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油田地面系统能效优化潜力及对策研究

2022-07-02张胜之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四采油厂

石油石化节能 2022年6期
关键词:含油集输加热炉

张胜之(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四采油厂)

多年来,A油田地面工程系统作为油田能耗大户,一直把节能降耗作为技术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先后研发了系统运行优化技术,引进应用高效设备和提效措施,并取得了理想的节能效果,但在形成规模化效益方面仍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十三五”时期,受开发规模扩大、成熟性技术覆盖率低等问题影响,地面生产系统能耗总体仍呈现升高趋势,油田转型升级与绿色发展形势十分紧迫。

1 地面生产系统能效现状

1.1 开发规模扩大能耗刚性增长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推进,井站规模逐年扩大。2016—2020年A油田集输系统能耗变化统计见表1,与“十三五”初对比,A油田新增油水井2 103口,年产液增加329×104t,年注水增加333×104m3,总能耗增加4 744 tce[1]。受油田开发规模不断扩大影响,生产能耗刚性增长,节能管控压力较大。

表1 2016—2020年A油田集输系统能耗变化统计Tab.1 Statistics of energy consumption change of gathering and transportation in A oilfield from 2016 to 2020

1.2 成熟技术覆盖率低

地面系统共建有各类输油、掺水、热洗、注水机泵469台,主要耗能设备运行效率与全公司对比见表2,A油田主要耗能设备运行效率仍低于全公司指标先进值,能耗设备效率提升空间仍然较大[2]。

表2 主要耗能设备运行效率与全公司对比情况Tab.2 Operation efficiency of main energy consuming equipment compared with the whole company %

1.3 技改回报率逐年下降

随着油田开发规模增大,开采对象逐渐过渡到薄差层,油田多井低产等情况使得新开发区块能耗增大。此外,随着节能技术的不断推广应用,节能技改挖潜空间越来越小,投资节能量由“十一五”的3.37 tce/万元降低到“十三五”的1.50 tce/万元,下降56%,常规节能技术投资回报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3]。

结合上述因素,地面系统节能挖潜工作应侧重于构建不投资、少投资的优化运行体系,结合油田数字化和智能化建设,重点攻关集输和注水两大生产系统精准控制、精细运行配套技术;探索研究低品位含油污水余热综合利用技术和低能耗建设模式,为油田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2 能效优化技术体系发展对策

2.1 技术研究

“十四五”期间,在油田数字化建设中,地面系统通过生产数据自动采集、监测和分析预警,实现数据实时推送;为了降低油田生产能耗,需要在数字化油田建设基础上,依托仿真技术,重点在集输和注水两大生产系统方面开展技术攻关,攻克精准控制技术研究及应用技术。

2.1.1 集输系统精准控制技术

一是开展集输参数与数字化油田融合技术研究。建立系统的参数优化目标函数,结合系统特点确定目标函数的约束条件及约束模型,通过流程模拟及最优化求解,研究系统用能优化目标函数及求解技术,建立适用于集输系统的优化方法体系[4]。

二是开展单井掺水精细控制方式优化研究。目前井口掺水阀的开度调控存在粗放调节,掺水量控制不精确等问题。“十四五”期间应开展单井掺水精细控制方式优化研究,优选掺水控制参数及自动控制方式,应用定量掺水阀等技术[5],采用自动控制系统替代员工现场手动调节,实现计量间单井掺水的实时、精准、高效控制,降低系统能耗[6]。

三是开发在线精准调控平台。以转油站为单位对所辖井间开展掺水自动控制应用,研发在线精准调控平台,依托数字化技术实现在线制定运行参数、时时调整集输方案,确保原油集输系统运行能耗最低。

2.1.2 注水系统精准控制技术

1)开展GIS注入系统仿真优化技术深度研究[7]。建立实现管网系统的快捷导入、管网结构和属性信息批量处理、扩建或新建管网编辑等功能,建立注入泵、注入站工作特性模型,通过与注入管网仿真计算模型耦合,形成注入系统管-站耦合仿真计算模型,通过仿真,分析诊断系统存在的薄弱环节,为管网系统调整改造提供合理依据。

2)研究不同井网运行优化方法。利用仿真优化软件,开展注水系统优化运行方法技术研究,通过给定注水站供水量、注水泵最大、最小排量、注水井压力等约束条件,应用研究确定的优化方法,在满足不同管网水量及压力需求基础上实现注水泵启停布局优化,找出满足系统压力要求和单耗最小的最优开泵方案,最大幅度减少注水泵运行数量,实现示范区节能降耗。

2.2 开展综合提效技术研究

2.2.1 优化正压精准配风本体结构

经调研,正压燃烧方式具有热交换效果好、加热炉运行效率高等优点,但同时带来高背压、高换热量等问题,经计算,通过优化烟管尺寸、根数以及排列方式,可以有效提升烟管换热量、提升烟管部分烟风阻力,以适应正压燃烧方式带来的若干问题。同时在优化结构的过程中,还要考虑烟管与火管、与烟箱的连接方式,避免出现热疲劳现象,造成焊缝开裂等问题[8]。不同类型加热炉燃烧方式热效率对比情况见表3,用火筒式加热炉改造后,设计热效率和运行热效率得到双提升,根据各生产单位改造需要实现示范应用。

