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用药对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
2022-07-04杨丽
杨丽
摘 要: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多重用药情况,及其对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4月~2018年4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临床用药情况,将其分为多重用药组(34例)和非多重用药组(26例)。于用药6个月后,分别统计两组患者药品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并于用药前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肝肾功能指标[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肾小球滤过率(GFR)、尿素氮(BUN)]和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结果 多重用药组患者药品不良反应(包括出血、皮疹、抽搐、消化道不良反应、肺纤维化)发生率高于非多重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用药组患者MACCE发生率高于非多重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前,多重用药组和非多重用药组患者AST、ALT、GFR、BUN、LVEDd、LVESd、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6个月后,多重用药组患者ALT、AST、BUN高于非多重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FR低于非多重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用药组患者LVEDd、LVESd均高于非多重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低于非多重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多重用药情况较普遍,而多重用药可导致患者心、肝、肾功能的恶化,并增加药品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及MACCE的发生率,临床上应尽量精简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冠心病;心房颤动;多重用药;远期预后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2)-13-00-04
多重用药是指同一患者同时应用5 种及以上药物进行治疗的状态[1]。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资料显示,全球1/3死亡病例的死因不是疾病本身,而是不合理用药。在英国,用药失误是继跌倒之后第二大患者安全事故[2];在巴西,用药失误发生率为28%[3]。同时,据相关调查数据统计显示,服药品种及数量与药物不良反应呈正相关,老年住院患者中服用5~9 种药物者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而服用20种及以上药物者,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100%[4]。因此,多重用药是增加药品不良反应的重要危险因素。多重用药的不适宜性和潜在风险点已成为国际范围内不合理用药关注的热点[5]。
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的发生率也随之上升[6]。而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在多重用药时,其服药依从性的降低直接造成病情的进展及心功能的进一步恶化。因此,多重用药成为造成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心、肝、肾功能恶化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探讨了多重用药对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降低多重用药危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4月~2018年4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临床用药情况,将其分为多重用药组(34例)和非多重用药组(26例)。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45~80 岁,平均年龄(72.89±6.22)岁。本研究已经过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分布见表1。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冠心病、心房颤动诊断标准[3];②临床资料完整;③年龄45~80 岁。
排除标准:①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者;②合并出血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者;③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④合并感染性疾病者;⑤合并甲状腺疾病者。
1.3 方法
在收集多重用药组和非多重用药组患者病历资料的基础上,从肝肾功能、药品相关不良反应、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及心功能4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多重用药对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预后的影响。
1.3.1 肝肾功能检测
于多重用药组和非多重用药组患者用药前及用药6个月后,分别采集肘静脉血5 mL,常规分离(离心条件:转速
3 000 r/min,时间5 min)血清后,检测肝功能指标:谷草转氨酶(AST),检测方法采用比色法;谷丙转氨酶(ALT),检测方法采用赖氏法。同时检测肾功能指标:肾小球滤过率(GFR),根据MDRD公式计算所得;尿素氮(BUN),检测方法采用酶偶联速率法。
1.3.2 药品不良反应统计
分别于多重用药组和非多重用药组患者用药治疗期间,记录药品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药品相关不良反应诊断标准参照《常见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技术规范及评价标准》[7] 。
1.3.3 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统计
多重用药组和非多重用药组患者分别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统计患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发生情况,包括脑出血[诊断标准参照中国脑出血诊疗指导规范(2021年版)]、血栓栓塞事件[卒中、心内血栓形成等,诊断标准参照《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VTE)的诊断和治療的临床指南》]、非致死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参照《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心功能恶化再住院、再次血运重建[标准参照《2016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血运重建适用标准》]、严重心律失常(诊断标准参照《实用临床心律失常诊断和治疗指南》)、死亡等。并根据随访结果,统计两组患者MACCE的发生率。
1.3.4 心功能检测
多重用药组和非多重用药组患者分别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分别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
1.4 观察指标
①肝肾功能。即于多重用药组和非多重用药组患者用药前及用药6个月后,根据检测结果,分别统计AST、ALT、GFR、BUN指标值;②药品不良反应。根据临床检测结果,分别统计多重用药组和非多重用药组患者药品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出血+皮疹+抽搐+消化道不良反应+肺纤维化)例数/总例数×100%。③MACCE发生率。根据1.3.3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和比较多重用药组和非多重用药组患者MACCE的发生率。④心功能。根据1.3.4检测结果,分别统计并比较多重用药组和非多重用药组患者LVEF、LVEDd、LVESd指标值。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录入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肝肾功能比较
用药前,两组患者肝肾功能指标ALT、AST、GF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多重用药组患者ALT、AST、BUN水平高于非多重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FR低于非多重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患者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多重用药组患者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29%,高于非多重用药组的15.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两组患者MACCE发生率比较
