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二黑结婚》简析古代戏曲对赵树理创作的影响
2022-07-04胡星浩
古代戏曲创作常存在一些习以成俗的创作模式,如章回体的叙事模式和矛盾集中的点线式叙事结构、才子佳人故事模式以及程式的角色塑造模式等。这些固定模式都能够在《小二黑结婚》中看出一些端倪,许是因为这些耳熟能详的模式,使这部作品在诞生之际,以其轻松诙谐的气氛、清晰明了的叙事及生动活泼的人物塑造,广受人民群众的好评。
趙树理是一位诞生在人民群众中的作家,其作品多描写当时的环境、政策等,以反映时代下的农村生活。而真正让赵树理走入人民大众视野的,是他在1943年首次出版的作品《小二黑结婚》。这部作品由彭德怀为其题词、助其出版,继而得到边区人民的广泛青睐。此后这部作品被各地剧团搬上舞台,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作品。其各中缘由不外乎作者对民间文化和传统戏曲的热爱,并深受群众文化的沁润。作家深知自己的受众类型并投其所好,而传统戏曲正是当时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正如作家自己所言,“农民需要什么,我就写什么。农民喜欢什么艺术形式,我就采用什么艺术形式”。剖析该作品可发现,赵树理在创作叙事、角色等方面,都受到传统戏曲的影响。
一、叙事模式中戏曲的影响
纵观《小二黑结婚》的叙事模式,其受传统戏曲尤其是明清传奇影响可察。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提到,在明清传奇叙事模式中,“家门、冲场、出角色、小收煞、大收煞”是“有一定而不可移者”,《小二黑结婚》恰是以此种叙事模式将故事铺陈开来。按照李渔对明清传奇剧叙事模式的论述,故事的开场由“家门、冲场”开始。“家门”原意指向观众简单介绍作者的故事梗概和创作意图,最早出现在宋杂剧的创作中,后大量应用在明清传奇中。“冲场”则指在“家门”结束后,利用诗词或骈文,介绍人物身份、性格、思想、周边环境等,为故事的后续发展埋下伏笔。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作为戏外人身份,利用间离效果介绍情节概要,后者是在故事规定情境内利用角色口吻介绍开端。在《小二黑结婚》中,作者考虑到戏本观演与文字阅读的差异,摒弃“家门”这种副末开场模式,将“冲场”作为故事开篇,利用第一、二章节介绍二诸葛和三仙姑两个主要角色的人物性格和思想模式,讽刺其迂腐顽固的思想,为后面故事发展设置伏线。第三、四、五章节则分别介绍重要人物小芹、小二黑和金旺兄弟。在这三章中,作者主要介绍重要角色概况及梳理人物关系,旨在使读者了解人物信息及前序故事发展,不涉及过多矛盾叙述,此叙事模式与明清传奇中“出角色”如出一辙。“虽不定在一出、二出,然不得出四五折之后,太迟则先有他脚色上场,观者反认为主,及见后来人,势必反认为客矣。”在《闲情偶寄·出脚色》中,李渔认为主要角色出场务必在一出戏的前部,以让观众能清晰了解主要角色概况为意,不至于与其他角色主次混淆。《小二黑结婚》除开篇关于二诸葛和三仙姑以及周围背景环境的简要介绍外,还有对小芹、小二黑和金旺兄弟的介绍,目的也在于此。之后的章节便开始描述金旺兄弟伺机开斗争会,力图惩戒小芹与小二黑的部分。于整体叙事模式而言,这部分是将剧情推向高处的关键节点,也是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到的戏剧关键——突转。此部分往往不是矛盾冲突爆发的高点,却是能够引人入胜的关键,也就是传奇叙事模式中提到的“小收煞”。而剧情尾声恶人被惩治、男女主角顺利结婚,二诸葛和三仙姑的“改邪归正”都预示着故事圆满的结局,这也是剧情发展的必然结果,就是传奇模式中的“大收煞”。此种戏曲中常见的章回体叙事模式顺序清晰,头尾相连,通俗易懂。
不同于其他小说,作者采用戏曲常见叙事结构,矛盾冲突集中,围绕事件的始末及主人公命运变化展开叙述。在井然有序的结构中蕴含丰富的叙事容量,使其结构与内容形成强大张力。在明清传奇戏曲中常出现此种点线结合的叙事特点,而如何保证在点状叙事的精粹之下延续线性叙事的一以贯之,是当时文人面临的问题。作者在《小二黑结婚》前几章节,以主要人物小芹、小二黑、金旺兄弟、二诸葛和三仙姑等人的介绍开篇,使故事的关键人物在叙事结构上以清晰的点状呈现,人物个性鲜明,前序故事明晰。从第六章“斗争会”开始,沿着时间的递进和故事的发展,运用线性叙事铺陈主要情节。同时,作者运用娴熟的创作技巧,将小二黑与小芹、金旺兄弟以及二诸葛、三仙姑的各自发展做交叠的线性处理,使整个故事的发展生动有趣。此外,在该故事中还存在表层与深层的双重结构。