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岛市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海祭研究

2022-07-03孙育臣

文化产业 2022年16期
关键词:度假区渔民民俗

孙育臣

沿着中国漫长的海岸线生活着无数的渔民,他们的祖先以捕鱼为生。他们对鱼的热爱,对生活的渴望和追求,对大海的深切感情,都体现在古朴的海洋习俗中。祭海是一种肇始于沿海渔民的风俗仪式,是渔民受认知水平限制,在长期与海洋打交道的过程中,与海洋抗争但又心怀敬畏创造出来的独具特色的一种渔家文化,这种文化是我国海洋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据史料记载,早在6000年前的胶东半岛,就存在沿海渔民向大海祈祷的现象。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海祭文化起源较早,是传统渔业经济重镇。田横上网节是中国北方一个大型、保存完好、独特的祭祀仪式,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该文化在内容和形式上非常丰富和独特。

田横祭海节的历史与现状

祭海节的历史

1.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的来源

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坐落于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东部,北靠笔架山系,东西两面环海,拥有极长的海岸线,因为齐王田横和五百义士留居此地而得名,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以传统渔业经济为主,其经济和文化的海洋性特质较为鲜明。

据《史记》记载,汉高祖刘邦登基后,时为齐王的田横因为兵败,率领五百残余部众逃往海岛,并就此居住下来。然而汉高祖刘邦认为田横深得齐国人心,假如长久地居住在齐地的岛上,长此以往恐将作乱,于是三次派遣使者到岛上对其进行招降。田横在去往洛阳的路上,深觉大势已去,在离洛阳三十里的地方割断了自己的喉咙。五百部众听说他自刎了,随即集体自杀。当地的民众被他们的忠烈所感动,就将这个岛命名为“田横岛”,并自发为其修筑了坟墓,位于岛的最高处,且立庙祭祀,将海岛背面的镇称为“田横镇”(现为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

2.祭海节的历史

据相关史料记载,公元前119年,秦廷委派徐福在东海主持了祭海仪式。明代中后期,中国北方沿海地区的人由于对自然的认知有限,无法解释大自然中的神秘现象。受当时认知水平的限制,人们无力与大海对抗,加之他们祖祖辈辈在岛上生活,“靠海吃海”,因而对大海有着敬畏之心,为了寻求精神上的依托,便在海边建造了龙王庙。渔民在出海打鱼 之前要去龙王庙跪拜祈福,祈愿龙王保佑此行平安、有所收获。这一时期,祭海尚没有固定的时间,渔民出海前,会对渔船进行全面检查,并备好渔具等,然后找当地的耆老挑选一个吉利的日子,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祭海,因此祭海节又名“上网节”。一直到20世纪初,才改变以前单一零散的祭海行为为以家族或船组为单位的祭海行为,而后逐渐广布于沿海村庄。

祭海节的现状

1.文化品牌的打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田横镇(现为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的经济逐渐开始恢复,祭海节也随之发展起来;在1964年到1983年的这二十多年间,祭海活动中止;1984年开始恢复相关活动,当时的活动仪式名叫“周戈庄上网节”(周戈庄是田横祭海节的主办会场)。随着我国农村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田横镇(现为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的经济逐渐繁荣,祭海仪式的规模也随之壮大,影响范围增大。

为了打造文化产业品牌,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2004年以来,田横镇(现为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政府组织对祭海习俗进行了挖掘、整理和分类。2004年,当地政府组织成立了节庆筹备委员会,有专门人员负责筹集资金、布置会场、挖掘祭海节的文化元素等工作,自此,祭海这一传统习俗有了更为专业的指导,并将“周戈庄上网节”更名为“周戈庄祭海民俗文化节”,增加了巨书表演、扭秧歌、威风锣鼓等民俗活动。2005年更名为“田横祭海民俗文化节”,时间定为每年公历3月18日前后三天,并增添喝壮行酒等民俗表演及民俗摄影大赛、香饽饽面塑大赛、民俗研讨等活动内容;2006年,正式定名为田横祭海节。田横祭海节是古老的沿海人类文化的活化石,具有较强的学术研究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影响价值;2008年被确定为中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经过民俗专家、企业、政府等多方的努力,第四届田横祭海节由即墨市政府主办,田横镇政府承办,凸显了“人海相谐、兴我家邦”的节庆主题,田横祭海节由此成为一大文化旅游品牌,打响了田横祭海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田横祭海节从最初的渔村海祭,变为规模较大、辐射范围较广的节日;也由原来的渔乡民俗,被打造成一个雅俗共赏的饕餮盛宴;从一家一户无序的民间传统习俗,提升为中国山东省青岛即墨市(现为即墨区)一张亮丽的城市旅游名片。不论是海祭的过程,还是海祭的文化内涵,都是与时俱进的。田横海祭保留了原有的祭海习俗,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色彩,而且在此基礎上进行创新,极大地丰富了祭海节的活动内容。

