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轴升阻型风力发电机启动特性的优化
2022-07-01张博文徐钦旭胡振宇李志捷黄忠文
张博文,徐钦旭,胡振宇,李志捷,陈 玥,黄忠文*
1.武汉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2.哈尔滨工程大学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3.武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随着传统能源的枯竭,风能成为了研究热点之一,使得风力发电机的研究也备受关注。目前垂直轴风力发电机(vertical axis wind turbine,VAWT)研究的方向主要有增加风力发电机的相关外置结构[1]和优化叶片结构。不同种类的叶片中,S 型叶片风力发电机容易启动[2],而D 型叶片风力发电机具有更高的风能利用率[3],但其在较大流速的流场内才可启动。D 型扇叶种类较多,其中H 型应用较为广泛。H 型扇叶的叶尖速比(tip speed ratio,TSR)高,风能利用率在TSR 为2~3 之间[4]最佳,而S 型扇叶经过偏转12.5°后风能利用率有所提高,且最大值对应的TSR 在0.8~1.0 之间[5],但H 型扇叶的整体风能利用率比S 型扇叶高。当S 型VAWT 的横向重叠比e/d为0.2 时,整体效率达到最高,S 型VAWT 以125°为启动角度时,其力矩系数达到整体最低,此时的启动效率相较其他角度时低[6]。针对该问题,将H 型优化为混合型扇叶,并与S 型扇叶结合设计,使降低启动风速及提高整体效率的效果更加明显。
1 叶片模型及参数设定
为了提高S 型VAWT 的整体性能并降低H 型VAWT 的启动风速,如图1 所示,将混合型H 型扇叶与S 型扇叶结合设计;S 型扇叶的半径d与H 型扇叶的 弦长c比值设 为1∶0.265[7],针对θ=125°时,S 型VAWT 相对整体效率最低的问题,对H 型扇叶进行优化处理。H 型扇叶对以NACA0012 翼型作为原型的H 型扇叶进行优化处理。两个无量纲系数作为翼型性能参数。
图1 截面示意图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section
升力系数
阻力系数
其中面积A取翼型截面,u取风力发电机的迎风速度。
叶轮中流体的流动状态对翼型的性能参数有一定影响,流动状态由雷诺数表达
其中υ为黏度系数。
与此同时,翼型的俯仰角度不同,其性能参数CL/CD也不同,如图2 所示,Re≤400 000 时,俯仰角度α取5°升阻比最大;Re>400 000 时俯仰角度α为6°最佳角度。Re越大,S 型VAWT 的相对风能损耗越大,需用H 型扇叶进行弥补,故当θ=125°时α取6°。
图2 升阻比系数Fig.2 Lift-drag ratio coefficients
当H 型叶片弦线与来流轨迹平行时,由于NACA0012 翼型的对称性,使得该角度下的H 型扇叶无升力产生,但有阻力,且此时S 型扇叶力矩系数贴近最低力矩系数,因此将H 型扇叶优化为升力与阻力混合型扇叶,如图3 所示,S 型扇叶外端点切线与H 型扇叶交于p1,当θ= 90°时,翼型尾端点c1至p1处为阻挡S 型扇叶接收来流的部分,作翼型弦线的垂直线与翼型构造线交于p1、p2点,裁剪翼型c1至p2外型部分,使得c1p1处接受来流产生阻力,并利用该阻力形成推力。c1p1可将流体导流至p1c2p2处聚集,产生更大的阻力推动扇叶转动,此时H 型叶片为阻力型扇叶。
图3 H 型VAWT 结构示意图Fig.3 H-type VAWT diagram
叶轮继续转动,推动H 型扇叶转动的力由阻力逐渐转变为升力。转动过程中,H 型扇叶可为阻力型、混合型或升力型扇叶,而S 型扇叶主要作为阻力型扇叶降低叶轮转动的启动风速,并提高阻力作为推力的效率。
2 概念模型建立与分析
2.1 风力发电机性能参数
风力发电机旋转的过程中存在叶尖速比与旋转的速度相关,是风力发电机的性能参数之一,且风力发电机的角速度相较线速度便于测得。风力发电机的叶尖速比
叶轮转动的同时,所接收的风能转换为电能。风力发电机视为一个系统,将该系统放置于一个无限大的空间中,该空间存在稳态流动的流场,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
式中ΔU为风力发电机做功时损失的能量,QW为叶轮接收的风能,PT为风力发电机做功的能量。叶轮接收的风能与叶轮的扫掠面积(H 型扇叶扫掠面积+S 型扇叶扫掠面积)及来流速度有关,风力发电机做功与其力矩和角速度相关,则风能利用率CP为:
