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有”好老师视角下学前儿童生理与保育课程思政探索
——以钦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2022-07-01谢月
谢 月
(钦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系,广西钦州,535000)
一、“四有”好老师的提出及内涵
2020年6月,教育部颁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要求高校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对教育学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出了几点要求,其中之一是培养学生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1]培育“四有”好老师是教育学类专业课程思政遵循的育人要求。首先,“四有”好老师是在2014年第30个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师范大学时勉励广大师生的讲话中提出的[2],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教师提出的要求和期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3]其次,培育“四有”好老师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有理想信念的老师爱党爱国爱教育,一个没有正确理想信念的人不能成为好老师。有道德情操的老师具有良好的修养。好老师的道德情操最终要体现在对教师职业的忠诚和热爱上来,好老师应该执着于教书育人。[3]有扎实学识的教师爱岗敬业,有仁爱之心的教师对学生友善慈爱。好老师应该是仁师,没有爱心的人不可能成为好老师。[3]“四有”好老师应自觉把小我融入大我。最后,“四有”好老师生动地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教师观,即教师应该具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知新、以身作则、爱护学生等品质。
二、“四有”好老师和学前儿童生理与保育课程思政的内在联系
培育“四有”好老师是新时代教师教育的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育幼教领域的“四有”好老师 。学前儿童生理与保育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核心基础课程之一,其课程思政的目标之一是培育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以下简称“学生”)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学前儿童生理与保育课程是培育学生成为“四有”好老师的起点,该课程可以为学生的生命观、健康观、保育观、儿童观奠基。学前儿童生理与保育课程作为学生的专业核心基础课程之一,在大一第一学期开设,旨在引领学生了解学前儿童的生理与保育特点,带领学生走进学前教育专业的大门,指导学生在学前儿童的生理与保育中践行专业理念,培养学生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刚开始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对学前儿童这个群体有迫切的认识愿望,充满了好奇,但缺乏对学前儿童生理知识的系统认识。培育学前教育领域“四有”好老师的起点是学生必须掌握学前儿童作为生物人的基本生理发展规律和特点,否则,学生成为幼儿园教师后,其活动设计会背离学前儿童身心发展水平,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前儿童生理与保育课程内容涉及学前儿童生理特点、生长发育、合理营养与膳食卫生、常见病及其防治,常见心理问题及其防治、常见意外伤害的预防与急救处理、幼儿园保教活动卫生等。这都是学前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学前儿童生理与保育课程思政有助于培养学生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生命观。
三、“四有”好老师视角下学前儿童生理与保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策略
(一)完善顶层设计,形成育人合力
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学前儿童生理与保育课程思政建设是其中的一部分,也要进行完善的顶层设计,只有如此才能形成育人合力。首先,学校要建立“校党委统一领导—教务处牵头—系部为建设主体—相关部门联合—教师为建设关键”的工作机制,成立学校课程思政建设领导小组,层层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学前儿童生理与保育课程思政建设是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一部分,应遵循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机制。其次,学前儿童生理与保育课程思政建设要紧紧围绕国家与地区发展需求,结合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充分调研和吸收幼儿园行业企业的意见和建议,构建定位准确的课程思政建设体系。最后,学校要建立考核评价激励机制,把课程思政建设纳入年度工作重点,融入各项工作,把管理队伍、专职思政课教师队伍、专业课教师队伍有机融合,形成“三全育人”工作体系。
