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

2022-07-04付江红

邓小平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

[摘要]邓小平围绕什么是共同富裕、为什么要共同富裕、如何实现共同富裕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根本遵循。在邓小平看来,共同富裕作为一个过程和目标,包含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人民日子普遍好过、没有剥削没有两极分化等内容。实现共同富裕既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本举措,还是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的根本需要。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先富带后富,坚持人民民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关键词]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共同富裕[中图分类号]A84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21(2022)03—0040—09[作者]付江红,贵州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贵州贵阳550025

在接续推进共同富裕的奋斗历程中,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围绕什么是共同富裕、为什么要实现共同富裕、如何实现共同富裕等问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形成了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在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引领下,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经过40多年改革开放接续奋斗,从解决人民温饱问题到初步建成小康社會,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到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在推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当前,回顾和学习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全面准确把握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科学内涵,并根据时代发展新要求不断丰富和发展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对于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什么是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既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目标。在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构想中,对共同富裕虽然没有明确的量化指标,但是从过程与状态上看,邓小平所提出的共同40富裕包含了全体人民共同致富、人民日子普遍好过、没有剥削没有两极分化等内容。

(一)全体人民共同致富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致富是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一种理想状态。1986年9月,邓小平在回答外国记者采访时明确指出:“我们讲的致富不是你们讲的致富。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富裕。我们允许一部分人先好起来,一部分地区先好起来,目的是更快地实现共同富裕。”①从谈话中可以看出,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较长的过程,需要在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过程中,允许一些地区、一些人通过辛勤劳动、守法经营先富裕起来,最后实现大家共同致富,这是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不可违背,也不能违背。同年12月,邓小平进一步指出:“我们要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增加全民所得。我们允许一些地区、一些人先富起来,是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所以要防止两极分化。这就叫社会主义。”②换言之,在邓小平看来,社会主义是共同富裕的代名词,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应有的基本状态。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保障,为全体人民实现共同致富创造平等的权利和机会,使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在社会主义社会,追求和实现富裕生活不应是少数人的权利,而应该是全体人民都能享有的权利;追求和实现富裕生活也不应该是少数人才有的机会,而应该是全体人民都有的机会。因为,只有权利和机会平等,才能出现过程和结果的平等,这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的价值导向。

(二)人民日子普遍好过

1980年5月,邓小平在会见几内亚总统杜尔时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对不对,归根到底要看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这是压倒一切的标准。空讲社会主义不行,人民不相信。”③邓小平把发展生产力、增加人民收入作为“压倒一切的标准”,其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来创造更多社会物质财富,并通过社会主义分配原则,使广大人民的日子普遍好过。而人民日子普遍好过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追求日子好过是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最朴素的向往。空讲社会主义,人民不相信;空讲日子好过,人民同样也不相信。所以,共同富裕就是要使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够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不会因为教育、医疗、就业、住房、安全、养老等民生问题得不到有效保障而陷入生活困难的境地。早在1986年6月邓小平就指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民收入分配要使所有的人都得益,没有太富的人,也没有太穷的人,所以日子普遍好过。”④由此可以看出,共同富裕既不存在太大的贫富悬殊和两极分化,也没有“大锅饭”和平均主义所要求的“均富”内容,而是通过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使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子普遍地好过起来,这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看得见、摸得着的“标志性”成果,也是共同富裕的一种基本状态。

(三)没有剥削、没有两极分化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庄严宣布:“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①实现共同富裕就是无产阶级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神圣使命。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就是要在革命胜利后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一切剥削制度,为共同富裕创造条件。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是一个有机整体,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是目的,而是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手段。如果把社会主义本质仅仅理解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忽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这个有机组成部分,那么,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所创造的社会财富,就可能会被少数人据为己有,社会财富高度集中于少数人也会成为一种可能。如果这样,剥削和两极分化必然出现。反之,如果把社会主义本质片面理解为“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忽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个有机组成部分,那么,共同富裕就会因失去物质基础而无法实现。因此,我们必须完整准确理解和运用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中,同步推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为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开辟道路、创造条件。我们要牢牢把握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中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规定性,对出现的剥削和两极分化现象要保持高度警惕,并采取积极措施加以限制。

二、为什么要实现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方面。在邓小平看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根本举措,更是巩固党长期执政的根本需要。

