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档案印初心》第一集李大钊同志精神不死
2022-07-01河北省档案馆河北日报报业集团
■河北省档案馆 河北日报报业集团
这是现存于河北省档案馆内的一份珍贵档案,是1933年发布的一篇题为《河北革命互济会为公葬无产阶级导师李大钊同志宣言》(下简称《宣言》)的祭文(图1)。
图1 河北省档案馆馆藏《河北革命互济会为公葬无产阶级导师李大钊同志宣言》
图 2李大钊故居(河北省乐亭县)
《宣言》缅怀李大钊生平,赞颂他的革命精神,称他的伟大牺牲精神“给了无产阶级战士一个最好榜样”“李大钊同志精神不死”。我们都知道,李大钊同志牺牲是在1927年,但是他的公葬仪式为何要等到6年后才举行呢?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曲折呢?
李大钊,字守常,1889年生于河北省乐亭县。
他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积极领导了五四运动,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
1927年4月28日,反动军阀张作霖将李大钊等20位革命者秘密绞杀在北京西郊民巷京师看守所内,李大钊牺牲之时年仅38岁。当时行刑的绞刑架就收藏在国家博物馆内,是国家一级文物。
有一个叫何隽的人,是京师审判厅的推事,他当时在现场。他说当时行刑者问李大钊,你对家庭还有什么处分没有,李大钊说,我是崇信共产主义者知有主义不知有家,为主义而死分也,何函为。李大钊没有给家人留下任何的遗嘱,首登绞刑台。李大钊为共产主义,为他信仰的主义,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这是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是庶民的胜利,是无产者的胜利,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是最伟大的第一次……
由于反动派的高压统治,李大钊的灵柩一直安放在北京妙光阁浙寺里,停放了6年都无法下葬,当局也不许人们去祭奠。1933年3月,李大钊夫人赵纫兰找到北京大学李大钊昔日的同事,蒋梦麟、沈尹默等13名知名教授不畏强权伸出援手,开始为李大钊筹备公葬并捐款。后来,在中共北方党组织的安排下,由河北革命互济会负责李大钊公葬仪式的具体事宜。
1933年4月23日,李大钊的公葬仪式举行。清晨,送殡的群众随着李大钊的亲属自动组成游行队列,从浙寺出发。人们时而高呼口号,时而高唱《国际歌》。一路上,不断有群众团体为李大钊路祭送行,送葬的队伍越来越壮大,口号也越来越响亮,送葬活动俨然成为一场轰动北平城的群众控诉当局镇压抗日人士的游行示威运动。共产党员张文海宣读祭文,祭文就是这份《宣言》。
河北省革命互济会是我们中共北方党组织的外围组织,以其名义发表了《宣言》,在《宣言》中号召共产党人和一切革命者要继续大钊同志的牺牲精神,继续前进。
《宣言》还被印成传单沿途散发,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进来,后来送葬队伍已逾千人。大家手挽手高呼口号,浩荡前行。
在送葬的过程当中,有一辆骡子车赶上了送葬的队伍,它悄悄地跟着这个送葬的队伍往前走。
当到达李大钊的墓穴旁卸下车来,赵纫兰才亲眼看到(骡车上驮着的)是一块地下党组织为李大钊镌刻的墓碑,碑额刻有一个红色的五角星,里面有镰刀斧头的图案,正面刻有“中华革命领袖李大钊同志之墓”13个大字(图3)。
图3 地下党组织为李大钊镌刻的墓碑
由于当时正处于白色恐怖之下,碑要是立在李大钊墓前,不仅这个碑不会得到保存,而且李大钊的墓地也会被破坏。所以他们(地下党组织)就商量把这块碑随着李大钊棺柩一同埋到地下。
直到50年后,就是1982年,中共中央决定为李大钊修建李大钊烈士陵园,在把他的棺木移到新修建的烈士陵园内时,才发现了这个深埋在地下长达五十年之久的墓碑,使之重见天日,成为陵园的重要革命文物。
他用生命和热血谱写了壮丽的凯歌,为国家担当、为民族担当、为党的事业担当。这种像李大钊这样为革命事业而奋斗的精神,永远会鼓舞着我们所有的共产党员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