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业现状与未来布局
2022-07-03张天放
张天放
自2020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受外部经济环境波及,出版行业遭遇不小的冲击,如图书品种锐减、销售收入下跌等。而原本出版行业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暴露得更为明显:盈利模式单一,缺乏对读者需求的了解,对外交流不畅等。在这样的叠加效应之下,出版业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与影响。在当下,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强化自身优势,开辟新的发展途径,孕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出版行业的破局之道。
出版业的现状
受外部经济环境影响
2020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受外部经济环境波及,出版行业出现了不景气的现象。图书行业咨询、研究与调查服务的商业机构开卷发布的《开卷发布:2020年全国图书零售市场规模首次出现负增长,同比下降5.08%》报告,通过多项数据指标分析并解读了出版行业经历的阵痛。2020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码洋规模首次出现负增长,同比下降了5.08%,码洋规模为970.8亿元。而在2015—2019年,图书零售市场增速均可以保持10%以上。相比之下,线上销售额虽然有小幅增长,但较前几年增速有所放缓,同比增长7.27%,码洋规模为767.2亿元;这还有赖于覆盖全年的低价促销活动。同年,实体书店渠道和前几年相比下降幅度进一步扩大,同比下降33.8%,码洋规模为203.6亿元。很多线下实体书店都不得不停业关张。由此可见外部经济环境对行业影响之深。
阅读习惯的改变
书籍作为知识的载体,总和它的内容结合在一起,发挥着传播知识、经验和文化的功能。如今,各类社交媒体和新闻媒体直接向读者传递其所需要的信息,与传统图书出版相比,其拥有使用便捷、内容丰富、获取迅速、受众广等优势。现在的读者每天沉浸在互联网数字化海量资源中,阅读逐步趋于“碎片化”。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更加追求多元化、碎片化、个性化的阅读体验,而传统图书阅读耗时较长、携带不便,且内容对于读者来说篇幅过于冗长,读者无法通过纸质图书在短时间内精准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图书产品自然也就无法获得可观的读者群体。
对读者需求缺乏了解
现今,依然有不少出版社闭门造车,对读者的阅读需求不闻不问,固守传统领域,从不开展读者活动,亦不调研读者阅读喜好,连一些基本的读者数据、市场信息都不掌握。很多出版单位更是缺乏对读者的研究、分析和数据管理。远离了读者的需求,也就意味着远离了市场。
盈利模式单一
在图书出版行业中,之前很多出版单位依靠传统纸质图书的单一销售模式获利,但在当下,随着网络时代新媒体的兴起,读者可以提前了解图书的大致内容,而由于版权保护存在的一些漏洞,图书内容很容易被复制传播,导致出版社蒙受经济损失。如果一直保持单一的盈利模式,图书出版将难以在瞬息万变的市场大潮中立足,更不要谈发展乃至繁荣。
对外交流水平有待提升
图书出版作为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肩负着推动文化传播的重要职责。近些年,图书出版对外交流比较活跃,但效果不佳,这主要是因为介绍中国文化的對外出版物内容泛泛,偏说教,无法使国外读者产生兴趣。另外,翻译的学术专著专业性较强,加之翻译者水平所限,译著内容往往会使国外读者感到迷惑,造成交流不畅。
图书出版“走出去”尚未达到推动中华文化传播的预期效果。
规划未来,合理布局
推动图书出版业深度融合发展
第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带来的经济影响对出版业造成了冲击,图书品种锐减,线下销售收入下跌,但其同时也给行业带来了发展的新契机。此次事件使人们的生活正在发生显著的变化,线上工作、学习、购物,互联网与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为数字出版、融合发展带来了更大的需求。
图书出版行业企业应把握机会,推动产业数字升级、融合发展。出版单位要有效利用自身的内容资源,瞄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挥人才优势,大力推进出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出版融合发展内容结构,加强数字原创优质内容建设,打造精品出版融合发展项目,切实把出版内容优势转化为融合发展优势。探索通过版权合作、项目共建等方式,整合更多优质内容资源,形成品类齐全、内容丰富的出版融合发展资源池和项目库。出版企业可以利用融合资源推出更能吸引读者的通过网络传播的数字出版产品和服务。
未来的出版行业,传统纸质图书的销售份额将逐步缩减,出版内容则会越来越丰富,产品形态及传播媒介也会越来越多元。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人类的求知欲不会改变,只要做好产品内容,适应时代变化,出版业受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就会变小。这些都将得益于出版融合的深度发展。
第二,利用好融合发展中的新媒介、新技术,针对目标用户做好图书产品信息优化设计。现今,流媒体平台、社交平台拥有大量用户,出版企业可根据平台的大数据和云计算服务,筛选出目标读者群体,并根据这部分读者的阅读偏好,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图书信息精准推送。鉴于人们阅读习惯偏于碎片化,图书产品信息要做出有针对性的优化设计,形式可以新颖多样,如视频、动画等,吸引读者利用碎片化时间完成对图书信息的有效阅读,使读者产生良好的阅读体验,对图书产品产生兴趣,引导读者进行线上、线下图书产品消费。
第三,转变观念,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出版企业应该以读者用户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搞好融合出版,就要充分考虑读者的需求,设计、研发出符合大众阅读习惯和心理需求的文化产品。这就要求出版人既要懂内容,又要懂产品设计,要求出版人对图书的价值进行深入挖掘,找准消费者需求,为其提供更多增值服务。促进图书出版行业未来融合发展的关键是建立高质量的服务机制,出版业未来的发展一定是从单纯销售阅读产品向提供阅读服务转型。出版企业可以定期举办读者开放日,读者节,答谢各界读者的招待会,编辑、作者与读者见面会等。这样做不但可以稳固读者群体,还能让出版人深入读者当中与读者进行真诚、有效的交流调研活动,倾听读者反馈,获取读者需求。这对于未来产品优化创新大有裨益。460ED1CE-73B4-4421-99C0-3F730659FA94
