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长兴百叶龙为例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策略

2022-07-04刘嘉慧武晓博李昱萱楼宇威

科学与财富 2022年6期
关键词: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刘嘉慧 武晓博 李昱萱 楼宇威

摘  要:中国作为文化大国,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历史悠久的非遗艺术的保护与传承一直是当下讨论的重点。长兴百叶龙艺术2006年入选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本文以长兴百叶龙艺术为例,介绍其发展现状,提出长兴百叶龙在新时代下的保护与传承策略。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百叶龙文化;保护与传承

2021年8月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的的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中华文明、延续中华文脉的重要载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与弘扬工作,作出一系列的重大部署,在推动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但我们仍要认识到非遗保护传承工作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存在着不少问题。

长兴百叶龙2006年入选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十几年来,在浙江省长兴县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百叶龙艺术获得了新的发展,在传承与保护方面获得不少成绩。但在社会文化日益多元、外来文化大量涌入的今天,研究浙江百叶龙艺术的保护与传承,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百叶龙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

百叶龙是一种流传于浙江长兴、安吉等地的独具特色的民间舞龙艺术,发祥于浙江省长兴县天平村,是由19世纪流行安吉上舍一带民间的“花龙灯”演变为而来,距今有一百七十多年的历史。当地民间还流传着一段关于百叶龙的神话传说:传说,在长兴县西部山区有一对恩爱夫妻,男的叫百叶,女的叫荷花。荷花怀胎十月,三载诞下一个龙不龙、蛇不蛇的怪胎。村里人担心这个怪胎会影响村子的平安和丰收,要求荷花把怪胎处死。荷花于心不忍,将怪胎藏在荷花池中,趁洗菜、淘米之时偷偷哺育。村民发现后暗守池边,待荷花哺乳之际,挥刀一斩,怪胎失尾化龙,腾空而去。但是“怪胎”却心怀仁德,每逢干旱都会飞来兴云布雨,农民们赖此得以连年丰收。长兴一带老百姓为了感谢它,就用888片荷花瓣做成龙身,用蝴蝶装饰被砍掉的龙尾,名为“百叶龙”。百叶龙被当地人民当作了吉祥物,逢年过节,当地百姓都要舞龙,以表纪念和庆贺,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百叶龙艺术反映了农耕文明下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朴素向往,是农业社会的精神产物;展现了人民群众的劳动智慧和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塑造了百叶龙美好的祈福内涵。

2006年,长兴百叶龙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和重点传承对象1。百叶龙从诞生至发展都深深扎根于浙江这片农业土壤,近200年的沧桑变幻使得原本祈福纳丰的民间舞龙文化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几经沉浮的百叶龙艺术作为中国龙文化的代表之一,历久弥新。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我们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强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快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影响力明显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成为全党的共识,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百叶龙艺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美誉度,并且包含着丰富的浙江一带农业文明的文化内涵,百叶龙的创新发展也是为中国众多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积累了经验,提供了范例。因此其传承、保护和发展一直以来深受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点关注。

二、百叶龙保护与传承现状与困境

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保护、活态保护、原真性保护的原则,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合适生存空间、宽松的发展环境,非遗的原生状态对非遗本体的保护、传承的至关重要1。

(一)原生百叶龙生存空间窄化

百叶龙的商业运营始于2005年,百叶龙艺术团成立,2006年属于国有产权的百叶龙演出有限公司成立,2017年长兴县政府又决定将长兴百叶龙演出有限公司无偿转给长兴文旅集团2,完成了由从政府主办,到市场主导的转变。时至今日,大多数百叶龙演出活动都由演出公司承担。在实地调研百叶龙的多次演出中,我们看到规范标准的演出流程,包括化妆造型、道具服装、交通运输在内均有演出公司的标准化运营。演出公司主要承担着百叶龙的商业性演出,其注册的百叶龙品牌已经成为了浙江省文化类的驰名商标。

