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邓小平与伟大建党精神

2022-07-04向黎岳鹏

邓小平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向黎 岳鹏

[摘要]邓小平早期的革命实践活动为其培育和践行伟大建党精神奠定了坚实基础。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中,他捍卫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为构筑强大的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作出了卓越贡献。他终生学习并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始终把振兴中华、实现民族复兴,摆脱贫困、实现人民共同富裕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不畏强敌,不怕困难,勇于同一切错误的思想路线以及一切不良风气、特权思想和阻碍改革开放的思想和行为作斗争;在想问题、做事情时始终坚持一切从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和需要出发,把自己全部精力和毕生心血都无私地奉献给了党、国家和人民。邓小平的理论和实践活动对于新时代发扬伟大建党精神具有重要镜鉴作用:坚定捍卫伟大建党精神,倍加珍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守正创新伟大建党精神,拓新发展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矢志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觉践履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

[关键词]邓小平;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精神谱系;精神动力[中图分类号]A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21(2022)03—0072—09

[基金项目]202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青年基金项目“高校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研究”(21XJC710006)

[作者]向黎,成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四川成都610106

岳鹏,成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四川成都610106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①杰出先驱们的革命风范和高尚情操熔铸了伟大的建党精神,伟大的建党精神铸就了党的恢弘事业。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杰出先驱之一,邓小平的崇高风范与伟大建党精神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虽然他1924年才正式从青年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但从其早期的革命实践活动和后来在革命、建设、改革中的伟大历史贡献来看,邓小平为培育和践行伟大建党精神付出了巨大心血,为构筑强大的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作出了卓越贡献,为后人继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赓续红色血脉树立了光辉典范。

一、邓小平早期革命实践活动为其培育和践行伟大建党精神奠定了坚实基础

邓小平16岁飘洋过海到法国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和真理,18岁开始接触并逐渐笃信马克思主义学说和社会主义思想,不到20岁就由青年团员正式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矢志不渝为党的事业奋斗了一生。通过仔细查阅邓小平在20世纪20年代前的早期革命活动,尤其是在法国五年多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经历,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他为培育和践行伟大建党精神作出了异常艰辛的努力。

(一)赴法勤工俭学之前,面对连年兵匪横行的混乱局面,邓小平逐渐产生了简单、朴素的爱国思想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军阀混战、国弊民穷,中华民族深陷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多事、多变、多难之中。1911年,年仅7岁的邓小平还在四川广安协兴场初级小学读书。广安社会各阶层进步人士不断组织和开展支持四川保路运动的活动,他就和同学们一起高唱《来日大难歌》等革命歌曲踊跃支持。这些年少时所见所闻的革命活动在幼小的邓小平心灵深处留下了爱国烙印,同时也埋下了爱国的种子。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前后,由于受到《新青年》等进步书刊的影响,在广安县立中学(原名广安州立中学)读书的邓小平和同学们一起积极参加游行、集会、宣传、罢课和抵制日货等爱国活动。

1920年底,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在全国蔚然成风,逐渐形成热潮,当时“法国是资产阶级革命进行得比较彻底的国家,一些科学新说,也多出自法国,因此与其去日本学习,不如直接去法国学习。而且在欧洲诸国之中,法国的生活费用相对低廉,对须远涉重洋而去留学的中国学生,特别是自费学生,比较适合”①。在父亲邓绍昌的大力支持下,在“工读主义”思潮的深刻影响下,尤其是在爱国主义思想的强烈感召下,年仅16岁的邓小平踌躇满志地想去法国了解世界,立志学点本领回来后为民族解放和国家富强做点事情,尽些力量。这时的他已初步具备了当时青年学生普遍都有的“科学救国”“实业救国”“教育救国”“工业救国”等先进思想倾向。在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读书期间,在留法勤工俭学同学会的组织下,邓小平比以往更加积极踊跃地参加抵制日货的爱国运动,通过集会、游行、演讲等多种形式宣传、发动民众并形成浩大声势,反对与日企、日商的各种往来。学生们的爱国行动得到民众的同情和声援,尤其是当他们与贩卖日货的重庆警察厅长郑贤书进行坚决斗争并取得胜利,进一步激发了邓小平的爱国热情和工业救国的思想。这些早期社会活动和斗争经历对于邓小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革命的人生观和爱国救国的价值观具有深远影响。

