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海外中心助推中医药海外教育推广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2-07-02李刃李浩崴朱华旭张旭孙志广
李刃 李浩崴 朱华旭 张旭 孙志广
摘要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展的国际合作专项中医药海外中心自建设以来,已陆续开展了多年的建设工作。建立在世界各地的海外中心在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等领域实现了“六位一体”的全面发展。尤其在推广中医药海外教育方面起积极作用,借助于国家政策的积极扶持,植根海外的地缘优势,海外中医人才的储备等天时、地利、人和的特点,促进了海外中医药教育在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政策、教材体系建立等诸多方面的长足发展。现已成为在海外推动中医药教育发展的又一主要实体,并且海外中心积极整合所在国的有效教育资源,集成合力,更加凸显了其自身的优势。随着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以及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等政策的实施,中医药海外中心势必会成为中医药海外教育推广的助推器,也将为中医药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健康福祉作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 中医药;海外中心;国际合作:海外教育;推广;发展现状:对策
Overseas TCM Centers Facilitate the Promotion of Overseas TCM Education:Development Status and Strategies
LI Ren1,LI Haowei2,ZHU Huaxu1,ZHANG Xu1,SUN Zhiguang1
(1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Nanjing 210023,China; 2 Nanjing University Jinling College,Nanjing 210089,China)
Abstract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oversea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centers for special projects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itiated by the National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he construction has been carried out for many years.Overseas centers established all over the world have achieved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the “Six in One” in the fields of medical care,health care,scientific research,education,industry,and culture.In particular,the overseas centers have played an active role in promoting overseas TCM education.With the active support from national policies,geographical advantages rooted overseas,and the reserve of overseas TCM talents,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overseas TCM education in many aspects,such as teaching staff construction,personnel training policies,and teaching materials system establishment,has been promoted.They have become major entiti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overseas TCM education,and the overseas centers actively integrate the effective educational resources of the countries where they are located,which further highlights the advantages.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policies such as the National TCM Development Strategic Planning Outline and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for TCM,the Overseas TCM Centers are bound to become a booster for the promotion of overseas TCM education and are expected to make greater contributions to the better service of TCM to human health and well-being.
Key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verseas center; Global cooperation; Overseas education; Promotion; Development status; Strategies