通过其他学者的研究,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大量演出资源流向了百叶龙演出有限公司,原生百叶龙所占比例极小3。目前商业百叶龙的发展一方面极大促进了百叶龙艺术的传承和传播,但是另一方面却压缩了原生百叶龙的原真生存环境,由此影响了原生百叶龙的活态保护和传承。商业百叶龙一方面把握了百叶龙的话语权,另一方面把握了百叶龙演出的资源,原本两者理想的合作的关系没有得到长久良好的維护。

(二)原生社会基础弱化

从百叶龙的祈福文化意义来讲,城市化进程和农耕基础的丧失导致天平村本地对舞龙祈福的实际需求降低,虽然“龙”在百姓的心目中仍然有着崇高的地位,但对现实生活及民众精神的影响已经十分微弱。此外随着人们认知的不断发展,给舞龙祈福盲目贴上了“迷信”的标签,随之而来的就是相关艺术形式和文化内涵的双重丧失。

农业祈福内涵和年轻人的祈福追求此消彼长,对于祈福文化内涵转型的新趋势,不论是原生百叶龙还是商业百叶龙都没有抓住。原生百叶龙及其传承人都已渐渐淡出百叶龙演出市场,几乎不从事百叶龙相关演出活动,而基本归百叶龙演出有限公司管理经营。这些都客观导致了百叶龙发展的社会基础弱化。

在百叶龙的原生环境——天平村,百叶龙活态记忆只是存在于村民之间的口头传播之中,随着一代一代人的老去,百叶龙艺术的部分内容和内涵容易在不稳定的口头传播中逐渐淡化,故而需要图文、音视频等作为载体,把百叶龙原生相关资料进行完整地记录和保留,更加稳定地传承下来。比如谈小明告诉我们,他在20世纪80年代参与拍摄的电影《泥土的芳香》,在网络上已绝迹,甚至面临被买断版权的威胁,如果不及时抢救、公布这一宝贵的资料,某种意义上也是对百叶龙艺术的二次伤害。

(三)内在文化底蕴淡化

百叶龙艺术目前在表演创新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诸如在道具的改良,演出形式的创新等方面,但对文化内核的挖掘还不够,但忽视了对百叶龙文化和精神的内容生产与传播,百叶龙艺术内在所蕴藏的文化和精神是中国农业社会的遗存,是中国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地地理人文条件滋养的独特产物,其艺术表现具有独一无二的审美价值,其发展历史是一部难得的社会生活史。

其中尤其以祈福文化内涵的淡化最为严重。农业祈福内涵、年轻人的祈福追求,两者此消彼长,对于祈福文化内涵转型的新趋势,不论是原生百叶龙还是商业百叶龙都没有抓住。而对于商业百叶龙而言,他们百叶龙缺乏一支专业的内容生产和艺术加工团队,常常需要从外地聘请专家进行指导,因此在内容生产上首先就没有持久、深层挖掘百叶龙文化内涵的条件,在表演形式上则就更无从体现。因此,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科学文化素养,培养专业的内容生产团队也是抓住转型契机,挖掘其祈福内涵的重要一步。。

二、百叶龙保护与传承的策略

(一)创新校园融合机制

根据我们的实地调研情况,目前百叶龙艺术的传承组织中有以百叶龙演出公司为代表的商业组织,但更多的是以学校为主体的传承基地,上至大学,下至幼儿园。百叶龙艺术文化发源地肩负着传承其根本的文化内涵的主要责任,而学校又是传承基地的主力军,同时也是培育年轻一代对百叶龙文化内涵的深化理解的主要载体。

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学校需要因材施教,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传承教学计划,创新校园传承模式。就百叶龙文化内涵而言,对于幼儿园,可以把百叶龙的祈福文化为主的文化内涵元素融入到教学中,寓教于乐,正如开发区中心幼儿园园长所说要开发合适的原本课程上,培养孩子们对于百叶龙的熟悉度和亲切感;中学阶段,则可以将百叶龙的发展历程更加全面地教授给学生,发掘百叶龙艺术中的教学价值,与包括语文课、历史课、政治课等在内的文化课融合起来,取得双赢效果,让学生们增强对于百叶龙文化内涵的传承的责任感,并且有利于培育多元化的百叶龙传承人才;此外在各个阶段,应该利用百叶龙艺术资源开展德育、美育、劳育教育,比如在美术课的基础上开设百叶龙手工艺课,在体育课的基础上开设百叶龙基础舞龙训练等等。