在表层结构,该作品描写了新时代下,小二黑和小芹两位进步青年为追求自由婚姻勇于抗争,最终修成正果的故事,由男女主人公父母二人代表的旧时代陈腐思想与男女主人公及区领导代表的新时代进步思想之间的矛盾,表现新青年对旧社会残余思想及不良势力的抗争精神。而在深层结构,该作品着重刻画特殊历史时期下,解放区农村人民生活、思想发生的巨变,通过新社会代表与旧社会代表之间的思想冲突,表现解放区新农村人民地覆天翻的新变化,赋予男女主角爱情故事更深层次的时代意义。自此,随着时间推移及故事发展,作品以清晰的脉络将刘家峧发生的故事娓娓道来。在紧凑整齐的叙事结构下,各部分之间构成了有机整体。而最后善恶有报的团圆结局不仅符合作品中人物性格的逻辑,同时,也符合传统戏曲的创作观念。在这部作品中,赵树理吸取了前人经验,不仅在点状叙事上突出表现人物忠奸分明的性格特点,而且在线性叙事结构清晰完整的前提下,容纳了具有特色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内容,在当时的文坛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通过纵向比对不难看出,赵树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古代戏曲叙事模式的影响,其好处在于简洁明了,易于读者理解。而这部作品的受众正是当时的工农兵群众,清晰的叙事模式利于读者接受。
二、才子佳人桥段的改良
在中国古代戏曲中常出现才子佳人的桥段,如《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墙头马上》等,内容多以男才女貌自由恋爱,冲破旧社会对爱情的桎梏为主线,崇尚解放,且其中多出现破坏爱情关系的守旧思想代表。《小二黑结婚》存在典型的才子佳人模式。首先,作品描写小芹,“小芹今年十八了,村里的轻薄人说,比她娘年轻时候好得多”“青年小伙子们,有事没事,总想跟小芹说句话。小芹去洗衣服,马上青年们也都去洗;小芹上树采野菜,马上青年们也都去采”“不过小芹却不跟三仙姑一样:表面上虽然也跟大家说说笑笑,实际上却不跟人乱来”。可见小芹的形象是典型的“女貌”,外形俏丽且不失端庄,性格果敢,带有对迂腐思想的反抗和对自由的期许。小二黑则被塑造为远近皆知的俊俏小生,“说到他的漂亮,那不只在刘家峧有名,每年正月扮故事,不论去到那一村,妇女们的眼睛都跟着他转”“小二黑从小就聪明,像那些算属相、卜六壬课、念大小流年或‘甲子乙丑海中金’等口诀,不几天就都弄熟了”。不仅外形俊朗、头脑灵活,小二黑与日寇英勇斗争的经历更显其毅勇,这也符合对“男才”形象的刻画。其次,对代表顽固思想的二诸葛和三仙姑的描写也颇为生动,开篇就定下了二人对婚姻自由持反对态度的人物基调。“开罢斗争会以后,风言风语都说小二黑要跟小芹自由结婚,她想要真是那样的话,以后想跟小二黑说几句笑话都不能了,那是多么可惜的事,因此托东家求西家要给小芹找婆家”“她起先责备于福管不了家,后来说小芹跟吴先生是前世姻缘,还唱些什么‘前世姻缘由天定,不顺天意活不成……’”“二诸葛道:‘那也可以,不过还得请区长恩典恩典,不能叫他跟于福这闺女订婚!’”“二诸葛发急道:‘千万请区长恩典恩典,命相不对,这是一辈子的事!’”虽然二诸葛和三仙姑反对这桩婚姻的原因各有不同,但究其根源,还是因为这桩婚姻并不是经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正经婚事”。而后,三仙姑执意要将小芹许配给吴先生,二诸葛则收养一位九岁的女孩作为小二黑的童养媳,面对困境,男女主角并未妥协,而是积极学习婚姻自由的新政策,在区领导的帮助下喜结连理,并勇敢同村里的黑恶势力——金旺兄弟作斗争,体现其对不良势力的不屈反抗。此外,区领导是破除黑恶势力的助力性人物,其在戏剧结构上的功用,或可类比在古代戏曲故事中出现的主持正义的角色。但与传统戏曲有所不同的是,区领导作为人民公仆形象出现,并非是决定男女主角命运走向的关键,而是在二人英勇对抗旧社会残余思想时,起到辅助的作用,这与新时代人民做主的思想是紧密联系的。最后,还有以“第三者”形象出现的金旺兄弟,也是对戏曲程式中小人形象的变形。故事开端在介绍小芹时便已经提到金旺在河边调戏小芹不成的事,之后更是利用一整章的篇幅介绍金旺兄弟横行村里的所作所为,贯穿故事始终。金旺兄弟的出现,一方面为二人婚姻自由的故事主线制造合理障碍,突出矛盾冲突;另一方面则反衬二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而最后的大团圆结局则是自古以来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善恶有报、因果循环,这也是民间对生活期许的实现。由此可见,这种古往今来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才子佳人模式,不仅在《小二黑结婚》中顺理成章地被读者认可,同时,在特殊时代背景下,作者也赋予了才子佳人新的含义。