中圖分类号:R211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3-7202.2022.10.026
2015年,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申请,财政部批准设立的首个用于支持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中央财政经费项目——中医药国际合作专项工作正式启动。首批共审批17个项目,遴选了国内23家对外交流合作具有良好基础的中医药医疗、教育、科研和文化机构作为专项建设单位,其中中医药海外中心项目9个,数量占到了专项总数的一半。中医药海外中心设立之初就明确了其建设发展的目标以及方式:通过支持有基础、有条件、具备一定综合发展实力的国内中医药机构,通过与海外相关机构合作的形式,在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主的国家和地区开展中医药医疗、教育、科研、文化、保健、产业等方面的合作,探索中医药海外多途径综合传播的模式,扩大中医药海外影响力,建设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综合性中医药海外服务和文化的传播中心。中医药的海外传播历经时代的发展,逐步走向了全面合作的阶段,目前,中医药已经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已同外国政府、地区主管机构和国际组织签署了86个中医药合作协议。
中医药海外中心的发展虽历时不长,但其借助于《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植,创立了一种由政府作为主导的公益属性的中医药海外发展模式,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海外的传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相较于前期以商业属性为主的海外诊所和教育机构等模式,中医药海外中心可以集成合力,在产学研结合、抗风险能力以及学术和专业技术水平提升等方面避免更多的瓶颈因素[1]。《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提出,到2020年,中医药“一带一路”全方位合作新格局基本形成,国内政策支撑体系和国际协调机制逐步完善,以周边国家和重点国家为基础,与沿线国家合作建设30个中医药海外中心的建设目标[2]。经过“十三五”期间的发展,目前全国通过国际合作专项申请并运营的中医药海外中心已达59家,分布于5大洲的44个国家。其中亚洲15家,分布在12个国家;欧洲24家,分布在20个国家;美洲3家,分布在3个国家;非洲7家,分布在7个国家;大洋洲6家,分布在2个国家。还有众多的省级中医药管理局以及中医药高等院校建设的一批中医药海外中心,他们在促进中医药在海外的全方位推广方面起到助推作用,全力向世界讲好中医药故事,打造了中医药品牌效应。
中医药海外中心的全方位发展离不开其教育职能的发挥,良好的教育体系建立,优秀的人才培养机制完善不仅有利于拓宽中医药中心的海外发展格局,同时也为中医药在海外的传播和发扬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海外中心具备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占据了中医药良好发展的天时、地利、人和优势。在全球大力推行健康医学物理疗法的时代背景下,利用海外的发展环境,面对适合海外发展的政策指向、制度保障以及人员配备,如何利用这些有利的资源,将中医药海外教育形成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国际化的教育体系,能够与国外的教育体系并肩发展,也是海外中心寻求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1 中医药海外教育发展现状
早在17世纪,针灸就已经传到了欧洲,随后又由欧洲传到了美国、澳大利亚等地,中医药的海外教育就是伴随着中国最早一批的华工出国热潮出现的。从19世纪开始,最早一批的中国华工随着淘金热奔赴海外,扎根海外。在他们走出国门的同时,也将很多中国传统的手工技艺以及传统文化带出了国门,中医药便是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国粹。华工中具有一定针灸推拿技能的工人及移民逐步在海外开始了最早的中医诊疗模式,小型的中草药房和小型的中医诊所开启了为当地华人解除病痛,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医针灸自19世纪进入澳大利亚以来,经过长达近200年的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了符合当地国情的重要医学构成部分[3-4]。在20世纪50年代,中医药已经向海外传播,针灸疗法以及中草药的药效被更多外国人所熟知和喜爱。建国初期,国内的几所老中医药院校开始接受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中医,这也开启了中医药教育国际化的序幕,同时也为中医药的海外教育培养了最早的海外本土的传播者。随着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来访,针灸热潮席卷美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大力推行,中国与世界经济文化教育的频繁往来,来自朝鲜、前苏联、蒙古以及东欧一些国家的外国留学生开始了亲赴中国接受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求学过程,中医药教育国际化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就在外国求学者涌入中国,开启对中医的进一步认知学习的同时,一批在国内接受过正规的中医药高等教育的高校毕业生以及已经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多年,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中医医生也加入到了出国的热潮中。他们不仅充实到了当地的中医医疗的队伍中,同时也成为了中医海外教育的教授者和传播者。
