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生猪养殖场的疫病防控措施
2022-07-01谭小卫
何 爽,谭小卫
陕西省蓝田县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陕西蓝田 710500
近些年来,因为养殖人员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规模化养殖,导致生猪自身抵抗力薄弱,易受各种病原的威胁,继而引发大范围的疫病传染。因此需要在生猪养殖的过程中进行标准化的疫病防控,减少疫病给养殖户带来的损失,以促进生猪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 生猪疫病防治存在的问题
1.1 生猪疫病防治工作中的消毒工作不规范
为了有效控制病原传播,养殖户在生产中最重要的就是开展全面消毒工作。但是由于部分养殖场没有规范的消毒计划,同时消毒设备也不够完善,或者是盲目地多次开展消毒,但是没有定期更换消毒剂或消毒剂配比不规范,导致养殖场内的环境过于潮湿而增加了病菌的抗药性,以至猪群感染病原的概率进一步提高,同时也提高了病毒的传染率,不利于后续治疗工作和预防工作开展[1]。
1.2 生猪疫病防治工作不到位给周边的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当前生猪养殖已经逐渐向着规范化以及产业化的方向发展,但是依旧有部分生猪养殖业正在以个人养殖的形式开展小规模的生产活动,而这样散养户或者是没有形成规范的养殖基地,由于资金以及人力和物力等因素,不仅不能够定时开展有效的免疫接种工作,甚至没有及时清理猪舍内的污染物,导致生猪疫病风险进一步提升,而堆积的污染物也会对周边的土壤、水源和空气造成一定污染,给周边的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1.3 防治中药物使用流程不够规范
生猪疫病防治工作不同阶段所需要使用的药物以及准确的药物剂量都是有差别的,同时免疫工作或者是治疗工作需要在专业技术人员或者是兽医的指导下才可以开展。但是当前,由于生猪养殖数量和规模都在逐渐扩大,而各个地区的动物疫控机构或者是兽医技术服务机构的工作任务都很大,这也使得生猪疫病防治工作的难度提升,一旦在实际防治工作开展过程中兽医或者是养殖户个人对生猪的情况诊断不到位,导致药物使用不当,极有可能导致治疗无效或者是免疫无效的情况,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食品安全隐患。同时一些养殖户为了能够加快生猪的生长速度,提高出栏率,会选择使用一些违规的药物来帮助生猪发育同时降低患病的风险,这种疾病防治措施一方面确实降低了患病率,但是给生猪本身带来的损害以及给食品安全带来的隐患将大大增加,并不利于生猪养殖业长久发展,且一旦出现了严重的疾病就会对当地的生猪养殖业整体造成不利影响。例如非洲猪瘟以及猪口蹄疫等没有针对性地防治药物和技术,一旦大规模暴发,将给当地的生猪养殖业带来沉重的打击。
1.4 引种管理不够合理
一般情况下,为了提升养殖效益,养殖户会选择从各个地区购入品质优良的生猪,并且进行养殖规模扩大。但是,部分养殖户由于资金或者是管理技术方面存在不足,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完全按照引种技术规范执行,不仅没有积极开展疫苗接种工作,甚至将引入的生猪隔离观察一段时间就直接与养殖场内原先的生猪群进行混养,一旦引进的生猪中存在带病生猪,就会提升整个养殖场的生猪疫病患病风险,甚至引发严重的连带损失,给当地的生猪养殖业造成严重威胁。
2 解决生猪疫病防治问题的对策
2.1 根据生产实际,制定消毒计划和程序
合理的消毒措施是健康养殖、减少群体发生疾病的基本措施,不同的环境需要使用不同的消毒药物和消毒方法。严格落实进出场人员、运输工具、饲料和新引进动物等的消毒和生产人员进出生产区、生产单元的消毒工作。
2.1.1 日常消毒
根据生产的需要采用各种消毒方法在生产区和猪群中进行消毒。日常消毒就是要对养殖区域以及其他与生猪养殖有关的区域进行定期的消毒,对于一些疫苗注射的器械以及疾病治疗的工具也要进行定期的日常消毒。
2.1.2 即时消毒
即时消毒是在发生特殊性事件时在生猪的养殖场进行的大规模局部性消毒,也就是当生猪养殖场内发生普通疫病时,要对疫病的发生场所以及进行疫病的治疗场所进行消毒,这样局部性的消毒,能够减少甚至消灭疫病带来的病毒或者细菌,以防其传染给其它生猪,影响其健康。