其中M为力矩,ρ为空气密度。叶轮的力矩系数为:
将式(4)和式(7)代入式(6)得到
力矩系数与风能利用率呈正相关。因此,提高风力发电机启动力矩系数,可以优化其启动性能。
2.2 流动理论模型
风力发电机被来流推动旋转,时刻干扰流体的运动状态,且空气具有可压缩性和黏性,导致风力发电机中的流场复杂,但流体具有连续性,且一定时间内流入系统的空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运用动量方程
其 中υ为运 动 粘 度,+ div(ρuiυ)为单位体积上的惯性力。引入连续方程
可以得到
该方程适用的流体种类广泛,但流体不同,其物性参数也不同,即在同一温度下的不同可压缩流体的体积压缩或膨胀能力均不相同,同种可压缩流体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压缩及膨胀的能力也不同,根据式(5)将VAWT 视为一个系统,则系统做功和损耗的能量及系统与环境的能量交换呈守恒状态,故引入能量守恒方程
其中U为流体内能,V为流体体积,h为换热系数。联立可以发现未知数存在6 个,方程等式不足以求解未知量,故补充状态方程
根据黏性流体贴壁流动的特性,扇叶表面附着空气流动边界层,此时空气的流动状态呈层流流动状态。扇叶的弯曲性使扇叶具有导流的效果,改变空气的流动方向,且在H 型VAWT 中叶片存在气动载荷,将其引入源项S[8],得到基于可压缩黏性流体的N-S 方程(RANS)对空气的运动场进一步描述:
其中μ为动力黏度。由此可以得到整个流动域中流体的运动状态。
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中,主要采用k-ε模型和k-ω模型对风力发电机进行求解,k-ε模型主要针对高雷诺数模型进行仿真计算,而k-ω模型主要针对低雷诺数进行仿真计算,由于空气贴壁流动状态为低雷诺数的层流状态,使得k-ε模型需要对边界进行修正设定,而k-ω模型则无需对边界进行处理。
湍流动能k-ω模型输运方程为:
其中β,σk,γ和σω均为常数[9],μT为模型涡黏性,β为流体的等温圧缩率,且
对于无滑移壁面边界的条件为:
式中y1+代表第一个距离边界节点的参数,并且y+是划分网格的一个重要参数,其计算方程为:
式中uτ为流体与壁面接触产生摩擦时的速度,该式与雷诺数计算公式相似。
湍流中的流体存在大量的变形及多种应力,且流体本身的黏性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场的变化同样有很大的影响。在FLUENT 中,剪切应力传输模型(shear stress transfer,SST)综合考虑了以上情况,使得SST 模型在流动边界层处的计算更为精确。本文研究对象为H 型与S 型结合的VAWT,需要考虑同时适用于两种叶型的湍流模型。文献将常规S 型VAWT 采用SSTk-ω模型和k-ε模型分别模拟计算得出的数据与1978 年的S 型VAWT 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发现SSTk-ω模型计算结果更适用[10-12];有学者[8,13]研究后发现SSTk-ω模型的使用条件更符合H 型VAWT,计算出的结果更符合实际结果,并且SSTk-ω模型相较k-ε模型适用性更强[14]。综合考虑各个模型的使用条件后,发现本文的研究模型采用SSTk-ω更为适宜。
3 数值模拟设置
3.1 计算域模型
取实体截面进行模拟,且以H 型叶片为主研究对象,Savonius 叶片为参照对象。由于2 种叶片处于同一圆盘上固定,使得2 种叶片共同旋转运动,并且H 型叶片与S 型叶片旋转域的间隙较小,故H 型叶片不再以传统的H 型叶片旋转域进行划分,与S 型叶片划分于同一旋转域中,因此模型整体与传统Savonius VAWT 的计算域设置方式相同。
如图4 所示,以VAWT 转动中轴为原点,流域的上下边界施加无滑移壁面的条件,并且距x轴10d;流域中将左侧设为入口,流体水平流动10d距离开始对风力发电机作用;流域右侧设为出口,距y轴30d可以充分模拟出流体流过风力发电机后产生的涡流;旋转域设为顺时针转向,旋转域和流动域交界面为interface。
图4 边界设置示意图Fig.4 Boundary setting diagram
3.2 模型网格划分
