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北猕猴桃生态栽培技术研究
2022-07-02李继权蒋紫艳杨雄生
李继权,蒋紫艳,杨雄生
(1.广西壮族自治区资源县中峰镇农业服务中心,广西 资源 541402;2.广西壮族自治区资源县资源林场,广西 资源 541400;3.广西壮族自治区资源县经济作物站,广西 资源 541400)
1 引言
猕猴桃 (ActinidiachinensisPlanch.)也称为藤梨等,是大型的落叶藤本,广泛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广西猕猴桃种质资源十分丰富,主要分布于桂北的资源县、龙胜县等地,在资源县山区灌木林中随处可见各种猕猴桃品种。据调查,资源县有猕猴桃36.5万余株, 年产量达11.0万kg[1]。可见资源县野猕猴桃产量大,分布区域上从海拔450m的梅溪镇到1200m的车田乡与瓜里乡交界的“十里平坦”都有分布。其含有猕猴桃碱和蛋白水解酶以及钙、磷、钾等多种矿质元素,在世界上位于消费量最大的前26种水果中,营养最为丰富全面,从而享有“水果之王”“世界珍果”之美誉[2]。但近年来,随着新品种价格上扬,广西很多果农以种植中华猕猴桃系列的红阳品种为主[3],品种较单一。由此带来的危害是引发猕猴桃溃疡病(Pseudomonassyringaepv.actinidiae)这种毁灭性病害的快速度传播,严重制约了猕猴桃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4],生产中发现“红阳”等猕猴桃品种更易感病[5,6],种植7年后,叶片感病株为100%,特别是超过600 m的较高的海拔果园发病速度更快[7]。这对于桂北等高海拔地区发展猕猴桃产业而言是十分不利的。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如何发展猕猴桃特色产业,这是农业工作者需攻克的难题。
2 试验地的基本情况
试验地位于广西资源县资源林场隘门界分场,该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拔1050 m,土壤湿度较大,成土母岩为花岗岩,质地为沙壤土,土壤酸度适中(pH值4.8~6.5),土壤肥沃[8],主要伴生植物有茅栗(CastaneaseguiniiDode)、映山红(RhododendronsimsiiPlanch.)、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马尾松(PinusmassonianaLamb.)、柃木(EuryajaponicaThunb)、五节芒(Miscanthusfloridulus(Labill.) Warb. ex Schum. et)等。
3 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材料
试验所用的砧木苗木种子采自资源县资源林场老山界分场的野生猕猴桃,于 2016年12月中旬进行播种;接穗为当地种植的“米良1号”植株上采摘,2017年6月份进行嫩枝嫁接,培育成的嫁接苗。
根域限制生态栽培(以下简称“生态限域种植”)用直径、高各为1 m多孔控根器围成,基质为林地表层土,腐熟的有机肥各50%,每穴加钙镁磷肥1 kg。
3.2 试验设计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的方法,分别设置对照、生态种植、生态限域种植相结合。每个处理重复 3 次,每个处理种植数量为 10 株。
3.3 种植方法
对照:将林地上林木全部砍伐后种植猕猴桃;生态种植:在灌木林地每3 m砍伐出栽培带,栽培带的行距投影平均宽为1.5 m。在平均宽为1.5 m的投影带进行整地,整地宽为1 m,深为0.3 m,在上述天然林灌木林的栽培带中种植;生态限域种植:在上述天然林灌木林的栽培带中采用根域限制栽培的方式种植。
2018年3月份种植,种植期内一年抚育3次。施肥2次,分别为12月份施基肥,4月份追肥。
3.4 测定方法
3.4.1 果实的测定
在2021年10月份果实成熟时实测,主要为单果重量的称量,单株果重的测定,并以此推算亩产量。
平均单果重为在果实成熟的10月下旬,在各小区树体的上、中、下采摘15个猕猴桃,分别用天平称取重量后计算每株的单果重;再采摘小区各株的果实,以此计算亩产量。
3.4.2 果实品质的测定
总糖含量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测定;可溶性糖含量采用蒽酮法测定,参照文献[9]的方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用2,6 -二氯靛酚滴定法测定,按GB 6195-86国家标准 叶水果、蔬菜制品—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曳之操作规程进行[10];可溶性固形物测定参照文献[11]的方法测定:先称取鲜果肉20 g,于研钵中研磨成匀浆,转入250 mL三角瓶中。加入40 mL蒸馏水充分摇匀。过滤后收集滤液于已称重的250 mL三角瓶中,放入烘箱中烘干至恒重,根据烘干前后的重量变化计算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3.4.3 统计分析
对各小区的数据测定后,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12]。
4 结果与分析
4.1 不同种植方法对产量的影响
对3种种植方法的单果重、单株重进行测定,经方差分株,各种植方法间有显著差异。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种植方法对产量与品质的方差分析
在方差分析的基础上,利用Duncan分析法对单果重和亩产量进行了多重比较,结果如表2所示:3种种植方法对单果重大小的顺序为: 生态限域种植>对照>生态种植,但生态限域种植与对照间无显著差异;3种种植方法亩产量大小的顺序为:生态限域种植>对照>生态种植;生态限域种植与对照间无显著差异。
表2 不同种植方法对产量多重比较
生态限域种植的无论是单果重,还是亩产量都最高,且与对照间无显著差异,说明生态限域种植在灌木林行间种植后与对照种植在产量上是有保证的;但生态种植产量低,主要原因为在灌木林行间种植时,灌木与猕猴桃争肥导致,通过根域限制栽培可解决这一难题。
4.2 不同种植方法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对3种种植方法果实总糖、可溶性糖、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等指标进行经方差分株,各因素间有显著差异。如表1所示。
在方差分析的基础上,利用Duncan分析法对果实品质进行多重比较,如表2所示。
3种种植方法总糖大小的顺序为:生态限域种植>对照>生态种植;生态限域种植与对照、生态种植间有显著差异,但生态种植与对照间无显著差异。
3种种植方法可溶性糖大小的顺序为:生态限域种植>对照>生态种植;生态限域种植与对照间无显著差异,但两者与生态种植间有显著差异。
3种种植方法维生素C的含量大小的顺序为:生态限域种植>对照>生态种植;三者间有显著差异。
3种种植方法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大小的顺序为:生态限域种植>生态种植>对照;生态限域种植与生态种植、对照间有显著差异,但生态种植、对照间无显著差异。
从不同种植方法对果实品质的影响来看,总糖、可溶性糖、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4者含量均以生态限域种植方式最好,说明通过此种方式的种植,猕猴桃果实的品质最佳。
5 结语
当前,桂北等许多地区海拔600 m以下的林地已种植了脐橙或罗汉果等经济作物;甚至不少耕地,也种植了葡萄、红提等水果,这是市场经济使农产品由单一的粮食需求向多元化发展的结果[13],在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中,耕地多转向蔬菜、花木等非粮产业。从2001~2008年的数据看,耕地减少面积中农业结构调整因素的占比一直在20%左右[15],耕地的减少与经济作物面积的增加有很大的关系。而另一方面,桂北地区高海拔林地资源十分丰富,如仅全州县海拔 800 m以上的宜林荒山就达 2.7万hm2[15],这种可以开发利用的林地资源土地还有很多。此次研究表明,猕猴桃的生态种植,完全可以在灌木林中栽培带进行种植,且在产量及品质上有保证,这种生态种植还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在当前国家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防止耕地“非粮化”的背景下[16],生态限域种植无疑为猕猴桃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