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油田集输系统节气形势及对策

2022-07-02孙晓红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五采油厂

石油石化节能 2022年6期
关键词:集输油井节气

孙晓红(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五采油厂)

1 概述

截至2020年底,某地区某采油厂建有计量间、转油站、脱水站等共400余座,油井7 000余口。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地面井、间、站等基础设施的增加,天然气消耗猛增。统计2010—2020年10年间耗气情况,总耗气量由5 10余万方上升到1亿方以上,上升93.08%;平均单井耗气量由1.07×104m3上升到1.49×104m3,上升39.25%。根据近年耗气情况,结合开发预测,预计至2025年总耗气量将上升到14 644×104m3,吨液耗气量将上升到3.01 m3/t。此外,返输干气量显著增加的同时,部分转油站缺气严重,近二分之一转油站产耗差为负,产耗不平衡矛盾凸显。面临油田自产气整体不足的局面,如何整合现有技术及管理模式,进一步降低天然气消耗、减缓天然气消耗增长幅度,成为当前节气管理发展的主要方向[1]。

2 面临挑战

2.1 聚驱规模扩大,能耗上升幅度过大

随着三次采油区块陆续投产,聚驱规模不断扩大,年均增加170口井,新增耗气(600~900)×104m3。2010—2020年10年间,聚驱转油站耗气由112×104m3/a增加到2 283×104m3/a,占总生产耗气比例24.60%。

2.2 污水处理困难,制约节气措施实施

三次采油规模的增加导致水、聚驱采出水处理难度加大。为了提高污水处理效果,对来液温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2],实施系统提温,生产耗气将进一步增加。根据各污水站污水进站温度数据,水驱转油站来液温度若达到目标污水站污水进站温度,转油站外输平均升温1.6~4.2℃,增加天然气消耗4.1×104m3/d,增加幅度26.2%,年增加耗气量1 478×104m3。水驱来液温度38℃按污水要求需增加耗气量见表1。聚驱转油放水站外输平均升温4.0~7.4℃,增加天然气消耗3.7×104m3/d,增加幅度60.6%,年增加耗气量1 341×104m3。水驱来液温度42℃按污水要求需增加耗气量见表1。

表1 水驱来液温度38℃、42℃按污水要求需增加耗气量Tab.1 Gas consumption to be increased according to sewage temperature requirements

2.3 开发形势变化,影响低温集油深入开展

转油站辖井日趋多元化。某开发区所属转油站已有33座站实现低温集油,其中18座站常温集油;但随着三次加密井、扩边、扶扬油层开发等变化,转油站辖井逐渐多元化。集油流程也以双管流程为主转变为双管、环状并重的格局。单井差异大,辖井成倍增加,管理难度加大。

专业化管理模式与集输工艺特点存在矛盾[3]。工艺上属同一转油站或转油放水站的油井,归属多个小队管理,在控掺水(掺水量、掺水温度)、控热洗等方面协调难度大,制度落实不到位。

3 措施及效果

通过对集输系统能耗情况统计见表2,集输系统耗气占总能耗的95.92%,耗电仅占4.08%;而转油站2020年系统耗气占集输系统耗气总量的90%左右。

表2 集输系统能耗情况统计Tab.2 Statistics on energy consumption of gathering and transportation system

因此,集输系统节能应以节气为重点,主要环节在转油站系统。由于掺水(热洗)供热、采暖及工艺伴热是转油站耗气的主要方式,如何优化掺水系统参数(主要为掺水量、掺水温度)、采暖系统运行是节能挖潜的关键。2021年,在加强集气管理、提高产气量的基础上,巩固现有节气成果;在继承“42231”过程管理[4]、“四控两优化”综合管理等基础上,开展节点管理[5]。在油井、计量间、转油站、脱水站等集输节点采取针对性措施,不断降低生产耗气。

3.1 油井停、控掺水,降低井用掺水量

1)实施全年停掺水。对于产液量大于60 t/d、含水率大于80%的油井,采取全年停掺水。

2)实施季节停掺水。按照集油工艺差别、季节变化,分区块、分阶段逐步实施[6],保证油井的安全生产。

3)“拐点法”控单井掺水量。对于产液量低于15 t/d或含水率高于75%的油井,利用“拐点法”控掺水。

4)加强停产井运行管理。对作业井、常关井等“特殊井”加强日常管理,建立高回压井档案[7],冬季控掺水,夏季停掺水。

3.2 间、站区域停、控掺水,降低系统用水量

1)油井掺低温水或常温水。渐次推进转油站停掺工作。按照先降温、次停炉、再停泵的顺序,逐渐开展转油站系统节气工作[8-9]。控制转油站出站掺水温度,夏季不超过45℃,冬季不超过55℃,降低系统温升。其中8座转油站实施停炉常温集油(2座转油站实施停掺水运行),运行时长达到140天。

