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存在问题及提升对策研究

2022-06-30王身相

中国食品 2022年14期
关键词:损耗率冷链环节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由此也不断提高,不再局限于吃得饱,更讲究要吃得安全、吃得健康、吃得营养。人民群众饮食观念的转变,带动了生鲜行业的发展,与此相关的冷链物流行业也得到了发展。

虽然我国的冷链物流行业已初步形成规模,但其发展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和传统常温物流系统相比,冷链物流不仅更为复杂,还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技术要求,一旦食品在冷链物流环节出现任何问题,都会威胁到食品安全,所以完善冷链物流体系对保障食品安全十分重要,是相关人员需要思考和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首先对冷链物流进行了概述,然后指出了推进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的必要性,接着指出了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解决对策。

一、冷链物流相关概述

冷链物流,主要指的是易腐烂的农产品,在生产、贮藏、运输到销售等各个环节要始终保持在一个低温的环境下,以最理想的方式保证农产品品质,防止农产品出现腐败现象的一种复杂物流方式。冷链物流的一个突出优势在于无需在食品中添加任何防腐剂,即可实现对农产品的长时间保存。

冷链物流的重中之重在于自始至终不能使农产品暴露于高温环境中,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用到冷冻工艺技术,并借助先进制冷设备完成对农产品的冷冻处理,进而达到保证农产品品质、降低农产品损耗的目的。

依据不同温度范围,可将冷链物流划分成冷藏物流(使用温度在0-10℃)、冰温物流(使用温度在-2-2℃)、冷冻物流(使用温度不超过-18℃)以及超低温物流(使用温度不超过-50℃)。

二、推进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的必要性

1.可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各地区都开始重视打造农产品品牌,但由于农产品具有难以保存、易腐烂等特点,因此极易因存储条件不当影响农产品的品质,削弱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不利于打造优质的农产品品牌。比如,我们经常能在媒体上看到“网购水果倒手已经腐烂”的新闻。如果消费者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势必会对该农产品品牌或者商家失去信任,这非常不利于品牌的发展。而采用冷链物流后,有助于保证农产品的品质,进而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可提升农民的经济收入。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损耗率一直居高不下。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生产到销售的整个过程中,果蔬类、肉类、水产品每年损耗率可分别达到约20%-30%、15%、12%,而仅仅因果蔬类损耗所造成的经济损耗就超过1000亿元。采用冷链物流后可明显降低农产品的损耗率,相当于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以贵州为例,数据显示,采用冷链物流后,省内蔬菜损耗率从2016年的37.8%降低至2019年的18.3%,按贵州2019年蔬菜产业产量2600万吨产值1000亿元计算,农产品损耗降低195亿元。

此外,在过去,由于农产品是生鲜食品,极易腐败变质,因此只能尽快销售,如果遇到产量较大、天气不好等原因,会影响农产品的销售,进而影响到农民的收入。而采用冷链物流后,可实现农产品的跨季节销售,进而避开各种不利于农产品价格的因素,有效提升农民的经济收入,助力乡村发展。再以贵州为例,通过冷链物流,遵义鲜竹笋、安顺韭黄、威宁“三白”等生鲜农产品从不到300公里的销售半径延伸至上海、北京、粤港澳大湾区及东南亚、迪拜等地。修文猕猴桃、盘州黄姜等农产品通过冷库收储实现错季销售,销售周期从3个月延长至6个月,错季后,部分农产品价格能提升80%以上,极大的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3.可满足农产品大规模流通的实际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现代化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区域和品种布局日益优化,农产品流通呈现出大规模、长距离、反季节的特点,对农产品物流服务规模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生鲜农产品的区域规模化产出和反季节销售的增加,迫切需要加快发展农产品跨地区保鲜运输。

三、我国冷链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冷链体系仍不够完善。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冷链行业起步较晚,当前仍处在起步阶段,还未建立起科学、完善的发展体系。目前,我国冷链物流仍有赖于政府牵头指导建设,大部分冷链物流技术集中在一些头部物流企业,且只有该部分企业具备足够的实力投身冷链物流建设,由此使得我国冷链物流的整体发展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难以覆盖广大的农产品产地。相关调查数据显示,诸如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的食品冷链运输率高达80%-90%,损耗率不足5%;而我国运输率则只有10%-20%,同时损耗率达到25%-30%。

2.冷链硬件配套设施不完善。冷链物流需要的硬件设施主要包括食品冷链仓库、有車载制冷系统的运输设备、制冷设备等。可如今的实际情况是,我国冷链硬件设施配套不完善,诸如冷藏车数量不足、冷链库温度偏高、制冷设备陈旧等问题层出不穷,难以为需要冷藏冷冻的食品提供低温贮藏环境,使得食品在流通期间极易发生腐烂现象,给食品带来安全隐患。