(二)赴法勤工俭学期间,在现实考验和先进分子的帮助和影响下,邓小平逐渐接受革命思想,萌发了参加革命组织的强烈愿望

1920年9月,邓小平漂洋过海,远赴法国。据邓小平的女儿毛毛披露:“一到法國,听先到法国的勤工俭学生的介绍,知道那时已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两年,所需劳动力已不似大战期间(即创办勤工俭学期间)那样紧迫,找工作已不大容易,工资也不高,用勤工方法来俭学,已不可能。……做工所得,糊口都困难,哪还能读书进学堂呢。”①但邓小平不畏困难,顽强学习,英勇斗争。当面临饥饿甚至死亡的威胁时,他与同学们一起积极参加“反饥饿运动”,鼓起难友们活下去的勇气,组织同学们为生存而斗争,坚定捍卫自己的正当利益;当面临失学的危机时,邓小平更是与同学们一起积极与学校各方深入坦诚交涉,努力争取原本就属于自己的读书机会;当面临失业的困境时,他与同学们四处奔波,千方百计寻求就业岗位信息,避免生活陷入缺衣少食的困境;当学员们屡遭挫折而情绪低落、精神颓废,甚至听到身边有学生由于过度悲观失望而剖腹自杀时,邓小平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昂扬向上的奋斗姿态,鼓励同学们要有坚定活下去的信心与希望。为了生计和生存,邓小平做过各种杂工,如在火车站、码头搬运货物、行李,在建筑工地推砖、扛水泥,还做过清洁工、扎花工、制鞋工等等。他亲身体验了工人阶级受奴役、受压迫、受剥削的悲惨生活,并一次次在复杂斗争中磨练意志、锻炼体魄、增长才干、升华境界,为革命奋斗到底的思想也深深扎根。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中国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有了无产阶级新型政党,苦难深重、任人欺凌的中国人民有了坚强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与此同时,在法国旅欧进步青年学生群体中的建党活动也异常活跃。这期间,邓小平在赵世炎、王若飞等人的影响下,开始广泛阅读《新青年》《向导》等有关社会主义思想的进步书报。他后来在回忆这段历史时期说道,“最使我受影响的是《新青年》第八九两卷及社会主义讨论集,我做工的环境使我益信陈独秀们所说的话是对的”,因此“每每听到人与人相争辩时,我总是站在社会主义这边的”②,“我从来就未受过其他思想的侵入,一直就是相当共产主义的”①。因此,“从自己的劳动生活中,在先进同学的影响和帮助下,在法国工人运动的影响下,我的思想也开始变化,开始接触一些马克思主义的书籍,参加一些中国人的和法国人的宣传共产主义的集会,有了参加革命组织的要求和愿望”②。

(三)正式加入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邓小平在思想上、理论上、政治上日渐成熟,最終走上职业革命家道路

通过在法国参加一系列革命实践活动,邓小平努力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不仅在思想上崇尚科学,在政治上追求进步,并主动向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组织靠拢。不久,经汪泽楷、穆清、舒辉暲介绍,邓小平正式加入了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还光荣参加了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二次代表大会,迈开了投身革命的坚定步伐。邓小平担任旅欧共青团执行委员会(支部)宣传干事,积极向勤工俭学生、在法华工和社会各界华人深入宣传社会主义思想和革命主张,培养革命积极分子。

除此之外,他还到执行委员会书记部参加机关刊物《少年》的编辑工作,传播共产主义原理和社会主义思想,“主要内容是介绍共产党的性质和作用,宣传建党建团的意义,译载马克思和列宁的著作”③。《少年》后改名为《赤光》,如果说《少年》主要侧重理论性和学术性,那么《赤光》则更具战斗性和鼓动性,其“内容更着重于宣传反对帝国主义列强和封建军阀的压迫,阐述现阶段中国革命的任务,以配合国内推动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④。根据现实革命工作需要,邓小平亲笔撰写了《请看反革命青年党之大肆其捏造》等言辞犀利、论战性鲜明的政论文章,尝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用革命道理来批驳“国家主义派”宣传国家至上、反对中国共产党等错误言论,深刻揭露了西方帝国主义列强妄图霸占中国、肢解中国的阴谋诡计。

不仅如此,邓小平还全身心投入党团工作,动员越来越多的有志有为的爱国青年加入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扩大党团队伍,积极声援国内五卅运动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这些革命实践活动进一步壮大了革命声势,同时,也促使邓小平的风貌、气质和人格熔铸于伟大建党精神之中,成为他为革命事业奋斗终生的强大精神动力。

二、邓小平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践行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邓小平走上职业革命家道路以后,在中共旅欧支部的安排下于1925年1月离开法国来到苏联莫斯科,先后在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和中山大学学习,学业结束归国后,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倾心尽力,鞠躬尽瘁,在复杂的党内外、国内外斗争历练中奋不顾身地捍卫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一)关于坚持真理、坚守理想

