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技术及护理预防胫骨高位截骨术后感染效果观察

2022-07-02区锦霞黎华珍陈慧婷

齐鲁护理杂志 2022年12期
关键词:胫骨出院膝关节

区锦霞,黎华珍,陈慧婷

(佛山市中医院 广东佛山528000)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的关节退行性病变,随着国内人口结构老龄化加剧,膝关节炎患者的数量逐渐增多[1]。随着病程的进展,膝关节间隙出现畸形,导致膝关节内外应力集中,加速了关节退变进程,因此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2]。近年来,作为保膝手术,胫骨高位截骨术因对膝关节炎内翻和外翻畸形有良好疗效,还可保持患者运动能力而在临床上得到更多关注[3]。通过截骨术矫正畸形,改变患肢的力线,均匀膝关节上压力分布,将载荷转移到健康部位,从而减轻软骨磨损,减缓了关节退变进程[4]。有研究表明,部分胫骨高位截骨术后患者会出现力线矫正不良、下肢肿胀、骨折、感染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5]。中医护理方法包括理筋按摩手法、中医药干预、饮食护理等,因副作用小与治疗效果好而逐渐应用于临床[6]。基于此,本研究使用中医技术及护理干预胫骨高位截骨术后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收治的胫骨高位截骨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18年版)》[7]中膝关节炎诊断标准与手术适应证的患者;②年龄≤65岁的患者;③仅膝关节内侧间隙病变的患者;④保守治疗半年以上无效的患者;⑤膝关节稳定性良好且活动范围正常的患者。排除标准:①病变累及多个间室的患者;②膝关节存在类风湿或其他骨关节病变的患者;③由药物或外伤导致内侧胫骨平台塌陷的患者;④膝关节韧带损伤的患者。将纳入研究的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中医组各50例。常规组男23例、女27例,年龄51~64(58.24±3.25)岁,病程2~5(2.81±0.84)年;中医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52~66(57.87±3.42)岁,病程1~4(2.68±0.77)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原则。

1.2 方法

1.2.1 常规组 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术前进行常规健康教育。术后正常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和使用常规镇痛药镇痛,住院期间使用红外线灯照射等物理治疗;术后第1天留置负压引流管引流;术后第2天拔除负压引流管;指导每日进行膝关节屈伸及步态等功能训练,直至出院。出院前进行常规的出院健康教育,口头指导患者或家属术口护理相关知识。

1.2.2 中医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中医适宜技术及护理干预。

1.2.2.1 中医适宜技术 ①消毒黄水纱湿敷:术后每日使用本院制剂伤科黄水纱湿敷切口,观察切口处皮肤情况。关节松动疗法:每日运用我院特色制剂伤科油作为介质,通过推、捏、揉、擦等按摩手法进行膝关节松动治疗,锻炼膝关节屈伸功能。②穴位按摩:术后指导患者及家属按摩膝部周围穴位(避开切口),如犊鼻、阴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涌泉等,按摩手法用拇指指腹置于穴位上方,拇指主动用力,进行节律性点按揉动,力度以酸胀为宜,3~5次/d,每个穴位1~2 min。③经络拍打:指导患者或家属拍打下肢经络,双手成空心拳或空心掌,从大腿内侧轻拍打至内踝,再由外踝轻拍打至臀部,早晚各1次,每次15~20 min。

1.2.2.2 中药干预及饮食调护 患者术后第1天开始服用骨一方:三七10 g(先煎),木香12 g(后下),红花12 g,桃仁12 g,杜仲15 g,赤芍12 g,独活10 g,牛膝12 g,当归15 g,五灵脂12 g。每日1剂,用水煎服,直至出院,由本院中药方代为煎服。中药汤剂宜饭后温服,与西药的服药时间应间隔1~2 h,观察用药后的疗效及反应。住院期间护士依据患者的体质差异进行辨证施护,指导饮食。如术后早期患者多为气滞血瘀证,则饮食清淡,多食用山楂、田七、萝卜、桃仁等活血散淤的食物;术后1个月肝肾两虚,则可多食用肉类补气血。

1.2.2.3 康复指导 术后当天,患者双下肢感觉和功能恢复后即可开始进行踝泵运动和股四头肌舒缩等运动,拔除引流管后即可开始下床行步态训练,2次/d,循序渐进,鼓励其尽早下床活动,尽量缩短卧床时间。

1.2.2.4 情志护理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术前健康教育,普及手术过程与术后注意事项,同时对并发症的发生、危害、预防措施等相关知识进行讲解,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术后,鼓励患者提出自己的诉求,通过开导式、转移式等方法与患者深入交流以了解患者心理状况,制订针对性心理干预方案。使家属对患者表现出关心,当患者消极锻炼时给予鼓励,缓解负性情绪。

1.2.2.5 出院指导 除常规出院健康教育,出院前护士指导患者及家属切口居家康复护理和观察,继续行膝部穴位按摩和经络拍打,直至痊愈。出院2周时,医护人员每周进行1次电话回访,了解患者切口愈合情况,出现异常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出院后3个月内每个月复诊1次,了解患者康复情况。