多重用药组患者MACCE发生率为79.41%,高于非多重用药组的53.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4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比较
用药前,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LVEDd、LVESd、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多重用药组患者LVEDd、LVESd均高于非多重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低于非多重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 讨论
临床上,多重疾病危险因素的相互作用显著增加了多种心血管病的合并发生风险。冠心病、心房颤动均为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相近,冠心病是心房颤动的病因之一,而心房颤动的合并发生造成患者血栓风险显著增加[8]。因此,当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时,根据各大指南用药依据,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多重用药情况,且药物相互作用(DDI)情况非常常见[9]。本研究从心肝肾功能、药品不良反应及MACCE发生率等方面探讨了多重用药对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用药6个月后,多重用药组患者ALT、AST、BUN高于非多重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FR低于非多重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用药组患者LVEDd、LVESd均高于非多重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低于非多重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非多重用药患者,多重用药造成患者心、肝、肾功能的恶化。主要是因为老年人群本身心肝肾功能减退,血清蛋白减少,药代动力学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当多种药物同时服用且未更改用药剂量时,会升高血液中药物浓度,增加肝脏代谢(分解、氧化和结合等方式)负担,严重时即可引起肝细胞功能损害[10-11]。而多重用药造成的药物代谢废物、滞留溶质于体内积聚时,则会增加肾小球硬化的发生率和肾脏疾病的进展[12-14]。
同时,多重用药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29%,高于非多重用药组的1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多重用药会增加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药品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老年人群代谢状况发生变化,且药物清除率降低,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更高[15]。因此,多重用药是增加药品不良反应的重要危险因素。
在MACCE发生风险上,多重用药组患者MACCE发生率为79.41%,高于非多重用药组的5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多重用药造成患者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升高。临床上,由于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本身会造成MACCE风险较高,而多重用药则可能导致MACCE风险进一步提高,患者预后较差[16-17]。主要是因为:①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以及高危人群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时需要遵医嘱用药,才能更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急性事件的发生[18]。而多重用药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从而增加了MACCE的发生风险;②多重用药易造成患者机体内环境的变化,包括血压的升高、凝血功能障碍、内外循环紊乱等,而上述变化均易增加心脑血管的负担,从而增加中风、脑出血、心肌梗死等猝死的风险[19-20]。
综上所述,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多重用药情况较普遍,而多重用药可导致患者心、肝、肾功能的恶化,增加药品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MACCE的发生率。临床上针对多重用药的老年人群应加强共病种類的评估和多种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分析,尽量精简治疗方案,考虑药物治疗的风险及获益,合理选择需要的治疗药物,剔除不需要的药物,尽量避免多重用药。
参考文献
[1]董敏,邹彤,何清华,等.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治疗及临床结局分析[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21,19(3):208-213.
[2]陈璐.多重用药冠心病患者出现CR的影响因素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20):67-68.
[3]吕新湖.心血管内科疾病诊断标准[M].北京:科学技术文学出版社,2009:297-298.
[4]蒋端,李静.多重用药对冠心病患者发生氯吡格雷抵抗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9,22(30):3709-3713.
[5]梁伟亮,谭洁英,宋招娣,等.基层医院门诊老年患者疾病分布与多重用药相关影响因素的回顾性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25): 198-201.
[6]郑泽豪,何娟,魏安华,等.老年患者多重用药研究现状与热点前沿的中文文献计量分析[J].医药导报,2022,41(5):718-724.
[7]王佳,常敬涵,刘雨鑫,等.老年慢性病住院患者多重用药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21,41(6):606-611,658.
[8]舒冰,方玉婷,李民,等.老年多重用藥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1,24(17):2134-2139,2147.
[9]李文静,闫盈盈,易湛苗,等.老年多重用药患者处方精简效果的回顾性研究[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21,41(9):944-947.
[10]刘雨鑫,王佳,闫子麒,等.慢病患者多重用药风险感知特点及影响因素[J].医药导报,2021,40(7):959-963.
[11]王可,唐静,杨昆,等.中国14省27家医院住院老年慢病患者多重用药现状横断面研究[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22,31(1):38-44.
[12]叶子溦,袁丽,杨小玲,等.内科慢性病共病老年住院患者多重用药现状及与护理风险事件的相关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1, 27(24): 3312-3318.
[13]潘婉玉,张春慧,张振香,等.老年慢性病共病患者多重用药管理分析与评论[J].中国全科医学,2022,25(13):1545-1550.
[14]王春霞,贺梦璐,王海鹏,等.山东省农村地区多重慢病患者多重用药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60(1):93-100.
[15]王佳,贾音,王慧丽.老年慢性病患者多重用药及用药安全性的研究现状[J].继续医学教育,2021,35(11):157-159.
[16]单青,陈孟莉.老年人多重用药处方精简[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22,41(2):225-229.
[17]罗林凡,刘强,李娟.基于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评价工具基础上的社区高龄慢性病综合管理1例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14): 2054-2056.
[18]徐梦琪,秦侃.老年共病多重用药抗胆碱能负担与营养不良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南药学,2022,20(4):934-938.
[19]尹茜,曹立.1例老年人急性期照护单元老年患者多重用药分析[J].医药导报,2022,41(3):406-409.
[20]于虹,于兰,张羽,等.石家庄市社区多重用药老年人用药知识和用药行为的现状研究[J].天津护理,2021,29(5):518-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