表3 不同类型加热炉燃烧方式热效率对比情况Tab.3 Comparison of combustion modes and thermal efficiency of different types of heating furnaces

2.2.2 节能技术措施效果评价

“十三五”期间根据在用机泵及加热炉节能技术调查结果,选择典型节能技术,从技术原理、应用效果以及智能化运维程度等方面入手,结合油田掺水加热炉、热洗加热炉、脱水炉、外输炉以及掺水泵、热洗泵、输油泵、注水泵等生产用能环节在用节能技术开展评价,明确各单项节能技术的节能效果和适用范围等。

2.3 低品位含油污水余热综合利用

热泵技术从应用形式可分为空气源热泵、地源热泵、水源热泵三种[9],常见的水源热泵最高能提取10℃的余热,而油田回注水温为30℃左右,具有很大节能潜力。常见的水源热泵有电动压缩式热泵和燃气吸收式热泵,A油田已建油田回注水余热利用热泵站情况见表4。结合降本提效形势需求,需要对低温热泵技术进行深入研究,调研寻求工业领域技术和经济上尽量更优化余热利用技术。

表4 A油田已建油田回注水余热利用热泵站情况Tab.4 The utilization of waste heat pump station for water injection in A oilfield

2.3.1 油田含油污水余热利用

A油田含油污水余热量估算统计见表5,日产含油污水量32.20×104m3/d,平均温度在30~35℃,有很大的余热利用潜力,取温10℃的热量折算16.74×104tce/a,相当于2019年油田生产能耗的40%,潜力巨大。为此重点调查统计各区块、采油矿含油污水的分布、水量、温度及水质。但由于含油污水余热品位较低,需要进一步开展应用场所、工艺和运行参数优化,降低工程投资和运行成本,实现低品位含油污水余热的有效利用。

表5 A油田含油污水余热量估算统计Tab.5 Estimation and statistics of residual heat of oily sewage in A oilfield

“十四五”期间,结合A油田场站的用热情况,制定余热利用规划,结合各场站的供热热源规模、运行状况、供热介质、供热参数,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油田站场,利用余热回收技术,替代加热炉为油田生产或采暖、供热的示范应用。遵循先实施建筑供暖,后替代加热炉供热的原则,制定实施计划。示范区建成后,跟踪评价含油污水余热利用技术节能效果、运行稳定性等,为后续推广提供技术支持。

2.3.2 供热模式及参数精细优化

由于泵房、操作间等生产场所内设置大量工艺管线、机泵等具备一定散热量的设施,其室内采暖完全可以利用此部分余热。结合“十四五”期间集中监控、无人值守站场推广,节能潜力更大,因此,需要界定考虑。形成兼顾生产设施散热量条件下的采暖设计技术,针对不同生产场所、操作人员因素等情况,细分不同采暖模式与采暖参数,跟踪监测评价实施效果,总结并制定推广应用方案,降低生产场所采暖需热量。

2.4 新能源有效利用模式研究

鉴于高凝点、高黏度、高含蜡“三高”油田特性,油气集输过程需要加热以维持流动性,导致运行成本较高,尤其是近几年扶余油层开采,近40℃的高凝固点原油造成集输与处理难度显著增加。比如:大港油田利用太阳能直接给边远拉油井储罐维温;长庆油田利用太阳能在井口对原油进行辅助加热;塔里木油田建设太阳能分布式光伏发电。实现了自发自用、多余并网[10],综合认为,A油田需要围绕如何合理有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展探索研究。

2.4.1 利用规划及能效评价

调研国内其它油田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多能互补、太阳能供热等新能源应用模式,结合A油田开发及生产用能现状,分析新能源利用有利和不利条件,编制新能源利用规划部署,研究建设方案、建设典型工程,起到引领示范作用。研究完善新能源利用模式,客观评价实施效果,形成适用于A油田的评价技术,支撑新能源应用评价,促进新能源应用技术完善推广。

2.4.2 规模利用配套温室气体减排

跟踪油田新能源和工业余热等利用规划制定与实施情况,筛选适宜的系列方法学,对具备碳减排核查规模的工程及时在生态环境部门等机构注册备案,定期开展减排量核查工作,实现油田生产节能降碳。

3 结论

1)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节能潜力已得到较大程度挖掘,单纯依靠增加技改投资,提高节能设备覆盖率无法满足现阶段节能管理需求,需要研究不投资、少投资的模式,从地面系统角度进行生产能效优化。

2)通过利用数字化在线采集技术,可根据进站温度、井口回压、注入压力等生产运行界限,适时调节掺水量、掺水温度及单井注水量,为形成规模效益,尤其是在精准节能管理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3)油田在用耗能设备及其配套节能技术措施应用参差不齐,缺少系统评价体系,部分耗能设备运行效率不高,需要结合应用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猜你喜欢

含油集输加热炉
含油污水处理工艺及关键技术分析
油田含油污泥综合利用污染控制标准分析
简述油气集输系统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
油气集输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含油污泥及热解残渣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概述
基于FLUENT天然气集输管道直角弯管磨损分析
热轧带钢加热炉节能降耗措施研究
加热炉燃烧烟道系统的改造
加热炉燃烧烟道系统的改造
便携无火加热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