2)计量间停掺水。分阶段实施:第一阶段,每座水驱转油站1~2个计量间实施停掺水,持续1个月;第二阶段,密切观察生产情况,有条件的转油站增至3~4个;第三阶段,实现全站停掺水。共18个计量间实现停掺水,最长停掺水136天,停掺水期间井口平均回压上升0.17 MPa,回油温度下降4.4℃。针对停掺水后回压升高井所属计量间,改成降掺水,深度控掺水共计27个计量间。

3)实施“低温集油+高温水输”运行模式。为缓解高温保水质、低温降能耗的矛盾,优化外输升温方式,将转油站系统“集油”、“输油”分段考虑,采用“低温集油+高温外输”的组合模式,充分挖掘“低温集油”的节能潜力,摒弃“低温外输”的不利影响。

3.3 控制辅助用能,降低采暖耗气量

1)控制计量(阀组)间采暖量。针对计量间采暖系统存在的供水量大、采暖水量不可计量、可控性差等问题,对计量间进行“一水两用”改造,累计完成300座计量(阀组)间。

2)控制转油站、脱水站、独立大型站采暖量。在已拆除254组暖气片的基础上,2020年进一步加大排查力度,拆除或停用富余暖气片245组。

3.4 优化设备运行,提高系统效率

优化加热炉运行台数,提高加热炉运行负荷率,降低运行数量;优化加热炉运行参数,包括剩余空气系数、烟囱温度等,加大炉效测试与跟踪,指导加热炉运行调整;严格执行加热炉清垢制度,加强化学除防垢的监督检查,保证按比例、连续加药,高加热炉效率。累计停炉89台次,调整加热炉23台次,日常监测与维护589台次。

2021年全厂生产耗气较去年降低440×104m3,吨油耗气增幅明显放缓,年减少天然气消耗4 345×104m3,节约生产运行费用2 440万元。

4 试验研究

为进一步确定高含水含蜡原油不加热集输边界条件,指导低温集油工作,应用最新黏壁理论模型[10],选取水驱9口、聚驱4口井,开展不加热集油试验(表3),挖掘节气潜力。水驱实现连续停掺50天以上3口、20天以上4口,回油温度最低降至15℃,掺水量平均降低74.19%;聚驱实现连续停掺50天以上2口,回油温度最低降至24℃,掺水量平均降低86.88%。

表3 集油试验主要参数统计Tab.3 Statisitics of main parameters of oil test

1)停掺水界限进一步扩大。本次试验打破了原来认为的产液量15 t/d最低标准,试验表明最低产液量2 t/d也能实现停掺水运行。

2)对回油温度的认识进一步加深。最低回油温度达到15℃,低于原油凝固点16℃,说明在高含水情况下,集油条件发生较有利变化。

3)对于集油控制参数的认识进一步明确。本次试验表明,回压是集油的根本控制参数,回油温度仅能作为参考量。

4)对于聚驱降温集油有重要指导作用。例如,含聚质量浓度分别为572、365 mg/L的油井,已实现连续停掺水50天以上,因此有必要扩大试验规模对聚驱降温集油进行再认识。

5 结论

集输系统按照“少耗气、多集气、零损耗”的工作思路,采取“节点”管理措施,可扩大低温集输实施规模。

1)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看节气工作。节气措施必须经得起现场考验,单井停掺水可以加大实施力度,扩大实施范围;计量间停掺水、转油站停掺水要慎重,渐次开展较稳妥。重点抓好控掺水量、控掺水温度等便捷有效措施的落实,应切实加大低温集油、常温集油实施力度,提高节气效果。

2)节能意识的提高是节气效果的重点保证。基层采油队队长、采油矿主管领导重视,对节能工作的深入开展起到关键作用。

3)用发展的眼光看节气工作。随着对停掺水界限、回油温度进一步认识,节气工作还有进一步挖潜的空间。

猜你喜欢

集输油井节气
简述油气集输系统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
油气集输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基于FLUENT天然气集输管道直角弯管磨损分析
油井遭袭
抽油井杆管防偏磨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谈油井作业压裂酸化及防砂堵水技术研究
油田集输系统检测控制技术在油田中的应用
24节气
24节气
24节气一小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