例如,钦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我校)根据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机制,让教师作为课程思政建设关键人物,学前儿童生理与保育课程思政建设主持人紧紧抓住这一关键,在分析课程特点后,以校党委副书记为引领,学前教育系党支部书记为核心骨干,课程组组长为牵头人,其他专任教师为课题组组员,组建了一支八个人的课程思政建设团队。课程思政建设团队召开建设动员会,明确建设目标、人员分工、建设的时间节点等。在建设初期,课题组每周进行一次教研会,集思广益,深入探讨研修,提炼课程思政的要点。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特点,经过反复推敲,得出学前儿童生理与保育课程思政的要点是“四爱”,即珍爱生命、爱幼善育、爱岗敬业、爱国奋进。“四爱”体现了爱的层层递进:珍爱生命是指学生珍视学前儿童的生命健康与安全,做有仁爱之心的教师;爱幼善育是指学生爱护和喜欢学前儿童,具备良好的道德情操,为学前儿童的健康成长而扎实地学习;爱岗敬业是指学生厚植热爱幼教情怀,生动活泼地促进学前儿童的发展,守护祖国的幼苗;爱国奋进是指学生爱国爱党爱学前教育事业,用行动阐释“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学前儿童生理与保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是培育有道德情操、有理想信念、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其中,珍爱生命体现“有仁爱之心”,“爱幼”体现“有道德情操”,“善育”体现“有扎实学识”,爱岗敬业和爱国奋进体现“有理想信念”。学前儿童生理与保育课程思政的“四爱”生动阐释了“四有”好老师的内涵与实现路径。
(二)深入解读教材,挖掘思政元素
在挖掘思政元素之前,课程思政建设团队要先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思政专业课中的“思政”与课程思政中的“思政”含义有所不同,前者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等思政理论,而后者指的是“育人”。[4]学前儿童生理与保育课程思政的“思政”具有“育人”的意蕴,育“人”即育“四有”好老师。我校学前儿童生理与保育课程思政建设团队聚焦“四爱”,根据学前儿童生理与保育课程特点,研读教材,与思政专业课教研室教师一起探讨,挖掘学前儿童生理与保育思政元素(表1)。
表1 学前儿童生理与保育课程思政元素
(三)结合课程育人特点,组织课程思政资源
《纲要》要求课程思政建设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1]教师要结合学前儿童生理与保育课程的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组织课程思政资源。以我校学前儿童生理与保育课程思政建设之中的“我是幼师,师德为先” “健康中国,我在行动”“幼儿为本,生命至上”课程思政元素为例,说明课程思政建设中如何组织课程思政资源。
第一,“我是幼师,师德为先”。我国有很多幼儿教师扎根学前教育,他们有教育情怀,把对幼儿的爱、对教育的爱融为一体。在学前儿童生理与保育课程思政建设中我校教师积极挖掘名师资源,以典型树德。教师以2021年全国“最美教师”王隽枫的先进事迹为例,让学生认识到了师德的重要性。王隽枫来自学前教育世家,外婆、妈妈和她都扎根学前教育,其师德表现和教书育人成绩突出,是“四有”好幼师的典型代表。教师深入挖掘王隽枫的教育故事,让学生感受名师的师德,进而树立良好的师德理念,认识到学前教育工作的价值,有理想信念。
第二,“健康中国,我在行动”。在教学中,教师利用学生身边的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展“美食照片我来寻”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前收集吃过的美食的照片,照片看起来“又美又有营养”。在课中,教师组织学生分享美食照片,并分析照片中美食的营养素及其功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形成“欲教幼儿健康饮食自己先有健康饮食”的理念。这样,通过让学生收集美食照片,“健康中国,我在行动”的思政元素自然地融入了教学,促进学生爱幼善育,积累扎实的生理卫生知识。
第三,“幼儿为本,生命至上”。教师使用先进事迹作为课程思政资源。例如,2020年10月27日晚上,上海高中生盛晓涵在回家的路上,发现一位老人晕倒在街边,在等待救护车到达的五六分钟内,他持续对老人进行心肺复苏,挽救了一条生命。这一事件不仅是急救事件,更关乎道德、勇气,关乎爱、生命、教育。教师将这一事件作为课程思政资源融入学前儿童生理与保育课程思政教学,可以让学生学习先进事迹,思考“关爱生命”之意,培育学生的仁爱之心。
(四)改进教学方法,路径融入有门道
学前儿童生理与保育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教师要深入了解学情,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学生喜欢在操作中学习知识、锻炼能力,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教师可利用互联网,进行线上线下融通的混合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都是“四有”好老师要求具备的能力。教师可以采用情景模拟法、任务驱动法、项目式学习法等进行学前儿童生理与保育课程思政教学。
