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二十大报告看中国区域对外开放的发展趋势

2022-06-30谢琳灿

中国对外贸易 2022年11期
关键词:试验区区域经济

谢琳灿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作为一个国土面积幅员辽阔、不同区域差异巨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对外开放的首要特征是具有区域渐进性。区域对外开放既是过去中国启动对外开放的最初起点,又是未来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落点。

中国区域对外开放的前期探索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此后至今40多年,以中央批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试办经济特区为起点,中国的对外开放从东南沿海城市先行先试,再分阶段、分层次逐步向内陆地区推进,最后拓展到全国,并辐射周边国家及重点合作区域。总体来看,这个区域开放发展的历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以经济特区起步的沿海开放试点(1979—1991年),稳步拓展内陆沿边开放(1992—2000年),总体区域开放发展格局初步形成(2001—2012年)和“一带一路”引领全方位开放新格局(2013年至今)。伴随区域对外开放的不断拓展和升级,中国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进入21世纪以后,国内区域经济布局逐渐形成了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四大板块。对外开放为不同板块的发展都提供了重要的动力来源,并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尤其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开放,经济迅速起步并快速发展,为后来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等板块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本、技术、人才等关键要素供给。

这种区域渐进式的对外开放,使得中国成功抓住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机遇,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经济高速发展和国家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中国的GDP总量在21世纪的前十年依次超过法国、英国和德国,2010年终于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不过,随着中国经济加速转型升级,如何进一步优化区域资源配置效率,日益成为国内区域开放需要解决的重大命题。

中国区域对外开放的十年深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内区域对外开放也进入深化调整的新阶段。国内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布局持续优化,逐渐形成以京津冀协调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四大国家战略区域为支点,以长江经济带、黄河领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江河流域战略为重点的区域发展新布局。这些重大区域性战略,对相关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全国其他地方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2021年,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所在省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合计占全国的44%,进出口总值占全国的69%。

以自貿试验区等为代表的对外开放平台,成为国内探索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先行区域。2013年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启动建设至今,先行先试成效显著。全国范围内已批复设立2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实现东西南北中全面覆盖,成为支持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2021年,全国自贸试验区合计利用外资2130亿元,实现进出口总额6.8万亿元,用不到千分之四的国土面积,实现了全国18.5%的外商投资和17.3%的进出口。此外,在中西部地区,国家先后布局10个国家级新区、28个综合保税区、7个自贸试验区、100多个国家级口岸。2018年设立的海南自由贸易港成为新时代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概括起来,过去十年的区域对外开放是各方积极主动谋划、促进优势要素组合的动态过程。一方面,通过提升跨区域关键资源要素的互联互通水平,不断完善跨区域产业链分工体系,有利于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提高不同区域间合作和竞争层次,优化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最终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另一方面,通过选择具有一定条件的地区率先突破,开展一系列制度创新,以优越的营商环境吸引先进要素集聚,积极打造对外开放发展新高地,有利于更好对接国际市场和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为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获得新的重要推动力。

中国区域对外开放的未来展望

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随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各种国际国内深层次矛盾凸显,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面对前所未有的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和历史之变,坚持战略定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未来中国推动区域对外开放的指导方针。

第一,要坚持立足国内大循环,不断优化国内区域对外开放布局。当前我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内外需市场本身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优化新发展格局下的区域开放布局,一方面要促进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另一方面要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商品和要素市场。实践中,要坚持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以区域试点先行,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充分发挥自贸区等各类特殊开放区域的引领带动作用,提升重点开放试验区等各类边境或跨境特殊经济区域的开放水平。随着支持跨区域产业合作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共建产业链体系逐渐形成,不同区域之间的产业联动安排将不断完善,区域间基础设施、环保、产业等领域合作也将走向深化。

第二,坚持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持续优化国际区域合作战略。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长期合作中,探索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共商共建共享”合作模式。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来看,推动国内各区域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已经成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对改变原有区域开放格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随着共建“一带一路”不断发展,尤其是跨境经济走廊建设不断加速,许多原来相对闭塞的中西部内陆省份,正在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区域开放格局已现雏形。例如,随着“中欧班列”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陆海空多港联动的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沟通境内外、连接东中西的运输通道正在形成,跨境经济一体化的前景值得期待。

最后,要坚持统筹内外大局,形成中国特色的区域开放合作体系。在扩大国内区域对外开放的基础上,探索推动跨境跨区域合作新路径,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是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贸格局和经贸关系的客观要求,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开放合作体系的重要内容。2021年,我国先后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2022年8月,中国加入DEPA工作组正式成立。此外,国际自由贸易区(FTA)已经成为我国参与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2022年初,《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成为当今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随着各类多双边区域经济协定或合作机制不断拓展,有利于实现国内外市场联通、要素资源共享,推动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发展格局,增强大国经济发展的韧性和空间。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

猜你喜欢

试验区区域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18个自贸试验区
各试验区先行先试 探索创造模范做法
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展望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4个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实施率超过90%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区域