2.祭海仪式

祭海仪式非常隆重,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摆贡:龙王庙前的海滩是摆贡的地点,当地渔民将各类糖果、点心、面塑、寿桃、圣虫、鱼等分别摆放在贡桌上;在贡桌前放上鸡和猪,还将一束“站缨”树摆在每组供桌前,“站缨”用竹竿绑扎而成,高几米,是渔民在海上下网用的标志。此外,渔民会提前准备好焚烧用的黄裱纸和香炉,再将绑在竹杆上的上千挂鞭炮升上天空。

祭奠:渔民提前推选出一位“船把头”,吉时一到,“船把头”即宣布祭海节仪式活动开始。接着,他一声令下,瞬间燃放所有鞭炮,然后烧香、烧纸,紧接着相关人员把提前写好的“太平文疏”点燃,众人磕头朝拜。伴随着鞭炮声,各船老大将糖果抛向空中,当地有一种说法,捡到的糖果越多,当年运气越好。当地还有这样一种说法,谁家的鞭炮声越响,持续时间就越长,那么,他们家这一年就会兴旺发财。因此,祭海节燃放的鞭炮多是千万响的,船家们往往会同时燃放上千挂鞭炮,场面非常壮观,热闹异常。

唱戏:祭海节期间,唱三天戏,一般唱的是京剧。

聚餐:祭海节仪式结束以后,当地渔民们会在家里举行宴会,招待前来参加仪式的亲友,食物主要是贡品。节后第二天,渔民便出海捕鱼,这一年的渔业生产随之开始。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确保仪式顺利进行,渔民必须进行精心准备工作,如读“太平文疏”、选三牲、蒸面塑等。其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选三牲,即屠宰鸡、鱼和猪,而且必须使用整鸡、整鱼、整猪,以此供奉大海。三牲必须精挑细选,相当讲究。以选猪为例,要选择大个的黑毛公猪,体格尽可能大,寓意发大财。将猪宰杀以后,给猪剃毛时,猪的脖子上要留一撮黑毛(表示有毛的完整的猪),接着把猪绑在一张用红漆木制成的桌子上,且桌子腿要短,猪要成昂头挺立态。把红绸布打上红绸结,披在猪头、猪颈上,以突出浓郁的祭祀性。

蒸面塑就是把馒头做成各种不同的形状,蒸熟以后再装饰彩绘。像寿桃面塑上会配有“龙凤呈祥”“八仙过海”“莺歌燕舞”“虾兵蟹将”和“花鸟鱼虫”等五彩面饰,寓意祝福、康泰等。

这些祭祀前的准备工作,反映了当地民众对祭海仪式的高度重视,也表现出渔民对好运、吉祥、丰收的渴望。

田横祭海节蕴含的经济价值

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祭海节期间,大批中外游客纷纷涌进周戈庄这个小渔村,来感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短短三天时间,众多中外游客前来观看,帮助当地及其周边地区实现了经济增长,极大地促进了田横海岛省级旅游度假区旅游业的发展。与此同时,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政府深入挖掘当地资源优势,开发了一系列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

创造了无限商机

田横祭海节激活了多条产业链,创造了无限商机。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政府创新运作方式,吸引商家投资,政府搭建平台进行宣传推广,当地民众通过节日实现增收。将镇村办节变为社会参与,实现了多方共赢。

这种“海”派民俗和文化品牌的推介,使得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声名远扬;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使招商引资工作不断实现新突破。不少国内有名的企业慕名而来,进行实地勘察,他们中的大部分还在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落户,为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经济增长贡献了力量。

由传统渔业向休闲渔业转型

近年来,祭海这一中国传统社会民俗活动盛行,政府不断深挖当地的文化资源,本着“以民俗促旅游,以文化促经济”的方针,着力引导当地经济发展模式逐步由传统渔业向休闲渔业转变,开发了九月森林、海市盛景等旅游景点,培育了观光旅游、吃渔家宴、节日体验等旅游服务项目,并不断探索和开发新的发展模式。

与此同时,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党委、政府借助田横祭海节所聚集的强大人气和商机,全力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休闲渔业产业群,推出了一系列文化产品和渔家旅馆、“喜行渔舍”特色渔家宴,以及田横馒头、豆腐、海参等系列农特产品,形成了独具当地特色的民俗旅游经济发展模式。

