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蹦床项目动作分类研究

2022-07-01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转体分类动作

刘 兴

(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学院,辽宁 沈阳 110102)

分类研究是人们认识事物性质的重要手段之一,是研究客观事物的一种重要逻辑思维方法,是把握事物发展规律和发展方向的有效手段[1]。 技术动作是表现蹦床项目特征和展示运动员竞技水平的主要载体,是蹦床训练和竞赛的核心内容,也是蹦床项目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蹦床是我国奥运优势项目,截止到2021 年东京奥运会,共培养了23 名奥运会和世锦赛冠军,训练实践和高水平选手培养经验丰富、成果显著,长期保持世界蹦床强国地位。 然而,目前我国蹦床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发展水平,科学、完整的蹦床项目理论体系尚未建立,学科理论对训练实践的指导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动作分类是蹦床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是认识项目特征、把握训练规律、科学制定训练计划、预测项目发展趋势的重要前提。 文献查阅结果显示,目前国内外对蹦床项目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训练方法、运动创伤、生理生化监测、心理训练、大赛成绩分析,发展与对策、技术分析与诊断、动作编排、规则研究等方面,尚未见蹦床动作分类研究报道。 本研究以我国丰富的蹦床训练实践为基础,结合项目发展趋势和同类项目的研究成果,以蹦床教学训练的实践应用和理论构建为目的,厘清动作体系结构及相互关系,进一步深化项目规律认识。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的主要内容,重点研读与本课题相关的中外文献和专业技术资料,重点参阅了体操、技巧等同类项目的相关文献,为丰富和完善本课题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1.2 专家访谈与问卷调查法

为使本研究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和实践应用性,针对研究的主要问题,重点访谈并使用问卷调查了国际体联技术官员7 人,资深国家级(高级)教练员、科研人员和国际级裁判员17 人,以期获得有关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广泛认同,使理论研究与训练实践紧密结合。

1.3 影像资料分析法

研究近20 年代表蹦床项目发展水平的不同时期影像资料,主要包括2003—2021 年世界锦标赛、奥运会、世界青少年锦标赛的技术录像,探寻项目技术发展轨迹和变化特征。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蹦床项目特征与动作特点

2.1.1 蹦床项目特征

蹦床是以突出动作高度、难度、稳定性和动作美感,并表现出项目特有的技术性、灵巧性和艺术性的技能主导类项目,是以动作难度、动作质量、腾空高度、位移控制为技术要素的主客观相结合的评价体系,评分要素集中反映了项目的竞技特点和动作的价值追求[2]。 蹦床动作是运动员借助网的弹性,将人体弹起至空中,并通过一定的动作技术来完成的。蹦床技术是运动员利用网的性能,通过改变身体和身体各部位之间的相对位置,使身体重心按照动作要求,沿着一定的轨迹运动,以符合比赛规则和动作规范要求而有效完成动作的方法。 动作和技术具有不可分割性,动作通过技术来完成,技术通过动作来体现,二者相互依存、互为条件[3]。 蹦床动作尽管丰富多样,形态各异,数量繁多,但其共同点是所有动作均在腾空中以翻转和空翻形式完成。

蹦床动作的学习与掌握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个到成套、由不熟练到熟练,并不断追求高、难、准、美、稳的训练过程,具有训练周期长、质量要求高、技术复杂、动作难度大的特点。 在这个过程中,教练员依据运动员的身体条件、素质能力和技术特点,以学习不同类型、不同难度的典型动作为主线,以掌握高难度成套动作为硬实力,以动作质量的规范化、动作位移的最小化、成套连接的熟练化、腾空高度的理想化以及竞赛成绩的最大化为训练目标,通过科学系统的专业化训练,使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和竞技能力不断上升到新水平、新高度。 这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提升和超越自我的过程,也是全周期培养优秀运动员的基本路径。