第四,目前出版业的盈利模式依然是通过售卖图书产品获利,殊不知依托产品建立起的可持续服务机制才能提供更多价值动能。正如某品牌咖啡所奉行的销售模式,售卖的绝不是客户所需的那杯单纯的咖啡,而是咖啡所承载的文化与服务。这种营销模式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大大延伸了自身的产业链,售卖相关的文化产品与服务,不仅成功增加了咖啡的附加值,还稳定地维护了自己的客户群体,并且不断吸纳更多目标客户加入。其实,很多需求是在和商品、服务互动之后产生的,图书就是这样一个重要的媒介载体,融合发展的目的就是让这个载体更加完善,深入挖掘图书的价值,找准读者的需求,通过出版物衍生出更多文化创意产品,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
高水平“走出去”,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声望也稳步攀升。深化出版国际交流合作,扎实推进出版“走出去”重点工程项目,创新出版“走出去”方式,需要出版国际交流合作渠道更加丰富有效,进一步拓展对外出版贸易的范围、领域和层次。出版作为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肩负着推动文化传播的重要职责。使中国优秀出版物走向国际,我国需要切实增强出版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这就要从产品、人才、平台等方面下大力气推进。
首先,切实增强出版物内容建设。要将中华文化推向世界,就要讲好中国故事。当务之急就是要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选取成熟、优秀的题材,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不但要向世界展现中国悠久绚烂的历史文化,更要呈现当代中国的开放与包容,让世界更好地了解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坚持出版内容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的不同群体受众,更好适应海外读者的阅读和文化习惯,创新出版物内容表达方式多样性,增强国际出版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积极主动地实施文化“引进来”与“走出去”,才能切实提升中国国际地位,传播中华文化,树立中国形象。
其次,加强对国际化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增强出版国际竞争力、影响力。出版“走出去”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精通版权贸易的谈判人才,更需要具有国际格局、深通国际出版经营的出版人,以及国际翻译人才。出版企业要有效整合各种资源、渠道,加大支持保障力度,要通过自主培养和国际交流相结合的方式打造国际化专业人才队伍,助力中国本土文化出版物真正“走出去”。
最后,搭建交流平台,拓展“走出去”方式渠道。国际书展是出版“走出去”最重要的交流平台,利用好现有的国际图书博览会,高度重视海外国际书展的宝贵交流机会,拓展海外市场,促进与海外出版业者的交流合作,深度沟通增加合作机会,加强与国际著名出版发行公司的合作。通过合作,借助国际著名出版发行公司成熟的出版发行平台,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实现内容、资源、技术的优化配置,高效传播中国优质文化产品。随着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数字文化贸易,促使数字阅读、专业数据库等数字出版精品“走出去”。構建外向型数字产品的开发与销售,全面提升出版企业数字出版产品的核心价值和出版企业的国际传播力。
立足当下,建立出版应急机制
出版企业应居安思危,做好自身建设,建立出版应急机制,快速反应,高效处理,以应对全球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出版业带来的反复冲击。
在如今的经济大环境下,出版企业应转变思想,改变原有的传统运营模式,加强对应急管控与服务能力的建设。完善的行业应急响应机制是制度保障,要提升线上业务运营能力,线上办公处理日常事务,建立完整的线上办公体系,提升协同办公能力,如此,企业管理者就可以随时有效地调动各部门协同工作,以保证应急出版流程顺畅,最大限度地提高应急出版工作效率。建立资源储备机制,为出版物内容、数据建立数据库,随时调用;建立长期稳定的作者团队,保证选题资源具备一定数量;拓展发行渠道,稳定销售;设立专项资金,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回款周期变长等因素给资金链带来的冲击;保障图书印装、物流运输完备通畅。出版企业应提升市场“嗅觉”,及时了解出版市场发生的供求关系变化,积极调整出版经营策略,以融合出版的方式顺应市场导向,掌控市场主动权,保障企业效益。
同样,实体书店也要转变思维,调整经营模式,做好迎接持久战的准备。当下,许多实体书店采用众筹、线上带货、精简门店等各种方式吸引读者,降低成本,增加营收。图书消费方式改变,线上消费已是大势所趋。实体书店要走线上和线下的融合发展之路,不仅要经营网络社群,还要与电商平台合作,加大拓展各个方面。不能只卖货,也要搞活气氛,挖掘书店的文化底蕴,服务读者用户,展现书店的魅力。书店可以将组织线下活动的成功经验复制到线上,用新颖、精彩的活动吸引消费者。实体书店也必须面对、调整、改善自身,开展特色服务,实现转型升级,以便让更多读者能从书店里发掘价值。
立足当下,挑战与机遇并存,出版业面对新的发展契机,应乘势而上,砥砺前行,规划未来,合理布局,因应时代做出改变,出版业定会走出当下的困局,孕育新的发展动力,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J].中国出版,2022(03):8-20.
[2]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J].中国出版,2010(21):6-8.
[3]新华社.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J].中国广播,2020(11):28.
[4]蔡晨露,吴杨,姜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融合出版发展之思[J].出版广角,2021(01):38-41.
[5]张新新,陈奎莲.坚持出版导向,引领5G时代数字出版新变化[J].出版发行研究,2020(03):38-44.460ED1CE-73B4-4421-99C0-3F730659FA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