三、主要人物的塑造
传统戏曲也影响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在人物塑造上,作者大部分采用叙事的描写,多利用人物外貌、语言、行動等角度描写,没有利用较大篇幅描写人物的心理变化。例如,在描写二诸葛的迷信思想时,是用他凡事都要算一卦的行为以及和妻子交谈时的语言表现出来的,“我今年是罗睺星照运,要谨防戴孝的冲了运气,因此那里也不敢去,谁知躲也躲不过?昨天晚上二黑她娘梦见庙里唱戏。今天早上一个老鸦落在东房上叫了十几声……唉!反正是时运,躲也躲不过”。这段语言将二诸葛老顽固的形象刻画得生动具体。其思想迂腐、固执、面对不公逆来顺受,相信命由天定,缺少抗争意识。而描写三仙姑时,则更多依靠对其外貌和行为描写塑造人物。“三仙姑却和大家不同,虽然已经四十五岁,却偏爱当个老来俏,小鞋上仍要绣花,裤腿上仍要镶边,顶门上的头发脱光了,用黑手帕盖起来,只可惜官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看起来好像驴粪蛋上下上了霜”“她吃完了饭,换上新衣服、新手帕、绣花鞋、镶边裤,又擦了一次粉,加了几件首饰,然后叫于福给她备上驴,她骑上,于福给她赶上,往区上去”,此类描写将三仙姑刻画成一位在迂拙思想侵蚀之下的农村妇女,在畸形婚姻生活压制下变得压抑、扭曲。类似的人物塑造方式同样适用在小二黑、小芹以及金旺兄弟身上。金旺兄弟作为村里的势力代表,横行乡里、祸害百姓,此形象是通过二人在作品中的言行描绘的,具有强烈的动作性。而小二黑与小芹则是一切希望的代表,热情、勇敢、顽强是他们身上最显著的特点,这类角色也是解放区典型具有进步思想的新农民形象,二者的形象也是通过具有个人特点的语言和动作刻画的。这三组人物形象在整部作品中形成强烈对冲,他们之间的矛盾是不言而喻的。可见作者塑造角色的方式与古代戏曲利用人物行为和语言在舞台上展现角色形象异曲同工。这样描写的好处在于能够用最短的篇幅向读者介绍主要人物,且人物个性鲜明。当时的民众因受传统戏曲的影响,偏好性格独特、忠奸分明的人物塑造方式,而不太注重人物性格的成长过程。但这种手法仍旧存在一些弊端,仅通过语言和行动描写,人物能在最快时间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但随着故事发展,缺乏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会使人物过于单薄,尤其是在人物思想产生较大转变时略显突兀,只有因环境因素变化产生人物变化的外因,而缺少内心活动变化推动人物变化的内因,使人物形象不够立体,思想转变稍显兀然。
要而言之,赵树理是一位来自民间的伟大文学家,也正是他生于民间,长于民间的人生经历,使一些优秀的传统文艺作品深深影响他的创作。正如郭沫若评价赵树理:“这是一株在原野里成长起来的大树子,它根扎得很深,抽长得那么条畅,吐纳着大气和养料,那么不动声色地自然自在。”生活给了赵树理充分的创作素材,而古代戏曲给了赵树理可以借鉴的模式,赵树理将其取之于民且用之于民,才能不断创作出像《小二黑结婚》这样的文学作品。以当今的文学眼光看待这部作品,虽然存在一些创作上的程式化,但在当时特殊的环境和历史背景下,仍然能够表现时代变迁下人民生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变化,不失为特殊背景下一幅深刻的时代画卷。
参考文献:
[1]赵树理.赵树理全集[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4.
[2]董大中.赵树理研究述评[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6(01):178-190.
[3]韩军.古代戏曲程式化的叙事结构形式和格局[J].齐鲁学刊,1999(04):15-21.
[4]贾正,李璞金.《小二黑结婚》的戏曲喜剧美[J].名作欣赏,2019(30):128-129.
[5]刘登阁.才子佳人模式的现代置换──《小二黑结婚》的神话原型解读[J].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1):1-5.
(作者简介:胡星浩,女,硕士研究生,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方向:戏剧学)
(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