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语文教学的创新追求

2022-06-30贾筱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小石子乌鸦瓶子

贾筱

统编教材一年级上册《乌鸦喝水》是一篇寓言故事类课文。为了改变低年级阅读教学“看看图、读读文、说说意思”的习惯性模式,我尝试创新教学手段,采用实验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课文,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和认真观察的基础上提高语用能力。

课前,我做了认真准备,选择一个透明的瓶子装了半瓶水,用红笔画了刻度,还找来许多可以放进瓶口的小石子。在课堂上,我让学生轮流上讲台,一边拿小石子放进瓶子里,一边观察水位的变化。接着,我引导学生把观察结果与课文内容进行有效对接,学生的兴趣很高。在学生轮流把小石子放进瓶子后,我突发奇想,将剩下的小石子一颗颗放进瓶子里,想帮乌鸦把水位再升高一些,结果瓶子里的水不仅没有再升高,反而被小石子淹没了。我一下子懵了,百思不得其解,教学在学生的疑问中草草结束。

事后,我收集了大量资料,才找到了自己都看不懂的科学名词构成的原因,在于事无补的情况下,我只好用相应的科普动画小视频给学生补了一次课,算是应付过去。但我想深入剖析自己上的这节课,于是把课堂上的教学过程向教研组的同事做了汇报,希望在大家的帮助下有所收获。同事们很热情,认为我的创新想法与设计思路都不错,准备也很认真,让善于观察、喜欢动脑筋的小朋友上讲台做一次小乌鸦,这些都属于可圈可点的行为;但是,从突发奇想之后所发生的一切,都有方向性错误的嫌疑,想得再美妙、做得再完满,却使错误更严重。

结合同事们的“会诊”,我深刻地反思了自己上的這节课。

首先,教师的教学创新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根据《伊索寓言》改写的《乌鸦喝水》,在一年级上册教材中并不是寓言这种文体,文本本身结构“遇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也很适合本课的教学目标——在观察中寻找信息,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我在教学中安排学生将小石子放进瓶子里观察水的位置变化,这一教学策略的运用直指教学目标的关键内容,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将教材中的平面图形观察变成直观具体的现场观察,有助于学生真切感知课文文字表达的内容。如果我的实验教学到此为止,就有恰到好处的效果,也有效地完成了课前设计的任务。但是,我忽然产生继续向瓶子里放小石子的意念时,就完全忽略了课文的语境:这只找水喝的乌鸦,在经历了“到处找水喝”的过程之后才发现这个有水的瓶子,又需要“一颗一颗”把小石子放进瓶子里水位才渐渐升高。此时,乌鸦是多么急切地想喝到哪怕是一口水啊,而不是很舒服地美美地喝上一顿。所以,它肯定等不及水升得更高一些再喝。在本课的教学中,如果我只重视向学生大讲动脑筋想办法的道理,而不重视引导学生进行仔细观察,就属于教学目标缺位。但是,在有了能够对应文本信息的观察结果之后,我还要进一步观察,试图得到新的意外收获,教学目标就越位了。

其次,教师的教学创新,需要多一些思考。教师有教学创新的意识是很难得的进步,只是在开展创新教学时,需要多一些思考,才能使创新有望实现一定的教学价值。在创新教学方面,名师只要有了创新的火花迸发出来,往往就能够依靠自身的教学艺术、教学经验轻松将其定型,不失时机地将它呈现在教学中;一般教师在教学中的创新做法本身来得不容易,如果不多加思考的话,到了教学实践中常常会出现玩不转或者玩砸了的情形。我在《乌鸦喝水》教学中的创新失败了,就是我思考不足的结果。我在课前如果能够思考:创新教学是为了什么,需要怎样做才能保证创新教学的效果,这样的创新教学中还可能出现哪些意外以及如何处理,等等。这些思考能够给我带来更充分的教学准备,至少对创新的关键——做实验,会像上化学课做实验一样,我应该先自己做一次,或许就会发现小石子放到一定数量后瓶子里的水就不再升高了,课堂上那种不必要的错误就能够避免了。

总之,教学创新本身没有错,创新过程中出错也是正常的。但是,教师在追求创新的过程中要努力避免出错,在出错之后要找到出错的根源,不断吸取教训,把教学创新的路走好。

猜你喜欢

小石子乌鸦瓶子
为什么灌满水的瓶子不易破
小石子
小石子做先天性心脏病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