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发展视域下高职院校发展路径探究

2022-07-01刘潇

科技资讯 2022年14期
关键词:国际交流课程改革

刘潇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因其本身对于外部因素的敏感性,决定其发展进程离不开所在区域内的经济、社会等因素的支持与引领。因此,高职教育理应顺应区域需求、产业需求,不断调整发展模式,把握职业教育规律,优化课程设置,加快专业群建设,对接产业、优化布局,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服务区域、服务社会功能,提升院校竞争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发展  专业群建设  课程改革  国际交流

中图分类号:G8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2)07(b)-0000-00

Regional Development Horizon,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ake Changchun Dongfang Vocation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LIU Xiao

(Changchun Dongfang Professional College, Changchun, Jilin Province, 130000 China)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ensitives to external factors,that decides its development process supports and leads economic,social and other factors within the region.Therefore,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omplying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regional and industry,constantly adjusting the development model,grasping the law of vocational education,optimizing course setup,speeding up the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group,docking industry,optimizing layout,deepening reform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playing service role of areas and society,enhanc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colleges.

Key Word: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Major group construction; Curriculum reform; International exchange

高等职业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完成从“粗犷型”向“精细化”演变,在新时期“双高计划”的指导下,职业教育更是向职业化、技能型、国际化、特色化转变。在新发展时期下,以区域为载体,以课程建设、专业(群)建设为着力点,深化院校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高度匹配,引进并本土化国外职业教育模式,依托跨国企业加快国际间交流合作,促进教育、经济、社会三者协同发展合力推动区域建设。

吉林省乃至东北地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协同合作还比较弱,但服务城市发展的能力较强,对该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供需匹配度较高。因此,依据区域现状应更加重视职业院校与产业和区域发展的紧密结合,搭建产教融合、国际合作平台,加快课程改革,创新职业教育模式,促进校企之间、区域内、区域间、国际间的精准对接,创新职业教育模式,为深化产教融合、区域融合、国际合作提供坚实的人员保障和智力保障,提升院校办学竞争力。

1契合区域优势,细化区域需求侧

长春东方职业学院地处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中心区域,该示范区为“一带一路”北线A规划区域,其所在地长春市地处东北亚区域地理中心,是东北亚各国合作的重要区域,是落实中韩自由贸易协定建设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的重要举措[1]。示范区现处于建设起步阶段,区域规划建设中韩合作大健康产业园(重离子医院)、中韩国际食品产业园等13个项目。与自贸区相比,示范区更加聚焦国际合作,突出体制機制创新,同时,将复制推广自贸区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先行实施中日韩自贸协定[1]。

1.1产业需求

示范区内规划建设多个产业园区,旨在加强中韩两国多领域多产业协同合作,围绕新能源汽车、人参和健康食品、医疗美容、影视动漫、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六大方面建立产业集群[1]。这六大产业群大多为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保证示范区建设与发展,从人员数量到技术、智力需求都将逐步增加。

职业教育因其3年学制,理论+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1+X证书制度等能在2~3年内完成较为成熟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对于地处示范区内的职业院校一方面可根据区域需求调整专业设置,主动调整专业结构的同时,积极探索与周边区域的融合发展,通过助推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更新和重组,达到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的高度契合;另一方面对现有符合需求专业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城教融合,对接产业链企业不同层次和类型的人才需求,紧跟功能明确、要素聚集、产城融合、联动发展的区域整体转型需要[2]。

1.2区域需求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结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新型城镇化、制造强国战略,统筹优化教育和产业结构,同步规划产教融合发展政策措施、支持方式、实现途径和重大项目”。示范区发展目标到2025年,初步建成高质量发展的国际开放合作平台。到2035年,达到产业发展、全面开放、绿色发展、城乡协同发展水平的显著提高,成为东北亚区域竞争力强、影响力大的国际合作示范区。因此,示范区内高职院校应紧跟示范区发展目标与战略定位,践行职业教育根本职责,发挥职业教育特色优势,实现与示范区发展的同频共振。

1.3国际需求

推动教育科技合作作为示范区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深入推进中韩两国职业教育院校开展深度交流合作,推动建设中韩国际化人才培养创业创新基地,合作建设教育休闲平台和中韩特色新型智库,组织两国青年开展科学、文化、艺术交流[1]。

高等职业院校可借此契机,积极推动校际、国际间交流合作,引进国外较为成熟的职教模式,结合本地区、本校实际,打造本土化、特色化职业教育模式。现已知较为成熟的国外职教模式包括: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澳洲TAFE育人模式、英国BTEC 课程模式、韩国“学分银行”等。欧盟于2002年启动的“哥本哈根进程”也为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提供现实参照,其在欧洲职业教育资格框架、质量保证参照框架以及学分转换系统等政策合作工具方面的有益实践,均对国内职业教育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依据示范区内企业在产业技术国际化应用和推广的实际需求,需要大批国际化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应以国际化建设为视角,深化国际化产教资源融合,将国际资源教育化,教育资源国际化,融合高职院校与国际企业的教育资源[3]。融入“中国特色”“大国工匠”精神引领,加强国际合作交流,探索区域内职业教育特色发展,助推“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

