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转型:数字农家书屋发展困境与破解路径
2022-07-01王春萌
【摘 要】随着数字出版技术和电子阅读终端的普及,数字农家书屋已成为传统农家书屋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经过近些年的实践探索,目前全国已建立互联网数字农家书屋、卫星数字农家书屋、移动阅读数字农家书屋等各类型数字农家书屋。在受到广大群众认可的同时,不少数字农家书屋面临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信息管理系统互通性差、闲置现象普遍、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真正让数字农家书屋适应数字时代发展需求,在推进乡村文化资源数字化方面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关 键 词】数字农家书屋;电子出版;数字资源
【作者单位】王春萌,山东省社科理论重点研究基地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
【基金项目】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科研支撑项目成果。
【中图分类号】G258.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2.10.019
一、数字农家书屋建设概况
农家书屋工程从2005年开始试点,2007年全面推开,到2012年底覆盖了全国有基本条件的行政村,是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实施的公共文化五大惠民工程之一。作为满足农民文化需求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近些年,传统农家书屋在乡村地区稳步发展,不少地区开始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力图推动传统农家书屋转变为高科技、多媒体的重要平台,在规模、内容、表现形式上取得更多突破,从而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从内涵来看,数字农家书屋是指“在整合、提高、发展、补充现有农家书屋资源的基础上,结合数字技术,将农家书屋打造为拥有多媒体数字化信息、多种电子技术、多种服务手段,能够为读者提供高效便捷数字化信息的服务机构”[1]。农家书屋在培养农民阅读爱好、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加强农业技术的应用推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数字农家书屋的建设,有助于提升农家书屋的价值,让农家书屋从为农民提供实用书籍报刊的平台发展成具有多重功能、推进乡村文化资源数字化的重要平台。具体来看,数字农家书屋有以下类型。
1.互联网数字农家书屋
互联网数字农家书屋主要依靠互联网技术实现,阅读终端可为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此类型数字农家书屋主要包括知识库书屋、与当地图书馆资源对接的网络农家书屋等。如清华同方知网公司构建的知识库型数字农家书屋,现已实现大范围覆盖[2]。该类型书屋能够适应多种数字资源格式,在存储、播放、信息记录和查阅等方面优势明显,但对互联网设施要求较高、投资建设成本较大。
2.卫星数字农家书屋
卫星数字农家书屋主要采用卫星数字技术和电视阅读手段,传送发行各类图书报刊及音像电子出版物。此类型数字农家书屋的覆盖面较广,有利于位置相对偏僻的农村创建。如云南与中国卫通集团航天数字传媒有限公司合作筹建的卫星数字农家书屋,已经逐步在全省范围内推开。该类型书屋阅读终端主要为电视机,普及率较高,使用成本较低,但更多的是信息单向输出,不易实现信息互动,且电视和读者有一定距离,通过电视阅读文字资源存在一定难度[3]。
3.移动阅读数字农家书屋
移动阅读数字农家书屋主要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对各类纸质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使其能够在手机、平板电脑、阅读器等阅读终端呈现。移动阅读数字农家书屋可容纳海量阅读资源,各地普遍建设的“农家书屋APP”就是代表。虽然此类型书屋存在阅读屏幕较小、流量成本较高等缺点,但整体上移动性强,对使用环境要求不高,在阅读和音频、视频播放方面具有优势,可以让读者随时随地在线阅读,实现了跨时间跨地區的知识传播,群众认可度较高。
二、传统农家书屋转型为数字农家书屋的必要性
1.数字农家书屋信息全面、易于推广,优势明显
不少地区的传统农家书屋存在图书借阅流程复杂、书籍报刊资料更新慢的情况,数字农家书屋能够通过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数字化管理;对农家书屋的书籍报刊进行图书馆式管理,包括对图书编码、登记、入库、上架等;通过借阅图书流程系统让读者方便地借阅图书,清楚查询每一本图书的去向;通过全程溯源减少传统农家书屋纸质刊物流失。同时,数字农家书屋能够提供多种形式的数字化阅读功能,涵盖的内容信息更为丰富,打破了纸质书籍报刊的单一信息传输功能,有效拓展了媒介信息的传播路径。有些地区通过对书屋管理人员的数字化培训,将本辖区农家书屋的数字端接口与当地公共图书馆、图书阅览室对接,形成统一的运营管理体系,有效地增加了数字图书资源,让农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数字资源。比如,湖北宜昌市夷陵区将数字农家书屋延伸到旅游景区、学校和图书馆,实现资源共享、充分融合,让群众享受更为丰富的精神食粮。
2.大数据技术满足农民的个性化阅读需求,助推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