(二)深掘百叶龙文化内涵

“龙”文化是中国千百年来重要的传承文化之一,在中国各地都有与龙相关的传统民间艺术、工艺品或图腾。百叶龙也不例外,百叶龙在诞生之初是民间百姓对于来年风调雨顺的一种美好祈愿,也是植根于中国传统的农耕文明。随着时代的发展,百叶龙的发展起起伏伏,其文化内涵也不断丰富与加深。然而,长兴百叶龙在当下的发展中不断强调其表演形式上的创新,而逐渐忽略了对它内在文化的挖掘,这十分不利于百叶龙在未来的的传承与发展。

在对百叶龙的保护与传承中要找到其文化内涵的不同切入点来进行挖掘和宣传,例如祈福文化内涵的来源、祈福文化在百叶龙表演中的体现、也可以是道具制作中体现的祈福文化。从多方面展现百叶龙艺术的文化内涵,让观众通过百叶龙艺术各个方面的展现来对其中的文化内涵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还要结合年轻人对于龙文化、农业文化、祈福文化的理解,当下的时事热点,做到农业祈福文化的转型,从年轻人的视角,来挖掘和传播百叶龙的文化内涵。

(三)推动沉浸式活态传播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百叶龙艺术文化内涵的保护与传承也应该“活”起来,让即将消失于人们视野的祈福文化重新恢复生机。百叶龙不光是一种舞龙艺术表演,还是中国人祈福与祝福的符号, 是劳动人民几千年世代口授心传、约定俗成的活态生活文化史。

首先,针对百叶龙原本的农业祈福文化内涵需要在当今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进行巧妙的转型,我们建议整体提倡和局部恢复相结合,政府可以在长兴天平村当地建立百叶龙博物馆,并创新沉浸式体验分区,融入VR、4D体验的元素,让百叶龙的文化内涵展示更有吸引力。“沉浸式”是时下流行且受欢迎的参观模式,来访者可以通过VR眼镜或者是其他高端的科技手段,投入到百叶龙相关的资料故事中,深入沉浸地了解它的歷史和发展,在短时间内获得高效的体验经历,从而对百叶龙的文化内涵有更加深刻的印象,使具有强大的传播效果。“沉浸式”百叶龙博物馆内,我们也可以模仿故宫博物院的成功IP和文创周边,研发百叶龙相关的IP,赋予一定的祈福内涵,在百叶龙的形象基础上可以创新性地设计和开发一些精美有趣的玩偶、挂件、服饰、装饰物等文创产品。

小结:浙江百叶龙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是长兴当地特色文化的结晶,在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共同富裕方面也存在着巨大的可能性,对与长兴、浙江省乃至全国,都是宝贵的精神资源,是对外宣传和形象打造的金名片。中国拥有丰富的非遗文化资源,也亟待挖掘与保护和传承,长兴百叶龙的保护与传承还在摸索与尝试中,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坚持特色定位,走自己的发展道路,发挥艺术价值,承担艺术使命。其探索的道路和方法也能够为其他非遗文化的发展开辟道路和提供榜样。

注释

[1]苑利,顾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十项基本原则[J].学习与实践,2006(11):121-124.

[2]陈亦祥. 长兴百叶龙[M]. 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 2009.

[3]张吉祥. 长兴百叶龙从单一到多元传承方式的演变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20:73.

详见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龙舞(长兴百叶龙)(https://www.ihchina.cn/project_details/12828)

作者简介:刘嘉慧,女(1999.12.13),汉族,浙江桐庐人,本科,专业方向:广播电视学

本文为2021年国创项目“龙舞天下:长兴‘百叶龙’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现状调研与视频化传播策略”成果(项目编号:202113021043)

猜你喜欢

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空间视角下的湖南区域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河洛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
峨眉盘破门武术保护与传承中的政府主导作用研究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