伟大建党精神中的坚持真理和坚守理想都是有具体指向的,“真理”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理想”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邓小平来到苏联,相比较在法国勤工俭学而言,能够较为系统、深入、持续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知识,较为全面深刻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观点,并综合运用这些知识来批驳国民党右派散布的荒谬言论,捍卫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从苏联回国到达西安后,邓小平担任西安中山军事学校政治处处长兼政治教官,除了日常工作和给学员短期讲课外,他积极参加党团会议和群众集会,全身心地从事国内革命实践活动。据梁必业将军回忆:“在东征途中,我们宣传部在小平同志的带领下,一路宣传,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宣传抗日。”①邓小平“提倡科学,宣扬真理,反对愚昧无知、迷信落后,加强马列主义的宣传”②,尤其是1929年底他在中央军委南方办事处召开的对广西红军工作布置的讨论会议上作的补充报告中,字里行间充分展现了“面对谬误敢于坚持真理,面对持有错误意见的上级敢于大胆陈述意见的作风”③。

邓小平不仅在革命战争时期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他也多次语重心长地强调:“我们马克思主义者过去闹革命,就是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而奋斗。现在我们搞经济改革,仍然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年轻一代尤其要懂得这一点。”④1992年,他在著名的南方谈话中还讲道:“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⑤“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⑥这些话语充分体现了他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和对共产主义理想的毕生追求。

(二)关于践行初心、担当使命

伟大建党精神中的践行初心和担当使命,指的是中国共产党人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邓小平对人民、对民族、对党、对国家无比热爱,他始终把人民满意、人民拥护、人民答应、人民高兴、人民幸福作为自己最深厚、最深沉的情感寄托,作为衡量工作得失、成败的重要标准。他始终把振兴中华、实现民族复兴,摆脱贫困、实现人民共同富裕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力量源泉。早在莫斯科读书期间,邓小平便立下了这样的信心和决心:“我来莫的时候,便已打定主意更坚决地把我的身子交给我们的党,交给本阶级。从此以后,我愿意绝对地受党的训练,听党的指挥,始终为无产阶级的利益而争斗。”①面对“党性之问”,他强调:“当一个共产党员,就要自觉服从党的路线和政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好工作,并经常准备吃亏和遇到麻烦,工作做坏了,还要受批评,而且终生都应该如此。”②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更是反复强调:“各项工作都要有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都要以是否有助于人民的富裕幸福,是否有助于国家的兴旺发达,作为衡量做得对或不对的标准。”③这些语言深刻反映和集中表达了他始终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奋斗,始终以人民利益至上为最高准则。他制定了我们党要在20世纪80年代末解决老百姓温饱问题、在20世纪90年代末解决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问题、在21世纪中叶使我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充分体现了他对祖国、对党和人民的博大之爱。

(三)关于不怕牺牲、英勇斗争

伟大建党精神中的不怕牺牲和英勇斗争既是泛指又是特指,主要是指共产党员要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怕牺牲自己的时间、精力、前途乃至生命,在同一切困难、挫折甚至自己的错误言行进行斗争时要英勇顽强,它既是不惜奉献一切的付出,更是施展全副本领进行的斗争。可以说,邓小平堪称我们党内顶逆风、战恶浪,顽强不屈进行英勇斗争的典范,是对敌人进行巧妙而尖锐的军事斗争、政治斗争、经济斗争、反特务斗争、文化斗争、敌后斗争的楷模,其“三落三起”的经历更是深刻体现了他坚韧不拔、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大无畏气概。例如,在上海开展地下工作期间,邓小平说:“我们在上海作秘密工作,非常的艰苦,那是吊起脑袋在干革命。”④在中央苏区期间,邓小平坚决地同王明“左”倾错误进行斗争。在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日寇武装到牙齿的进犯,在国家到了存亡绝续的紧要关头,时任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的邓小平在动员新兵工作时强调,要“有必死之决心,无逃跑之余地”①,鼓励大家要有坚定的意志和作战的勇气。在巩固抗日民主政权、发展民主政治斗争时,邓小平在深入剖析“三三制”原则的基础上,坚决同一切不民主的现象和做法作斗争,他认为:“我们更要在民主政治斗爭中,保证党对政权的领导,我们更要在民主政治斗争中,使党成为群众的党!”②在贯彻落实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时候,邓小平强调:“遇到违反统战原则的意见或反对我党的行为,我们绝不能随声附和,也不应取缄默态度,而应根据不同对象进行解释或者出而反对。”③在揭露敌人文化侵略的危险性和毒辣性、打击敌人的奴化政策时,邓小平主张开展坚决的文化和思想斗争,形成政治攻势,“要激励民族气节,反对动摇变节,提高对敌斗争的勇气,树立必胜信念”①。无论是在戎马倥偬的战斗岁月,还是在日新月异的改革开放时期,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畏强敌,不怕困难,勇于同一切错误的思想路线,以及一切不良风气、特权思想和阻碍社会发展进步的思想和行为作斗争。

