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云南彝族烟盒舞的起源及风格特
2022-07-02姚红叶
姚红叶
摘要:烟盒舞作为彝族地区少数民族人们的舞蹈,在彝族人民的文化和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且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一方面彝族人民通过烟盒舞来表达自身的情感和喜欢,另一方面烟盒舞还是彝族人民的一种基本的社交手段。在烟盒舞中人开展恋爱等活动,可以说烟盒舞是彝族地区文化的孕育成果,直接反映了当地的风俗和习惯。目前在国内还没有针对烟盒舞进行的起源研究和风格特征的总结。本文立足于烟盒舞的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在今后的舞蹈工作中能够有所借鉴。
关键词:彝族;烟盒舞;特征;风格
烟盒舞作为滇南彝族最具特色的一个舞种,以独特的舞蹈语汇展现了彝族的历史观、道德观、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在民族学、民俗学、社会学领域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其丰富多样的舞蹈套路和深邃的舞蹈内涵表明彝族人民出众的舞蹈创作才能和艺术领悟能力。烟盒舞通过头、脚、身、手、腰等各个身体部位的巧妙运用,以优美的舞姿形象地表达了彝族特有的审美趣味,同时下腰连环翻滚等高难度的舞蹈技巧,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烟盒舞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广为当地各族群众喜爱,成为民族间加强团结、增进友谊的平台。
一、彝族烟盒舞的起源
烟盒舞作为滇南彝族最具特色的一个舞种,以独特的舞蹈语汇展现了彝族的历史观、道德观、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在民族学、民俗学、社会学领域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其丰富多样的舞蹈套路和深邃的舞蹈内涵表明彝族人民出众的舞蹈创作才能和艺术领悟能力。烟盒舞通过头、脚、身、手、腰等各个身体部位的巧妙运用,以优美的舞姿形象地表达了彝族特有的审美趣味,同时下腰连环翻滚等高难度的舞蹈技巧,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烟盒舞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广为当地各族群众喜爱,成为民族间加强团结、增进友谊的平台。烟盒舞蕴藏彝族丰厚的历史人文信息,折射了彝族人民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取向。关于烟盒舞的起源莫衷一是,有几个不同的说法。
一种说法是,彝族人民在狩猎的过程中,经常要将自己伪装成猎物的样子,并且学着猎物的样子进行活动,进而能够实现迷惑猎物,这样就能够在狩猎的过程中获得猎物。在狩猎中动作一般就是不正常的跳跃和一定节奏的步伐来实现对猎物的模仿和迷惑,这与烟盒舞的步伐很像。在原始社會,为了生存,祖先们必须学习这种技能,慢慢的彝族人的祖先就全都掌握了这些步伐和身法。在狩猎成功后会进行庆祝,在庆祝的过程中渐渐的开始有人模仿狩猎时的动作取乐,渐渐的就出现了早期的烟盒舞,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的演化成了成型的舞蹈形式。
另一种说法是烟盒舞是彝族人民在种植秧苗的过程中,双脚在山坡上来回移动。在一定的时期中,这种移动的步伐慢慢的对彝族人民形成了烙印。后来在丰收后,人们为了庆祝收获,围聚一起,开始用这种步伐来纪念种植的劳作,慢慢的就出现了成型的舞蹈形式。无论是哪一种说法,沿河物都是彝族人民在长期的时间劳动中总结来的,都是劳动的产物。可以说烟盒舞之所以能够深受彝族人民喜爱,与它身后的生活基础是分不开的。