(一)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鄧小平指出:“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③从一定意义上讲,社会主义社会就是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实现共建共享的社会。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也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邓小平明确指出:“一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我们就是要坚决执行和实现这些社会主义的原则。”①根本原则问题往往就是政治问题,不仅要管方向、管大局,更要管长远,这是不能打折扣、搞变通的。从实践逻辑看,只有坚持公有制占主体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根本原则,才能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创新性,为实现共同富裕凝聚合力,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如果偏离公有制主体和共同富裕,两极分化就随时可能出现。1985年3月,邓小平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强调:“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②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社会主义这一根本原则,这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理由。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上还是社会主义,而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也是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鲜明特色,更是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的具体体现。

(二)实现共同富裕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根本举措

社会主义社会长期稳定是共同富裕的自然结果,而共同富裕又是使社会主义社会能够保持长期稳定的根本举措。没有共同富裕,不仅社会主义优越性会被打折扣,甚至还会由此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最终影响社会稳定大局。没有社会稳定大局,再完善的规划、再美好的蓝图、再善良的愿望等,最终都会一一落空。所以,邓小平在1990年12月明确指出:“共同富裕,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如果搞两极分化,情况就不同了,民族矛盾、区域间矛盾、阶级矛盾都会发展,相应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会发展,就可能出乱子。”①邓小平的这一重要论述深刻表明,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对任何可能出现偏离共同富裕道路的倾向,都要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带来的繁荣成果。没有共同富裕,社会就会出现两极分化、阶层固化,为产生各种社会矛盾埋下隐患,从而影响社会长期稳定大局。从这一角度看,共同富裕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关乎社会长期稳定的政治问题。此外,实现共同富裕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共同富裕越充分、越巩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就会越充分、越牢固,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长治久安。

(三)实现共同富裕是巩固党长期执政的根本需要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实现共同富裕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最大的民生问题,也是我们党赢得民心的根本途径。团结带领人民群众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是巩固我们党长期执政的根本需要。1992年1月至2月,邓小平在视察武昌、深圳等地时明确指出:“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谁要改变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老百姓不答应,谁就会被打倒。”①从一定意义上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就是通过改革开放的手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路线、方针、政策。改善人民生活是共同富裕最为直观的表现形式。早在1984年6月,邓小平就指出:“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可以使中国百分之几的人富裕起来,但是绝对解决不了百分之九十几的人生活富裕的问题。而坚持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就不会产生贫富过大的差距。再过二十年、三十年,我国生产力发展起来了,也不会两极分化。”②邓小平的这一重要论述至今已近40年。这些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在推进共同富裕道路上取得的成就是历史性的,也是开创性的,“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③。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实现共同富裕的任务还十分艰巨,特别是广大农村农民共同致富的任务更为艰巨。从总体上看,农业不强、农村不兴、农民不富是客观存在的,因地制宜的强农惠农政策还需要进一步细化落地。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共同富裕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因此,在推进共同富裕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只有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才能充分依靠人民的力量创造非凡历史,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实践过程中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拥护,从而不断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基础。

三、如何实现共同富裕

从邓小平相关重要讲话中可以看出,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先富带后富,坚持人民民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一)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物质前提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始终是促进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因素。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只有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共同富裕创造物质条件。邓小平指出:“我们讲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要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这就要求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所以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①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摆脱贫穷落后的根本途径,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曾经有过深刻的教训:忽视社会生产力发展,违背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结果是共同贫穷落后。邓小平在总结这段历史经验教训时明确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②因此,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离开了这一前提,共同富裕就会失去基本的物质保障。

(二)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制度保障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就是要坚持在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共同富裕提供制度保证。1984年6月,邓小平在会见第二次中日民间人士会议日方委员会代表团时明确指出:“如果按资本主义的分配方法,绝大多数人还摆脱不了贫穷落后状态,按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就可以使全國人民普遍过上小康生活。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的道理。不坚持社会主义,中国的小康社会形成不了。”③1985年5月,邓小平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创造的财富,第一归国家,第二归人民,不会产生新的资产阶级。国家拿的这一部分,也是为了人民,搞点国防,更大部分是用来发展经济,发展教育和科学,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文化水平。”④1990年4月,邓小平在会见泰国正大集团董事长谢国民时指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有凝聚力,才能解决大家的困难,才能避免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⑤历史已证明,只有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为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根本制度保障。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就是要坚持和巩固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毫不动摇,坚持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发展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一旦发现偏离社会主义方向的情况,国家机器就会出面干预,把它纠正过来”⑥。因此,邓小平多次强调:“在改革中,我们始终坚持两条根本原则,一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一是共同富裕。”①只有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不动摇,才能使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朝着更加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正确方向发展,为共同富裕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既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又要避免两极分化,只有这样,才能扎实有效地推动共同富裕。