据教育部2018年来华留学统计,2018年共有来自196个国家和地区的492 185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全国31个省(区、市)的1 004所高等院校学习[5],2017年在南昌举行的首届全国中医药教育国际化暨产学研协同创新研讨会上公布的数字显示全球每年有约1.3万名留学生来华学习中医药[6]。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医药教育国际化开始推行,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在全球建立了600余所中医药教育机构开展中医药的海外教育[7]。
2 中医药海外教育面临的困难及问题
作为推行中医药海外教育的海外机构,在办学规模、历史积淀、中医传承等方面参差不齐,发展极为不均衡。在历经几十年的发展中也越来越多地暴露出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同时众多实际的发展困境也给中医药教育的海外推广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海外教育机构多为民间组织,缺乏与当地政府间的沟通合作机制,尤其是与当地的高等院校、医院的必要合作,常常停留在小作坊式的办学模式,缺乏开展教学的场地、设备以及人员。常常通过与国内中医药大学的合作,照搬国内中医药大学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甚至是教材,缺乏符合自身发展的海外中医药教育体系。
2.1 办学机构多为民间组织,缺乏与当地政府、学会以及行业组织的协作,整体办学规模偏小
目前统计的600余家中醫海外教育机构分布在全球30余个国家和地区,受到所在国经济文化尤其是教育水平的限制,总体的办学规模偏小,而且多以民间资本运作为主,只能将教育的水平停留在各级培训、短期学习以及非学历教育的层面。虽然一些教育机构积极与国内中医药大学合作,签订了中医专业本科甚至是研究生的培养协议,开展了一系列的学历教育,但是生源质量不甚理想,考虑到语言方面的原因仍以当地华人为主,并未将中医教育的海外推广落到实处。缺乏与政府间、专业团体间的合作,在学历教育层面也缺乏与当地高等教育机构的联合。
2.2 师资队伍不稳定,兼具专业知识与外语基础的优秀师资尤其短缺
做好教育的推广工作,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是重要的保障条件。目前在海外中医教育的师资构成主要为国内中医药高等学校培养的留学毕业生以及中国国内师资两大部分。留学生师资往往在语言上有着本土优势,但是在中医知识尤其是经典知识、中医临床技能方面还欠缺很多的经验和感悟,作为讲授者往往无法将中医的精髓准确地传达给学生,严重影响了授课的效果。而来自中国国内的师资包括早些年已经在海外生活工作过一段时间的华人中医师,通过与国内高等中医药院校签署合作协议,短期派驻海外的国内中医药高等院校教师或者中医院的临床专家,等等。华人中医师由于长期在海外生活,并未接受过中医教学方面的培训,因此在从事教学工作中会更多地带有个人的经验性的讲授而缺乏系统性教学。外派老师受到工作时长的限制,往往在海外教学的时间都比较短,无法按照国内的教学体系安排同样在海外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同样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2.3 中医教材优秀译本短缺,多语种翻译任重道远 目前很多海外中医教育机构采用的教材都不是系统的中医教材,甚至有些课程没有教材,而完全由授课老师的讲义替代,这样使得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缺少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在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翻译专业委员会2020年换届大会上,与会的中医翻译界的学者们也提出目前中医教材以及经典的外文翻译上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国内的中医外语教材往往缺乏与当地语言的良好融合,造成了出版的教材或经典著作国人不怎么用,外国人用不上的尴尬局面。很多中医药海外教育机构使用中文原著或者照搬国内高等中医药院校的原版教材作为授课的蓝本,有些还会使用中英对照的中医教材。教材的中文授课导致很多来参加高等教育学习的都是当地的华人,而当地人想要来学习中医首先要学好中文,这样使得在海外接受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成本大大提升。
2.4 培养目标不够明确,缺乏长远的办学理念
很多海外教育机构将中医的海外教育简单办成技术培训,只追求短期的培训结果以及经济效益,缺乏中医经典知识的培训,更谈不上中医临床技能的实践。导致培养出来的海外学生根本无法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使很多当地人失去了学习中医的热情和信心。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这些海外教育机构往往规模较小,即使拥有着名目繁多中医诊所的较大教育集团也无法能够满足开展中医临床實习与培训的需求;其次缺少能够指导临床工作的优秀中医师资,很多中医医生出于一些个人的原因也不愿将时间和精力过多地投入在指导学生身上,尤其是指导临床实践。由于中医有其“术”的含义同时也有其“道”的意义,因此中医的国际传播就不应仅仅停留在技术的传播上,而更多的应该是中医药文化所承载的更多的东西。中医经典的学习才是实现中医学习目标的根本,也就是“道”。实现中医海外教育的本土化,要结合所在国的气候特征、历史文化、人文属性等方面的差异,来选择适合的中医教育的发展路径以及原则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符合中医的发展需要,符合自然规律天人合一的理念,这些都应该是作为教育机构培养人才需要综合考虑的。
3 中医药海外中心发展海外中医药教育的优势
3.1 国家政策引导,占尽天时之利