开始的时候烟盒舞并不叫这个名字,而且在舞蹈过程中也没有烟盒的出现。后来随着彝族地区烟草的盛行,装烟草的烟盒慢慢的变得随处可见。偶然的机会在跳舞的过程中有人在舞蹈的过程中敲响了烟盒,悦耳的声音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掌握节奏,而且烟盒的大小正合适在舞蹈过程中用手握持,所以渐渐的大家为了更好的舞蹈都在跳舞的过程中握持烟盒,并且敲击烟盒获得节奏。至此,才形成了现在的烟盒舞的成熟的表现形式。
二、彝族烟盒舞的动作特征
(一)“柔”“韧”“脆”的动作特点
虽然烟盒舞是来源于生活生产的一种原生态舞蹈,而且舞者都当地的少数民族居民,但是烟盒舞结合了彝族人特有的温婉的性格,要求舞蹈动作的柔美。要求舞者的肢体随着节奏轻快柔美的进行舞蹈,而不是动作生硬的进行,而且烟盒舞对于舞蹈水平的评价中,柔和度是一个主要的评价标准。在这方面要求女性舞者动作极尽柔美,尽情展现女性之美。同时要求男性舞者动作柔而不妖,在柔和中还要表现出应有的气概,充分的表现彝族男性温柔的一面。在“韧”方面烟盒舞讲究的是弹性和动态的适可而止。弹性就是在舞蹈的表演过程中,跳跃的高度和速度要求始终和舒展,并不是一味的追求动作的夸张和幅度。动态的适可而止就是要求动作的伸缩要适当,伸缩过当必然会导致下一个动作的不连贯,而伸缩不到位又会导致动作的拘谨,达不到舞蹈的效果。“脆”就是指动作要求不拖泥带水,要和沿河的清脆的节奏相适宜,动作要敏捷,并且没有多余的动作,这样才能够将舞蹈动作与沿河的声音相一致。而且烟盒舞的动作非常的原生态,能够从动作中看到彝族人生活生产的很多影子。而且在同一个动作中,要求男性和女性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纯舞类型的彝族烟盒舞纯舞蹈动作组成的节目这一类型舞蹈在烟盒舞中占主要部分,是烟盒舞中风格突出、富有韵律、最具代表性的部分。纯舞蹈配合协调,脚上动作刚健有力,节奏明快,蹬、转、踩、跳、点等脚上动作,热烈粗犷,但不失灵活轻快之感,纯舞蹈类型做能体现烟盒风格的美感。彝族烟盒舞表演类型舞蹈,是发展水平较高的烟盒舞蹈,它表现一定情节和模仿动植物形态及生产劳动。彝族烟盒舞技巧类型舞蹈,多为模仿和表演动物形态。这一类型舞蹈技术性较高,动作难度大,身体的各部位需要一定的软度和力度,地面动作以翻滚为主,但要求身体屈伸、挺、收、扭动较多。彝族烟盒舞歌舞类型舞蹈,以载歌载舞形式表演的舞蹈,以歌咏志,以舞抒情。整个舞蹈女性表现较为舒展灵活,男性则给人健壮、轻快有力的感觉。在这几种舞蹈中都有“柔”“韧”“脆”的动作特点的体现。
(二)烟盒舞的结构特点
彝族人惯于以一种事事分阴阳,两两相配对的分类方式来寻求事物之间的区别性特征。他们认为,天地、日月、父母、夫妻、男女,以及生物界的雌雄等等,无不是一阳一阴的对立统一。彝族尼苏人认为,烟盒舞的道具两扇烟盒,有雌、雄之分。舞蹈时,左右手各扣上一片,用手指弹击盒盖、盒底,跳起烟盒舞。两扇相扣,喻有阴阳结合,男女相配之意。虽然烟盒舞体系内的舞套庞杂且繁复,但彝族人却以两相配固有的分类意识将其划分为正弦和杂弦,又称为母弦与子弦。在民间,按惯例,必须先跳母弦,方能再跳子弦母弦包含烟盒舞的基本步伐和动律特征,能代表烟盒舞的韵律、风格及艺术特点。它是烟盒舞之源、之本,占据正统核心地位。子弦是从母弦中派生而来,是基于母弦的动作运作规律进行创作,其地位附属于母弦。那么,从烟盒舞的形态分析中,我们看到了隐藏在彝族人实际社会关系背后无意识的深层思维结构两相配。彝族在其经验基础之上形成的二元对立思维,影响其各种社会关系交往的一个基本选择的基础性的思维方式,反映的是文化在深层内涵上的对立与统一,如天与地!阴与阳!高与低等。而这一思维方式又具体体现在滇南彝族的烟盒舞之中。诚然,彝族是以一种二元对立的规则来创造其生活的秩序。笔者分析的基点,不在于其所看待的事物是否真的具有这种二元对立的性质,而是透过舞蹈有意味的形式,来追寻彝族人心智的深层思维结构,这是彝族人认识世界时基本选择的基础性的思维方式。可以说,烟盒舞绝大多数舞蹈是要求一对男女相互配合完成的。