网格划分采用ANSYS Mesh 进行划分,多边形在网格划分中被广泛使用,而多边形均可由三角形进行划分。三角化非结构网格无结构特性,适应性强,质量高。如图5 所示,旋转域至流域的网格数量存在一个渐变的过程,对旋转域进行网格加密处理,可以使计算更为准确,同时缩短计算步长,将流动域与旋转域的交界面网格尺寸设为一致,提高流动域及旋转域的网格连接准确度,使网格过渡更为平滑。S 型扇叶及H 型扇叶边界与流体存在一个层流的过渡区域,因此需要添加膨胀层,可以将叶片附近的流体运动状态描述精确,其层数设为10 层,因流体的流动状态与边界的距离存在一个线性关系,因此增长率设为1.2,并将叶片边界膨胀层进行加密,S 型叶片图形为规则图形,且狭窄部分为叶片重叠部分,因此需要保证重叠部分的网格精度。H 型叶片有一个狭小的弯头处,将膨胀层网格加密,使网格与弯头进行较好的贴合,提高H 型翼型的计算准确度。
图5 网格划分:(a)旋转域,(b)S 型重叠处,(c)H 型前缘Fig.5 Meshing:(a)rotation domain,(b)S-type overlap,(c)H-type leading edge
3.3 计算设置
当来流对VAWT 作用时,风与其表面接触产生压强,与此同时,VAWT 对风存在一定的阻碍,使得流场变化,可以发现流体与叶片存在一定的耦合关系,采用COUPLED 算法,该算法联立大量的流体方程进行求解,计算相较其他算法更为庞大,但可以保证精确度,并缩短了收敛的计算步长。由于CFD 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偏差,故对不同的模拟对象采用相同的网格尺寸、方法和计算模型,对比得到的结果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误差,因此对S 型VAWT 与升阻混合型VAWT 采用相同流动模型并进行定常数值模拟对比。以θ= 0°为起始角度,间隔15°为一个模拟项目,针对θ=125°进行一次单独数值模拟,由于180°与0°扇叶状态相同因此不再对180°进行模拟,而对175°进行模拟,当叶片以0°启动时存在一定的误差,因此针对5°同样进行一次单独模拟,故每个模型进行15 组定常数值模拟。
4 结果与讨论
对静止的VAWT 进行定常数值分析得到启动力矩系数,启动力矩系数越大,代表其启动风速越小,如表1 所示。
表1 静态启动力矩系数Tab.1 Starting torque coefficients
混合型VAWT 与传统S 型VAWT 的启动力矩系数峰值均处于30°附近且混合型VAWT 的启动力矩系数峰值相对传统S 型VAWT 提高了26.6%,最小值提高了27.4%,但混合型VAWT 在60°的启动力矩系数低于传统S 型VAWT;在125°时,混合型VAWT 的启动性能有所提高,启动力矩系数提高了10.1%;混合型VAWT 平均启动力矩系数提高了7.7%。
将数据绘制成曲线图,观察混合型VAWT 的启动性能变化趋势,如图6 所示,θ于0°~20°左右时混合型VAWT 启动性能低于传统S 型VAWT;θ于20°~43°附近时,混合型VAWT 启动性能更优,但在43°~65°附近时,混合型VAWT 处于一个较差的状态;在65°~175°中,θ于140°~150°时,混合型VAWT 略低于传统S 型,因此当θ∈[0°,20°),(43°,65°],(140°,150°)时,混合型VAWT 启动性能低于传统S 型VAWT,由此可知,在一个周期内,混合型VAWT 初始角度启动性能优于传统S 型VAWT 的约占整个周期的71.1%。
图6 启动性能曲线图Fig.6 Starting performance curves
针对θ于43°~65°时混合型VAWT 启动性能低于传统S 型的情况,取60°及75°进行压力场及速度场对比分析。如图7 所示,θ处于60°时,H 型扇叶相较75°时对S 型扇叶遮挡的面积更大,导致S型扇叶接近旋转轴的部分压力高于扇叶外缘,而75°时S 扇叶整体受到的风压较大,S 型扇叶外缘压力越大,其转动性能越好,且60°时H 型扇叶受力情况较差;如图8 所示,75°时,上H 型扇叶的下表面流速远高于60°时的上H 型扇叶的下表面,从而表明60°时,H 型扇叶受力情况较差,且对S 型扇叶的性能影响较大。即θ于43°~65°时,有混合型VAWT 启动性能低于传统S 型的情况发生。
5 结 论
(1)针对S 型VAWT 横向重叠比为0.2、初始角度为125°时,达到最低启动力矩系数的问题,与H型扇叶结合设计,并将H 型扇叶进行改进得到升阻混合型H 型扇叶,于该角度的启动性能提高了10.1%;
(2)初始角度于43°~65°附近时,有混合型VAWT 的启动性能明显低于传统S 型VAWT 的情况发生,但启动力矩系数为正,保持了启动能力;
(3)优化后的扇叶相对传统S 型VAWT 的启动力矩系数平均提高了7.7%,使得整体的启动性能有所提高,最大启动力矩系数相对提高了26.6%,最小值提高了27.4%,且启动性能提高的初始角度占一个周期的71.1%,体现出该优化结构提高了整体的启动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