2.1.2 蹦床动作特点

2.2 蹦床动作分类依据和方法

2.2.1 关于动作分类的基本认识

分类研究是蹦床项目理论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认识项目本质特征、促进运动实践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指出,每门科学都是分析某一个类别的运动形式或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转化的运动形式,科学的分类就是这些运动形式依据其内部所固有的次序的分类和排列[4]。Hannan 等[5]把类别定义为在某种程度上相似的成员组成的被受众所认可的集合。 Mervis 等[6]认为,分类的核心是将在某些方面相似的事物或概念聚集在一起。 由此可见,类别的形成体现了人们对类别成员具有的共同特征的共同认知,因而类别能表征类别成员的共同属性[7-8]。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独立的内容体系和分类标准,蹦床作为以表现难美为特征的竞技项目,在理论和实践上也应有科学的分类体系。 研究蹦床动作的科学分类,必须以分类学为理论基础,从项目发展的内部原因、各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项目发展趋势出发,以辩证的、逻辑的、系统的视角加以整理和排列,建立既符合客观实际又反映项目本质特征的分类系统[9]。 科学合理的分类能够揭示动作各层级间的纵向关系,厘清类别之间的横向关系,有助于把握项目的基本规律和发展方向,有利于推动项目发展和学术交流,为教学训练内容的科学安排和动作技术创新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遵循。

蹦床动作的分类就是将具有同一类别、同一属性、同一动作结构的动作归为一类,每个动作类别之间既表明了动作之间的联系,也区分了动作之间的差异。 对事物进行分类首先应确定分类标准,然后根据研究需要或者应用需要进行分类,不同的需要应进行不同的分类[10]25-26。 由于分类标准的不同,一个事物可以有多种分类,蹦床动作的分类也是如此。 如团身后空翻2 周,按照空翻周数分类,为2 周类空翻;按照身体姿态分类,为团身类空翻;按照转体和不转体分类,为不转体类空翻;按照翻转方向分类,为后空翻类动作等。 因此,动作分类是相对的,基于不同的分类标准,会有不同的分类结果和分类组别[11]。 科学的分类应是依据项目的本质属性和特征,按照学科建设和实践应用的需要进行分类,并在项目的发展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动作分类体系[12]。 依据蹦床动作技术和动作特点,尽管有以上多种分类方法,形成不同的动作分类,但其中必有一种分类方法既体现了蹦床项目的本质属性和动作体系特点,又反映了项目的发展趋势,便于教学和训练的实际应用,有助于促进蹦床动作的进一步创新发展。

2.2.2 蹦床动作分类依据

科学认识蹦床运动的本质属性和特征是进行分类研究的逻辑起点。 科学分类就是依据事物内部本质的必然联系进行分类,而确定分类依据是进行科学分类的重要前提[13]。 蹦床动作分类研究既是理论建设的需要,也是帮助人们科学认知蹦床运动,把握蹦床运动特殊性和一般规律,揭示其差异性,归纳其共同特征的需要。 分类标准的选择决定着分类的质量和应用效果,分类标准越是接近项目的本质特征,分类的价值就越大,理论建设和实践应用的意义就越大[10]35-37。 所以,分类的关键是对蹦床动作特点的把握和分类标准的选择。 分类标准的选择是指在诸多可作为分类标准的属性特征中,选择某种属性特征作为分类标准,这种属性应该最能反映蹦床项目的本质特征。

为了科学确定蹦床动作分类标准,准确把握本研究的核心问题,使研究结果更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实践性和应用性,本研究对24 名高水平专家(国际体联官员、高级教练员、国际级裁判员和科研人员)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查,综合意见结果见表1。

表1 蹦床动作分类标准专家调查结果Table 1 Expert survey results of classification criteria of trampoline movements