三、彝族烟盒舞的舞蹈套路特征
民间相传,烟盒舞有72套,这里的72并非指具体的数字,而是指多到无法计算的意思。目前,关于烟盒舞的总套路的统计虽已有多个版本,但据笔者田野作业的观察,至今尚无法准确统计烟盒舞的总套路的数目。因自然资源、地理方言、生产劳作方式的差异,烟盒舞中的某个舞套在各县存有不同的名称,而组成舞套的若干动作也仍有各自的名称。
目前,对于烟盒舞的总套路的统计,多是将舞套中一个动作的名称误读为一个舞套的名称,或是将一个动作的两个名称视为两个舞套,从而导致对烟盒舞总舞套的重复计算。这种以舞套或是动作的名称作为判断烟盒舞的舞套数目的依据,忽视了烟盒舞本体结构内部的逻辑关系以及舞蹈所具有的独立艺术特性和风格。若一味盲目地追求烟盒舞的舞套的数量,将有悖于烟盒舞在民间发展的真实性,而价值判断的失误,在一定程度上,又会导致民间舞蹈偏离原生态位的軌迹运行发展。
将烟盒舞划分为正弦、杂弦,是民间对烟盒舞分类的传统方式。作为一种活态民间艺术,烟盒舞的新创舞套的不断纳入原有的庞杂体系,但是究竟将其应归类于正弦还是杂弦,如何理解正弦,杂弦的概念,近些年引发了烟盒舞主要播布区的民间艺人以及诸多学者的再次思考与广泛探讨。诚然,这一点也无疑标识了烟盒舞体系不断完善、发展至一个新的阶段,这将促使我们不得不重新辨识己注入新鲜血液的烟盒舞的内部结构。
正弦是指正统或正宗的烟盒舞,它体现烟盒舞的动律、风格及艺术特点。烟盒舞正弦的正宗地位,决定了学跳烟盒舞,首先必须学正弦。有彝谚云“师傅领进门,先要学正弦。老手不老手,正弦来走走”。足见正弦在烟盒舞中的核心地位。所谓杂弦有两层意思:一是与正弦相对而言的,指被众人公认的正弦舞套之外的其它舞套;二是表示杂弦舞套所表现的内容很复杂,有做游戏的,有表现生产、生活的,有表现男女欢爱之情的,有表现原始宗教习俗与祭祀的,有模仿自然界的各种动物生活习性的,还有表现历史上的农民运动与农民战争等,因而被称为杂弦。
正弦内容有两类:一指烟盒舞基本动作,二指正弦和部分杂弦类舞蹈伴奏乐曲。正弦类舞蹈以三步弦为代表,有演变而来的其他套路。乐曲以短小乐汇为主题,变头保尾,,形成节奏跳荡鲜明的乐汇。正弦是烟盒舞的基础与核心,而正弦中的三步弦则被视为烟盒舞的鼻祖。三步弦是烟盒舞动律特征、风格韵味的集中体现。
正弦类舞套大都是以三步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情绪舞,自娱性较强且形式质朴,具有轻柔舒缓、刚柔相济的风格特点,尽显烟盒舞的本质特征与运作规律。正弦中的三步弦各自都有规整的路线和方位,以及固定不变的节拍数舞者触景生情、由情而发、因趣而舞。正弦手势与脚的动作特点分别为摆、甩、卷和蹬、提、退、威、忍。脚上动作刚健有力,节奏明快,蹬、提、退、威、忍等脚上动作,热烈粗犷,但不失灵活轻快之感。
所以杂弦虽形式不拘、!涉猎的内容广而繁,但都未脱离于烟盒舞的原型。受彝族人各聚居区的生态环境、文化地理、生计方式等差异的影响,烟盒舞各流行地的杂弦类舞套大都不同。杂弦类情节性舞套所表现的主题,与舞套特定的名称!伴奏的音乐标题相同,反映了变迁中彝族聚居区的生活风貌。属杂弦类的部分舞套,亦歌亦舞,注重舞者的表演个性与高超技艺,参与正弦的大多数民众不易于掌握这一类表演性较强的小段子,只能以观众的身份来欣赏。
杂弦舞套是初具情节因素的舞蹈小品,注重技艺的特点促使烟盒舞向表演性舞蹈的方向发展。杂弦表演形式分为集体舞、双人舞、单人舞、三人舞,队形有圆圈、直排、横排、四穿花、六穿花等。舞者心随舞动、载歌载舞。植根于正弦的杂弦,依时代的变化!生活的发展所创作的新舞套不断纳入庞杂的烟盒舞系统中,各个时期的社会生活要素储存于活态的肢体运动之中。按表现的不同内容予以条理化分类,杂弦舞蹈舞套可分为生产劳动类、爱情婚姻类、模仿动植物形态的仿生类舞套。
生产生活类杂弦舞套,多是三步弦的发展或变体,舒展灵活、变化多样、调度复杂,极富生活气息。正弦的基本动作贯穿于模拟劳动场景的动作之中,起着基础、核心的作用。爱情婚姻类的杂弦舞套,是表达和展示青年男女自由社交、觅寻知音的情节舞。这类舞套在杂弦中占有较大比重。模拟仿生类的杂弦舞蹈,多为模仿和表演动物的形态和习性,要求舞者具有较好的软度、力度和高超的技术技巧,是彝族民间舞中观赏价值、发展层次较高的小品型舞蹈。舞蹈时,不宜拘泥于既定的套路动作和节拍数,可凭表演者的才智超常发挥。