2016年2月,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指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医药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逐步提高,初步形成了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整体发展新格局,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度明显提升。实施“走出去”战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迫切需要推动中医药海外创新发展。到2020年,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更加广泛。预计到2030年,我国在世界传统医药发展中的引领地位更加巩固,将实现中医药继承创新发展、统筹协调发展、生态绿色发展、包容开放发展和人民共享发展的目标。
《纲要》还指出要积极推动中医药海外发展。本着政府支持、民间运作、服务当地、互利共赢的原则,探索建设一批中医药海外中心。推进多层次的中医药国际教育交流合作,把中医药打造成中外人文交流、民心相通的“亮丽名片”[8]。
2016年12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年)》,支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府开展合作,沿六大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区域内建设30个中医药海外中心[2]。
2019年10月25日,在全国中医药大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医药事业取得显著成就,为增进人民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习近平强调,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9]。
作为国家政策大力扶持的中医药海外中心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面对政府的引导,政策的倾斜,伴随中医药“走出去”和推向海外的发展步伐,这种创新的发展模式得到了良好的条件支持。“十三五”期间是中医药事业大踏步前进的时期,也是中医药走向世界,国际化发展加速的时期。世界的沟通日益增加,人们的往来更加频繁,人类的健康福祉已经成为全球共同的生命健康话题,承载着沟通内外,扎根海外,推进中医药走向世界重任的中医药海外中心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尤其在发展中医药海外教育推广的征程中任重道远,必将成为沟通海内外教育机构合作的必要桥梁。
3.2 身处海外办学,尽显地利优势
相比于国内的中医药大学以及中医医疗机构,对所在国医疗卫生政策的熟知性、把控性,建立在海外的中医药中心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已扎根国外数年甚至数十年,建立的模式、运行的机制不仅更加符合所在国对医疗教育的需求,也更符合当地人民在医疗及教育方面的需求,能够更加快捷地融入当地的政策当中。可以比较容易地获得当地民众的认可与信赖,代入感要远远胜过国内的机构重新在海外创建的机构。他们虽然本身的规模不是很大,实力也不能做到更强,但是中医药海外中心成立之初的合作机构有些已经是在所在国有一定发展力、影响力和实力的医疗机构、科研机构以及教育机构,再加入国内院校科研院所的综合实力,能够很快在当地树立良好的中医药品牌。与当地政府合作的实例如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与吉尔吉斯斯坦卫生部合作的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中医药中心、广州中医药大学与马拉维卫生部和疟疾中心合作的中国-马拉维青蒿素抗疟中心等,与当地大学合作的实例如北京中医药大学与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合作的中国-澳大利亚中医药中心(悉尼)、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与匈牙利塞梅尔维斯大学合作的中国-中东欧中医药中心,上海中医药大学与马耳他合作的中国-马耳他中医药中心等。还有与当地的医疗机构合作的实例如南京中医药大学与瑞士明道中医集团合作的中国-瑞士中医药中心、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与捷克赫拉德茨·克拉洛韦大学合作的中国-捷克中医药中心、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与白俄罗斯明斯克州医院合作的中国-白俄罗斯中医药中心,等等。这些合作模式使得海外中心在推行中医药教育、文化、医疗、贸易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合作,有助于中医药立法的推行、中医药产品自由贸易的促进,如由湖南中医药大学与卢森堡国家健康研究院于2014年设立的中国-卢森堡中医药中心,就是旨在通过与世界顶级科研中心之一的卢森堡国家健康研究院合作共同打造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欧洲中医药科研、文化平台,帮助中药产品在欧盟的注册上市、产品(药品和保健品)合作研发,同时为中医药服务贸易在欧洲的畅行提供技术保障[10]。海外中心的发展加强了政府间在医药卫生领域的合作力度,推动了中医药服务贸易,促进了中医药标准认证,同时也通过互认中医学历,中医类执业医师资格等政策推动了中医药人才的培养[11]。
3.3 人力资源丰富,发挥人和长处
海外中心的海外合作单位负责人多为当地在政府、行业协会以及专业学会方面具有一定话语权,同时也具备一定社会工作职能的负责人担任。这部分人即使是华人的话,也是在海外打拼多年,完全融入海外生活并且是中医药领域中的佼佼者。他们熟知所在国的医疗政策、医药法律、医学发展状况,能够切实地把握中医药在海外发展的切入口,同时利用他们在当地的良好的人际关系及社交圈,可很好地将中医药新政影响到当地的主导环境中,可以相对于国人更好、更便捷地开拓中医药在海外的发展途径。
4 中医药海外中心助推中医药海外教育推广的对策
4.1 紧跟国家战略,拓展沿线高层次高等教育合作