2 紧跟区域需求,优化人才培养供给侧

在国际疫情背景下,面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较低的现实问题,职业院校应紧跟区域发展需求,进一步研判时代发展、人力市场需求,探索的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术型、应用型人才,解决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两张皮”问题。此外,把握区域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开发国际就业市场,培养国际化人才,寻求境外就业、创业机会,也能够提高院校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潜力[4]。

2.1借助区域优势推进课程改革

为提高高职人才培养水平,研判专业课程设置,按照理论、实践相结合,构建模块式教学体系,坚持教育教学服务产业、服务区域的理念,以培养国际化人才为目标,结合产业前沿和区域发展需求,开设涉外课程,强化高职学生外语应用能力,实现高职院校专业、行业和市场的三位一体化建设。

2.1.1优化课程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

教学大纲侧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合理融合前沿知识和案例教学。

2.1.2发展职业需求为导向课程的教学实施

突出课程的实用性,与区域内对口企业建立长期教学合作,为学生提供短期的见习学习,使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的目的,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采用“鲜活”教材,从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学生学习的知识和职业需要相符,宽口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实践作为“课业”考核内容之一,培养能够适应社会的人才,体现职业教育特征。

2.1.3注重实训课程设计与实践领域创新

理论结合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实训设计按学习小组设计不同的内容,鼓励创新操作方式,激励学生提高实践能力。

鼓勵学生自主设计网络学习资源库,定期举办不同形式的分享会,形成主动学习、共享知识的积极氛围。鼓励学生多领域开展实践活动,教师作为顾问提供理论支持与运营建议,为学生提供拓展技能、发挥才能的平台。此外,对于有创业愿望的学生提供指导与平台,真正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融入职业教育当中。

2.1.4构建职业导向评价体系

本着评价结果双向反馈理念,在评价体系优化的过程中,以实际需求为导向,一方面用评价结果既能指导学生的课业水平,又能指导择业、就业和职业发展方向,另一方面用评价结果反馈“教”的质量,持续提升整体教学水平,推动教学改革。运用量表法、职业行动目标测量法等多种方式,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平衡,实现“评价是学习、评价是教学、评价是管理”评价体系的建设[5]。

2.2借助区域优势促进专业群建设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指出,应加强专科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支持紧贴产业发展、校企深度合作、社会认可度高的骨干专业建设,依托重点专业(群),整体提升专业发展水平,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兴产业发展[6]。专业群的特质和专业群建设的特有环节和内容,有利于高职教育实现“在高等性的要求中去发展职业技术性”,也有利于其实现“在职业技术性中发展出高等性”[7]。因此,通过科学规划合理论证,加强系统组织领导与质量监督保障,加强职业院校内涵建设,强化顶层设计,凝练专业群特点,创新独具特色的专业群建设管理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融入职业、产业技能需求,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探索出示范区内职业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特色之路[8]。

专业群结构是专业建设的核心要素,其中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训基地、师资队伍、数字化教学资源、教学管理等则是专业群建设中的主要要素[9]。因此,要圍绕各要素逐一探索新发展方向与模式,本着改革创新适应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转型的主体要求,聚焦培养数量足、结构优、质量好、国际化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结合院校发展内在需要,结合区域规范发展方向,通过专业与课程的国际化水平,加快院校与国际接轨进程。加强宏观调控、统筹特色专业群布局,打破校际壁垒、实施特色专业群融合发展,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推进特色专业群错位发展,打造特色专业群品牌等发展策略[10]。

在示范区整体规划指导下,长春东方职业学院作为区域内乃至东北地区建校较早的民办医学高职院校,高度重视社会服务能力培养,以“立足地方、服务基层”的建设思路,结合本地区产业发展特点及人才实际需求,通过技能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仿真实训、资源共享、师资建设等方式,完善专业群建设。

2.2.1以人才培养为核心

为增加学生实践能力与岗位适应能力,专业群内各专业协同推进“1.5+1.5”人才培养模式,健全学生顶岗实习跟踪监控机制,完善能力渐进模式,学校与实习单位深度融合的双主体育人模式,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与实践有效对接,实现资源、人才、设备共享与教、学、做三合一,提高专业群中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2.2.2以课程体系为基础

设计以公共基础、基础理论和专业核心技术技能为主体的课程平台,构建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2.2.3以仿真实训为载体

依据产业需求,加强实训基地、实训室建设,营造与实际岗位工作相吻合的实践教学环境,满足学生实践技能训练和教学改革需求。以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实践能力为基础,从基础实训、专业实训、综合实训3个层次进行实训基地建设。以需求为依据,以工作过程、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工作流程为教学过程,各要素有机组合成一个整体,满足岗位实际需求[11]。长春东方职业学院2021年设计规划建设建筑面积约45 000 m2的综合实训楼,可容纳该校医药护19个专业学生日常学习,届时将成为省内最大的高职专业医学实验实训教学的大型综合体。