(三)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和组织保证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实现共同富裕这一关乎中国人民切身利益的重大目标,关键也在党。1980年12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多次讲过,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必然四分五裂,一事无成。对于党内外任何企图削弱、摆脱、取消、反对党的领导的倾向,必须进行批评、教育以至必要的斗争。这是四个现代化能否实现的关键。”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和组织保证。中国共产党是大公无私的政党,没有自己任何特殊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敢于自我革命、勇于自我革新的底气所在。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共同期盼,也是我们党百余年来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鲜明的底色。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变异、不变形、不变质,才能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使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不偏航、不打折、不走样。

(四)坚持先富带后富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路径

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是一个有先有后的过程。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这样,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③1992年1至2月,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进一步指出:“共同富裕的构想是这样提出的: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④这表明,共同富裕不是齐头并进共同富裕,也不是平均主义式的同等富裕,而是分阶段、分步骤、有所差异的共同富裕。需要指出的是,差异化共同富裕是动态化的共同富裕而非两极分化。如果把两极分化视为差异化共同富裕,理论上是反动的,实践上是有害的。当然,对先富带后富的问题,既要解决好如何先富的问题,更要解决好先富如何带后富的问题。先富,一定是要通过辛勤劳动、合法经营、艰苦创业的先富,而不是通过投机取巧、损公肥私、违法经营、权钱交易等不当手段获得的先富。对于先富如何带动后富,在改革开放初期社会经济还比较落后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只是提出一些初步设想,如征收个人所得税等。如何根据社会发展进一步完善先富带动后富的各项机制,是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要重点探索的内容。

(五)坚持人民民主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强大动力

邓小平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当然,民主化和现代化一样,也要一步一步地前进。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这是确定无疑的。”①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发扬人民民主,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这样才能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人民民主也就没有共同富裕。因此,不断推动人民民主制度建设,才能把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确保人民群众主人翁地位,使广大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拥有他们应该拥有的社会财富,这也是人民民主的一种表现形式。邓小平曾直白地指出:“调动积极性是最大的民主。”②实现共同富裕就是要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创造性,在共建共享中朝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进。早在1956年9月,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就指出:“党对于人民群众的领导作用,就是正确地给人民群众指出斗争的方向,帮助人民群众自己动手,争取和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③共产党人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带领广大人民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激发人民当家做主的主体能力,“为财富的创造提供最深厚的政治基础”④。

(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

共同富裕是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所以,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做好广大人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和引领广大人民认识到共同富裕是共同奋斗得来的,而不是等、靠、要和消极观望得来的。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勤劳致富、奋斗致富,鼓励支持诚实劳动、合法经营致富。通过精神文明建设在全社会营造人人想致富、人人能致富、人人会致富的良好氛围。1980年12月,邓小平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⑤不难看出,如果只是人民物质生活上的富足,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共同富裕。我们要高度重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作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能为共同富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如果单纯注重物质文明建设,共同富裕就可能滑向“一切向钱看”等不正确的方向。所以,邓小平尖锐地指出:“不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①只有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才能极大地提振广大人民的精气神,为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创造良好社会舆论氛围。

共同富裕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也是广大人民最朴素的期待。邓小平指出:“共同致富,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②“什么时候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在什么基础上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要研究。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③在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指引下,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接续奋斗,一棒接着一棒推动共同富裕向前迈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实施精准扶贫战略,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在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上取得了伟大历史性成就”④,为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同时,在共同富裕道路上我们还面临许多艰巨任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尚未得以充分体现,收入分配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民生领域还存在不少短板。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用新的发展理念去破解。习近平指出:“我们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绝不能出现‘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的现象。”⑤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续推进共同富裕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克服各种阻力,“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⑥。

(责任编辑付国英)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
论相对剥夺与共同富裕的关系*
杭州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一周年巡礼
杭州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一周年巡礼
《共同富裕的中国方案》首发暨研讨会召开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王纲出席会议
共同富裕:绘就美好生活蓝图
奔向共同富裕的路上
如何正确理解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传递企业力量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为实现共同富裕贡献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