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地理标志农产品 澧县石菖蒲
2022-07-01澧县农业农村局415500田菊英
澧县农业农村局(415500) 田菊英
澧县中药材产业协会(415500) 陈建国
1.地域范围澧县石菖蒲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澧县甘溪滩镇、码头铺镇、火连坡镇等10个乡镇所辖的110个行政村,生产保护面积8300公顷,现年产量达2500吨。
2.人文历史澧县种植石菖蒲由来已久,《嘉靖澧州志》《(乾隆)直隶澧州志林》和《澧县中药资源普查集》等书籍均对其有所记载。在日常生活中,石菖蒲早已融入澧县人生活的各个方面。每逢端午时节,当地人都会悬菖蒲于门、窗,饮菖蒲酒,每到夏、秋之夜,还会点燃石菖蒲以驱蚊灭虫。澧县至今仍有民谣传唱:“五月五日午,天师骑艾虎;手持菖蒲剑,蛇虫收洞府。”2020年,农业农村部对“澧县石菖蒲”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3.品质特色澧县石菖蒲呈扁圆柱形,多弯曲,节粗,有分枝,长5~20厘米,直径0.4~0.9厘米。表面为灰棕色,粗糙,具细纵纹,有毛鳞状的叶基残余;有较多疏密不匀的环节,节稠密,节间长0.2~0.8厘米,具有“一寸九节”的特征。其质硬、坚实,断面具纤维性,呈类白色或微红色,内皮层环明显,维管束小点及棕色油细胞明显。澧县石菖蒲香气浓郁,入药味苦、微辛。其挥发油含量≥1.5%;用稀乙醇作溶剂,浸出物含量≥14%;水分含量≤13%;总灰分含量≤9%。
4.生产管理①科学选地。石菖蒲喜阴,产地以林缘湿地、山谷平地或沟涧为宜。②整地。每667平方米撒10千克生石灰消毒,而后翻耕,充分熟化土壤。土壤黏性重可适当掺入河沙,改善土壤透气性。③起垄。垄面宽1~1.2米,垄沟宽30厘米、深15厘米,垄沟与围沟贯通。④种苗准备。选择符合国家药典标准、抗性好、生长快的健壮植株作种苗,栽植前用生根剂、脱毒剂浸泡,晾干后放阴凉处备用。⑤栽植。宜在2月上旬至4月底或10月初至11月中旬种植,株行距30厘米×40厘米(4000株每667平方米),种苗按自然倾向放入栽植穴,覆疏松细土压紧,及时浇灌定根水。⑥水肥管理。结合整地一次性施足基肥。高温季节灌入流动溪水降温,雨季注意开沟排水。种植45天后每667平方米施尿素5千克加氮磷钾复合肥10千克;春、夏、秋季各追肥1次,每667平方米施氮磷钾复合肥15千克,以沟施为宜,有灌溉条件的追肥后立即灌溉。⑦病虫害防控。病害主要防治夏季高温或冬季霜冻后出现的叶枯病、根腐病、锈病,虫害主要防治稻蝗、福寿螺等。病虫害防治以预防为主,可选用或交替使用托布津、多菌灵、代森锰锌、烯唑醇等药剂稀释喷雾。⑧采收加工。石菖蒲栽种3~4年后,在秋、冬季选择晴天采挖,割掉叶片,冲洗干净,除去杂物,晒干或低温烘干。
5.产业发展2019年以来,澧县围绕“湖南省中药材种植基地示范县”和“澧县石菖蒲”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积极整合财政资金、专项资金、涉农资金,优先向中药材种植基地实施政策倾斜,帮助改善基础设施。澧县石菖蒲种植逐步向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在业内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省级道地药材种植示范基地、省级标准化种植示范区等纷纷落户澧县。截至2021年底,澧县中药材行业经营主体83家,总种植面积达4167公顷,总产值8.37亿元,其中石菖蒲种植面积667公顷。在湖南湘枳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的带动下,澧县石菖蒲已形成“科研基地+示范种植+产地趁鲜加工+订单种植”的产业体系,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澧县石菖蒲在内的中药材产业已成为澧县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向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