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素养导向下的高中物理作业设计的模型构建

2022-07-04张秀琴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2年23期
关键词:模型构建核心素养

张秀琴

摘 要:文章从当前高中物理作业负担过重的现实出发,以国家层面出台的两份重要文件和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为依据,构建“选择学业质量标准和学生实际作为目标,设计作业蓝图统筹4种结构,围绕立意、情境和问题设计内容”的作业设计模型,以期帮助提高作业设计质量。

关键词:高中物理作业;核心素养;学业质量标准;模型构建

2019年6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紧接着,2019年6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在这两个文件中同时提到了要加强作业设计的研究,由此可见,两份国家层面的重要文件以及课程标准已经为高中物理作业设计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设计的基本要素,从而勾勒出了基本模型。如何科学地开展素养导向下的高中物理作业设计的模型构建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

具体而言,发展核心素养是作业的根本目标,作业目标的确定、内容的设计与结构的设计是作业设计的三个基本要素,三者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其中目标相当于人的大脑,是作业的灵魂和方向,它指引着内容设计和结构设计。内容相当于人的血肉,承担着素养养成的功能,也是组成结构的最小单元。结构相当于人的骨架,是为了增强各个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从整体上达成目标。

一、目标的确定

(一)依据高中物理学业质量标准。

作业应以促进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提升为目的,以物理学业质量标准作为作业设计的主要依据,既能兼顾到物理核心素养的4个方面:“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又能考虑到核心素养不同层级水平的具体要求,因此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系统学习。

(二)依据区域、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

作业的内容设计与结构设计在符合了物理学业质量标准的前提下,还需要充分考虑区域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学校的生源状况、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规律等实际情况,要充分对上述情况进行详细的数据搜集和分析,获得最为准确的结果,为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需求提供依据。

二、结构的设计

结构设计要紧扣目标,充分发挥各个习题的综合育人功能,分别从题型结构、内容结构、能力结构,以及难度结构等方面进行整体设计。

(一)题型结构要适当丰富。

选择题有利于考查物理概念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并能兼顾到课程内容的覆盖面。实验题便于突出对日常实验操作情况的考查,探究题能够考查学生对探究方法的掌握情况,提升其探究能力。计算题能够充分展现学生的科学思维过程。每一种题型对考查物理核心素养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因此在开展题型结构设计时应适当丰富。

(二)内容结构要突出重点兼顾覆盖。

作业内容的选择要以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内容为依据,充分考虑知识的覆盖面,帮助学生建构起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更要注重在严格执行学业质量标准的要求下,加强对物理学科的主干、核心知识的深度考查。简而言之,一份作业中既要让一般性知识覆盖到位,更要让重点知识螺旋式呈现。

(三)素养结构要指向素养全面覆盖水平持续上升。

素养结构应依据学业质量标准,在覆盖面上,力求整份作业能够基本覆盖对各种素养的考查,单个习题有所侧重。在水平要求上,应根据实际学情和教情合理设置素养水平结构,做到持续上升,最终达标。例如,在物理观念的认知能力结构方面,学业质量标准设置了“初步了解、了解、了解并认识、理解、清晰系统地理解”5个层面的要求,作业中的习题编排就需要考虑实际做到逐级上升,从而最终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课程标准中要求的相应层级。

(四)难度结构要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真实水平。

根据作业的性质和功能,从学业质量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按照每一种题型中习题难度梯度尽量做到逐步提升的要求对习题进行编排,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确保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真实水平。

(五)作业结构蓝图的设计要统筹兼顾,放大整体效能。

作业结构蓝图,对作业整体设计来说能够达到谋篇布局的作用。该蓝图中包括了序号、题型、分值、内容、素养以及难度等信息。其中内容結构部分主要围绕具体的物理课程内容,依据课程标准进行合理分布,力求做到重点突出,基本覆盖。素养部分则围绕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4个方面,从而真正达成作业的目标。

三、内容的设计

(一)立意要以发展素养为导向。

作业内容的设计从传统的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再到当下的素养立意,素养立意并非脱离知识,而是以具体的物理知识为载体,倡导在概念和规律的探究中,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充分训练科学思维,形成清晰的物理观念以及科学态度与责任,发展物理核心素养。

(二)情境要真实而有价值。

在素养立意的导向下,将物理学科的本质和价值融入真实的情境中,引导学生自觉地将问题中的真实情境转换成解决问题的物理情境,建立相应的物理模型,应用物理观念和方法思考问题。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体悟到情境中的学科本质和育人价值。

1.作业内容设计的案例分析:

学生骑车匀速上拱桥的过程中发现车子还未到达桥顶脚就变得轻松了,如何解释上述现象?

2.内容设计意图分析:

(1)立意:以平衡知识为载体,在解释现象的过程中,重点发展物理核心素养中的科学思维,进一步帮助学生形成运动与相互作用的观念。

(2)情境:以多数学生骑车匀速上拱桥过程中的真实感受作为背景引导学生将情境与力的平衡知识密切关联,体悟模型建构的价值。

(3)问题:依据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内容要求“能用共点力平衡条件分析生产生活中的问题”;根据学业质量标准第4层要求“能将通过拱桥桥顶前的过程转换成所学的多力平衡模型;能利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对各个力的关系进行动态分析和推理”设计上述问题。

四、小结

以学业质量标准和学生实际确定作业目标,依据作业结构蓝图进行谋篇布局,以立意、情境和问题设计作业内容,建立起素养导向下的高中物理作业设计的基本模型,能够从根本上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发展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本文系福建省规划办课题“基于核心素养下‘物理模型建构能力培养的初高中衔接实践研究”(立项批准号:FJJKZX21-645)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328914AB-F61E-4124-8E19-47EC583A36D2

猜你喜欢

模型构建核心素养
社会资本视角下行业协会商会能力模型构建研究
虚拟现实技术在电力培训中的应用
模型构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云计算的大学生移动学习模型构建
高中物理解题的模型构建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