调查显示,75%的专家认为按照动作结构进行分类比较科学,更能反映蹦床项目区别于其他项目的本质特征,更能揭示蹦床动作体系的纵横结构关系。 动作类别之间边界清晰、排列有序、规律性强,整体包含部分,部分组成整体,形成了科学系统的分类体系,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性和国际交流的通用性,有利于学术研究和理论体系的构建[14]。 其他几种分类方法,如以翻转方向、空翻周数、身体姿态、空翻的完整性或是否转体作为分类标准,均只反映了蹦床动作某一局部、某一方面特征,没有反映出蹦床动作与其他同类项目动作之间的本质区别。 蹦床动作是人体处于异常体位下完成的,具有项目特点严格规定的组成成分,这些成分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就是动作结构[15]。 动作结构通常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指身体相对于器械的运动特点,包括方向、速度等;二是身体各个部位彼此相对的运动特点,包括身体各部位参与运动的顺序和肌肉的用力程度,这两个方面也是体现动作技术的主要方面。从动作的完成过程看,身体在空间和时间内的位移都有方向、速度的特点,组成动作结构的两个方面实际上就是蹦床各个动作的技术特点[16]。

2.2.3 蹦床动作分类方法

按照动作结构的基本要义,结合2003—2021 年蹦床项目不同时期影像资料的统计与分析,追踪项目发展的动作变化轨迹,将理论基础与实践发展相统一,并以此作为分类依据,蹦床动作可分为足弹、腹弹和背弹三大类。 足弹是蹦床运动最基本、最主要的动作表现形式,其特点是动作数量最多、动作难度最大、翻转技术最为复杂,是蹦床动作体系中的核心内容和主体性动作。 在蹦床竞赛中,运动员技术水平的高低和竞技实力的强弱主要是通过足弹动作来体现的。 腹弹和背弹是与足弹完全不同的两种动作形式,其特点是动作数量少,动作难度处于中低端,是运动员技术训练必须掌握的两种动作类型。腹背弹技术在蹦床训练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尤为突出,正确地掌握腹背弹技术不仅是学习腹背弹动作的需要,也是足弹类多周空翻和复杂转体动作的分解练习和过渡性练习手段,如屈体前空翻周、屈体后空翻2 周、屈体后空翻2 周转体360°等,均通过腹背弹的分解动作来掌握这些高难度动作。 腹背弹的基础性作用还体现在运动员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出现意外时,腹背弹通常作为运动员进行自我保护的常用方法与手段,具有很实用的自我保护作用。

尽管坐弹也是竞赛规则允许的蹦床动作体系的一种动作表现形式(双足、腹、背、坐),但在教学和训练实践中,它通常是初学者熟悉网性的一种入门练习手段,特点是动作简单、变换形式单一,没有形成具有一定动作难度的“动作群”或动作序列,无法构成一类动作。 按照国际体联竞赛规则,蹦床比赛的成套动作均从双脚起跳开始,双脚落网结束,这主要是由蹦床动作特点以及器材与动作的相互关系所决定的[17]。

2.2.3.1 足弹动作 足弹是指从双脚起跳到双脚落网的翻转动作,其翻转周数均为整数,如1 周、2周、3 周……,也称为完整空翻。 从弹性力学角度分析,足弹类动作压网最充分、起跳效果最好、腾空最高,有利于高难度动作的完成和相互连接,获得更大的难度价值,有利于运动员成套动作编排和比赛获胜。 随着蹦床运动的发展和竞技水平的提高,在诸如奥运会、世界锦标赛等重大比赛中,男女选手的成套动作已全部由足弹类动作组成。

按照足弹类动作的横向和纵向关系,包括如下动作:

(1)前空翻:不转体空翻和转体空翻

1)不转体空翻:团身、屈体和直体3 种姿势

A.团身空翻:1 周、2 周、3 周……

B.屈体空翻:1 周、2 周、3 周……

C.直体空翻:1 周、2 周……

2)转体空翻:团身、屈体和直体3 种姿势

A.团身空翻:1 周、2 周、3 周……

a.1 周空翻:转体180°、540°、900°……

b.2 周空翻:转体180°、540°、900°……

c.3 周空翻:转体180°、540°、900°……

……

B.屈体空翻:1 周、2 周、3 周……

a.1 周空翻:转体180°、540°、900°……

b.2 周空翻:转体180°、540°、900°……

c.3 周空翻:转体180°、540°、900°……

……

C.直体空翻:1 周、2 周……

a.1 周空翻:转体180°、540°……

b.2 周空翻:转体180°、540°……

……

(2)后空翻:不转体空翻和转体空翻

1)不转体空翻:团身、屈体和直体3 种姿势

A.团身空翻:1 周、2 周、3 周……

B.屈体空翻:1 周、2 周、3 周……

C.直体空翻:1 周、2 周……

2)转体空翻:团身、屈体和直体3 种姿势

A.团身空翻:2 周、3 周……

a.2 周空翻:转体360°、720°、1 080°……

b.3 周空翻:转体360°、720°、1 080°……

……

B.屈体空翻:2 周、3 周……

a.2 周空翻:转体360°、720°、1 080°……

b.3 周空翻:转体360°、720°、1 080°……

……

C.直体空翻:1 周、2 周……

a.1 周空翻:转体360°、720°、1 080°……

b.2 周空翻:转体360°、720°、1 080°……

……

2.2.3.2 腹弹动作 腹弹是指腹部着网和经腹部弹起完成的动作,包括足弹到腹弹、腹弹到足弹、腹弹到腹弹、腹弹到背弹4 种形式:

腹弹动作由于受落网体位和动作技术结构的限制,这类动作在训练实践中有3 个明显特征:1)向前方向的腹弹动作通常只有前翻一种动作形式,前翻是指没有经过头部的翻转动作,这类动作数量少,完成形式单一,动作较为简单,多为少儿训练阶段的基础性练习内容;2)腹弹动作的翻转方向通常为向后翻转;3)翻转周数包括完整空翻和不完整空翻,但以不完整空翻为主。 空翻是指经过头部的翻转动作,这是前(后)翻动作与空翻动作在概念上的根本区别。

2.2.3.3 背弹动作 背弹是指背部着网和经背部弹起的动作,主要有足弹到背弹、背弹到足弹、背弹到背弹、背弹到腹弹4 种形式:

2.3 蹦床动作分类特征

2.3.1 空翻方向特征

竞技规则规定着运动项目的竞技性和发展方向,每一次规则的修改变化实质上是提高竞技性的过程[14]。 自1964 年国际体联制定首部蹦床竞赛规则以来,已进行了多次规则修改,促进了蹦床运动竞技水平的提高,但“只有前后两个方向的空翻动作才赋予难度价值,侧空翻没有难度值”这一条款几十年未变,固化了动作翻转空间和发展方向,使得侧空翻动作在蹦床比赛中始终没有出现。 但从分类学和动作实践的角度,侧空翻作为蹦床动作体系中第三个方向维度的空翻是完全可以实现的,符合翻腾类动作前、后、侧三维方向的一般规律。 它既有完成动作的力学基础,也符合项目发展趋势的实践要求。 国际体联限制这类动作主要是出于对运动员安全的考虑,认为器材网面有限、弹性大、腾空高,侧空翻动作技术复杂,落网难度大,动作之间连接困难,易造成伤害事故。 因此,几十年来国际竞赛规则始终没有突破这一限制,前后方向翻转成为蹦床动作的固化形式和编排模式。 然而,从蹦床项目发展趋势和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看,突破和开发侧空翻类动作是蹦床运动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进一步提升项目观赏性、竞技性,完善动作体系,推动技术不断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符合技巧类项目发展的基本规律。 竞技体操发展的实践证明,器材的改进和竞赛规则的引领是开发新动作、 新技术,催生难新动作, 推动项目向更高水平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为同类项目的蹦床运动,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发展空间同样也遵循这一发展规律,这也是动作分类研究的实践价值所在。