四、彝族烟盒舞的道具和伴奏特征
彝族烟盒舞的伴奏乐器和道具是普通的烟盒。烟盒,最初是作为彝族民众随身携带盛放烟丝或是饰品的生活用具而存在的。在生活中,彝民无意间发现,或有意地寻找,指弹烟盒可为舞蹈伴奏,便将其作为舞蹈道具纳入跳乐舞蹈之中,从而促成上肢形成独特的舞姿动势。因此,烟盒的启用在很大程度上,标志着烟盒舞作为独立的而又具有独特民族特色的舞种的出现烟盒,最初是作为彝族民众随身携带盛放饰品或是烟丝的生活用具。烟盒原用生牛皮绷成,盛放首饰、花粉,男子则用这种盒子装火药,有烟以后才用来装烟丝。五十年代,烟盒多由竹木结构制成,并刻有花纹,系有珠链及铜铃,比原有的牛皮烟盒更加轻巧、便于携带。自60年代起,随着制作烟具的手工业作坊日益增多,人们大都不再自制烟具,而是到乡镇、集市上去选购各种的精制烟具。而由于纸烟和塑料袋的普遍使用,生活用具一一烟盒退居人们的视线。烟盒在生活中原有的功能日渐被舞蹈的功能所取代,它不再是通用盛放烟丝的器皿,而是一件艺术品,舞蹈的道具。
总结
烟盒舞作为我国少数民族原生态舞蹈,在我国文化中散发着独特的光彩。烟盒舞是云南彝族的一种群众性民间舞蹈,是云南彝族传统民间舞蹈中具有代表性的典范之一。烟盒舞蕴藏彝族丰厚的历史人文信息,折射了彝族人民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取向。可以说烟盒舞是诞生于彝族人民的交往需求之上的一种舞蹈。同时烟盒舞作为一种很好的社交手段解决了当时的交际需要,这给我国现有的广场舞等与社交有关的舞蹈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参考文献:
[1]普丽春.试论彝族烟盒舞的文化传承及其特殊功能[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3(6):104-107.
[2]普丽春.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与反思——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云南彝族烟盒舞为例[J].民族教育研究,2011(2):112-117.
[3]何欣.论彝族烟盒舞在中国民族民间舞专业领域中的可持续发展[J].科教文汇,2010(4):146-147.
[4]刘囡囡.从彝族“烟盒舞”中探究原生态舞蹈的传承与发展[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97-98.
[5]李乐.试论由“原生态”转向“学院派”——从“非遗进校园”活动的彝族烟盒舞说起[J].大舞台,2012(12):93-93.
[6]刘成成,张雅博,吴司琪,等.玉溪新平杨武彝族烟盒舞及其发展趋势研究[J].大众文艺:下半月(浪漫),2010(010):82-83.
[7]黄斯.论石屏彝族烟盒舞的风格特征及文化内涵[J].科学大众,2009,7:119.
[8]徐梅.探索民间舞教材新路传承民族舞蹈文化——从彝族“烟盒舞”教材建设谈起[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7,2:019.
[9]额瑜婷.滇中民族杂居区传统舞蹈的文化功能——以滇中新平烟盒舞为例[J].现代交际:下半月,2010(4):67-68.
[10]吴世平.云南民族民间舞蹈选登——新平彝族烟盒舞[J].民族艺术研究,2010(006): I0001-I0001.
[11]徐梅.在建立民间舞教材,教法中实现对传统民族民间舞的继承与发展——彝族“烟盒舞”特色教材分析[J].民族艺术研究,2007(4):7-11.
[12]李韵葳.解析古朴典雅的生命律动——以彝族舞蹈文化为例[J].作家,2013,1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