏
□ 本刊记者 徐建宏
初夏的吕梁大地,到处呈现出一派草木葱茏的景象。作为山西省版图面积最大的兴县,更是天籁呈欢,万物茂盛。
兴县的红色边区首府蔡家崖,也在这万绿千红的衬托下,蕴积着蓄势而发的勃勃生机。
习近平总书记五年三次来到山西考察调研。2017年6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到山西考察调研的第一站,便是到蔡家崖参观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六柳厅外,丁香树下,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说:“革命战争年代,吕梁儿女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伟大的吕梁精神。我们要把这种精神用在当今时代,继续为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而奋斗。”
时隔五年之后的2022年5月中旬,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考察山西的光辉足迹,记者来到蔡家崖学习采访。走在红色一条街上,感受着街肆店铺和农家乐的烟火气息,听着老百姓行走之间的聊天对话,所见所闻,再一次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对蔡家崖的激励和鼓舞作用。由此而催生的从内向外的发展动力,就像这初夏的绿色,铺天盖地映入眼帘。
重托催生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到蔡家崖视察的时候,正值全面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村两委班子牢记重托,紧抓机遇,坚持党建引领,项目带动,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发展红色旅游产业,成立经济合作总社服务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蔡家崖乡乡长王亚东介绍:“我们的人均年收入由五年前的4500 元,增加到现在的8000元,仅光伏产业一项,就让每户村民年均增收1000多元。”村集体拿出资金给全体村民代缴医保费用,村民医保参保率达100%,解决了村民因病返贫的后顾之忧;村内增设20多个公益岗位,1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轮流上岗……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蔡家崖村驻村第一书记温保泉说,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政策,让村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是他们五年来一直坚持的初衷。
五年来,他们夯实产业发展,以市场为导向,立足杏树、核桃、红枣种植,引入果蔬、杂粮、林果产业,做优一产;健全农产品加工技术,加强农业品牌文创产品打造,做强二产;依托设施农业,发展乡村旅游,依托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融合区域特色文化,打造特色田园风光,做活三产。重托催生动能,变化随处可见。
基因引领使命
蔡家崖村在抗日战争时期是晋绥边区政府及军区司令部所在地,是中共中央所在地陕甘宁边区的屏障和前卫,也是华北、华东、华中等抗日根据地与党中央联系的交通要道;在解放战争时期,它又是党中央所在地延安的大后方。
蔡家崖光辉的革命历史和独特的红色文化,是激励一代又一代蔡家崖人不忘初心、奋发前行的精神动力之源。
2017年6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蔡家崖村时,曾经讲过一句话:“我心里一直向往着晋绥根据地。”
受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鼓舞,蔡家崖村充分利用红色资源优势,坚持不懈抓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落实“三会一课”、 主题党日、党员述职评议和党员活动日等基本制度,提升村“两委”班子的战斗能力。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先后邀请市委党校、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的老师和干部讲党课、讲形势、讲发展,两委班子围绕“看梁家河发展,我们缺什么?学什么?做什么?”主题,开展“大考察大学习大讨论”,村两委班子成员形成发挥红色优势、补齐发展短板、加快发展步伐的思路和共识。村党支部累计10次被吕梁市委命名为“五个好”农村党支部。
一二〇师老战士刘丙涛,是习近平总书记会见过的15名老战士中的一位。老人今年已经91岁高龄,他喜欢带人看客厅东北角墙上的大幅照片,那是习近平总书记同他握手的场景。谈到蔡家崖的变化,刘丙涛感动地说:“现在蔡家崖跟大城市一样,想也没想到,兴县能修过火车来,梦也没敢梦,现在去西安看闺女方便多了!”作为吕梁儿女,吕梁精神已经融入了刘丙涛的血脉,宣讲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他经常接受邀请去讲课,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俨然成了他第二个“家”。
红色蔡家崖新貌
在红色基因意识的引领下,蔡家崖村人人都是宣讲员,人人都是红色使命的传承者。
青春托举未来
蔡家崖村不仅有一个年轻的两委班子,平均年龄只有35岁,而且奋战在各个重要岗位上的干将,也大都是80后90后。
木兰岗自然村是贺龙故居、一二〇师家属院、晋绥公安总局、看守所、审判庭、警卫连的所在地,红色基因厚重。返乡创业青年张建国,1980年生,在外打拼多年,事业有成,是村里有名的大能人。三年前他被选为村委主任,带领大家规划全村发展,几年来个人陆续投资数百万元,打造占地150亩的木兰山村休闲农场,集特色养殖业、划船、垂钓、农家乐、民宿、游乐场于一体。张建国去年被选为蔡家崖村委委员,他说,要打造循环经济,建共享山庄,必须要有现代意识和理念,还要有耐心,有久久为功的勇气,不能计较眼前得失,为此,他已做好了一切准备。
省级驻村帮扶工作队山西焦煤集团的三个年轻人,司东平,1983年生;李鹏,1988年生;孙健,1990年生,他们都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岗位上干了3-4年,离家别子,每天奔波在蔡家崖村的每一个村民家中和田野项目现场,遇到问题随时处理解决。问到每个人的分工和具体任务,他们都不好意思细说,只说事情很琐碎,摆不上台面。队长司东平,其实也是省级驻村的第一书记,尤其憨实,他说,面对记者,我们绝不能说自己干了多少工作,只能说这几年的日日夜夜,每天都被蔡家崖的红色荣光包围着,能够在这样的环境里接受熏陶,是一种难得的历练和成长,唯有情怀一词可以代表我们的体验……
村党支部书记温永利,1984年生,2005年学校毕业后在太原打工,几年后回到县里做货运生意,每年收入不低于50万元。去年村委换届,温永利高票当选。这个语气坚定、目光高远的年轻人对记者说,班子成员比他小的还有3个,大家都有想法,能干事。说起项目建设,红色旅游,传统工艺,乡村振兴,造血功能,如数家珍。
临近离开蔡家崖的时分,第一书记温保泉指着不远处即将落成启用的晋绥干部学院大楼说,等你下一次再来,我们这里的一切基础设施就齐全了,新城区建成,项目落地,红色旅游规模化,自生造血能力强化,名副其实的当代“小延安”就会出现在你的面前……
我知道,他说的不是理想,而是很快就会变成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