根据对2021 年东京奥运会男女各32 套次动作的统计发现,以团身和屈体姿势完成的前空翻中,男子占84.24%,女子占87.13%,即前空翻类动作以团身和屈体两种姿势为主。 表现出这一特征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团身和屈体动作比较多,且动作形式多样,可供选择的空间比较大。 而直体空翻由于翻转半径大,完成难度加大,可选择的动作有限,明显少于团身和屈体空翻(表2)。

表2 前空翻类动作特点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characteristics of forward somersault

后空翻包括有转体和无转体两大类动作(表3)。 无转体空翻主要出现在以突出基本动作、基本技术为主的规定动作和初中级水平阶段的自选动作中,而转体空翻是构成高水平运动员自选动作的主体成分,是展示运动员竞技水平的主干动作。 其特点是选手的水平越高,翻转的周数和转体的度数越多,高难度动作数量越多,动作的连接和变换越为复杂,这是由比赛规则和取胜的难度要求所决定的。认识和把握蹦床动作的方向特点和变化规律,有助于教练员结合运动员技术特点和能力水平进行成套动作的超前设计与编排。

表3 后空翻类动作特点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characteristics of back somersault

2.3.2 转体度数特征

蹦床动作只有在前后两个方向上进行翻转才有难度值,加之蹦床翻腾面有限,以及成套动作平稳连接的需要,这就决定了前空翻动作的最小转体度数为180°,后空翻的最小转体度数为360°。 如果转体180°用数字“1”表示,则前空翻转体度数均为奇数,即1(180°)、3(540°)、5(900°)、7(1 260°)……;后空翻转体度数均为偶数,即2(360°)、4(720°)、6(1 080°)、8(1 440°)……,这种转体特征反映了蹦床转体动作与方向变化的基本规律(表4)。

表4 按照空翻转体度数进行动作分类Table 4 Action classification according to the degree of somersault rotation

前空翻加转体是前空翻动作的主要完成形式,构成了这类动作的主体,并随着运动员技术水平的提高,转体度数和翻转难度不断提升,如前空翻2 周转体180°、540°、900°、1 260°。 由于蹦床的翻腾网面只有9.16 m2,从网面充分利用的角度,前空翻加转体有利于落网的有效控制和动作连接的稳定性,有利于成套动作编排的多样化和动作的高质量完成。 不转体空翻通常出现在少儿初级阶段的规定动作比赛中,如1 周团身前空翻或屈体前空翻。 在训练实践中,不转体前空翻通常是从简单动作到复杂动作学习过程中的一种训练方法,是掌握较复杂动作的过渡性训练手段。

2.3.3 转体度数、翻转周数与身体姿势的关系特征按照空翻周数和翻转的完整性,空翻可分为不完整空翻和完整空翻两大类。 不完整空翻是指沿横轴翻转不足360°或超过360°的不是整数的空翻动作,如前空翻周、后空翻周、背弹前空翻1周等。 完整空翻是指从离网到落网,翻转周数为整数(1、2、3……)的空翻动作,如直体后空翻1 周(4/)、团身后空翻2 周(800)、屈体前空翻3 周转体180°(12001 <)等。 在蹦床动作体系中,一个空翻动作可以用几种身体姿势完成是由翻转周数和转体度数决定的,有其特殊的规定性,二者的结合是判断和区分不同动作的标准,也是比赛过程中难度裁判员进行动作难度认定的依据(表5)。

表5 转体度数、翻转周数与身体姿势的关系Table 5 Relationships among rotation degree, turnover cycle and body postures

身体姿势是构成蹦床难度动作相对稳定的部分,是不变的动作形态要素,它和不同的难度因素、动作形式和结束姿势结合可构成不同的难度动作,如后空翻1 周转体360°(直体1 种姿势)、背弹前空翻周转体540°(直体1 种姿势)、后空翻两周转体720°(团身、屈体、直体3 种姿势)等。