首先,教师可以进行情景模拟教学,让学生切身体验“规范从教、依法执教”的职业操守。学前儿童常见疾病预防与保健知识可以通过情景模拟进行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模拟护理学前儿童的过程,在体验中掌握护理幼儿的注意事项,学习与家长沟通的技巧等。例如,在我校学前儿童生理与保育课堂教学中,有学生在情景模拟教学中扮演幼儿园保健医生,给学前儿童家长建议了具体用药。学生在情景模拟中的表现与幼儿园工作要求不符,因为《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二十条规定“幼儿园应当建立患病幼儿用药的委托交接制度,未经监护人委托或者同意,幼儿园不得给幼儿用药。幼儿园应当妥善管理药品,保证幼儿用药安全”[5]。对学生在情景模拟中的错误行为,教师进行了纠正,并示范正确的做法:幼师建议家长带学前儿童去医院看医生,让医生诊断。由此可见,在情景模拟教学中,学生可以体验幼儿园教师、家长等角色,进而领悟教师要“规范从教、依法执教”的真谛。这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自然地融入了思政教育。
其次,教师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教学达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的目的。在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及其防治、幼儿园保教活动卫生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任务驱动法。例如,在我校学前儿童生理与保育教学中,课前,教师布置了“以心育心、护幼有我”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超星学习通发放学习任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学。课中,小组集体讨论20分钟,并选出一名小组代表上讲台汇报小组学习成果。教师提出了如下的讨论问题: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及其防治常用的行为改变技术有正强化、行为代价法、行为塑造、消退法、惩罚法、系统脱敏法,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常用的行为改变技术如何使用,要解释概念定义,举例说明如何使用。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会主动学习,有的学生使用的例子贴切实用,部分学生会把例子上传到超星学习通开始,全班学生都能看到并学习。这样,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悟,体会到了“以心育心,护幼有我”的意蕴。在幼儿园保教活动卫生的教学中,教师通过让学生做一做、练一练、玩一玩、看一看、唱一唱、画一画、写一写,在做中学、做中悟,学习幼儿园一日生活卫生、游戏卫生、阅读卫生、唱歌卫生、绘画写字卫生、体育锻炼卫生知识。这样,学生掌握了“保教并重、知幼乐教”的方法,领悟了其意义,教学也实现了课程思政目标。
最后,实操性强的项目式学习法可应用于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及其防治、学前儿童常见意外伤害的预防与急救处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前完成学习任务单,课中在实训室完成相关操作,教师对学生实操情况做点评。例如,在学习护理呼吸道传染病水痘时,有学生忘记戴口罩了,直接对“患病幼儿”进行护理,没有牢记“水痘是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主要通过空气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等知识。在点评环节,教师指出学生实操不正确的地方,并示范正确的操作,对教学进行总结升华。幼儿教师要掌握传染病的防治知识,最大限度地保护幼儿。例如,在学前儿童常见意外伤害的预防与应急处理项目学习中,学生需要在实训室完成实操,如口对口吹气、胸外心脏按压、止血、骨折处理、气管异物处理、鼻出血处理。有学生在处理幼儿鼻出血时,让幼儿仰头,这时教师及时指出学生的失误操作,并示范正确的操作。
上述教学让学生在模拟操作中练“育幼”本领,并通过做领悟了“预防传染病,人人有责”“幼儿为本,生命至上”的责任感。
(五)“五评”合一,多角度评价
对于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应多主体参与,鼓励学生、同行、校内教学督导、校外教学实践基地指导教师、校外专家的共同参与。第一,学生可在网络平台对本门课程进行教学评价。学生评价的要点有教师爱岗敬业、注重德育、为人师表、关爱学生、上课讲解清楚、教学速度适中、教学秩序良好。第二,同行互评,评价重点是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效果。第三,校内教学督导评价要注重实操能力、“爱幼”情怀、“善育”能力的培养方面,注重教学引导学生树立“学为人师”的职业理想方面。第四,校外教学实践基地指导教师对学生见习保育工作的表现进行评价,看学生是否能做到保教并重,以幼儿为本。对学生的评价可以作为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第五,专家评价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目标,抓住“四有”好老师的课程思政育人目标,从挖掘元素、组织资源、研究融入路径等方面进行评价。
总而言之,课程思政是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寓价值塑造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的教学。在学前儿童生理与保育课程思政教学中,教师要在“四有”好老师的育人目标指导下,聚焦“四爱”,挖掘思政元素,组织课程思政资源,在路径融入过程中塑造学生的生命观、健康观、儿童观、教育观、教师观,培养学生“育幼”本领,培育学生“教育报国”的理想,进而塑造学生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