3.食品冷链物流技术较为落后。对于食品冷链物流技术水平的评价,主要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能否做到对整个食品冷链物流过程进行实时动态监测控制,尤其是对于各环节温度的监控;另一方面是能否实现对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等各环节的全面追溯。从目前来看,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的制冷技术、追溯技术等均与国际标准存在一定差距,进而使食品面临一定安全隐患。

4.冷链物流法律法规不完善。当前我国的冷链物流行业仍处在发展阶段,涉及冷链物流的相关法律法规仍不够完善,由于缺乏配套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使得从事冷链物流行业的企业无章可循,致使食品在流通中出现各种问题,不仅难以保证食品品质,还给冷链物流行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四、提升冷链物流水平的对策

1.构建多位一体的冷链物流服务管理体系。构建多位一体的冷链物流服务管理体系,旨在推进对冷链物流行业发展风险的溯源管理,推动冷链物流行业的规范发展,切实降低冷链物流各环节的农产品损耗率,为食品安全提供有力支持。在冷链物流服务管理实践中,相关政府部门应有效发挥自身职能,帮助农产品生产企业与冷链物流服务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并为双方制订双向监管指标,结合农产品实际情况,有效控制农产品损耗率。如果农产品在冷链物流的贮藏、运输环节出现损耗率超标的情况,则通过政府向责任方问责,进而切实保证食品品质,并有效保护各方主体的切身利益。

2.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针对当前我国食品冷链硬件设施配套不完善的问题,应当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对冷链物流行业基础设施的全面规划,建立起覆盖面广的冷链物流网络。相关部门应推动建设全面性、区域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要求批发市场建立冷藏库、产地冷库、流通性冷库等配套设施。同时,在一些重要物流节点及大中型城市推进对冷链物流设备的改造升级,在有条件的地区打造一批全新的冷链物流园区,推动冷链行业的聚合发展。大型食品生产企业、连锁经营企业、商场、超市等也要加大冷链设备的建设力度,构建城市范围内最后一公里的冷链物流运转体系,切实推进冷链物流行业的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发展。

3.推广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针对当前我国食品冷链物流技术较为落后的问题,应加强先进冷链物流技术的推广应用。首先,在食品冷链物流各环节温度实时动态监控方面,可引入温度传感及RFID技术,依托温度传感对食品冷链物流各环节温度进行监测,然后经由RFID标签储存,继而通过GPRS/GSM传输至实时监控平台,以此实现对食品冷链物流各环节温度的实时动态监控。其次,在食品冷链物流追溯技术方面,可将RFID技术与条码技术、网络信息技术、传感技术等联合应用,以此实现对各类数据信息的高效采集、传输,为食品安全管理提供可靠保障。同时,还可利用数据库技术对食品冷链物流各环节进行追溯,也就是在食品冷链物流各环节依据既定格式记录农产品信息,并对农产品生产、加工、贮藏等各环节开展标准化管理,将各环节的数据信息传输进数据库,进而完成对食品的有效追溯,保障食品安全。

4.完善冷链物流行业相关技术标准及法律法规。首先,完善冷链物流标准体系,建立囊括农产品生产企业、冷链物流服务企业、质量监管部门、卫生部门等在内的,覆盖冷链物流各个环节的强制性标准。其次,推进食品冷链物流的细化分类,依据微生物学、加工工艺学、食品保藏原理等学科领域的科研成果,以食品安全为出发点,出台有关果蔬、冻品、速食等食品的强制性标准。再次,建立完善的冷链物流服务规范体系,对冷库管理员、冷藏车驾驶员等冷链物流行业从业人员的操作加以规范,建立配套的考核培訓制度,减少不当操作。最后,鉴于冷链物流的复杂性、系统性,还应秉持全方位、全行业、全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理念,推动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总而言之,冷链物流行业发展与食品质量、食品安全紧密相关。现阶段,我国冷链物流仍不够完善,鉴于此,相关部门应明确推进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的必要性,结合我国冷链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构建多位一体的冷链物流服务管理体系、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完善冷链物流行业相关技术标准及法律法规等多方面入手,切实推动冷链物流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从而保障食品安全。

作者简介:王身相(1982-),男,汉族,山东济宁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冷链物流、食品安全。

猜你喜欢

损耗率冷链环节
要不要做冷链物流?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损耗率高达30%,保命就是保收益!这条70万吨的鱼要如何破存活率困局?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浅谈钢煤斗制作原材料损耗率的研究
冷链物流用复合蓄冷材料的研究
劲达电装联手开发冷链物流市场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首个“南菜北运”冷链果蔬专列开通
论评标环节的优化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