2.3.4 “转体在空翻不同阶段”特征

“转体在空翻不同阶段(twists in different phases of somersaults)”是蹦床项目特有的动作术语和技术概念,是指以横轴翻转的周数(度数)为基础来划分转体阶段数量,并以此作为判断不同动作的依据和标准。 在只有前后两个翻转方向的蹦床动作体系中,正是因为设定了“转体在不同阶段”这个技术规定,才有了蹦床动作丰富多彩的变化形式,才形成了独特的动作表现形式和动作体系。 由于蹦床动作在高腾空中完成,为多周空翻在不同时相(阶段)转体、实现转体的多样化提供了时空条件。

表6 为国际体联制定的空翻转体阶段的划分标准,这一标准的制定为区分多周空翻不同转体动作提供了判断标准,同时也为蹦床动作技术发展和难新动作创新提供了路径和根本遵循。 表6 的核心内容是如果翻转周数和转体度数相同,但转体在不同阶段,则视为不同动作。如团身后空翻两周转体360°可有3 种转体方式,即802、820、811,这3 种转体形式构成了3 个不同动作。 理论上所有两周及两周以上的动作,在身体姿势不变的条件下,不同转体阶段转体的度数不同,就会衍生出一个新动作,如前空翻两周转体180°,可以第1 周转体180°(810),也可第2 周转体180°(801),则视为两个不同动作。因此,随着运动员能力的提高,训练方法手段和器材性能的改进,可以预见蹦床的发展趋势是空翻翻转周数和转体度数还会增加,衍生出的难新动作还会不断涌现。 如团身前空翻两周转体900°,这个动作理论上可衍生出805、814、823、832、841 和850 等动作,但目前在奥运会和世界锦标赛上只出现了805、823 和832 这3 种动作形式,还有未出现的动作,这就是理论研究的实践意义所在。 实际上,蹦床的难度动作体系基本上是按照“转体在空翻不同阶段”这一技术规定和发展路径而形成的。 认识到这一点,也就抓住了蹦床难度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

表6 空翻转体阶段划分标准与动作示例Table 6 Division standard and action example of somersault rotation stage

翻转阶段的划分既是竞赛规则的规定,也是运动员选择动作、发展难度动作的技术遵循。 与蹦床属同类项目的男女竞技体操中翻腾动作最多、技术最为复杂的是自由体操项目,但竞赛规则中没有空翻阶段划分这个概念,如团身后空翻2 周转体720°,在体操比赛中只承认一种动作完成形式,而这个动作在蹦床比赛中有5 种完成方法(822、813、831、804、840),视为5 个不同动作。 因此,阶段划分促进了蹦床空翻动作转体形式的多样性和复杂化,形成了蹦床项目独特的动作体系和评价方式。

3 结语

建立科学的蹦床动作分类体系,既是构建中国特色蹦床理论体系的需要,也是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蹦床运动、把握项目规律、推动项目发展、预测项目发展趋势以及开展国际学术交流的需要。 本研究通过调研与分析论证认为,在多种分类方法中,按照动作结构进行分类更能科学地反映蹦床项目的动作特点和有别于其他同类项目的本质特征,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性和国际交流的通用性,有利于学术研究和理论体系的构建。 以动作结构为分类依据,从简单到复杂的众多蹦床动作可分为足弹、腹弹和背弹三大类。 本研究构建了以空翻方向、身体姿势、翻转周数和转体度数为分类技术要素的层级分明、横纵排列有序的蹦床动作体系,为蹦床教学与训练内容的科学安排、有序组织以及动作技术的进一步创新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遵循,为动作分类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重要启示。

猜你喜欢

转体分类动作
昆楚高速公路 西河特大桥上跨成昆铁路成功转体
下一个动作
我国首创大跨度T构耐候钢钢箱梁转体工艺
我国桥梁转体刷新世界纪录
按需分类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说说分类那些事
给塑料分分类吧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