农家书屋工程推行期间,正是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和互联网数字化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尤其是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阅读客户端的逐渐普及,让越来越多的农民用上了现代化的互联网设施。农民媒介素养的进一步积累,对数字化阅读及通过数字化手段获取新知识、新资源、新技术需求的提升,对农家书屋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提出了新要求。数字农家书屋的建设使用,打破了传统农家书屋的运营时间限制,让阅读实现“24小时不打烊”,而且对于一些位置比较偏僻的村庄,数字农家书屋的出现有效解决了纸质书籍报刊投递不及时的问题,进一步拓宽了信息传播渠道。与此同时,数字图书资源功能的不断完善,满足了农民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阅读需求,加上图文并茂的呈现形式更易于浏览,能够全面激发农民的阅读兴趣。比如,山东的数字农家书屋通过数字阅读打卡、阅读视频分享、发现乡村阅读榜样等多种主题活动,为农民带来一整套数字化阅读方案,丰富了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3.电子出版市场规模扩大,推动农家书屋更新升级
《2020—2021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规模超过1万亿元,其中,互联网期刊、电子图书、数字报纸的总收入为94.03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5.56%。要保证出版市场的持续有力发展,有必要寻找新的消费市场和经济增长空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线下出版和销售渠道遇到的阻碍因素增加,倒逼出版行业从生产模式和营销渠道等多方面加快數字化转型升级步伐。参与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有助于出版单位扩大产品覆盖面,增加市场占有率。根据配备要求,每个农家书屋原则上可供借阅的实用图书不少于1000册,报刊不少于30种,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张)。具备条件的地区可增加一定比例的网络图书、网络报纸、网络期刊等出版物。目前,全国已拥有近60万家农家书屋,随着数字化进程加快,农家书屋对数字出版物的需求越来越大,出版单位通过积极参与农家书屋的数字产品招标和采购,能够有效增加农村出版市场所占份额。
三、数字农家书屋面临的现实困境
1.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盈利空间较小
传统农家书屋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是拥有各类终端硬件设备。要保证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信息化、数据化、智能化的技术支持,离不开充足的资金和技术投入。目前,中央财政按照每个农家书屋2万元的配套标准,分别给予中部地区50%、西部地区80%的补助资金,其余部分由地方财政部门统筹安排解决。因缺乏足够的资金、技术和人员,很多数字农家书屋的后续维护管理难以保证,一些相应的线上线下宣传很难实现,“几年新颜变旧貌”的现象层出不穷,不利于当地数字农家书屋的长远发展。目前,数字农家书屋运营更多是公益性的,社会资本投入力度小,整个运营模式缺乏完整的产品思维和产业体系,致使经营主体“高投入低产出”,久而久之,对其他市场主体进入该领域的吸引力进一步降低。
2.信息管理系统互通性差,群众参与度、互动性低
当前,大部分农家书屋已经开始采用信息管理系统,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传统农家书屋的运营管理效率。但信息管理系统封闭性强,加上数字管理手段不够健全,导致农民普遍只能在本书屋信息系统内查询书籍资料目录,无法到其他书屋或者公共图书馆内搜索查询,存在信息互通不足等问题。虽然有些地区开发了数字农家书屋信息管理平台,但平台资源内容更新慢,严重影响阅读体验。2022年2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21年,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有所提升,但仍存在数量不少的非网民,截至2021年12月,我国非网民规模为3.82亿。从分布地区来看,以农村地区为主,占比为54.9%,高于全国农村人口比例19.9个百分点;从年龄来看,60岁及以上老年群体是非网民的主要群体。由此可见,我国农村网民规模有待扩大,加上农村留守老人较多,即使对数字化阅读有需求,整体参与度和利用率也比较低。
3.数据更新慢,特色内容少,闲置现象普遍
经过近些年的发展,数字农家书屋已经初具规模,不过由于不同村庄资源禀赋和经济基础存在差异,很难有村庄能够拥有多种类型的数字农家书屋,大多只能选择其中一种来建设。比如,卫星数字农家书屋存在互动性不足、信息反馈渠道不畅通等问题,农民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接收信息。互联网数字农家书屋对网络设施和技术要求程度较高,且投资较大,而功能主要局限于电子阅读,更多的功能尚未得到有效开发,难以满足农民多样化的需求。移动阅读数字农家书屋多需使用智能手机安装相应的APP进行阅读,对手机配置有一定的要求,不少农民的手机无法安装,也就无法有效阅读;有些地区虽然开发了APP,但疏于管理,内容更新慢,同质化严重,加上移动阅读对农民的媒介素养有一定要求,导致这类农家书屋在内容和形式上较难满足农村文化市场的需求。另外,当前数字农家书屋资源闲置问题比较突出。数字农家书屋的数字资源多为当地统一配置,对地区差异、村庄差异、个人差异考虑不足,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难以形成有效匹配,直接影响用户的阅读效果。
4.专业人才匮乏,后续发展动力不足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对青壮年人才的吸引力不断增强,数字农家书屋的管理力量得到有效补充,从业人员素质有了明显提升,但与满足农民需求相比还存在差距。由于资金投入不够充裕,就业创业环境不够理想,农村很难吸纳专门的数字管理人才进入数字农家书屋领域开展工作。当前数字农家书屋的管理人员大多缺乏专业的图书管理知识,即便农家书屋安装了数字化管理平台,但不少管理人员不能熟练准确操作,甚至有些人要依靠外来技术人员的协助才能使用平台。同时,不少数字农家书屋的从业人员多为兼职,不能保证农家书屋的开放时间,影响了数字农家书屋的使用率。