2.2.4以资源共享为依托

借助现有网络教学平台,促进优质资源的集聚、推广与应用,建设涵盖专业群各个专业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的教学资源,满足线上线下混合教学需要,解决专业群内所有专业的共性需求,达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通过师资培训、专业群建设指导、教材数字化建设、专题研讨等方式,与区域企业进行对口共建,加强专业群示范能力,增进院校间交流沟通,增进产教融合,提高高职院校办学水平[11]。

2.2.5以师资建设为动力

通过高水平、结构化教师队伍建设,探索专业群中各专业教师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模式,推动专业群和院校的高水平建设。长春东方职业学院学校于2020年10月启动了对德惠市人民医院和长春泰康拜博口腔医院两所非直属附属医院的评估工作,同年12月吉林省教育厅和吉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以文件形式批准长春泰康拜博口腔医院和德惠市人民医院为长春东方职业学院非直属附属医院。附属医院的设立实现了产教融合的师资建设联动机制,通过社会资源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为打造高水平“双师型”教学团队提供有利保障。

2.3借助区域优势促进国际交流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明确提出,支持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学习和引进国际先进成熟适用的职业标准、专业课程、教材体系和数字化教育资源;选择类型相同、专业相近的国(境)外高水平院校联合开发课程,共建专业、实验室或实训基地,建立教师交流、学生交换、学分互认等合作关系。因此,主动“走出去”,紧跟国际产业需求,紧密围绕示范区建设,与周边国家职业院校深度合作,开发、共建职业教育特色专业,促进地区职业教育的包容性发展,深化地区职业教育实用性[12]。

高职院校的国际化发展,一方面,需要政府、行业企业和高职院校的共同参与、协同推进。政府部门起到宏观统筹和政策保障的作用,高职院校顺势而为,依托校企共育人才,根据企业转型升级需求,提供短期技术培训和产学研孵化平台。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利用专业及学科优势,发展特色化国际交流,实现差异化对外合作[13]。长春东方职业学院结合学校未来发展方向,积极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与成就。完成了《长春东方职业学院 中·韩校际交流项目方案》的制定;先后与韩国世翰大学、三养大学等进行了沟通,完成《长春东方职业学院与韩国世翰大学合作办学项目协议书》并与光州大学、信韩大学、西京大学3所大学拟完成《合作协议》的签署。制定完成《长春东方职业学院与日本平成帝京大学合作办学项目协议书》,拟完成两校《学术及教育交流协定》的签署。对德国维森特博士学院相关材料进行搜集和整理,完成《长春东方职业学院与德国维森特博士学院合作办学协议书》并与莱茵护理学院健康学院完成关于中德交换交流方面的项目沟通。

3结语

教育作为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其自身发展离不开所在区域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只有搭上区域建设的“顺风车”,才能更好地践行推动区域社会实践作用。此外,教育文化交流也是公共外交的重要载体,推动高职院校的国际合作对促进与周边国家的人文交流也将产生积极作用。职业院校自身也应顺应产业发展、区域发展、国际发展需求,抓住时代的机遇,加快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国际影响力,走出特色化、国际化的职教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吉林省人民政府,国家发展改革委.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总体方案[N].吉林日报,2020-05-15(3).

[2] 霍丽娟.区域发展背景下产教融合度的评价及优化策略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1):76-83.

[3] 申俊龙,王鸿江,郭彬.教育生态位视阈下高职院校国际化产教资源优化组合模式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20,41(30):60-65.

[4] 杨红玲.市场需求导向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育人机制的重构[J].职教论坛,2020,36(10):140-145.

[5] 毕树沙.打造特色:区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命力——以湖南省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20,41(30):47-52.

[6] 张栋科,闫广芬.高职专业群建设:政策、框架与展望[J].职业技术教育,2017,38(28):38-43.

[7] 譚任绩,王悠.高职专业群建设的五个环节及其特质[J].职教通讯,2018(22):22-26.

[8] 高军.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管理策略初探[J].高教学刊,2020(9):188-190.

[9] 方飞虎,潘上永,王春青.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群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5,36(5):59-62.

[10] 唐春霞,谢丽琴,李昱.区域经济发展视域下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群建设逻辑与策略——基于对湖南省70所高职院校138个省级一流特色专业群建设的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20,41(33):55-60.

[11] 王海营,胡荣,罗元元,等.“双高计划”视域下医学技术专业群构建“五位一体”社会服务模式的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7):18-21.

[12] 杨奉平.“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路径探析[J].职教论坛,2021,37(2):156-160.

[13] 李军红.“一带一路”背景下地方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6):66-71.

猜你喜欢

国际交流课程改革
AStudyonSecondaryVocationalSchoolStudents’WillingnesstoCommunicateandtheInfluentialFactorsinsidetheClassroom
关于强化高校国际交流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广西研究生教育国际交流项目现状分析及发展途径探究
商代时期有着怎样的“国际交流”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职业技术教育国际交流分会一届二次理事会议在大连召开
吉林农业大学招生就业及国际交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