2.1.3 终末消毒
采用多种消毒方法对全场或部分猪舍进行全方位的彻底清理与消毒,这是一种规模最大以及彻底性最强的消毒方式。主要用于全进全出生产系统中,当猪群全部自栏舍中转出后,或者在生猪的养殖场经历过传染性较强的疫病时,就需要在局部消毒的基础上进行终末消毒。
2.2 做好生猪疫病的应急管理
进行生猪的疫病应急管理是生猪养殖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疫病控制措施,也是在发生疫病后能够减轻养殖户经济损失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养殖户在进行生猪养殖过程中,需要做好相关的应急管理以及制定应急计划。当发现生猪养殖场出现疑似生猪疫病时,需要进行隔离,并且观察其他养殖区域是否存在同样的病症,将患病猪、疑似病猪以及健康猪进行分区域隔离,这样能够最大程度减轻疫病的传播。另外,在确诊疫病发生以后,生猪养殖者需要立刻将自家的疫情上报当地的管理机构,让其采取疫病发生的措施,防止疫病在一个区域内进行大范围的扩散。在发生疫病的区域要每天定期的进行消毒和杀菌,这些应急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生猪疫病发生所造成的损失。
2.3 深入研究生猪疫病防治技术
当前,生猪疫病正向着更加复杂的情况发展,而新的疫病表现以及其危险程度都与之前有着明确的差别,这也就意味着兽医诊断工作和治疗工作的难度都会进一步提升。为了积极开展生猪疫病防治工作,需要养殖户、各个地区的动物防疫中心以及动物疫病研究中心或者设有相关专业高校联合起来,加强对生猪疫病的调查工作,同时细致化、规范化研究流程,尽快找出最佳解决方案并且配备之后的预防措施。当然,相关人员也需要重视免疫方案的研究,尽可能对当下还没有研究出有效免疫措施的生猪疫病开展研究,突破其工作壁垒。同时针对已经有了免疫措施的生猪疫病,要将其免疫措施的详细工作程序整理为文本,同时定期修改其中的内容,提供给各个地区使用[2]。
2.4 规范引种流程
首先养殖户个人需求或者是屠宰场需求,往往会要求生猪调运,而这个过程中极容易造成病原转移,因此控制好疫病的源头,在进行调运之前应做好检疫证明排查工作以及准调证排查工作,打击非法调运行为。并且养殖场在引种之前要对生猪的来源进行严格调查,同时形成规范的引种流程,对调运生猪的运输设备做好消毒工作,避免生猪在运输途中感染病毒。许多生猪的疫病都是由于养殖户的引进不合理造成的,尤其是一些养殖户为了贪图便宜,将一些疫病地区的生猪引进到自己的养殖场中,在引进后也没有按照程序进行隔离,这样的行为直接导致了疫病的流入,往往会造成养殖场内大面积的疫病传播和感染,对生猪养殖户来说造成了经济损失。要想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就需要规范生猪的引进流程,选择健康的生猪进行引种,并且在引进之后进行为期28 d 的隔离,这样才能够保证引进生猪的安全。
2.5 注重专业兽医技术团队建设
为了提升当地动物防疫站在生猪疫病防治工作中的专业能力,还需要开展相关培训活动,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帮助当地的专业兽医人员提升自身的工作水平,通过派遣兽医技术人员到外地学习或者是聘请专家到当地开展专业辅导的形式帮助相关人员交流技术,提高兽医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同时,不只是专业水平需要提升,综合能力也需要有一定的提升,主要表现在能够发挥好专职人员在生猪疫病防治工作中技术宣传以及技术推广的能力上,需要相关人员能够有与养殖户开展深入沟通的能力。同时相关人员的服务能力也是将养殖户和生猪疫病防治技术联系在一起的桥梁,解决好联系问题就有利于解决实际生猪疫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 结语
综上所述,生猪的养殖各个方面都需要注意,在推行生猪的标准化养殖过程中,需要在各个方面都做到精细化的管理方式,从生猪养殖的日常消毒、饲养以及疫病防控等方面都采用科学、标准的管理方式。另外,当生猪的养殖过程中出现疾病和疫病时,需要采取科学的方式,不能擅自进行生猪疾病的治疗,以免引发其他的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