(四)关于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邓小平把自己全部精力和毕生心血都无私地奉献给了党、国家和人民。他在想问题、做事情时,始终坚持一切从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和需要出发,处处体现着共产党员热爱党、热爱国家和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无产阶级战士本色,为党、国家和人民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从锤炼党性修养的角度来看,他强调:“热爱国家,热爱人民,热爱自己的党,是一个共产党员必须具备的优良品质。”⑤他认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是要有不怕麻烦、谦逊朴素和实事求是的作风,要有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不计其他的工作态度”⑥。在领袖与群众关系方面,邓小平指出:“谁关心人民的问题,谁能帮助人民想办法去和敌人斗争,保护人民利益,谁就是群众爱戴的领袖。”⑦在维护党的团结方面,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邓小平在同高岗、饶漱石的反党阴谋斗争中立场坚定,充分展现了对党高度忠诚的优秀品质。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邓小平在同撒切尔夫人谈话时强调:“如果中国在一九九七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八年后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⑧这些言行无不深深体现着邓小平对党无限忠诚、对人民无限热爱的崇高情愫和深情大爱。

三、邓小平培育和践行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启示

邓小平为培育和践行伟大建党精神作出的艰辛努力和卓越贡献,对于新时代我们更好地将伟大建党精神发扬光大、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具有重要的镜鉴作用。中国共产党是拥有95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如果每一位党员都能以邓小平为楷模,以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要求为参照,以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为干事创业的精神动力,我们党就一定能够汇聚起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磅礴伟力,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坚定捍卫伟大建党精神,倍加珍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

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生生不息,源远流长。百年来,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逐渐演化生成了包含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等为主体内容的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流淌在每一位共产党员的血液之中。可以说,如何端正入党动机,如何以正确的态度看待和对待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是摆在每一位党员面前不得不思考和回答的首要课题。邓小平培育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主要做法和鲜明态度为我们作出了典范。例如,在江西井冈山调研期间,他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井冈山精神是宝贵的,应当发挥,传统丢不得。”①不仅如此,他还强调:“一定要宣传、恢复和发扬延安精神,解放初期的精神,以及六十年代初期克服困难的精神。”②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肩负民族复兴重任,我们要像邓小平那样自觉将伟大建党精神视为宝贵的精神资源,增强人格魅力,深刻懂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离不开强大的精神力量,以坚定不移的信心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坚持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让伟大建党精神在21世纪永不褪色、永放光芒,让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愈加根深蒂固、枝繁叶茂,风雨无阻地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二)守正创新伟大建党精神,拓新发展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

习近平指出:“开拓创新,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鲜明的领导风范,也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具有的历史担当。”③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善于创造性思维、秉持守正创新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态度和鲜明立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并结合历史条件和时代风貌适时注入改革开放精神、特区精神、浦东精神等一系列新的内容、新的元素和新的概括,使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熠熠生辉,大放光彩,使伟大的建党精神具有恒久的魅力和持久的生命力。可以说,不断发展、丰富的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已经汇聚成汹涌澎湃的时代洪流,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强不屈的精神脊梁,这就深刻地启发我们要细心观察和缜密思考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在拓新发展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获得源源不断的滋养、智慧和力量。

(三)矢志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觉践履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

伟大的建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是当今中国社会的主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要素。人们不仅要牢记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内在本质和实践要求,更要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作为价值准则和行为遵循,严格按照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要求去做,将自觉践履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体现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通过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来提振人的精气神,增强战胜困难和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具体说来,这就需要牢固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时刻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积极响应伟大号召,团结起来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把自己的全部力量贡献给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同时,每个党员要克勤克俭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甘于奉献,敢于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总之,邓小平在工作和斗争实践所表现出来的崇高风范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现实注脚和生动写照,人们在观察与思考邓小平的人格魅力和革命精神中能够更加透彻地理解和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在准确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精神实质和逻辑体系中获取更大教益,激励我们以时不我待、意气风发的奋斗姿态更好地开拓新时代更加光辉灿烂的未来,无愧中国共产党的先驱及后继者们所缔造的伟大建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

(责任编辑肖雪莲)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
广东各地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领航!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名单
不忘初心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永葆朝气
曲青山:从三个维度看中国共产党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