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岛乡村“三治融合”治理模式研究

2022-07-04何岸其

科学与财富 2022年5期
关键词: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乡村振兴

何岸其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1。在垦荒精神的激励下,浙江省台州市大陈岛以独具当各地特色的“三治融合”治理模式为全国海岛乡村治理提供了蓝本,围绕垦荒精神,将自治、法治和德治有机融合,大陈形成了以法治为基础、德治为约束的特色治理建设体系,推动了当地高质量发展。其独到措施与不足之处都值得乡村工作者加以借鉴。

关键词:乡村振兴;“三治融合”;乡村治理

一、大陈岛“三治融合”治理模式的实践探索

1自治

乡村自治,即通过充分发挥乡村自治条例、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培养村民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2。大陈岛将治理“对象”--村民转变为治理乡村的主体力量,充分发挥村民主观能动性,初步形成了从村委到村民同心同德,上下一心的四个“自我”基层社会自治体系。

1.1创建“百姓议事堂”(百事堂)。台州市大陈岛创建了百事堂的村民自治的新方式。村民可以在议事堂内提出自己的想法、顾虑以及对村子的意见和建议。而村干部则对村民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协商并给出解决方案。该方式坚持“百姓事,百姓议”原则,基于村规民约等的约束,积极推进村民自治的实践探索,扩大受益面,促进村民自治、管理的完善。

1.2组建自我服务队伍。大陈岛位于浙江省台州湾,距最近的沿海城市椒江29海里,面积不大,不到12平方公里。大陈岛与内陆的往来依靠的是每日只有三班,每趟近两个小时的邮轮。大陈镇居民出行极为不便,长期存在出门办事难或者回岛办事难的问题。为破除该改革痛点,当地专门打造了以镇村干部为主体的“渔小二”队伍,为居民代办各种事务。岛上居民真正实现了“零跑腿”目标,成为海岛“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浙江样本。近年来,大陈岛大力发展旅游业,提出了“全岛旅游化、旅游全岛化”战略,用全域旅游助推乡村振兴。基于此,队员来自各行各业,主要有志愿服务队、民宿(餐饮)服务队、红色讲解服务队、环境整治队和园艺美容队五支服务分队,她们恪尽职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参与便民服务,宣传政策理论,为乡村振兴贡献自治力量。台州市大陈岛通过对自治体制的创新,发动群众服务群众,实现自我服务。

1.3实行乡贤提议制度。大陈岛设立了乡贤馆,定期举行乡贤会议,为家乡的治理建言献策。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充分发挥乡贤作用,使其切实参与到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中来,对乡村自治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其一,乡贤往往也是村民推崇,百姓信得过的人。他们的建议在村民中往往最具代表性,使决策能集思广益,最大可能地听取公众意见,赢得村民支持。其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乡贤顾问团能起到监督的作用。其三,乡贤顾问团也为一些矛盾冲突提供了协调的缓冲地带。慢慢地,大陈岛形成了上下同欲共谋发展的风气。在关于大陈岛的重大问题决策与项目实施上,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的作用,推动上下良性互动。

1.4精细化自我管理工作。平台对内联动,热线对外服务,“网格”全民参与,这是大陈岛治理的独创模式。所谓“网格”就是将每个村庄作更为精细的划分,小则七八户,多则十来户。每一个“网格”设置专人负责,称为“网格员”。所谓基层治理是政府的看不见的手,每一个网格员就是这只无形大手上敏感的末梢神经。网格员多为本地人兼职担任,对大陈的风土人情以及乡里关系都有深入的了解。他们每一天的工作并不算繁重,就是多在自己网格里走走转转。上到消防安全隐患、渔船污染的排查、禁鱼工作的监督,下到邻里间的摩擦矛盾、垃圾分类、占到经营,都是他们关注的对象。在特殊的情况下,如浙江沿海常见的台风天气,他们更是上传下达的排头兵。一个个网格就像是大陈的细胞,网格员的工作虽然细小,但是关注着每一户家庭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将无数的风险防范于未然,是大陈岛自治的有力支撑。

1.5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大陈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在保护中开发。近年来加大背街小巷整治,推进“美丽庭院”建设;开展房前屋后绿化提升,推进苗圃基地建设;加快完成美丽公路二期建设,全面实施海岛岸线修复工程;加快完成污水“零直排”镇创建工作,实施水库增殖放流提质工程,加强海洋牧场建设,建好“生态岛”,在大陈百姓的努力下,大陈成为践行“两山理论”的典范。

2、法治

大陈毗邻公海,有大量的船舶于附近经过,船舶漏油造成海域污染,破坏海洋环境,危害珊瑚等海洋生物的情况时有发生;大陈岛附近是优良的渔场,岛上世代有捕鱼为业的传统,在禁渔期非法小网捕捞的行为也屡见不鲜。大陈岛这两年发展十分迅速,岛民的收入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快速的發展也给岛内带来了不少的问题,如:遍布岛内的工程建设带来的安全隐患、游客激增所导致的抗疫压力等。

面对这一个个海岛乡村具有共性的问题,大陈采取了普法宣传加严格监管的模式。在普法宣传方面,大陈不仅采取了传统的教学式普法,邀请各个执法部门的工作人员,结合岛内容易遇到的法律问题,在乡村振兴大讲堂针对所有村民送去了精彩的讲座;还别开生面地开展了“家访”式普法教育。普法宣传队于去年走访3000多人次,针对防疫工作、非法捕捞等与村民生息息相关的话题展开教育。用村民们听得懂、学得会的方式引导他们正确学法、守法、用法。其次,针对反诈骗、扫黑除恶等重点工作领域,大陈还开展了“摆摊式”普法工作。分发纪念品300余份、普法手册2000余份,增加了村民学习法律的热情。