1.3 观察指标 ①中医证候积分:术前及出院2周后,由医生对两组中医证候积分[8]进行评价,包括腰膝酸软、肌肉疼痛、关节僵直肿胀、关节屈伸不利,采用4级评分法,无症状记“0”分,轻度记“1”分,中度记“2”分,重度记“3”分。②膝关节功能:术前及术后3个月,使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9]及Lysholm膝关节评分量表[10]对两组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HSS量表包括疼痛、功能、关节活动度等6个方面,满分为100分;Lysholm量表包括8个项目,满分为100分。③疼痛程度:术前、术后1 d、术后30 d及出院2周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11]对两组行走时膝关节疼痛程度进行评价,评价标准为无痛(0分)、轻度疼痛(1~3分)、中度疼痛(4~6分)、重度疼痛(7~9)、剧痛(10分)。④切口愈合率:统计两组切口愈合率。甲级愈合指创口愈合优良,没有不良反应的初期愈合;乙级愈合指愈合欠佳,愈合处有炎性反应但未化脓;丙级愈合指切口化脓,需切开引流。切口愈合率(%)=(甲级例数+乙级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两组不同时点中医证候积分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不同时点中医证候积分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不同时点HSS、Lysholm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不同时点HSS、Lysholm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不同时点VAS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不同时点VAS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切口愈合率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切口愈合率比较[例(%)]

3 讨论

胫骨高位截骨术是治疗膝关节炎的常用手术方式,其对无菌操作的要求较高,容易引起术后感染[12]。祖国医学将膝关节炎归类于“痹症”的范畴,由于肝气与肾气亏虚,加之风寒侵袭而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膝关节局部经络阻塞而出现肢体疼痛、麻木、行动不利等症状[13]。大多数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能得到较好的预后,但少数患者会出现感染等各种并发症,中医综合护理的运用可降低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效预防术后感染的发生,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本研究使用中医技术及护理对胫骨高位截骨术患者进行干预,结果发现,出院后,中医组中医证候积分各项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1);与刘海永等[14]研究结果一致。说明中医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关节松动疗法、穴位按摩及经络拍打法,可以理顺经络,起着镇痛解痉、活血化瘀、调节气血的作用。采用按压、揉捏、推拿、点穴、拍打等手法促进膝关节血液循环,可改善血流量,降低骨内压,使关节液向软骨渗透扩散,从而增强关节软骨的营养,有足够的能量促进磨损软骨的修复,因而加快患者膝关节恢复进度[15]。骨一方有活血化瘀、行气镇痛的作用,常在骨科疾病术后早期使用。骨一方中的三七可散瘀止血、消肿镇痛,常用来治疗外伤肿痛;木香为理气药,可行气镇痛,还有健脾功效;红花、当归与桃仁为活血药,可治疗跌打损伤、腰膝肿痛、风湿痹痛;杜仲与牛膝归肝肾经,皆有滋补肝肾、强健筋骨的功效,常用来治疗腰膝酸软、筋骨无力;赤芍为清热凉血药,有去热镇痛、消散痈肿的功效;独活可祛除风湿、通痹镇痛,常用于治疗风湿膝痛;五灵脂可活血化瘀镇痛。以上药物补益气血,共奏祛除痈肿痹痛之效,从而降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促进其膝关节功能恢复。

本研究还发现,术后3个月,中医组HSS、Lysholm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1);两组VAS评分逐渐降低,且中医组低于常规组(P<0.01,P<0.05);中医组切口愈合率高于常规组(P<0.05);与付晓勤等[16]研究结果一致。说明中医护理干预可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减少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创口愈合。在恢复过程中,伤科黄水纱具有抗菌和消炎作用。有研究表明,伤科黄水纱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抑制炎性物质渗出与炎性因子的聚集,从而起到杀菌作用,使创口愈合速度加快[17]。膝关节松动疗法可以通过推、捏、揉等手法促进血液循环,使筋脉归位,从而缓解关节疼痛、肌肉紧张及痉挛;穴位按摩可缓解关节疲劳,促进关节内血液供应与代谢能力,增加关节内血液供应和润滑液的分泌,防止关节摩擦造成的疼痛;经络拍打可疏通下肢经络,促进血液循环,连接松散的软组织,促进膝关节周围肌肉功能的恢复,增强体质,改善膝关节稳定性[18]。术后感染多为病原菌入侵患者体内引起,导致各种促炎因子与炎症因子在体内反应从而加剧感染症状,引起切口化脓,减缓愈合速率。犊鼻穴为俞穴的主要穴位之一,主治由风湿、类风湿、外伤等引起的膝骨关节炎或膝关节疼痛,周围布满膝关穴位动、静脉网与腓总神经,按压有通经活络、消肿镇痛之效。阴阳陵泉通经活络,可预防术后瘀血的发生,配合足三里、三阴交、涌泉等穴位起到良好的消肿作用,促进切口愈合。骨一方中多种成分均有着降低炎性反应的作用,独活中的挥发油可调节白细胞介素-1与转化生长因子-β表达达到抗炎的效果,减缓关节软骨退变[19]。

综上所述,中医技术及护理可以更好地预防胫骨高位截骨术后感染,减轻患者疼痛和炎性反应,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胫骨出院膝关节
胫骨内侧开放楔形高位截骨术中矢状位截骨倾斜角度对胫骨平台后倾角的影响
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7例
3D技术打印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应用及护理
青少年双侧胫骨近端对称性疲劳骨折1例
膝关节术后助行器的选配及使用
老年人应注重呵护膝关节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中长跑运动员膝关节常见损伤及其致因
户外徒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与预防
第五回 痊愈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