利用中医药海外中心前期与政府间良好合作的坚实基础,抓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历教育的合作,与当地高等院校联合建立中医药高等教育多层次教育体系。拓展中医药相关专业在海外公立高等教育机构的制度化布局将作为中医药海外发展工程的下一阶段深耕目标,从而逐步实现海外中医药人才的海外本土化培养[12]。1991年,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首开中医针灸本科及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先河,成为了中医针灸在海外发展的里程碑[13]。澳大利亚目前开展中医高等教育的院校已经有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悉尼科技大学、悉尼大学、西悉尼大学、维多利亚科技大学等5所高校。马来西亚开设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机构也达到了8所[14],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康奈尔大学等医学院等美国高校也从20世纪90年代起相继开设了中医课程,使中医高等教育走入了美国顶级学府的课堂[15]。国内的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以及广州中医药大学分别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中医学院等新加坡高等学校开展多层次的中医学历教育,培养的中医学人才通过参加新加坡的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获得新加坡中医师执业资格[16]。中医药海外教育如果想得到海外的认可和信赖,能够融入所在国医学体系无疑是最有利于推行与发展的必经之路。南京中医药大学与瑞士明道中医集团合作的中医-瑞士中医药中心(苏黎世)就是将中医药的高等教育合法性纳入到瑞士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去,2019年12月,中心合作伙伴的瑞士高等中医药学院获得瑞士联邦高等院校资格认证委员会的认证资格,成为欧洲多国中第一所高等中医药院校,拥有颁发学士、硕士、博士学位资格。
4.2 讲好中医故事,打造中医品牌,培养有中医情怀的海外人才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曾在任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时接受采访,他谈到了一个可喜的变化:“现在执业的中医师70%是洋中医,中医服务的患者70%是外国人。”[17]可以说中医的海外化已经渐渐落地生根,这也是中医真正走向世界的奋斗目标。可见,现有的中医药的国际传播环境已经悄悄发生了改变,已经由原来由华人为主要的从业者和治疗群体改变为了以外国人为主体的局面,这一转变不仅象征着中华医药面向世界走出了质的飞跃,同时也加速了中医药良好的传播和融入。只有让中医药本土化、融入化,让更多的外国人接受认可中医治疗疾病的效果,这才是让中医药实现在海外立足的根本,从而实现中医药在海外立法进程的加速。
中医药海外中心面向海外招收有志于学习中医、相信中医、认可中医的本土学员,无论从语言、文化、教育还是从可接受度、认可度方面都是最好的,讲好中国故事、打造中医品牌除了由中国人讲好、打造外,当地无数的海外人士更是实现目标最为有利的实力大军,他们的学习经验更加值得海外打算接受或者正在准备接受中医药高等教育人士的信服。相信这批有着中医情怀的中医药人才将在未来中医药在海外传播过程中的重要的一支力量,也是值得信服的一支生力军。海外中心可以借助短期培训进修生以及与当地高校和科研院校合作推行学历教育的方式,培养当地的中医爱好者以及本土的中医师资,实现海外中医人才的本土化,这将成为中医药在海外推广的最有效途径[18]。
4.3 培养当地海外师资,开展海外医师培训
中医药海外中心建立初期就本着国内有一定威望和影响力的国内专业中医机构与海外有着良好发展基础和前景的各类机构的强强合作的模式,海外机构中不乏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机构、教育机构和医疗机构,他们不仅在当地的所在行业和领域中成为佼佼者,同时也对中医的发展有着坚定的信心。海外中心合作的教育机构,可以选拔具有良好中医理论基础的海外优质人才与国内高等中医药院校的教学方面的优秀师资开展联合培养工作,将国内进展良好、运用成熟的中医药教学方法和理念充分融合在中医药海外的实际教学中,无论是利用先进的互联网+,还是借助于现代的课程建设体系,都可以保证培养出一支素质过硬、理论坚实的海外师资队伍。
同时,海外中心合作的医疗机构可以参照部分中心成功的合作方式,在医疗机构中设立中医科或者中医诊疗中心,在为培养的海外人才提供良好的实习场所的同时也为所在医疗机构扩大在当地的医疗影响力,可谓是双赢的好事。
4.4 联合海外翻译专家,出版优质中医海外教材
向世界讲好中医故事首先要做到向世界阐释清楚中医的精髓,只有准确翻译好中医的经典内容才能让世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医。海外中心分布于世界各大洲,有更好的当地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的融合性,相比于国内翻译者能够更为准确地将中医与所在国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为世人所掌握的程度。而且中医传播海外是面向世界的,所以不仅仅是需要英语的翻译,多语种的传播势在必行。国内精通小语种或者英语以外语种的中医专业性人才少之又少,海外中心则可以整合所在国的人才资源将英语以外的其他语种与中医知识紧密结合起来,保证翻译的数量以及质量。如中国—瑞士(苏黎世)中心地处瑞士的德语区,他们就将中医知识与当地的实际结合出版了德语版的健康手册,对于向当地民众普及中医知识起到了极好的宣传作用。
好的中医海外教材应该是借鉴了国内权威教材的准确性、真实性、还原性,同时结合语言的运用、内容的选择以及设计风格等方面能夠更加符合海外学习者的使用习惯,引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真正做到中医海外教育中教材的本土化。目前在海外得到认可和广泛使用,并且在海外的中医院校中广泛使用的中医教科书都普遍具备了以上的特点,这样才能使得在保留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保证中医教育的传播能够适应海外教育的需求[19]。
4.5 全方位整合优势资源,发展多形式、多层次的中医药海外教育模式
