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之我见
2022-07-02高琳
高琳
摘 要:《登幽州台歌》由远眺、思索,带我们走过了孤独的旅程,以立足于“幽州”这个地点,立足于陈子昂的经历体验,最后跨越时空界限,品味时空交汇下的孤独。
关键词: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体验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意味深长,而且讀的次数越多,听的越多,越是感觉到孤独、沉重、落寞的情怀伴随其中。伫立高处,极目远眺,眼底颇具颜色,便是叹古今、叹世事、叹无奈……
一、立足于地点,展开孤寂体验。
首先着眼于名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之中是没有所谓时空的界限的,作者在诗的正文内也并未提及幽州之地,但唯在题目中明确点出幽州,由此显示幽州其意蕴非常。
首先,通过幽州此地的历史记叙分析其地形作用,在古籍《周礼》中曾提及“东北曰幽州。”说明幽州处于东北地区。同时,幽州是隋唐时及军事、商业、生活于一体之地。所以,就国家而言,此地是一处要塞。在此地观望,表现的是不仅国家于此地之污浊,还是作者的忧国与独善其心。
同时,幽州之地,乃为孤独之岭,含义颇深重。历史提及 “幽州”,东汉刘熙将幽州所处地域明确指出:“幽州在北,幽昧之地也。”此处,所谓幽昧,即昏暗神秘,境况幽幽然,在此说明幽州便隐含昏暗之意,兼具渲染沉重迷茫的气氛。然从其昏暗的本义当中,又可附加感情色彩,李白的《北风行》也提及“幽州思妇”的概念,在此处便将幽州与思妇的幽怨联系起来。所以,陈子昂化用幽州这一地点不光当起外在环境用之,还可表现出其心境和态度。即无人与其同壕,若思妇于家,孤独冷寂。
二、立足于时间,品味孤独意蕴。
在茫茫时间长河当中,先着眼于大处,即整个时空宇宙,以“前”“后”构成联系,以“不见”割断与此刻的联系,使得此句独立于时空,超乎于现实,形成古今的联络感和距离感,从而将孤独感显得大气自然,荡气回肠。
再由之,我们不免在感慨起恢宏时思索,陈子昂为何能视野开阔如此?这一来,便将此诗时间线缩短,又从小处着手,即更多关注子昂个人的生命历程,陈子昂可谓是仕途一生,最终在孤独中磨练出清醒。陈子昂在年少时便胸怀大志,愿努力报效国家,特别关注国计民生。而后入仕,屡次直言进谏,提出了许多民生的主张,诸如,刑罚、徭役减之,贤才用之等,被武则天所重用欣赏,但也正因其言语过于激烈直率,从而“历抵群公”,得罪权贵,而自己形单影只,所以官场也不尽如意,屡遭打击。万岁通天元年,他与随行人员武攸宜征讨契丹,力求为国家一展抱负。但武攸宜“与子昂素同为书生,谢而不纳”,并不愿听从陈子昂的意见。次年,先头部队大败,当众人畏缩不敢前进之时,陈子昂心中因接连拒绝感到不甘,却不改意志,坚持提出批评,并请愿自领万人冲锋陷阵,但这一极富冲劲的举动尚未赢得嘉奖,等待他的却是降职处分。
由此可见,其实陈子昂曾经二度从军,而且对于边塞的局势以及地方民众生活也都有相当深入的了解的。然而武攸宜的屡屡阻拦,权贵们的暗中诬陷,无不使得陈子昂心灰意冷,知音难觅,一身才华无处施展,于是辞出蓟门,独登燕都。
陈子昂便作出《登幽州台歌》,全诗气氛恢弘,犹如排山倒海之势,孤独之意虽透乎诗间,又不失其恢弘。
三、跨越时空,若天地仅存一人。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俯仰古今,宇宙无限,在时间的长度上,一个人的人生似乎不值一提。但是陈子昂将自己独立于历史之外,不论之前,不论以后,只有“我”存在于天地之间。这里谈及的具体指的是其意志和精神,从纵向来看,便与他的经历相关,受时间的局限性,身处于同一空间之人也未能与陈子昂同翼,未遇知己。从横向来看,即不受时间的界限,他所表达的孤独便充满一种悲凉与无奈之感。
陈子昂属于初唐时期诗文革新人物之一,是初唐负有盛名的文学家。俯仰古今,写出通俗易懂的的时间走向,登楼远眺,空间感极强,托景抒情,形成自然与人的强烈对比反差,在用词造语上深受《楚辞》的影响,相比更加后劲十足。句法方面,陈子昂使用的是楚辞体句法:长短句参错,上句急促,下句舒畅,音节和谐,颇具韵味。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天”与“地”相隔甚远,分别是两个世界,但作者却将这两者混为一体,而 “我”所处的位置是独自一人在此伤心流泪。作者将浩瀚空旷的宇宙天地与沧桑易变的古今作为背景阐述,最后摆明主人公的出场,诗人的孤寂悲壮形象便油然而生。承袭前两句中暗含的无奈,这两句则是将此种感情显露出来,那么,为何无奈?便又回到孤独两字。没有相知相护之人,则施展才华而不得,遭受谗言无人为其辩解,心有不甘无处以慰……
孤独有小情与大爱,陈子昂将此刻的孤独跳跃出世俗的眼界,大爱之意表述的便也清晰明朗。陈子昂在此诗中从时间和空间角度都阐述了一种超我的概念,在时空的交汇之下,只有“我”立于天地之间,超脱自然,自己孑然一身,最终却是孤独收场。但他的精神却永远的存于天地之间,给我们带来无限的遐想。
参考文献
[1]库亚鸽.细读深探悟孤独——走进《登幽州台歌》[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1(02):52-53.
[2]耿晓红.极致的孤独——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深刻意蕴[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0(24):
[3]刘秀芬.横绝万古一悲吟——试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J].中学生阅读(初中版),2020(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