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西兰司琼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观察
2022-07-01靳会燕
靳会燕
(河南省鹤壁朝阳仁爱医院 鹤壁 456750)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为消化内科常见疾病,是一组持续或间歇发作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患者通常会出现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或)大便性状改变等临床症状,且易反复发作,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IBS 常好发于20~50 岁的中青年人群,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根据大便性状的不同,IBS 可以分为便秘型、腹泻型、混合型与不定型4 种,相关医学调查显示,我国IBS 以腹泻型为主[2]。现阶段,临床治疗IBS 主要以缓解胃肠道运动功能紊乱引起的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为主,但部分患者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3]。而马来酸曲美布汀是治疗IBS 的常用药物,对平滑肌神经有双向调节作用,在治疗IBS 中应用广泛[4]。西兰司琼则是一种5-羟色胺3 受体拮抗剂,在临床治疗中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本研究探讨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西兰司琼治疗IBS 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02例IBS 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男25例,女26例;年龄 22~52 岁,平均(37.41±7.03)岁;病程 8个月 ~6年,平均(3.38±1.60)年。观察组男 24例,女27例;年龄 23~51 岁,平均(37.22±7.26)岁;病程 7个月~6年,平均(3.49±1.46)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伦审批号18-21号)。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符合IBS 诊断标准[5];近3个月持续存在腹部不适;患者及家属对研究内容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发作时伴有排便频率改变。(2)排除标准:合并重要器官疾病;妊娠期、哺乳期妇女;胃肠道手术史;存在失血性休克、凝血功能障碍;患有内分泌系统或呼吸系统疾病;对所用药物存在过敏史;治疗开始前1 周内服用过相关药物;合并器质性肠道疾病;合并恶性肿瘤。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包括维持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纠正不良生活习惯、禁烟酒与刺激性食品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片(国药准字H20083488)治疗,0.2 g/次,3次/d。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口服西兰司琼片(国药准字 H20154060)治疗,8 mg/次,3 次 /d。两组均连续治疗7 d。
1.4 观察指标 (1)治疗效果:疗效判定标准参照《肠易激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年)》[5]评估: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痊愈:患者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5%;显效:患者症状、体征消失,症状积分下降在70%~94%之间;有效:患者的症状有所缓解,症状积分在30%~69%之间;无效:症状无改善或加重,或症状积分下降<30%。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2)分别于治疗前1 d 与治疗7 d 结束时,清晨采取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分离血清,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白介素 -18(Interleukin 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白介素 -10(Interleukin 10, IL-10) 水平。(3) 血清 P 物质(Substance P,SP)、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水平:治疗前、治疗7 d 时,取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3 000 r/min 离心15 min,离心半径为15 cm,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SP、SS 水平。(4)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腹泻、皮疹、眩晕、头痛)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组内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若期望值<5 则采用连续校正卡方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08%,高于对照组的82.35%(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例(%)]
2.2 两组致炎因子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血清IL-18、TNF-α、IL-10 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7 d 时两组血清 IL-18、TNF-α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血清IL-10 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致炎因子水平对比()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致炎因子水平对比()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TNF-α(ng/L)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组别 n IL-10(mg/L)治疗前 治疗后IL-18(mg/L)治疗前 治疗后51 51 t P 24.14±8.35 24.21±8.37 0.042 0.966 30.15±10.42*38.05±10.56*3.803 0.000 150.35±24.53 150.48±24.62 0.027 0.979 125.03±19.95*100.18±18.18*6.575 0.000 16.82±2.34 16.74±2.28 0.175 0.862 12.24±1.65*8.78±0.41*14.533 0.000
2.3 两组血清SP、SS 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血清SP、SS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7 d 时血清SP、SS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清 SP、SS 水平对比(pg/L,)
表3 两组血清 SP、SS 水平对比(pg/L,)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SS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组别 n SP治疗前 治疗后51 51 t P 98.25±12.35 99.07±14.22 0.311 0.757 72.31±10.35*43.28±9.70*14.615 0.000 18.35±4.31 17.98±4.47 0.426 0.671 14.58±3.26*10.21±3.01*7.034 0.000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治疗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4%,与对照组的3.9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例(%)]
3 讨论
IBS 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慢性功能性肠疾病,该病的具体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医学界认为主要与胃肠道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性、免疫反应、肠道内炎症反应、脑-肠轴异常及遗传因素等有关[6]。相关临床研究表明,神经-内分泌与脑-肠轴对IBS的发作有重要影响,原因是两者会影响内分泌系统与调节肠道运动的神经系统,进而引起胃肠功能障碍,但目前关于IBS 仍缺乏公认的生物学标志[7]。
IBS 会导致患者出现腹部不适、排便习惯与大便性状改变等症状,故对其日常生活影响较大。临床提倡从药物、饮食、生活习惯等多方面进行治疗,其中常用的药物包括胃肠解痉药、胃肠动力药、肠道益生菌等,但实践表明这类药物的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治疗后疾病容易复发[8~9]。而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7 d 时总有效率96.08%,高于对照组的82.35%;治疗7 d 时血清SP、SS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说明西兰司琼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IBS 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清SP、SS 水平。究其原因,马来酸曲美布汀是一种胃肠道运动调节剂,可通过抑制K+通道的细胞膜,产生去极化,提高平滑肌兴奋性,还可在胃肠道运动低下时抑制肾上腺素过量释放,促使胃肠道的运动节律性增加;而西兰司琼可传递感受伤害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刺激神经递质释放,降低患者血清 SP、SS 水平的表达[10~11]。
相关临床研究表明,致炎因子失调会对IBS 产生重要影响,其中,IL-18 与TNF-α 会促进白细胞趋化因子大量释放,导致上皮细胞功能缺损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而IL-10 能够保护肠道,IBS 患者的IL-10 水平会低于正常人[12]。本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血清 IL-18、TNF-α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IL-10 水平高于对照组,表明西兰司琼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可减轻患者机体炎症反应,提高治疗效果。马来酸曲美布汀是一类胃肠运动调节药物,可用于治疗IBS与胃肠道运动功能紊乱引发的多种症状。该药能够双向调节消化道运动,一方面可通过对钾离子通道产生直接作用,防止细胞膜内钾离子外流,增强胃肠平滑肌细胞兴奋性;另一方面,可通过直接作用于钙离子通道,抑制钙离子内流,阻碍乙酰胆碱的释放,进而降低平滑肌兴奋性。西兰司琼是一种5-羟色胺3 受体拮抗剂,能够改善肠道反应状态,调节肠道平滑肌运动能力。IBS 患者结肠黏膜中的5-羟色胺水平会显著提高,并在脑-肠轴调节下影响胃肠道动力,引起多种肠内外症状。王谦等[13]学者的研究表明,西兰司琼可以调节5-羟色胺信号,使5-羟色胺浓度恢复正常,进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因此,西兰司琼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能调节致炎因子,保护肠道功能[14]。此外,本研究还对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7.84%,与对照组的3.9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IBS 患者采用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西兰司琼治疗并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有一定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西兰司琼治疗IBS 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血清SP、SS 水平,且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