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维品读,感受文本意蕴

2022-06-30代妹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杏花意蕴班长

代妹

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品读文本。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多维品读文本,感受文本的意蕴,体会文本蕴含的思想情感。然而,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有的教师未能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指导方法,造成学生品读文本的效果不佳。基于此,笔者从个性品读、对比品读、想象品读及反复品读等方面入手,探讨多维品读教学策略。

一、个性品读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个性品读活动,给学生足够的个人理解与表达的空间,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在个性品读的过程中能够从个人认知、个人情感角度对文本进行鉴赏,感受到的文本意蕴也有所不同。

如教学《绝句》,教师可以针对“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句诗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品读。从诗句的整体上来看,作者主要是对当时看到的景物进行了描写,而这句诗的用词十分精巧,蕴含了丰富的意蕴,特别是“杏花雨”一词运用得恰到好处。为了让学生在个性化品读中感受到古诗的意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杏花雨”。有的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对整首诗的理解,认为杏花雨就是在杏花开放时节所下的雨,雨水中渗透着杏花的香味,所以称之为“杏花雨”。还有的学生认为古人写作常常运用拟人、比喻和夸张等修辞手法,虽然这里写作“杏花雨”,但并不是生活中所看到的雨那样,而是诗人行走在杏林中,纷纷飘落的杏花花瓣仿佛下雨一般,所以称之为“杏花雨”。在这些个性化的解释中,学生感受到了这首古诗的丰富意蕴。个性化品读给了学生个性化展示的空间,对培养学生的个性化语言思维以及个性化理解能力有很大帮助。

二、对比品读

对比品读是教师在教学中比较常用的品读方法,也是能够让学生深刻感受语言魅力的重要教学方法。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对比品读的过程中,应结合文本内容,帮助学生深入感受文本意蕴。

如教学《金色的鱼钩》,教师可以针对文本中描写老班长吃草根以及剩下的鱼骨头时的动作表情等方面的句子,组织学生进行对比品读。比如,文本中有描述老班长的语句——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尝试将句子中的某些词语加以替换,感受词语替换前后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比如,将原文中的“捧”改为“拿”或者“端”,将原文中的“嚼”改为“吃”,然后让学生对替换前和替换后的语句进行对比品读,并让学生说说是替换前的句子好,还是替换后的句子好,好在哪里。通过对比品读,学生感受到了“捧”这个动词的运用,更加突出了老班长对手中食物的珍惜,也表明老班长已经饥肠辘辘了;而“嚼”这一词的运用,让学生感受到了食物确实难以下咽。通过这样的对比品读,学生感受到老班长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仍然心系战友,充分体现了老班长身上那种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

三、想象品读

在想象品读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引导,科学的引导方式可以让学生的想象力更加丰富。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要对学生的想象加以限制,这样会影响想象品读教学的效果。

如教学《普罗米修斯》,文本中针对没有火时人们生活是什么样的这部分内容并没有进行具体的描写,只是具体描写了人们有火后的生活。作者对没有火时人们生活的状况这部分内容,采用的就是留白的表达形式,留给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教师针对留白部分,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没有火时,人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哪些问题?在這个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进行想象。有的学生说,没有火的夜晚一片漆黑,人们什么也干不了。有的学生说,没有火,人们只能吃生的食物,而生的食物不仅味道不好,还有很多的细菌,对人类的身体有危害。通过想象品读,学生将文章隐藏的内容补充完整,更深入地感受到文本传递的思想,感受到人类的不断进步。

四、反复品读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反复品读文本,赏析文本中的词句,从而在脑海中形成对应的画面,感受语言文字运用之精妙,感受语言的魅力,提高语用能力。

如教学《慈母情深》,文本中有多处运用了形容词来描述母亲的动作、神态,比如“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再比如“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针对这些含有形容词的语句,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反复品读,学生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反复品读,感受到了母亲对孩子的爱,也感受到了作者心疼母亲。反复品读能够让学生对一些形容词的使用有更准确的了解,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掌握语言运用的技巧。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品读文本,教会学生鉴赏文本的方法,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自己喜爱的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强的读物,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文本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个性化品读、对比品读、想象品读、反复品读,深刻感受文本的意蕴。

猜你喜欢

杏花意蕴班长
又见门前杏花开
班长的烦恼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
论秦观词的感伤意蕴
杏花
《马嵬》(其二)颔联意蕴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