四、优化数字农家书屋建设的有效路径
1.激发社会资本投入热情,构建长效运营机制
仅依靠政府单向拨款很难真正实现数字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数字农家书屋应在筹措资金方式上有新的突破。一方面,从中央到地方应继续加大对农家书屋建设的支持力度,确保农家书屋正常运营,对于数字化转型做得比较好的农家书屋,可以增加一部分专项奖励基金,从而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从政策、税收、资金、技术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数字农家书屋。相关部门可联合企业建设一批先进的数字农家书屋,并通过“数字农家书屋+直播、电商、物流”等模式延伸产业链价值链,让参与企业和人员获得稳定收益,待发展模式成熟后再加以推广。例如,江西赣州市安远县将农家书屋信息资源与电商有机融合,指导更多农民向电商从业人员转化,帮助农民将产品销售出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数字农家书屋可以联系出版单位、农业产业企业、农村乡贤、职业农民、公益组织等联合开展活动[4],宣传数字农家书屋,让更多社会资本意识到参与数字农家书屋建设能带来契机,从而积极参与书屋建设。
2.打造数字化管理平台,创新服务管理模式
要想更好地发挥数字农家书屋的作用,各地应打造数字化管理平台,利用数字化手段优化完善管理体系,简化层级结构,提高管理效率,消除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信息沟通障碍。各地应鼓励当地图书馆、阅览室、学校等图书管理系统与农家书屋形成平台管理对接,以便互相借鉴和使用资源。同时,各地应完善互联网设施,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建立自上而下的监督体系,不断创新服务管理模式,比如建立网上留言板,及时收集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并做好反馈工作。书屋应根据平台上农民的阅读情况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了解农民需求,从而准确地更新完善资源。各地还应充分利用数字农家书屋的数字化平台开展电商培训,组织农民开网店,销售农村特色农产品,从而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提高数字农家书屋的知名度和认可度。
3.完善特色内容建设,营造良好的媒介传播环境
相比传统农家书屋,数字农家书屋涵盖的内容形式更加丰富,不再局限于纸质出版物,能通过数字化管理平台持续为受众提供多样的资料和信息。各地应进一步增强数字农家书屋的功能,如浏览农业信息、传播音频视频、在线学习培训、农村电子商务等,推进特色内容建设。在这一过程中,数字农家书屋要在以下方面着力。一是内容要平民化,数字农家书屋作为乡村文化工程,提供的数字化内容应与乡村经济社会及文化发展水平相协调,要围绕农民的阅读习惯和兴趣,做到图文并茂、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不能将不经处理专业性很强的信息直接录入数据库,这样会占用内存并降低传播效率。二是资料要丰富。打造更适合农民的数字农家书屋,就要在海量信息中寻找能满足农民个性化需求的最佳方案,促进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比如,湖北开展的“万村数字农家书屋建设项目”,农民在APP里没有发现自己想看的书籍,可以通过“百姓点单”功能预约,点单排名高的图书,可以在书库中长期保存。三是传播渠道要多樣化。数字农家书屋可在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开通官方账号,有序稳定地输出优质资源,吸引用户打卡,不断扩大影响力。
4.加强数字化人才培养,打造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
实用型、专业技能型人才能够为数字农家书屋建设提供有效的智力支持。但从乡村发展实际看,由于基础条件不够理想,加上数字农家书屋发展前期投入大,收益和实效获取周期长,对人才吸引力比较低。要解决该难题,一是各地需加强政策协同、部门联动力度,在政策优惠、经费投入、股权激励、成果转化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增强村级吸引力,充分调动数字化人才扎根基层、服务乡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他们“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二是鼓励数字农家书屋加强联合、提升合力,积极争取上级政府支持,加强与职业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坚持常态培训与订单精准培训相结合,着重培养面向数字农家书屋的专业数字化人才,并通过短训班、在职培训等形式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就数字农家书屋管理平台的使用、数字资源更新、运营维护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培训辅导,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三是充分发挥农村科技特派员的作用,动员农业生产全产业链相关专业人才加入特派员队伍,推动特派员的专业技术领域从传统的农业技术向数字农业、智慧管理等领域拓展,借助人才下沉释放乡村振兴的科技力量。
|参考文献|
[1]曾建辉. 数字农家书屋的想象空间与现实困境[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7(2):122-125.
[2]万剑,黄奇杰. 数字农家书屋建设模式研究[J]. 编辑之友,2020(10):51-54.
[3]陈含章. 我国数字农家书屋建设现状及模式探析[J]. 出版发行研究,2017(9):24-28.
[4]孙伟华. 数字时代农家书屋的破局之路[J]. 出版广角,2021(8):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