中医药海外教育模式总体可以分为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如教育培训以及临床实习等多种模式。海外中心在过去的发展进程中以发展非学历教育以及教育培训为主,那么在提升中医药海外办学层次,培养高层次的中医药海外人才过程中,推进学历教育势在必行。通过进一步的发展,逐步形成学士、硕士、博士等多层次的办学体系,在此基础上也应继续做好教育培训以及大众推广的服务工作,做好专业性人才培养的同时,培养中医爱好者群体,如与健康有关专业的毕业生的职业再培训,吸引更多的海外人士加入到中医药专业化学习和培训的队伍中来。
中医作为补充替代医学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一定的影响和声誉,而且在部分国家还取得了对中医地位以及合法化的逐步认可。但中医想真正走向世界,为建立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的道路还是曲折而漫长的。中医药教育是推动中医药国际化的全面发展的必要环节,也决定着中医药走出去,并发挥创新作用。而中医药海外教育作为中医药教育的重要组成,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20]。中医药想真正融入国际教育体系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发展,需要更多的海外中医教育发展的支持与培育。中医药海外中心就是在中医药大力发展的良好背景下孕育而生的,真正地贴合国家战略,无论在教育、文化、科技等方面都积极走在了发展的前列。发展的基础是教育,海外中心将利用自身优势,将培养海外人才,做好中医药国际教育为己任,必将迎来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的学习热潮,从而真正实现中医药与世界各国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融合发展,为维护人类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徐建光,郑林赟,胡鸿毅,等.对接需求 提升能级 全方位推进中医药海外发展战略[J].中医教育,2016,35(5):4-6.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EB/OL].(2017-02-06)[2021-01-20].http://www.satcm.gov.cn/guohesi/zhengcewenjian/2018-03-24/3942.html.
[3]沈晓雄.中医针灸在海外的发展现状特点[J].环球中医药,2015,8(5):568-571.
[4]冉霄,梁凤霞.澳大利亚针灸发展历程及现状[J].世界中医药,2016,11(12):2807-2812.
[5]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年来华留学统计[EB/OL].[2019-04-12][2021-01-20].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904/t20190412_377692.html.
[6]人民网.每年约1.3万名留学生来华学习中医药[EB/OL].(2017-05-22)[2021-01-15].http://edu.people.com.cn/n1/2017/0522/c1053-29289978.html.
[7]吴海滨,罗志强,杨盛元,等.“一带一路”战略视角下浅析中医药教育国际化发展之路[J].中国校外教育研究,2019,28(21):4,6.
[8]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通知[EB/OL].(2016-06-22)[2021-02-20]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6/content_5054-716.htm.
[9]习近平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传承精华 守正创新 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李克强作出批示[J].中医杂志,2019,60(23):2000.
[10]胡以仁,何清湖,朱民,等.“中國-卢森堡”中医药中心传播中医药文化的探索[J].中医杂志,2017,58(14):1247-1249.
[11]朱慧婷,刘佩菱,刘嘉杨,等.新加坡中医教育发展概况[J].世界中医药,2021,16(4):686-690.
[12]韩俊红.传统中医药海外发展的澳大利亚模式与启示[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1(6):88-96.
[13]周延松,赵亭,Zhang T,等.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中医孔子学院传播中医文化的探索与实践[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9(8):895-896.
[14]杨运姣,陈水平.从马来西亚的中医教育现状看中医药文化在东南亚国家的传播[J].牡丹江大学学报,2020,29(11):72-77.
[15]秦裕辉.中医国际化 教育要先行——美国中医药教育考察报告[J].中医药导报,2005,11(9):67-71.
[16]何艺韵,宋欣阳,李海英,等.“一带一路”视域下中医药海外中心发展策略[J].中医杂志,2018,59(12):997-1001.
[17]田雅婷.让中医药服务世界人民健康:访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N].光明日报,2017-01-12(11).
[18]胡以仁,朱民,严暄暄,等.“一带一路”战略下基于海外中医药中心的中医传播与发展[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7,19(6):1012-1015.
[19]张丽,张焱.从海外中医教育现状看中医文化翻译与传播[J].中医药导报,2018,24(7):7-10.
[20]李彤迪,黄丹卉,张立平,等.新时代中医药国际教育标准化建设的思考[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16(8):1560-1564.
(2021-09-16收稿 本文编辑:张雄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