在监管层面,大陈成立了行政执法中队,其中有两名队员专职工作于大陈,并常驻海岛。椒江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也派出了四名人员组成执法核心力量。由于长期生活在大陈,他们和岛上的两千多名村民建立了紧密的联系。由于人口较少,大陈百姓大多相互熟识、十分团结,民风纯朴、坚毅。在这种环境下,恰当的执法方式显得尤为重要。经综合行政执法局的胡珂溢介绍,“老百姓卖得正欢,你硬上去劝说、强制搬离?那是行不通的,会得到白眼。”与其采用命令式的执法方式,不如“搭把手、帮帮忙”,为百姓纠正违法行为提供方便。1B7CB290-21F6-4747-A092-4D6A15BB37B8

通过多渠道宣传、人性化执法双管齐下,大陈在“法治”建设中成绩斐然。行政案件逐年下降的同时,近年来刑事案件数量为零。

3、德治

大陈德治与垦荒精神紧密结合,独具特色。1956年初,第一批来自温州、黄岩等地区的青年垦荒队员合计227人放弃了故乡安稳的生活,来到大陈岛与驻岛的官兵一起开展了艰苦的垦荒工作。从那时起,垦荒精神就深深扎根于这片海岛上,扎根于每一个大陈百姓的心里。“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垦荒精神,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大陳德治工作最为重要的一环。作为全国上下广泛学习的“垦荒精神”的发源地,大陈在弘扬传统方面的工作可谓卓有成效。地标性的大陈岛垦荒纪念碑、垦荒精神纪念馆,除了吸引了各地游客、学者前来参观,更是有很多当地人常来学习。许多人更是将垦荒精神中的“艰苦创业”作为家训,世代相传。依托于当地特有的优秀传统精神、家风家训,大陈岛定期会举行垦荒精神宣讲活动、优秀家风家训征集活动。在新征程上,大陈始终以垦荒精神蓄力,积极建设海岛红色党建工程。以与台州学院、台州建行联合打造党建共同体为契机,进一步高水平建设党建示范带;实施“红色领航”工程,推进建设民宿党建示范圈和黄鱼养殖协会党支部;实施基层组织“引领力提升”工程,不断夯实基层组织,完善陆岛两地党员活动模式。面对日新月异的环境,大陈岛垦荒精神研究中心,进一步升华了垦荒精神。在新时期,大陈坚持做好“形象提升”工程,结合海岛实际完善文化设施,积极培树践行垦荒精神先进典型,持续做好“醉美大陈”公众号建设,加强舆论管控,全面唱响大陈品牌;实施 “海岛清风”工程,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两个责任”,深入推进“清廉村居”建设和“清风除弊”行动,重点盯牢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等扶贫 领域、小微工程微腐败,巩固农村基层组织作风巡察全覆盖工作,严格村帐镇管。新时代的垦荒精神将价值追求和道德要求深埋岛民的思想中,时刻激励他们不仅要艰苦创业、也要开拓创新。

二、总结

在自治方面,大陈岛通过开设“百姓议事堂”和任命“网格员”等举措,激活了公众参与,凝聚了人民力量,提高了治理效果,促进乡村文明建设,提升了大陈岛的发展质量。在德治方面,大陈岛以独特的垦荒精神为主线,依托居民的优良家风家训,形成了特色的德治建设体系。在法治方面,大陈岛面对传统问题和发展中的新问题的双重考验,交出了全方位普法、人性化执法的答卷,为大陈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德治、法治、自治,三者紧密融合。大陈开展的三治融合工作,以法治为基础,德治为灵魂,自治为血液使居民对岛内事务的参与态度更主动,参与程度更深,另一方面也促使他们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他们的参与能力。德治与法治共同构建了自治的界限。而三者又紧密结合,事实上乡村中许多优秀的政策都不是针对三者中的某一个具体提出的,大陈提出的不少自治措施也能很好地体现法治精神弘扬优良品质。在大陈岛决定实施“全岛旅游化、旅游全岛化”战略后,治理模式发挥了显著的作用,促进了产业的兴旺。产业的兴旺不仅为治理模式创新提供了物质前提,还助推了乡村振兴的实现。同时,在法治与德治的约束下又促进自治,适度地拓展自治的弹性空间,有力地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陈进华.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N].光明日报,2018-10-23(06).

[2] 何阳,孙萍.“三治合一”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逻辑理路[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2018( 6) : 205-210.

[3] 何显明.“三治合一”探索的意蕴及深化路径[J].党政视野,2016( 7) : 12-13.

[4] 杨开峰.桐乡“三治”实践的解读[J].党政视野,2016( 7) : 7-9.

[5] 张文显,徐勇,何显明,等.推进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建设,创新基层社会治理[J].治理研究,2018( 6) : 5-16.

[1]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 人民日报,2017-10-28(001).

[2]王丽敏.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乡村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实践探索——基于河南省先进村镇的实证分析[J].领导科学,2019(14):110-113.

基金项目;本文为浙江农林大学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编号:2020kx0215)研究成果。1B7CB290-21F6-4747-A092-4D6A15BB37B8

猜你喜欢

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乡村振兴
“三治融合”视域下城市社区公共空间的构建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国内关于乡村治理理论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