提高了渔民的生活质量

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产业的形成和农特产品品牌的培育得益于田横祭海节。一系列地方农特产品纷纷成了抢手货,如以“喜行渔舍”为代表的田横海参、田横干鲜海产品、田横茶叶、田横豆腐、田横香饽饽等。当地渔民从中品尝到了甜头,发现原本熟悉的生存环境和习以为常的文化习俗能够带来如此大的价值,纷纷开始尝试改变一直以来的那种“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生活模式,就此盘活了有限的土地资源,拓展了城镇原有的发展空间,也因此吸引了周边乡镇的参与。田横祭海节对周边地区的影响不断增强。因此,当地渔民的生活质量因祭海节而不断提高。

田横祭海节蕴含的文化价值

经过漫长的发展,田横祭海节逐渐形成了极为丰厚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传统文化价值

从原始的祭祀习俗到现代文化品牌的诞生,祭海体现了当地人勤劳、善良、顽强拼搏的美好品质。当地人的先祖既给子孙后代留下了渔盐兴旺和沃野千里的物质基础,又留下了很大一笔惠及后人的文化财富。在当地人的心目中,祭海节具有崇高的地位。它已经成为田横人精神生活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那片悠久的大地上,田横人血脉中流淌着、延续着胶东儿女的坚韧不拔和聪明才智,承继着拥有近千年历史的祭海传统。

海洋文化价值

我国当代著名学者钱文忠教授曾说,在胶州地区,包括我国南方的泉州和广州一带,一直有一种面向大海的文明。并且海洋生态文明的因子,通过祭海节的形式,得到了很好的展示,是一種最好的纪念、传播和弘扬。田横祭海节是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所推介的海洋文化,使“海洋文明”一词映入人们的眼帘,向世人传达了一种讯号,即内陆文明并非中华文明的全貌,生活在胶东半岛上的万千渔民,用自己手中的船工号子和渔网打捞起传承数千年的文化传统。

延续城镇文化价值

田横祭海节所含有的这些宝贵财富,经历了千百年的积淀,向人们无声地诉说着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的历史、社会和思想变迁,赓续了当地的城镇文化,是还没有消逝的历史真实。田横海岛省级旅游度假区上千年变迁的过程,被祭海这一风俗一点一滴地记录下来,成为一座丰厚的城镇记忆宝库。田横祭海节见证了田横旺盛的生命力和永不枯竭的创造力,凝聚着田横人民的智慧和辛劳。田横祭海节凝聚了丰厚的历史遗存和文化内涵,具有多方面的资源效应;祭海节在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乡土情结维系、文化内涵认同、和谐城镇建设、历史文化教育、形象塑造等方面所起到的综合的文化和社会价值毋庸讳言,是在新形势下建设文化田横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

建议

今后当地政府部门可以通过长远规划和逐年积累,逐步建立一个完整的祭海民俗文化留存模式;整理出版一批具有社会实际应用意义和高品位的文化旅游产品,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增进海内外对民俗有所研究的游客和专家之间的交流,进一步扩大田横祭海节这一中华民族民俗文化在海内外的影响力。田横岛旅游度假区的海洋文化,特别是以田横祭海节为代表的海洋祭祀文化,应该坐上整个青岛市乃至山东省发展的这艘巨船。当地政府要对田横祭海民俗文化给予重视,不断做大做强“青岛·田横”这一文化品牌,使田横祭海文化成为青岛海洋文化的特色,进而可以衍生出更多方面的经济增长点。如此一来,使青岛的文化底蕴更加深厚,丰富青岛秀美海洋风光的文化内涵,实现文化、经济互利共赢!

参考文献

[1]田横镇志编纂委员会.田横镇志[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

[2]辛梅,宁友朋.田横祭海还节于民[N].青岛日报,2007-03-09(1).

[3]郭泮溪,安玉华.即墨周戈庄祭海习俗调查[J].民间文学论坛,1998(04):71-75.

[4]徐志刚.田横祭海节素描[J].经济,2009(03):122-123.

[5]钱文忠.钱文忠说即墨[M].上海:上海书籍出版社,2009.

[6]宋翔洲,林霄沛,宋宗军,等.从海洋文化视角看田横祭海节[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06):121-124.

[7]王新文.留住历史记忆 延续城市文化——济南明府城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规划透视[C]//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09:2841-2852.

[8]金婷.浅谈田横岛祭海节的文化品牌构建与运转[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3(01):18-19.

[9]周甬琴.寻找传承与变迁中的民俗文化——即墨田横祭海节田野调查报告[J].电影评介,2011(03):107-109.

猜你喜欢

度假区渔民民俗
滨海旅游 度假集群
苏州阳澄湖半岛:城市的“后花园”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发展现状综述
漫画民俗
漫画民俗
印度汉娜,一定要民俗风?
“实验与探究”的变式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